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誠守敬,真鉛鍊汞

手把手教你做內丹,可信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a.已經不是那種給個丹決就能如何的時代了,為啥?

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丹道和氣功的區別在哪裡?

b.祖師丹經可有直接寫出來的?為啥隱言之?祖師難道不會白話直陳嗎?越早的越是隱言,後面倒是越來越直白,但練出來的越來越少。

c.越直陳越有問題。這點事想不清楚,根本不算入門。

為啥這麼說?

上次出的題,被修書組的朋友暗笑成放水題,^_^。不過沒辦法。丹法丹道之事已經成了流俗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所以不得不時常提提。大家別嫌煩,春天柔肝必以不煩不怒為上。

而看到大家的回答,我有一種可以歸去的感覺,基本覺得自己沒啥用了。^_^。有些朋友寫的很精彩啦。就是以後諸位有暇還是秉持公心,踐行而仗義直言,不要就耍我們幾個啦,很多時候多寫寫是幫助自己整理思路。^_^。有些朋友已經感覺出來了。

大部分回答的朋友,所欠缺得到不是在這上認知的問題了,不是方向選擇的問題了,而要去做,要去行了。開始走,方向才有用。不然就是面向一處,也是看看風景啊。行的不是打坐搬運,而是日常生活中誠敬練習。最基本的禮貌就是一個好的開始。這樣可以進道,退而做個明白幸福的人也不罔活一遭。

道人修道最易犯的問題就是驕傲。十個道人九個半是傲氣的。這是兩氣不純的一種特性。所以要以敬煉之。這是我們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的。真正的能做到的人,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一窺堂奧。否則,任何丹理教法都可以流俗為下乘氣功或者單純的宗教。

很多精彩的回答都是自成一體的,我是捨不得分割,所以會整理出一個文件,有需要的朋友請私信索取。當然從未答題或者純粹為了積分糊弄的朋友請免,這些還是在同好之間交流比較合適,若是需要匿名的朋友,也請私信說明。

再次謝謝大家分享精彩答案,我們從中收益頗多。重點其實大家基本都說了,我也不畫了,^_^。

以下是比較有特點的答案分享,思路之中皆有很清晰的亮點:

知行合一 :回答問題哈。以下回答參考了道長有關專註的幾篇文章:

a.已經不是那種給個丹決就能如何的時代了,為啥?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丹道和氣功的區別在哪裡?

《道德經》:「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竽。非道也哉!」

田裡長滿了雜草,怎麼種莊稼?第一步當然是除草整田,這是基礎,沒有捷徑可走。現在的社會環境,慾望與利誘太多,心太浮氣太躁,人身上有太多的濁氣,丹道,赤誠之道,乃純氣之守,第一步當然是降心氣除濁氣養正氣。氣功基本上是繞過了第一步,往第二步第三步走,可以想像結果是怎樣的。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基礎,都是空談。

何謂正氣:

《文子·符言》:「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內便於性,外合於義,循理而動,不系於物者,正氣也;推於滋味,淫於聲色,發於喜怒,不顧後患者,邪氣也。」

《孟子.公孫丑》:「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b.祖師丹經可有直接寫出來的?為啥隱言之?祖師難道不會白話直陳嗎?越早的越是隱言,後面倒是越來越直白,但練出來的越來越少。

如何集義養氣?《孟子.公孫丑》:「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 勿助長也。」預期曰正, 勿正是說不能在事先拉開架勢。心勿忘是說心不離義, 勿助長說的是不可脫離實際達到的程度而人為拔高, 故作姿態。丹經隱言,是為專註,是為誠心純志,是為自然而然,以免求其名而失其神,失自然之道。隱言,只是相對的,既然有隱的一面必然有顯的一面。水平還達不到,時機未到,所以隱,當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以前看不到讀不懂的那面自然就會呈現。

c.越直陳越有問題。這點事想不清楚,根本不算入門。為啥這麼說?

丹經隱言多為比喻,是為象也,既然是象,那就是概指,是不能具體化的概念。對於每個人來說具體化所指都不一樣。各人資質性情不同,道亦有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的方法不能拿來種豆,外部環境也在千變萬化中,沒有完全一樣通用的詳細方法途徑。只能有一個大方向:象。細節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

楊秀雲 :道長好!呵呵,我又來答題了。

已經不是那種給個丹決就能如何的時代了,為啥?

