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巨人IBM的變革與復興,大數據時代的人工智慧 IBM Watson

2016年是人工智慧走向大眾的元年

大數據的火熱還未退去,人工智慧在2016年和2017年交替之際就被刷爆了。

從 2016年12月29日到2017年1月4日,一位標註為韓國九段的神秘棋手 Master 在一周之內完勝包括中日韓朴廷桓、古力、井山裕太、柯潔、聶衛平、常昊等世界高手。在以60勝0負1平不敗成績橫掃人類之後,谷歌 DeepMind 發布公告,正式承認網路賬號 Master 就是一直被中國群眾親切稱為阿法狗的 AlphaGo。

如果說 2016年3月的那場 AlphaGo 與李世石的對戰掀起了全世界人們對 AlphaGo 和 DeepMind 討論的熱潮之外,那麼這次 AlphaGo 和人類的對戰也可以算是人工智慧領域一次里程碑式的創舉,它的成功標誌著人工智慧領域又進入了一個新高度。

什麼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簡稱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於人工智慧的定義是: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人與電腦的較量 - 《危險邊緣 Jeopardy》

早在20年前,藍色巨人 IBM 就開始在研究人工智慧,而研究的成果 —— 超級計算機深藍擊敗世界象棋冠軍卡斯巴羅夫一時震驚全世界。

2011年2月,IBM花費四年時間、耗資3000萬美元研發出的 IBM Watson 登陸《危險邊緣》(Jeopardy)。面對節目中用充滿雙關的英語提出的費解問題,IBM Watson 能做出分析並在巨大的自然語言資料庫中尋找線索,將這些線索合成答案,再用語音的方式回答。最終,IBM Watson 在當晚壓倒性的擊敗了美國競猜節目中最聰明的人腦,也同時創下了這個難度適中的問答系列節目27年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註:《危險邊緣》(Jeopardy) 是美國著名的智力問答競賽節目。該節目的比賽以一種獨特的問答形式進行,問題設置的涵蓋面非常廣泛,涉及到歷史、文學、藝術、流行文化、科技、體育、地理、文字遊戲等等各個領域。根據以答案形式提供的各種線索,參賽者必須以問題的形式做出簡短正確的回答。與一般問答節目相反,《危險邊緣》以答案形式提問、提問形式作答。參賽者需具備歷史、文學、政治、科學和通俗文化等知識,還得會解析隱晦含義、反諷與謎語等,而電腦並不擅長進行這類複雜思考。

這次對決也開啟了大數據分析背後的知識和洞察,把人工智慧的應用推向各個領域。

如果你的回答錯誤,會受到懲罰,這與我們在商業當中的決策和判斷一樣,如果你的信息不全,商業決策也有可能不準確而導致失敗。

相對於20年前人機大戰中的深藍 Deep Blue 險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來說 ,這次對抗看似還沒有達到當時人機大戰引起的新聞轟動。

但是有一點特別要注意的是,從國際象棋的純數學領域跨越到更缺乏條理的語言和流行文化領域,這次 IBM Watson 在《危險邊緣》中的表現是人類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一次非常大的突破。

IBM Watson 本質上是 IBM 製造的電腦問答(Q&A)系統,它是一個集高級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檢索、知識表示、自動推理、機器學習等開放式問答技術的應用,並且基於為假設認知和大規模的證據搜集、分析、評價而開發的DeepQA技術。

雖然採用了深度學習中一些技術如遷移學習 (Transfer Learning) 來解決一些問題,但與 AlphaGo不同,它並不是完全採用深度學習技術的人工智慧。它的主體思路並非深度學習,而是更接近心智社會(Society of Mind)。

取得這樣的突破固然可喜可賀,但要知道的是 IBM 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和變革也不是一步到位的。

IBM 的轉型和變革

藍色巨人 IBM 在100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過的輝煌不勝枚舉。同時在大家眼中,IBM 也是大家公認的全球最大的 IT和管理諮詢公司,主要競爭對手為埃森哲、畢博、德勤諮詢等。

