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金正男必須死 | 浪潮工作室

出品 | 浪潮工作室

撰文 | 柯特

研究發現,政府效率越高、法治越昌明、權力越分散、媒體更自由、人均收入更平等、公民社會越強大的國家,出現政治謀殺的概率越少。

朝鮮人民的老朋友斯大林曾經說過,「死亡解決所有問題。人一死,問題就解決了。」朝鮮當局顯然聽從了這位老朋友的建議:2月14日,金正日長子、現任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胞兄金正男在馬拉西亞首都吉隆坡機場遇刺身亡。

人一死,問題就解決了

政治刺殺歷來不是什麼新鮮事,因權力交接而產生的政治刺殺古已有之。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被保鏢刺殺;凱撒被長老院集體刺殺——整個羅馬帝國,被刺殺的皇帝可以湊好幾桌麻將。

  • 凱撒大帝也沒能逃過刺殺。/Wikipedia

美國歷史上有四位總統被暗殺,林肯、加菲爾德、麥金利、肯尼迪;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正是一場刺殺引發的。即使是近半個世紀,人類日趨文明的情況下,政治刺殺仍然屢見不鮮。

除了1963年美國總統肯尼迪,1973年西班牙總理布蘭科、1981年埃及總統薩達特、1986年瑞典總理帕爾梅、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2003年塞爾維亞總理金吉奇、2017年的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胞兄金正男也都死於非命。

西點軍校的研究者研究了1946年至2013年的758起政治暗殺,發現17%是針對國家元首、18%針對反對派領袖、21%針對國會議員、14%是各類部長、10%的外交官、5%的地方政客(如州長、市長一類)、3%是政府副元首。

這項研究得出結論,缺乏明確權力交接規則的國家更容易引發政治暗殺。在不民主的政治環境里,幹掉國家元首可以趁機收割政治利益,趁火打劫,甚至取而代之。而在民主國家裡,由於有明確的遊戲規則,即使殺掉了首腦,也有明確的權力交接方式,趁機作亂的機會不多。

  • 作為金正日長子,金正男本該繼承大統。/CFP

暗殺反對派在威權國家或民主體制較弱的國家更為盛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巴基斯坦和拉丁美洲國家——現在也可以算上朝鮮了。目的當然是為了阻止反對派掌權,因為缺乏合法的繼任機制。

金正男雖然不是國家元首,但作為金正日長子,原本是金家王朝的繼承者,只是後來失寵,但金正男近來屢次號召朝鮮開放,顯然是在和弟弟對著干,是不小的隱患,必欲除之而後快。由於金正男身在國外,金正恩鞭長莫及,常規手段無法擺平哥哥。從這個角度看,使用政治暗殺這一古老而又散發現代氣息的手段是再合理不過的了。

拋卻金正男遇刺的個例,歷史上的政治刺殺有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呢?

朝鮮這樣的國家,最容易出政治刺殺

獲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作家加里·貝克提出過一個犯罪經濟學模型。其核心論點是,犯罪也有供求關係。供是某人實施犯罪以期從中獲得好處;求是潛在的受害者可以影響犯罪的程度。犯罪者和受害者都可以理性地將其利益最大化:也即,犯罪者盡全力從犯罪中獲得最大好處;而受害者也會盡量降低自己的受害程度。

  • 林肯遇刺是美國歷史的重要事件,但在美國健全的民主體制下,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政治動蕩。/Wikipedia

政治刺殺作為犯罪的一種,也符合這種犯罪的經濟學模式,刺殺可以帶來巨大的政治經濟利益,而被刺殺的政客也會盡最大努力保護自己。所以,政治刺殺泛濫的國家,一定是供大於求的國家,即刺殺的好處要遠遠大於受害者保護的程度。

關於政治刺殺的研究,都會得出一個類似的結論:越是專制的國家,政治刺殺的風氣越盛;越是民主的國家,政治刺殺的現象越少。

刺殺政客,多以政治目的為主。要麼是為了使某些政策改弦更張,要麼是要維護統治先下手為強,要麼是通過不正當手段肅清政敵。

在一個不民主的國家,政客(或統治者)越殘暴、越腐敗,民怨就越大,那麼殺掉他(或她)的好處就越大。相反,在一個民主國家,由於制度約束,政客不怎麼敢胡作非為,因為這種目的而被刺殺的概率很小。