答:一則天地流變,人心不古。古人淳厚,農耕社會環境儉樸,亦沒有後世那麼多花俏繁複的理論,得一而萬事畢。篤信專註,一門深入,全神全氣,苦志不怠。二則得決而有成就者,絕大多數都是由儒入道,所謂未有神仙不讀書。如入道前三舉進士不第的呂祖,舉進士而未授官職的棲真子,12歲舉童子科的白祖,幼好讀書而入府學的重陽祖師。這些前輩自小開蒙養正,果行育德,根基已在,得高人點撥賜決,即能一飛衝天而不入邪徑。哪怕賤如張珍奴,未遇呂祖前其人本就性情素淡,知書曉禮而又心向大道,這才感得呂祖前來度化。試問今人與之相比,內外條件如何?果能窺得真訣又如何下手?

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丹道和氣功的區別在哪裡?

答:丹道,是與天地造化同途,法象宇宙自然,天人相通,內外兼修的嬗變之道。氣功,則是捨本逐末單純追求技術模擬的小術。這一點雲牙子在參同契里有過批判:濁亂弄元胞。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晝夜不卧寐,晦朔未嘗休。身體日疲倦,恍惚狀若痴。

b.祖師丹經可有直接寫出來的?為啥隱言之?祖師難道不會白話直陳嗎?越早的越是隱言,後面倒是越來越直白,但練出來的越來越少。

c.越直陳越有問題。這點事想不清楚,根本不算入門。

為啥這麼說?

答:如果以唐以後的內丹丹經而言,沒有。明清的丹經如《性命圭旨》《金仙證論》等算是相對詳直了,故於後世流弊叢生。而早期以燒煉為要的丹經,某些倒是少有隱言,傳布下流,自作聰明而為之服食喪命的人不知凡幾。隱言的目的非是懷私,一是怕流俗生弊,古來仙師授徒極嚴,任爾縱是天資仙骨,不經考驗豈可輕傳。以此提高入道門檻,猶如嗎啡可作麻醉鎮痛救人,亦可為毒品上癮傷命。所傳非人,害人害己。二自參同契始,丹經多用坎離戊己這類易象術數符號去包裝陳述,取類比象,天人相應,是因為需要借用易理構築的華夏傳統宇宙動態結構來闡述,兔起烏沉,陰陽消息,丹道重在法天象地,用各類卦象隱言,看似雜亂,實則鋪陳有度,理路分明,其中玄奧述之文字便於道門師徒傳承。

再者,丹道之為道,實非凡庸可得窺窬。若直陳平述,淺希近求,聞者大都執一端以為全體。如東郭子問道於莊子,非要莊子說個所以然-------------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丹道言化,化,天地自然宇宙之造化,人為天地中一份子,自然也包裹在造化熔爐中。不明天地之純,豈可輕言嬗變。祖師用心良苦,以易理術數架構一天人相通的宇宙模型,往來升降,陰陽交錯,是要後學以此探究天地之純體,是為求道進步之階梯,一步一腳印,步步踏實,這些都不是在文字上直陳可以達到的。

宋萱 :答道長內丹三題如下:

a.已經不是那種給個丹決就能如何的時代了,為啥?

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丹道和氣功的區別在哪裡?

答:運動身體,叫做鍛煉,操弄精神,也是鍛煉,氣功就是這種鍛煉。

但是金丹之道,不僅僅是個操弄身心的技術,丹道是太上一家教法,是要解決人生根本問題的,是要讓人能夠成就自身,與日月並立三才的學問。所以丹道首先就要解決往哪裡走的問題,不破掉沉重的慾念情緒,執著在軀殼或是一己的心智、自我意識上,恐怕先失了丹道的根本,在這上面建構的氣功,就是個單純技術工具的罷了,按陽明說法,不在心髓處用功,也就是個鍛煉了。

所謂真鉛真汞真意,道長說過了,誠敬公就是,是門徑,也是大道。道長引清微道法樞紐說:「道家之行持即儒家格物之學也,蓋行持以正心誠意為主,心不正則不足以感物,意不誠則不足以通神。」內煉為丹,外用成法,應是一理。

老子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誠敬之道,就是窮理、盡性,最後以至於命。在大學裡,就是正心誠意,格物致知,所謂修身,是所有修行之本。所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氣功方術,是末不是本。彼所謂性,混雜太多,而只有誠之之道,才能見到天命,即是真性,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贊天地化育與天地叄,不是和丹道的目的一致嗎?