在 IBM 2014 中國論壇上,IBM 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錢大群表示:大數據、雲計算、社交和移動正成為當今互聯網時代的特徵,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機會,IBM 正在進行一場重塑自身的變革。IBM 確定了三大轉型方向:藉助數據協助行業轉型、面向雲計算,重塑企業 IT 基礎架構、通過移動社交構建互動參與體系。

2015年底據 IBM 內部透漏,在 IBM 未來的規劃中,IBM 將形成 IBM 新的三大部門 —— 全球行業事業集團、整合認知解決方案集團以及雲計算集團。

IBM CEO 羅睿蘭 (Ginni Rometty)

2016年,IBM CEO 羅睿蘭 (Ginni Rometty) 在 CES (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發表演講時明確表示:IBM不再只是一家硬體公司或軟體公司,而已經轉型為一家認知解決方案雲平台公司。

而這個能夠支撐雲平台認知解決方案的就是 IBM Watson 超級計算機。托馬斯·沃森(Thomas·J·Watson)或許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一手創辦的 IBM 公司,會在自己去世的五十多年後,讓自己的名字以人工智慧的方式重回這個世界。

Thomas·J·Watson

IBM 轉型期間的人工智慧市場布局

除了大家所了解到的 20 年前的人機大戰到《危險邊緣》IBM Watson 的大放光彩。其實 IBM 在人工智慧和認知計算領域有著多年的研究和積累。人工智慧這個學科最早建立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而 IBM 就是這個會議主要的參與者。在隨後60年中,IBM 一直在這個領域投入人才和資源進行研究探索。

而在最近的這幾年,對人工智慧領域投入的步伐越來越快。從公開的網路中查證得知,在從2010年至今,IBM 至少已經花費了超過120億美元完成了對 40多家公司的併購。併購的業務主要涵蓋了雲計算、智慧地球、商業智能和數據分析、伺服器和網路存儲優化、企業治理合規與安全、人工智慧這六大方向。

2014年1月,IBM成立了以 Watson 命名的業務集團,這樣的業務集團在IBM之前歷史上只有三次,都設立於轉型的關鍵時期。

其中,人工智慧是 IBM 公司在2014年之後才重點關注的領域。我們重點整理了一下 IBM 在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這兩個緊密相關領域的併購信息。

雲計算領域

2010年5月宣布花費1.9億美元併購雲計算集成商 CastIron Systems

2012年1月宣布併購基於雲計算的軟體測試公司 GreenHat

同年,以及花費7000萬美元併購雲計算軟體開發商 Worklight

人工智慧領域

Silverpop - 2014年4月,IBM 收購私人控股軟體公司 Silverpop。Silverpop 可以為營銷者提供基於雲的在高可擴展環境中交付個性化客戶參與的能力,這次收購可提高 IBM 在營銷自動化上的領先地位。

Cognea - 2014年5月,IBM 通過官方的博客確認了 Watson Group 對於人工智慧初創企業 Cognea 的收購。該公司能夠增強 Watson 系統對話的能力,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對話,並了解用戶的性格。

AlchemyAPI - 2015年3月,IBM 收購了初創公司 AlchemyAPI。旨在利用其工具加強 Watson人工智慧與計算服務能力,擴大發展機遇,包括醫療健康、法律和保險、以及其它擁有大量非結構化數據需要進行分析的領域。具備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圖片識別技術的 AlchemyAPI,以增強 Watson 挖掘及關聯非結構化數據的能力。

Blekko - 同月,IBM 收購了搜索引擎初創企業 Blekko 的技術,後者的團隊已經加盟 IBM Watson。對 Blekko 的技術收購是 IBM 為其人工智慧引擎 Watson 增強能力努力的一部分。Blekko 的 Web 抓取、分類及智能過濾技術可為 Watson 提供更多的源源不斷的有用知識源,從而豐富和深化 Watson 認知計算的能力。

Weather Co - 2015年10月 IBM 斥資20億美元收購天氣頻道 (Weather Channel) 母公司。Weather Co.的天氣數據和預測信息同 IBM Watson 聯姻或將產生非凡的效果。據悉,雙方的構想是把 Weather Co.的天氣數據和預測信息同IBM的雲計算技術和分析結合在一起,然後向各個產業出售天氣數據和業務解決方案,而 Watson 則是這一構想的核心所在。