在民主國家,政黨的政策都是趨於中間立場的政黨要贏得選舉,必須要和立場靠中間的選民搞好關係,政治刺殺的動力要小很多。因為大家的政策都差不多,殺了一個政客無法改變政策的根本方向。

而民主制度越是健全的國家,其司法制度、新聞媒體也越發達,故而要通過下三濫手段謀殺對手從而攫取政治經濟利益的激勵也就相對較少,實施難度大,後果慘重。

事實也佐證這一結論,所有數據都表明,絕大多數刺殺都發生在不夠民主的國家。

美國儘管有四位總統遇刺,但主要還是個人因素,比如刺殺肯尼迪的刺客純粹是因為個人仇恨,而非有組織的政治暗殺;刺殺里根總統未遂的殺手後來也被證實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

總的來說,政府效率越高、法治越昌明、權力越分散、媒體更自由、人均收入更平等、公民社會越強大的國家,出現政治謀殺的概率越少。

金正男缺的是保鏢,大量的保鏢

當然,這不是說,民主國家就不會保護政客了。根據加里·貝克的犯罪經濟學模型,投入越多的警力、特殊設備,就越容易發現潛在的罪犯。檢測設備越先進,阻止政治刺殺的成功率越高。

  • 保護皇帝是羅馬禁衛軍的職責,但有很多皇帝也死於禁衛軍之手。/Wikipedia

這個道理,政客們自古就知道。比如羅馬皇帝的禁衛軍。羅馬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手下的禁衛軍有數千人。此後,禁衛軍甚至干涉政治事務,很多時候不僅沒有保護皇帝,反而親自幹掉他們,羅馬有很多皇帝都死於禁衛軍之手。公元275年,君士坦丁一世廢除了禁衛軍。

14世紀出現的的耶尼切里軍團也是奧斯曼土耳其蘇丹身邊的隨身保鏢,直到1826年才廢除。此外,拿破崙的帝國衛隊也承擔了保護龍體的重任。希特勒也有自己的保鏢——黨衛隊,堪稱德國版的羅馬禁衛軍。

當代國家也不例外。至少有幾千人負責美國總統的安危。英國有皇家和外交保衛部負責保護皇室和政府要員。各個國家的特種部隊、軍隊力量都長期承擔著保護政客,尤其是最高領導人的重任。國家元首所到之處,封路、封街區乃至封城是家常便飯。除了這些較為明顯的措施,使用防彈車、炸彈和武器勘測儀、穿防彈衣乃至使用替身,都是保護政客的重要手段。

  • 肯尼迪遇刺後,隨身安保人員飛身救駕。/Wikipedia

這麼勞師動眾不計成本地保護國家領導人不被暗殺自然是有理由的。因為政治刺殺帶來的政治後果不可謂不重。

對於專制國家來說,政治刺殺時而會有奇效。一項研究發現,成功刺殺獨裁者,有助於幫助該國從專制走向民主。想必當年汪精衛刺殺失敗後「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自信就是源自於此。

但對於有著健全體制的民主國家,試圖通過暗殺的方式改變歷史進程略顯天真。刺殺,終究還是不太光彩的行為,只有不太光彩的國家才熱衷去做。

搜索微信公眾號 浪潮工作室(微信號:WelleStudio163),查看更多。

同時歡迎關注浪潮工作室機構號@網易浪潮工作室

參考資料

1.Arie Perliger ( 2015 ). The Causes and Impact of Political Assassinations. CTC Sentinel.

2.Benno Torgler, Bruno S. Frey ( 2013 ). Politicians: be killed or survive. Public Choice.

3.Benjamin F. Jones, Benjamin A. Olken ( 2007 ). Hit or miss? The effect of assassinations on institutions and war.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4.Gary S. Becker ( 1974 ). Crime and punishment: an economic approach. NBER.

5.Bruno S. Frey ( 2007 ). Why Kill Politicians? A Rational ChoiceAnalysis of Political Assassinations. 6.Center for Rsearch in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the Arts.

推薦閱讀:

TAG:朝鲜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