敬一者,主一無適之謂也,居敬方能窮理,氣功里也要人斂住精神,但失了窮理之心,身體上也許有些效驗,不過根本差了,而且雜了別的東西,就斂住的恐怕也不對,所以出毛病也是難免的。陽明說:「金者至堅至利之象,丹者赤也,言吾赤子之心也。煉者,喜怒哀樂發動處,是火也。……不出不入,則赤子之心不失,久久純熟,此便是丹成。」

所以修鍊的關鍵就是這個赤子之心,古人太朴未散,易見這個赤子之心,誠敬功夫已經做在那裡,到了時候,給以丹決,教其燒煉之道,因為原料具足,所以易於成就。我們基本功夫差得遠,東西還都不備,自然是不行的。

b.祖師丹經可有直接寫出來的?為啥隱言之?祖師難道不會白話直陳嗎?越早的越是隱言,後面倒是越來越直白,但練出來的越來越少。

答:道長之前寫過,三點原因:一是修鍊要循次而來,盈科而後進,好高騖遠本身就是很大的障礙。一方面容易助長自高自大,好勝爭強之心,另一方面意識本身自我造作能力極強,很容易弄出一個東西來自己騙自己,這就失了誠意,不利修行。所以不明言,給個提示,到了自然有所印證,沒到也是勸你別瞎想,循級而上。(不過後來人們瞎想的能力之強,祖師們怕也是沒想到啊……)

第二是篩人,一方面是條件不到,你看不懂,不信自然也不會修鍊,另一方面是確實有些人就是不適合這個,本來安安靜靜的做個俗人挺好,要是一頭扎進來反而要出問題,其實也是保護人的意思了。九十年代好多人練出偏,就有這個弊端在裡面。

第三是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能夠白話直陳的問題,技術可以,但是要緊的東西恐怕不好說。所謂夫子罕言性與天道,就有這樣的考慮吧。莊子也有卮言之說,怎麼用語言來達意,是很有學問的。道長說隱語傳神,所以丹經的這種表達也有通於神明的意思隱在裡面吧,可以令人去慢慢體會的。

直白之失與上面的意思相反,思維造作,自高自慢,泥沙俱下,所以慢慢就遠了。

c.越直陳越有問題。這點事想不清楚,根本不算入門。

為啥這麼說?

答:莊子說「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說的越明,其實就越偏,不見天地至純,單在技術上著眼,就會越走越遠吧。

妞妞來學習的 :Cyberbrain同學:

您好!看了道長上一篇文章以及文章後的留言,我才知道原來修書組和讀書不是一回事,真抱歉。不知道現在還能否加入修書組?我把您發我的兩個文檔《砂金集》和《博山爐》全部讀了一遍,我想如果能通過修書的機會再認真梳理一遍,把有疑惑的地方整理清楚,那會挺好的。另外,如果有一起讀書的機會,也煩請您告知。(答:1.本次修書已經進入下半程,可能最後會找一位擅長編輯校對的朋友在最後階段幫我們一把,因為修書組的朋友已經看得好多遍了,審美疲勞啦。2.讀書小組會按照一定要求開始,基本是憑著積分來。^_^。)

以下的文字是回答道長的三個問題的。謝謝您和道長花時間花精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

a.已經不是那種給個丹決就能如何的時代了,為啥?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丹道和氣功的區別在哪裡?

