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系車口碑那麼好,銷量卻不好?

  在世界汽車工業圈兒中,法系車可以說是獨成一派。甚至有人說過,日系車、德系車都不如法系車,並且有事實為證。話說法系車參加F1,硬是從車王舒馬赫駕駛的法拉利手裡搶下年度總冠軍;參加勒芒,把奧迪車隊本可以壟斷10年的LPM1組別冠軍寶座從中間硬生生地給扯開了;參加WRC,讓勒布從2004年到2013年宣布選擇性參加WRC前,一直穩坐總冠軍寶座。用一句話概括:法國車只要想,參加世界上任何頂尖賽事都能拿冠軍。

  眾所周知,賽道成績可以最直接的反映一個汽車廠商的技術實力,法系車在賽事上遊刃有餘、冠軍手到擒來,可見法系車的造車實力的確到了一定境界。從歷史底蘊角度來看,法系車無論是PSA還是雷諾,都有超過一百年的造車歷史,均是有歷史底蘊的品牌。

  在造車技術上,雪鐵龍的底盤調校功夫聞名世界,硬是能把扭力梁懸架調出獨立懸架的感覺來;在發動機技術上,法系車同樣非常有造詣,PSA的THP發動機(高效增壓發動機)多次榮獲世界年度最佳發動機獎項。在銷量上,法系車在歐洲非常暢銷,市場份額僅次於大眾,雷諾和PSA分列亞季軍。

  一切看似很美好,然而有著百年造車底蘊、在賽場上叱詫風雲的法系車,到了中國市場卻碰到了嚴重的水土不服,銷量實在一般般。2015年,PSA在中國銷量僅為704818輛,到了2016年,就更加不濟了,PSA僅銷售618123輛,同比下跌16%;雷諾品牌全年銷售36525輛,基本都處在汽車廠商銷量排名的後段,比許多中國品牌都要差。那麼,在口碑和品質上都不差的法系車,為什麼在中國卻混得這麼慘呢?

  筆者看來,法系車在華市場遇冷最主要的原因既有市場推廣的問題,也有產品自身的問題。法系車就像是基於優秀商品基礎上生產出來的藝術品,但這個藝術品卻不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中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一的新車市場,但由於起步晚,國內消費者甚至都還沒有開始理性消費優質商品,就更別說消費(以汽車文化底蘊為基礎的)藝術品了。

  法系車有一種孤芳自賞的自命清高,一種苛求別人靜靜體味的浪漫,而恰好正是這種性格,使法國汽車在於中國市場的結合方面,確實不像更具體化的德國汽車工藝、日本汽車設計那樣的擲地有聲。日本人造車優先考慮本國需求特點,而日本國情跟中國比較相似,所以其產品基本比較對中國人的口味。德國人造車更不用說了,幾乎就是對症下藥,把中國消費者喜歡的都一股腦兒懟上去,中國消費者自然願意買單。而法國人呢?低頭做自己的藝術品,你不買就是你不懂欣賞!

  回眸法系車20多年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除了早年神龍引進的富康以及後來的愛麗舍還算可觀外,其他的車型幾乎都是曲高和寡。法國人造車理念過於浪漫主義,以至於「浪」得過了頭,法系車的這種美,國人根本欣賞不來,甚至是接受不了,畢加索、賽納、凱旋等都是典型的案例,甚至連C5也難逃厄運。沒眼緣,自然沒法賣得好。

  同時,法系車上一些反人類的設計直叫人目瞪口呆,比如,雪鐵龍C5那個中心不跟著轉的方向盤,以及畢加索中控台中央的儀錶盤,你可以說這些設計更利於行車安全,但這真的讓人很不習慣;還有凱旋的喇叭按鍵是放在轉向燈控制桿上面、一鍵啟動按鍵是放在方向盤左邊……這些設計,直接刷新我們對於汽車操作的理解。

  還有,法系車在國內始終沒能找到正確的定位。按理說,法系車進入中國並不晚,甚至比德系、美系還要早,但法系車就是放不下自己的身價,又不能安下心來好好做市場調查,更接受不了在中國市場衝擊受阻的現實,這些問題都讓法系車矇頭轉向,於是只好以自我為中心。找不準定位,更無法做好定價,把自己產品評價如此高,卻走著低價路線,感覺上是物美價廉,實際運營操作過程卻導致自降身價、自砸招牌的無奈局面。

  最後,法系車在新科技應用上過於「吝嗇」,法系車在賽場上所向披靡,按理說技術實力毋庸置疑,但在民用車上卻總是扣扣索索,小氣的很。比如多年前,以大眾為首的毆美車企業帶著渦輪直噴發動機+雙離合變速箱滾滾襲來之際,標緻雪鐵龍那台老掉牙的4AT依舊堅挺著……這事雖然過去幾年了,但法系車在國內消費者留下的印象卻「難以磨滅」了。

  寫在最後:

  汽車界不相信眼淚,不適合中國市場的消費需求,自然很難有較大的突破。所以20多年來,法系車白白浪費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大好光陰。對於中國市場,讓一向自命清高的法系車去「迎合」恐怕不容易做到,但是在保留自身「藝術品」氣息的同時,尋找品牌與市場共同的契合點完成全面中國化,或將是法系車成功的關鍵。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下方鏈接

騰勢連電磁輻射都這麼「過謙」,同行也真是沒sei了

從自主品牌SUV的逆襲看自主品牌的崛起

全新奧迪Q5來襲,竟然連自家「老大哥」都不放過!

推薦閱讀:

《聲之形》國內票房有望超越《你的名字。》嗎?

TAG:法国汽车 | 销量 | 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