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推薦計劃:4 安藤忠雄
作者:Hindy
原文地址:uicircle.club/a/80
轉載無限歡迎,但請註明「作者」和「原文地址」。感謝您對作者版權的尊重。
關於設計師推薦計劃
「設計師推薦計劃」將成為一系列文章,每篇都會深入淺出地介紹一位非凡的設計師。不同人群閱讀本文有以下奇效:
- 外行的朋友可以走進設計,看到優美的作品,提升審美與品味;
- 剛入行的朋友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學習優秀的設計思維,豐富自己;
- 已在某專業登峰造極的設計前輩,可以了解到其他專業/行業的優秀設計師及作品,也許能為您打開新的大門。
本文為第 4 期推薦:建築師安藤忠雄。
設計師生平與事業
安藤忠雄是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建築設計師。他高中時玩拳擊,之後也沒上大學,依靠自學和旅行就習得了專業性極強的建築設計的本領。工作幾十年間,設計了數不清的名作,甚至在 1995 年獲得了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普利茲克獎:堪稱「建築界諾貝爾」的大獎)。
他究竟是如何獲得這麼大成就的呢?我將其經歷分為三個階段向大家娓娓道來……
第一階段:年輕時期
安藤 1941 年出生於大阪,從小住在老街上,周邊人大多做手工藝活。因此他也經常充滿熱情地跟著做木工,然後拿著做好的木模到鑄造廠灌金屬或到玻璃工廠吹玻璃球。少年時代沉醉於製作東西,感受材質與製造工藝。
到了高二,他開始打拳擊,並且不到一個月就拿到了專業執照。經歷過一些比賽和看到職業的拳擊手後,第二年他便認識到自己的局限,下決心放棄了拳擊。
17 歲時,第一次以拳擊手的身份參加比賽
關於自學建築,據安藤自述家中並不寬裕,加之自己不愛上學,學歷程度也不夠,就只能放棄大學。自學也是不得已情況下的選擇。但他不知從何學起,於是到處收集購入大學建築系的教科書,並計劃一年內看完。甚至打工午休時邊啃麵包邊看,才勉強完成了計劃。雖然一知半解,但也從中掌握了大致的知識體系。
而遇見 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就是在每天摸索自學的 20 歲時。當他翻開 Le Corbusier 的書後,瞬間直覺告訴自己:「就是他了!」安藤甚至不滿足翻閱,臨摹 Le Corbusier 的設計圖,一次次地描繪線條幾乎到記下所有圖像的地步。隨著更深入地了解 Le Corbusier,安藤認識到這位現代建築大師也是自學出身,了解了他與舊體制的抗爭。他的存在,讓安藤對他超越了單純的崇拜(成為了小迷弟)。
體會到建築的廣闊後,安藤開始環遊日本,親身體驗各種建築,尤其是日本近代建築大師丹下健三的建築。旅行結束後,工作慢慢走上正軌。但在日本開放國外自由觀光後,安藤卻決定前往歐洲旅遊。在那個年代由於身邊沒有相關經驗的人,他甚至是懷著「可能有去無回」的心情去的。但他還是去了,遊歷七個月時間,不停地走,不停地看。然後他見到了連做夢都夢到過的 Le Corbusier 的建築,拜訪了所有能去的地方。他還在巴黎花了不少時間尋找 Le Corbusier 的工作室,但結果我們都知道…… Le Corbusier 在 1965 年 8 月 27 日去世,安藤終究沒能見到這位大師。二十幾歲的這兩趟旅行,成為了安藤此後無可取代的財富。
二十齣頭的安藤所處的 60 年代,整個世界都處於強烈的動蕩。中國發生了「文革」;法國巴黎爆發了青年人對抗舊體制的「五月風暴」(安藤當時也曾置身其中);美國爆發了加州伯克利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運動;在日本,發生了安保鬥爭,社會動蕩不安……而安藤在巴黎與日本的狂熱經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那段時期所印刻在身上的否定意識、批判意識和由此產生的邁向創造的意志,現在仍然深深地烙印在他心中。
當時的日本資本主義完全復活,人們在物質上得到了空前的充實。日本的青年設計師、先鋒藝術家們互相交流,「不要模仿別人、活出自己」的時代精神開始蔓延。當然,隱藏在高度經濟成長背後的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嚴重的公害問題、城市人口密集問題、近郊過渡開發環境問題等。就在這樣的 60 年代尾聲之際,安藤在大阪梅田開設了小小的建築事務所,他個人的戰鬥生涯就此打開……
28 歲時,在大阪梅田開設的事務所
安藤在紀錄片的採訪中回憶道:「年輕和青春就是要無所畏懼,總會有辦法的。失敗了大不了重頭再來。」
第二階段:活躍日本
1969 年,安藤創辦「安藤忠雄建築事務所」,早期承接的工作多為預算少,佔地窄的住宅設計。
令安藤名聲大噪的作品當屬「住吉長屋」, 1979 年獲得日本建築學會年度大獎。它顛覆了人們對日本傳統民宅的看法,甚至過於激進以致下雨時雨會「淋入家中」,夜裡從卧室去廁所還得撐把傘才能到……
住吉の長屋, 1976