擁有準確預測天氣變化的能力可以對許多商業領域企業產生重要影響。舉例來說,通過掌握暴風雪可能影響銷售的數據,零售商能夠更好的管理供應鏈。IBM 能夠向保險公司銷售數據,讓後者通過智能手機提醒投保人即將出現冰雹,提醒投保人把汽車停放到安全的地方,而此類服務能夠讓保險公司省下數百萬美元的保費。

IBM Watson 讓人工智慧與行業深度結合

從上面的收購案例中可以看出,IBM 在人工智慧認知計算領域做了大量的布局,而 IBM Watson 則成為 IBM 全新商業價值新的觸點,雲平台則是 IBM 新業務領域的基石。作為一個百年科技行業的 IT 巨頭,IBM 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業務推進,這也代表了未來 IT 行業發展的一個很值得注意的方向。

作為 IBM 認知計算的代表,IBM Watson 的理念是尋找答案、探索未知 —— 在各行各業尋找答案,協助分析人員探索更多的未知。

而很多想法的落地是在以前不敢想像的,但如今很多想法已經成為了現實。

醫療助理 - 每秒閱讀八億頁和數據洞察

在醫療行業,IBM Watson 正在成為醫生的助理,幫助醫生進行病患的輔助診斷治療。據統計,Watson 每秒能夠讀八億頁的資料,幫助生命科學家把斬獲一些重要發現的時間從數年甚至縮短到了數周。同時,IBM Watson 還可以從來自於電子病歷、放射影像報告和病理報告、化驗結果、醫生病程記錄、醫學文獻、臨床醫護指南及公開的結論性報告等方面的數據中提取洞察,幫助醫生針對具體病患做出個性化治療決策。

醫療零售 - 通過預測分析改善慢性病患者的護理

2014年 IBM Watson 與美國擁有 7800 多家藥店的藥品零售商 CVS 合作,利用預測分析和Watson 的認知計算,來改善對慢性病患者的護理管理。CVS 向 IBM Watson開放海量患者行為信息、臨床數據、購葯數據和保險數據等。通過對用戶醫療健康記錄、藥店數據等信息的分析,可以預測用戶患有疾病的風險,並向用戶提供執業護士、醫生以及相關的醫療保險等信息,為用戶制定一個最佳的健康問題解決方案。CVS 和 IBM 希望共同解決患者在病歷和過往診療數據缺失的狀況。

時尚領域 - 中國第一套人工智慧認知禮服

在《VOGUE服飾與美容》十一周年慶祝派對上,李宇春以一身白色蓬蓬裙搭黑色小外套驚艷全場,在帥氣中盡顯小女人的柔美。這雖然不是李宇春第一次穿裙裝,但卻是她第一次嘗試「認知禮服」。這也是中國第一套由人工智慧、設計師和李宇春本人共同合作完成的禮服。

IBM Watson 先是閱讀了上百萬條來源於社交媒體的圖片及文字,幫助設計師 360 度了解李宇春,從而準確把握李宇春的時尚特質。然後,IBM Watson 根據設計師的構思,從50萬張時尚經典圖片里識別出禮服的時尚元素,包括廓形、面料、顏色。最後,IBM Watson 推薦了 2500 張圖片供設計師參考。如果沒有 Watson 的幫忙,設計師可能需要大量的時間手動完成這個過程,而 IBM Watson 將這個過程縮減到一周,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娛樂領域 - 史上第一支 AI 製作的電影預告片

IBM Watson 幫20世紀福克斯剪輯出了科幻驚悚電影《Morgan》的預告片,用了不到24小時,這比常規的預告片剪輯速度快了至少10倍。

為製作這部 6 分鐘的 "認知電影預告片",IBM Watson 迅速挑出了10個最適合製作預告片的電影場景交由製作人員,使得通常10天到一個月才能完成的預告片製作現在只需要24小時。

汽車領域 - 認知計算平台的自動駕駛車輛

2016年6月,IBM 與亞利桑那一家名為 Local Motors 的製造商合作,打造了第一款使用 Watson 認知計算平台的自動駕駛車輛 Olli。Olli可以搭載12名乘客,它融合了4款 IBM Watson 的 API (應用程序介面),能提供包括語音轉文字、自然語言分類器、實體提取和文字轉語音等功能。