智者易悟,昧者難行。現在這個時代物質文明發達,誘惑眾多,人容易為物慾所弊,又無禮法約束,人心橫行,日流於汙下。而丹道的基礎是心性,過去的人心底乾淨,如明鏡一般,給個丹決一照就能知道怎麼回事,如今此明鏡塵然污垢,即使給他丹決,也照不出丹決的真形,遑論修成真丹。

丹道和氣功的區別。人心惟危,道心唯微。丹道修的是唯微的道心,而氣功更多的是在人心上練,比如說為了防治疾病,這並不一定是壞事,只是它與修誠修德修真有天壤之別。呂祖百字碑開頭兩句「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這是丹道的基礎和根本,而氣功往往和這背道而馳,人慾愈高漲,愈不可能養氣和降心。

用《理想國》中的三種善打個比方:(1)僅為其自身的善,(2)為其自身也為其結果的善,(3)僅為其結果的善。格勞孔問蘇格拉底,正義屬於哪一種善。蘇格拉底的回答是,正義是屬於第二種善,也是最好的一種,即既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因為它的結果。丹道屬於第二種善,而世人能看到和想得到的只是為其結果之善,或者說只看到其結果之善中最表面的一層,於是就退變為氣功。殊不知本亂而末治者,未之有也。

b.祖師丹經可有直接寫出來的?為啥隱言之?祖師難道不會白話直陳嗎?越早的越是隱言,後面倒是越來越直白,但練出來的越來越少。

1.言因人立,言因德立。也就是,文字的駕馭能力和這個人的德行是息息相關的。隱言是上乘之言,白話直陳是下乘。要一位有德行的祖師用白話直陳,就如同讓一位太極宗師刻意去打很爛的拳,不是做不到,是有違本心了。

2.為什麼隱言是上乘,白話直陳是下乘?

(1)語言文字有局限性。言以載道,言亦不足以載道。莊子則陽最後一句「道物之極,言默不足以載;非言非默,議有所極。」是也。道長也說過,隱語傳神。

(2)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愈是精微真實的理,愈純粹、簡單、清凈和惟精惟一,修道始終是為了回到這個最原始最簡單的一,自然就和繁瑣、複雜的白話直陳分道揚鑣。

3.對機的問題。書面文字(寫)與面授語言(說)不同(抱歉,這點是我猜的,因為沒有面授過),面授時師父清楚徒弟的品性和程度,可以用更直接的語言指點徒弟。但是書面文字的受眾很可能是多而不是一,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如何對機的問題。就如同治病一樣,白話直陳就相當於告訴你一劑葯里具體的藥材是什麼用量多少,但是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在不對機的情況下,能治好別人病的葯,可能就會要了你的命。所以白話直陳的丹經就如同號稱包治百病的一劑葯,不用說了,肯定是有問題的。而祖師的隱語,我想與其說是為了刷人,倒不如說是讓後人隨其能力,各取其所能取,各對其可對的機。

c.越直陳越有問題。這點事想不清楚,根本不算入門。為啥這麼說?

豐祖注百字碑「動靜知宗祖」句,「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會之處,乃天地未判之先,一點靈光而成,即太極也。」見此一點靈光才算知宗祖,才知道大概方向,也才算入門了。不然,方向不知道在哪,怎麼算入門?入了門往哪裡走?而知宗祖,即知言愈密道愈疏之理。

順頌時祺

妞妞

守微 :Cyberbrain道兄好,道長好。來回答道長提的關於丹道的問題。

a.已經不是那種給個丹決就能如何的時代了,為啥?

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丹道和氣功的區別在哪裡?

一是對氣的理解。

氣者,生也,生機的生。氣必是來源於對這個世界的深刻認知,在身體上的體現。是生機,不是呼吸的氣。不知是不是簡體字的影響,好些打坐練氣功的人對這個氣的理解有些往氣體的氣上面靠了。古人一般沒這個誤解吧。

二是基本素質。

丹道必要在身體,學識,心性上合格了才能上手煉丹。氣功就不管這些,往那一坐就是折騰身體感覺到的那點熱氣。氣是生機,身體不鍛煉好,生機就弱,哪有下一步可言。現代人整日在辦公室坐著,去哪也是飛機火車,連走路都有代步車代替,怎麼可能身體好。古人多身體勞作,去哪也沒啥很方便的法子,多是步行,再有習武打下根基那身體就更好了;