住吉長屋成了安藤的「出道作」。但他不介意遭到批判,還會對客戶說,「居住有時是很嚴肅的事。既然委託我設計,我希望你也要有堅持住下去的信心」。而在對住吉長屋的各種批判聲中,安藤也漸漸得出了自己的答案:「讓生活融合在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質。正因為空間有限,所以首要之務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體會自然嚴峻與溫柔的變化,於是我犧牲了方便這個選項。」
進入 80 年代後,安藤開始獲得設計更多大型項目的機會,例如這些:
小篠邸, 1981:將箱形水泥屋嵌入地形中
六甲の集合住宅, 1983: 「懸崖」上的集合住宅
TIME"S, 1984:讓京都的河岸空間再次重生
第三階段:名揚海外
90 年代後,安藤漸漸開始了海外的設計項目,並在 1995 年榮獲普利茲克獎。而到了今天,安藤在中國也有不少已經建成的建築。在日本之外的國家,這些建築可能比較具有代表性:
Pulitzer Arts Foundation, 2001
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 2002
Gate of Creation, Universidad de Monterrey, 2009
亜洲大學, 亜洲現代美術館, 2012
設計理念與風格
清水混凝土
混凝土一般被認為是不具美感的材料,多用在建築物的基礎架構上。但安藤卻認為它有幾個好處,一是節省成本,內外牆一貼成形;二是混凝土極具可塑性,並且能以最原始的造型表現自己想要的空間;三是根據不同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混凝土,具有多樣性;四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安藤認為與其用特殊的工法展現自己,不如以平常的方式作出誰也模仿不來的作品。因此他鎖定了混凝土,結構上也堅持幾何造型,用簡單約束自己,在其中挑戰如何創造豐富的空間。
安藤深諳混凝土的製造。在他制定好材料配比、模板精細等前期設計後,他還會親自到工地檢查各種細節,甚至加入工人行列。我們所看到的安藤建築光滑的牆面,與他對混凝土的堅持不無關係。
光與影
光の教會, 1989
安藤對光線的運用也很精湛,最有名的「光之教堂」:一個簡單的水泥盒子,在牆面上切出一個狹窄的十字縫隙,讓陽光從縫隙中射入,形成一個光輝的十字架。有意思的是,安藤一直希望這個十字縫隙是沒有玻璃的,但為了防止雨打風吹進來,無奈安了玻璃。而他也在後來調侃,「早晚要把玻璃拆了」
自然
安藤經常強調「自然」——不管是「住吉長屋」將自然帶入建築,還是如「六甲集合住宅」將建築融入自然。
現代主義與傳統日本美學
外界對安藤建築的讚譽中經常會提到「日本」、「傳統美學」等關鍵詞。因為我們確實能從他的建築中感受到寧靜與極簡的精神。但安藤自己卻坦言並無刻意去表現「日本」,只是因為土生土長,也近距離接觸過京都、奈良的古建築,在無形中受到這種美學的感染。
傳統不是看得見的形體,而是支撐形體的精神。汲取這種精神並在現代活用,才是繼承傳統的真意。
教育
最後要說的是安藤忠雄也培養、影響了眾多設計師。尤其在 1997 年起約五年多時間,他受邀在東京大學教學。而對於來到自己工作室學習的學生,他在《建築家安藤忠雄》中這麼寫道:
我們並不是一個由指揮官與服從命令的士兵組成的一個「軍隊」,而是一些懷著共同理想、信念和身負職責的個人,以自我為賭注為了生存而組成的「游擊隊」。
我嚴格告誡員工對待前來事務所的學生要遵守兩點。第一,在他們的名字後面一定要加上「先生 / 小姐」的稱呼,不可因為對方是晚輩就抱著傲慢無禮的態度。另一點是,請學生們工作時,務必牢記他們是為了學習而來到事務所的。學生們為了拓展自己未來的可能性,擁有隻為自己所需而學的權利。當他們表示想學什麼的適合,先步入社會的我們有義務去滿足他們的學習意願,並提供機會與場所。我認為,必須將身負未來的學生,當成社會的貴重資產來守護與培養。
更多作品欣賞
水の教會, 1988
兵庫県立美術館, 2001
地中美術館, 2004
上海保利大劇院, 2013
參考閱讀
- 安藤忠雄 - Wikipdia:ja.wikipedia.org/wiki/安藤忠雄
- 《安藤忠雄論建築》安藤忠雄:book.douban.com/subject/1257325/
- 《建築家安藤忠雄》安藤忠雄:book.douban.com/subject/5408858/
- 《安藤忠雄:武士建築師》:movie.douban.com/subject/26734800/
- 聚焦:安藤忠雄:www.archdaily.cn/cn/795295/ju-jiao-an-teng-zhong-xiong
喜歡本文請點贊支持,萬分感謝~
也歡迎閱讀上一期,產品設計師佐藤大:uicircle.club/a/79
微信公眾號:uicircle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和賞析安藤忠雄新作 頭大佛?
※拳擊手的經歷對於安藤忠雄成為出色的建築師有什麼裨益?
※安藤忠雄的混凝土建築牆上的孔是啥?為什麼長這樣?
※求安藤忠雄的小筱邸內部空間分析?
※安藤忠雄設計的光之教堂是否完全使用自然光?到了晚上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