Olli 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款使用 IBM Watson 物聯網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IBM 表示,6月23日起,Olli 就將正式在華盛頓投入運營,在年末它還將進入邁阿密-戴德縣和拉斯維加斯。

服務行業 - 構建全渠道營銷平台和市場洞察

在服裝行業,認知技術不僅可以幫助到服裝設計師把握流行趨勢,實現高效的設計,還可以幫助服裝企業構建全渠道的營銷平台,實現智慧管理和精準營銷。Lily 商務時裝引入了IBM Watson 認知商務全渠道解決方案中的電子商務平台 WebSphere Commerce (WCS) 和訂單管理系統 (Sterling Order Management System),Lily 不僅打造了最適合自己的自有全渠道營銷平台,還整合了PC、手機、Pad等平台的所有數據。

IBM大中華區認知商務事業部總經理鍾淑燕(Patricia Cheong)與上海絲綢集團品牌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川

數據鏈打通的另一個受益點,是將服裝的研發時間大大縮短。以往一套服裝從研發到訂貨再到上架需要10個月,而這期間市場發生怎樣的變化,研發人員無從知曉,訂貨量也只能憑經驗和運氣,一旦上架後賣不出只能變成庫存。而現在通過全渠道的數據管理,企業將及時掌握各地市場動向。Lily 現在從設計到上架已縮短到一個半月,從生產到交貨也能達到最快的七天。少批量生產,再根據現市場趨勢再追加訂單將幫助 Lily 更好地完成市場洞察、精準銷售。

在國內醫療科研的合作 - IBM Watson 腫瘤解決方案

中國是一個癌症大國,在2015年有430萬新發癌症病例,並有280萬人因癌症去世,這也讓癌症成了中國人最常見的死因。據估計,中國每天有12000人被診斷患有癌症,這意味著時間每過去7.2秒,就有一名新的癌症患者誕生。

2016年8月11日,在中關村軟體園的 IBM 中國客戶中心,IBM 攜手杭州認知關懷,啟動IBM Watson for Oncology 落地中國儀式。這意味著 IBM Watson for Oncology正式進入中國,這也是沃森健康在中國的首個合作項目。根據協議,認知關懷將為全國21家醫院引入沃森腫瘤解決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幫助中國患者獲得個體化的循證癌症治療方案。

IBM Watson 腫瘤解決方案至少能在三個不同的層面幫助到中國患者。第一,它能通過對醫學文獻進行打分評級,迅速整理病患的醫療記錄,提高醫生的診斷效率;第二,通過分析海量數據,它能助力醫生快速為患者提供高質量、個體化的循證癌症治療方案;第三,它能為患者和醫生們帶來世界頂級的癌症治療專業知識。可以想像,這一平台在中國將釋放出無窮的潛力。

人工智慧將無處不在,未來值得期待

科技的創新帶來人類生活的改變無處不在,而有關 "人工智慧是否將代替人類統治地球?」,"人工智慧如何顛覆未來的商業模式","人工智慧的到來未來 5-10 年哪些職業將消失" 等話題也讓大家開始開始重視和審視人工智慧在未來的發展。

近幾年,IBM、谷歌、亞馬遜、Facebook 等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財力,這些科技巨頭們為我們謀划了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完美願景。相信就在不遠的未來,人工智慧將會成為新的基礎資源,它也將和互聯網一樣融入我們日常生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你到超市購物的時候、當你開車出行的時候、當你要為自己設計一件衣服的時候、當你去醫院檢查身體的時候、當你的小孩子坐在教室里接受教育的時候、當你一個人坐在家裡需要人陪伴的時候....

我叫安德魯,我已經活了200多歲,我希望我能成為人類...

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工智慧將無處不在。

-------------------------------------------------------

(全文完,作者:呂品,天善智能聯合創始人&運營總監,微信號:tianshanlvpin)


推薦閱讀:

數據分析師內幕揭秘,你想了解的前前後後都在這裡
數據科學之——大數據知識體系大全

TAG:人工智能 | 沃森IBM | 大数据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