丹道本是仿造化的方式以求返於天。造化者何,天地造生萬物,那是造化,不對華夏文明有深刻的了解,不去接觸大自然怎麼理解這個東西。現代人多連字的真正含義都理解不能,又多居於高樓大廈之中,怎麼理解更深層的東西。古人開蒙首先便要識得字的真正含義,又居於自然之中,造化之景沁入身心,自然容易理解這些東西;

心性上,不把心放下哪有的丹煉。現代人被各種信息,情感充斥著大腦,怎麼放的下心。古人質樸,沒這個擔憂。

三是基本修養。

丹道太精深,想深入必得謙虛,專註。而練氣功的多源於自大,心貪。

總而言之,想修行丹道,必須謙虛,不可自大,然後專註於所學,才能積硅步以至千里。

b.祖師丹經可有直接寫出來的?為啥隱言之?祖師難道不會白話直陳嗎?越早的越是隱言,後面倒是越來越直白,但練出來的越來越少。

丹道修行講究水到渠成,做到上一步,自然有下一步,是一個移步換景的過程。為啥不直接寫出來,就怕後輩看著後面的路,忘了腳下。上一步都做不到,下一步就算看了也是枉然。

c.越直陳越有問題。這點事想不清楚,根本不算入門。

為啥這麼說?

無誠則無丹道。誠者,專也。達到了這步才有這個景,不是知道了這個景再去走。若是直陳,修行的時候就會想著到這一步是什麼景,而往這個景上靠,這就容易造成身心分離,這已是不專,不專則無誠,無誠則無丹可言。祖師寫下丹經,本是為給後輩一個驗證,做到了這步,回頭一想,祖師說的原是這個意思。

長水校尉 :Cyberbrain知友惠鑒:

又來答題了,嘿嘿~

a.已經不是那種給個丹決就能如何的時代了,為啥?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丹道和氣功的區別在哪裡?

答:我記得《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黃帝問過岐伯上古之人春秋度百歲,而今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的緣故,岐伯的回答是上古真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而今人起居無節,醉以入房(也就是作得太厲害了)。《黃帝內經》中的「今人」最晚也是西漢初年的普通人。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沒有電視,還沒有工業化社會那種汲汲然把慾望製造和滿足作為各行各業動力源的偏執,但是在岐伯看來,已經耗散天真,那麼現代人天真的流失情況就可想而知了。而修道本就是以天真為基石,往上不斷擴充的過程。現代人調和七情,庸言庸行尚且不能,光看丹訣就想有收穫,那更是不可想像的。

其實氣功和丹道我都不是很清楚,以下開啟腦洞模式:道家的修行是一個人精氣神各方面的提升,比如《莊子-逍遙遊》中的堯治理好天下後,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杳然喪其天下焉,這說明在《莊子》的價值順位裡面,《大學》的終極狀態才是修仙的開始,此非大仁大智大勇者不可。而氣功似乎只是強調和探究人體的某些功能,其意趣和對學者的期許與道家丹道相差甚遠。

b. 祖師丹經可有直接寫出來的?為啥隱言之?祖師難道不會白話直陳嗎?

答:隱言目的估計有兩個吧。

第一是可以躲過歷朝歷代的各種審查。道家求真,若秉筆直書,多半不見容於特定時代的特定思潮,如果遇上始皇帝那樣的剛斷之人,難逃焚毀的厄運。所以祖師用符碼的方式來書寫經書,把關鍵信息放在萌萌的意象裡面(鯤鵬、小雀等等)逃過一般審查者的眼睛^_^

第二是可以起到遴選傳人的作用。中國詩歌有比興的傳統,在抒發真摯、幽微的情志時往往會藉助一些特定的意象婉轉表達,比如屈原中的「芳草美人」,李白的「明月」,杜甫的「鳳凰」,李商隱的「錦瑟」,花間詞以閨閣寫懷抱等等。而道家的隱言估計也是比興手法的一種,比如《黃庭經》運用「童子」、「神女」及其服飾和顏色書寫人體五髒的特徵,我猜也是用比興的手法傳達重要信息。這些意象美好而蘊藉,恐怕也只有內心純凈並且深諳華夏文化特質的人才能有機會解開吧。

c. 越直陳越有問題。這點事想不清楚,根本不算入門。為啥這麼說?

