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中鐵路廢墟 卻紀錄了巴西咖啡經濟史

提到位於南美洲的巴西,很多人想起的會是里約的海灘、巴西利亞城奇妙的規劃、亞馬遜的雨林和層層建立的貧民窟。但是,在小編看來,巴西的魅力遠不止於此。雖然巴西歷史不長,但是在雨林深處,也有許多值得探訪遺迹,講述著不同的歷史故事。

位於巴西聖保羅附近的Paranapiacaba村邊就有一個鐵路博物館。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廢棄的鐵路和正被逐漸鏽蝕的火車。看似這裡只是一個簡單的工業時代遺迹,實際上卻紀錄著巴西咖啡的輝煌史。

初到Paranapiacaba村,人們或許會誤以為來到了英國某個廢棄的工業區。形似大本鐘的鐘樓,英式的蒸汽機車,紅磚黑瓦的老式建築,處處流露著一股英倫風情。但是,旁邊層層疊疊的雨林樹木時時刻刻不在提醒著你正位於南美大地。

的確,Paranapiacaba村曾是一家英國鐵路公司位於巴西的操作運營中心,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忙忙碌碌人們來往與此。藉助這條鐵路,大量貨物和人來回穿梭於巴西雨林間的咖啡生產基地和位於東海岸的桑托斯城。

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從18世紀開始,繁榮的咖啡貿易促使城市進入快速發展。但是由於城市位於巴西內陸,聖保羅生產的咖啡必須要依靠沿海的桑托斯進行出口,而交通的不便則大大阻止了城市發展的速度。

但是,若想打通聖保羅與桑托斯之間的通道則頗為困難。桑托斯被山脈包圍,不管從哪個方向建設道路,都需要穿過層層的丘陵,且不同地區之間坡度也較大,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只能繞遠路穿梭於兩城之間。

而時間來到19世紀初,巴西剛從葡萄牙獨立。彼時,統治巴西的布拉干薩王朝選擇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全面依附英國。當時,巴西政府將這條連接經濟大動脈的交通要道建設工程交由英國公司。終於在1867年,鐵路建成通車。

鐵路建成後,後續的運營工作也交由英國公司負責。可以從上圖看出Paranapiacaba村位於巴西雨林山脈中,難以到達,即使現在,Paranpiacaba也只有一條通往聖保羅的公路。但是,當時這座位於聖保羅和桑托斯中間的小村莊由於有一大片平坦的土地,是絕佳的建設鐵路運營中心的場所,因此英國人便將鐵路公司總部建立於此。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移民湧入南美淘金,這條「咖啡」鐵路也逐步進入了自己的繁榮期。高峰時期,這座鐵路小城居民數竟然超過4000人。人們懷揣著自己的淘金夢在聖保羅和桑托斯兩大城市間穿梭著。

上圖就是一個用於機車掉頭的裝置,火車頭開上這段軌道後,整個鐵軌旋轉180度,使得機車頭掉頭。在18世紀中後期,這條鐵路每日都在滿負荷運營著,向桑托斯運送著大量的貨物並運回大量勞動力。

不過,好景不長20世紀初,經濟危機爆發,咖啡價格應聲而跌,巴西咖啡經濟遭受重創。雪上加霜的是,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再度爆發,巴西咖啡經濟再次受到沉重打擊。

接連的兩次打擊使得巴西的咖啡資本家們開始考慮變革。過去,咖啡生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勞動力,但後來,新式機器的引入,使得咖啡業需要的工人數大大下降。現在人們來到這,只能看到場地內堆積的的各式各樣被廢棄的機械裝置。

巴西經濟的變革導致這條往日明星線路所運送的工人數大幅下降。大量的人離開了往日的棲息之地,遷往其他地方,鐵路變得漸漸冷清。最終在上世紀40年代,政府收購了這條鐵路,大批老式機車和原有的站台都被廢棄。

1982年,最後一輛蒸汽機車完成任務運輸任務後,這個原來的鐵道村趨向於寂靜。雖然還有新式機車來往,但不再有火車會在此地經停進行各種作業工作。而停留在鐵軌上的老式機車則在一天天的風吹雨淋下漸漸鏽蝕。

正如照片所見,這些停在軌道上的老火車和荒涼的老站台早已經失去的以往的作用。昔日的站房的辦公樓都已經上鎖,玻璃也已經破碎。但是,為數眾多的建築和火車殘骸卻依然在提醒著我們這裡與巴西咖啡歷史的聯繫。

1970年,巴西在此建立了一家鐵路博物館,經過多年發展,此地已經成為附近最大且最具吸引力的的旅遊觀光目的地之一。大批遊客都會來到此地感受這南美大地少有的英倫風情,但是不知又有多少人知道這背後的巴西咖啡歷史呢?


推薦閱讀:

歡迎來到巴西——政治、經濟和財政危機叢生之地
巴西政府的搖錢樹:深度起底正在乾涸的「淡水河谷」

TAG:巴西 | 旅行 | 南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