孩子拖延的根源在於內心「行為心理」

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用來形容南京的天氣最適合不過。

元宵之後,參加了大橙子新年開學的第一次家長會。家長們像許久不見的老友,聊聊過年吃了什麼,春晚好不好看,孩子玩的怎麼樣,有沒有看書做作業……家長會家長會,談到最多的無非是孩子的問題。

注意到很多家長,都會提到孩子行為習慣方面的缺點,比如孩子晚睡早期、粗心大意,其中「孩子做事情拖延」成了大多數家長共同的煩惱,當然,大橙子也不例外。大多數家長都會提到「孩子總體上挺好的,就是有時候愛拖延,本該很輕鬆的事情也會搞到很晚,人困馬乏」、「我其實也希望孩子快樂,不想給他過多壓力,但是有時候看到他磨磨蹭蹭的樣子就忍不住來氣」。

在我看來,孩子有拖延的習慣很正常,人性本就如此,總習慣於偏向令自己舒適的狀態,孩子也一樣。請問各位,身為父母的你,難道就沒有拖延的習慣嗎?只不過是我們疲於奔命,要做的事太多……

但是,拖延,顯而易見是一種負性行為。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晚起的鳥兒餓肚子,這也怪不得爸爸媽媽們要擔心憂慮自己家拖拖拉拉的孩子了。更進一步講,時間即生命,忽悠時間的本質就是把本該順暢的生命搞得阻滯、波折,因為拖延,任務變得艱苦,愉快活動和幸福感也被擠占,為什麼非要自找苦吃地拖延呢?

拖延,遠不止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它背後是有著深刻的心理因素與功能獲益的。

拖延是指個體即使知道拖延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但是仍然會主觀地、有意識地延遲或迴避在固定時間裡的任務或行為。研究發現,當時間逼近任務期限時,拖延者的焦慮、抑鬱水平都偏高。拖延不僅是與環境的不良互動,而且對個體成長的負性影響也會不斷深化,積習難改。應對孩子的拖延,必須針對其原因和後果有的放矢,因此我們愛哈博開設的拖延矯正課程包括了時間管理、專註力訓練、自控力訓練、腦力記憶訓練、不良行為矯正以及陪伴成長秘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家長也要意識到拖延背後複雜的心理背景,在這裡我們將家長可以做的部分分享給大家,希望更多家庭能夠獲益。

家長首先要做的是不以愛為名進行傷害

傷害從何而來呢?——不公平的比較。很多家長會不自覺的把孩子的行為跟自己比較,或者跟其他孩子比較,這是不公平的,只會讓孩子總感到相形見絀;焦心的家長甚至把拖延跟不爭氣、能力差等聯繫在一起,與孩子互動之中夾帶的指責或不滿,會讓孩子內化成對自己的看法:「我就是很差、做不好事情」,那麼就會形成迴避退縮的心理。

在很多情境下,拖延其實是一種保護!雖然我們知道它不是最好的保護方法,但這提醒我們消除拖延釜底抽薪的方法,是消除孩子會感知到的傷害。孩子受責備,因而不自覺的就要迴避,表現出拖延。所以,家長要克服對孩子的比較,理解孩子躲避時內心的焦慮,以更平和心態來面對孩子。

家長可以採取的方法:

1、角色扮演。家長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增加與孩子之間的理解。先與孩子商定一個可以模仿的拖延情景,比如外出時的磨蹭。由孩子來演在門口不耐煩的家長,家長演有百般理由拖延著的孩子,然後由真實角色指導排練當時發生了什麼,扮演者要放下自己的身份,完成指定的動作和對話。

這個過程可以讓孩子和家長獲得對方更全面的信息和感受。當然很多家長也能從中發現,一些問題到底是自己的還是孩子的。

2、引導孩子多運動。家長需要積極培養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反應能力、注意力等,注重大腦的全面開發,這些客觀能力會直接改善孩子本身的專註力和做事效率。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固定時間段的遊戲運動時間,引導孩子多參加諸如跳繩、打球、或者游泳等運動。

一方面運動本身會給孩子提供積極的愉快體驗,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家長參與孩子的運動或遊戲會增加孩子的自信、樂觀,減少消極的拖延。

家長對孩子的教養中要善用「留白」

留白是指中國畫的一種布局智慧,一幅畫有了留白,便提供了遐想和發揮的空間,而如果過滿則會顯得死氣沉沉。有拖延習慣的孩子,一般會有一個有強烈責任感的爸爸或媽媽,他們事無巨細,將孩子的生活「描畫」得滿滿當當,孩子貌似做得多、進步快,然而孩子對所做的事情並沒有完全接納或喜歡,實際上,孩子發自內心的嚮往與樂趣越來越少。對待自己的事情慢慢變成都是別人要我做的事兒,不完成會受到懲罰,這樣當然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這不是我想要的,我不得不屈從,但是我要拖著它」,由此拖延行為得以強化。

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感情,但是所有父母都需要有一種意識,那就是孩子以後的生活屬於他自己,讓孩子獨立、自信尤為重要,因為,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只有親情是為了分離。

那些對孩子感到焦慮又經常包辦的父母,其實忽略了孩子自身成長的需要。所以家長要注意:

1、多傾聽,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在與孩子有關係的事情上,要讓孩子獨立發言,不是評判孩子的對錯而是尊重他/她的聲音,讓他們學會完整表達、自主選擇。

2、拒絕代勞。家長要有堅定的底線,不能因為孩子動作慢、做不好就包辦代勞,這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如果有的事情孩子就是不想做,家長應該擺明自己的態度:「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選擇,但你必須為自己負責」。

寫了這麼多,還是要提醒一句,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

最後,春寒料峭,凍殺年少,望各位家長保重身體,注意孩子的保暖。


推薦閱讀:

愛是錯誤與成長的唯一紐帶
沒想到,這招居然治好了孩子的電視癮!

TAG: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拖延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