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自足與自然

成人的生活狀態常常是一種「追求」的狀態,是強烈的目標導向的生活狀態。而兒童的生活狀態與成人有著顯著的差別。

這種差別的最大的根源是兒童是自足的,即他們不認為自己要追求更多的東西。自足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這裡所說的自足,是人生本來已經具足一切的美好。在人的身上,體現為精神胚胎的三個內容:愛的本能、主導本能和工作本能。這些是生命在數十億的演化過程中形成的,是大自然賦予人的最可貴的東西。如同蒙台梭利所說,愛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在人身上是自然具備的。道家講的天性、天心,佛家講的「良知、良能」——或者金剛不壞心,都包含了這種存在。

大多數成人尚未認識到這一點,而且還喪失了對這一存在的直覺和自動運用的能力。

兒童對這一存在是無意識的,他們或許直覺的體現到這一點。因此從他們(正常的兒童,而非心理歧變的兒童)的表現來看,他們總是「心比天高」、無所畏懼,充滿無窮的生命力。而且兒童的特殊之處在於,他們自動的在運用這個能力。這也是,兒童的眼神、兒童的行為,如此震動人心的原因所在,他們釋放出愛的光芒。我看到他們是如此的和諧。

有一天,我抱著宇默(姐姐的女兒,14個月)到樓下,她指著鄰居門口的方向,那裡有年齡稍大的兩個小孩,3歲和5歲。走到近前,我俯下身子靠近那個3歲的小女孩,對著宇默說「原來你想想看看你的小姐姐」。當她們靠近的時候,那個小女兒,抓著宇默的手,親了一下。這些小孩子的整個交流過程都是無言的,然而是如此的和諧與自然。

宇默喜歡我家小區的一隻小狗,據說是條流浪狗。每次下樓,她會模仿我父親的方式,發出聲音呼喚小狗。即便是,根本看不見小狗在哪裡,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就在附近。有時,不知道那隻小狗從什麼地方就跑過來的。然後蹲在我們身邊,蹲在很靠近宇默的身邊。然後,她就高興的摸小狗的後背、尾巴,她的手並不靈巧,有時還摸狗的頭,甚至把手放到狗的嘴巴里。看不到狗對人的恐懼,也看不到小孩對狗的恐懼。這一切都是無言的和諧。

兒童是一個自足的存在。她們自足,並不意味著它們沒有任何需求。他們同所有的人一樣,也都有安全、生理、歸屬感、尊重等等的需求。但是,兒童對這些基本需求不會無休止的追求。一旦得到滿足之後(表現為正常兒童),它們就處於一種自足的狀態。一種自然地、專註於當下的狀態。因為這樣,它們顯現出無窮的生命力。在這個時候,它們釋放著從宇宙意識所賦予人的愛的精神光芒。

推薦閱讀:

我從常青藤學霸身上學到的東西

TAG:个人成长 | 心理 |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