答:我猜這和作品與讀者的關係有關。信息密度大的作品需要讀者的學養到一定程度才會理解。若是一般人都可以輕易理解其中的內容,那麼很可能說明作品本身的信息有限啦。

王陸 :cyberbrain同學您好,

以下是對道長近期提問的試答,終於壓縮到五百字以下了^_^,(感覺少答了好多東西。。。):

A 答:

(i) 古今之人在丹經入手上所具備的條件就不同。

下略述古今之別: 三代以前,人直接與自然溝通,專註本職、本能,形神用之不竭,盡性而至於命。三代以後至明清,人道大興,學派名目漸多,未能見天地之純,但其人身心仍不離自然,以修身為本;那麼下氣深學,追根溯源,知行合一,應物不迷,也能窮古今之變,採納百家之要而復歸其純。 到近現代,後人演化出的理論越多,巧立名目,似是而非。且人心不朴,七情肆虐,役於外物而不知止,戒法不行,以妄為常。尤其今人更是起居無節,飲食無常,縱容慾望,過勞而早衰。且今人過度依賴工具,漸不通於自然。如此氣濁志短,沉而難明,淺學則止。且今人多以自己當前的見識去衡量古人的視野,不能繼承和踐行整個華夏文明的世界觀,真的算井底之蛙了。

(ii) 區別:不悖忠恕、下氣深學者修的是丹道;貪名逐利、粗學冒進的人修的是氣功。丹道精微,非得對自己身體足夠了解才可以入手,非得繼承和踐行整個華夏文明的世界觀才能學習,非志純、氣純、火純之人不能得。

B、C一起答:祖師代天守藏,不所傳非人。身體和學養需具備一定條件才可傳授,而誠敬篤學躬行的君子,必能同氣相求,尋得真師。真正的傳承精微,只能言傳身受,而隱言只作為道標指路。循序漸進,一步一景,修之在身,那麼才能入寶山而不空回。而百話直陳則難傳真意,勞而少功,也易被世人追逐表象而不深入格物,那麼道坏於言,流俗成偽。道本無名,可言非道。

當扈乘勢 :

a.已經不是那種給個丹決就能如何的時代了,為啥?丹道和氣功的區別:書有言:礪砥砮丹。則無磋磨砥礪不成丹。丹又訓單,單者,一也。沒有專註的態度和堅持的精神不可成丹。而氣功不修性功,只追求氣的命功的作用,很容易導致性情偏激的一面壯大不受控制,性情糟糕,又反過來影響氣的狀況,只會越修越糟。

b.祖師丹經可有直接寫出來的?為啥隱言之?祖師難道不會白話直陳嗎?越早的越是隱言,後面倒是越來越直白,但練出來的越來越少。

答:隱言的原因:一是可作為一層對有資質心性的弟子的篩選,明白則易流末於世,非但不可造福,反而為禍;二是避免直白的描述會對弟子的修行產生心理暗示的效果,命功未成卻在入定中由心理作用看到種種景象。

c.越直陳越有問題。這點事想不清楚,根本不算入門。

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丹道和氣功的區別在哪裡?

答:當前時代信息龐雜,物慾橫流,許多事情不下功夫難辨其實,且教育的開端並不注重訓練學子的專註明性,所以多數人並不符合丹道修鍊的心性要求。

為啥這麼說?

答:由我上一個問題所回答的,直陳易流末造禍,易引人入歧途,所以一個直陳的丹決很可能是一個騙局的誘餌。

和很多知友比起來只是短淺的粗劣之見,道長莫見笑。姑且寫一寫,算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進步。(∩_∩)

豈敢笑話諸位,學生們根本答不出這種水平,他們這次又是大開眼界,我覺得他們收穫最大的地方就是知道謙虛了。這得謝謝大家,比我說再多道理都管用。^_^


推薦閱讀:

道在紅塵(四)~道門基礎禮儀
年貼問答,精選集錦(一)
支離疏者,執刀在人
《老子》中分量最重的一句
書?道德經

TAG:道家 | 丹道 | 问答专题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