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名人「16連擊」背後的真實故事

  提到「高橋名人」,應該有不少玩家熟知或聽說過他的光榮事迹。在遊戲行業的萌芽階段,原名「高橋利幸」的這位玩家完成了一秒點擊按鍵16次的奇蹟,30多年過去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不愧他「名人」的頭銜。

  名聲大噪的高橋名人有了自己冠名的遊戲,出演記載「16連擊傳說」的真人電影,成為日本乃至全球玩家共同的偶像。不過,這畢竟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現在,沒有遺留下任何權威信息能夠證實,當年高橋名人真真正正在1秒間完成了16連擊。在最近幾年的視頻記錄中,高橋名人在連發計數器上的記錄是每秒13次點擊,和20年前的自己相比差距不少。

  • 15/s的不可逾越之壁

  30多年前,遊戲開發商Tehakn帶著自己的街機射擊遊戲《Star Force》找到了任天堂,希望能夠把遊戲移植到FC平台。

  Tehakn:吶個,我們有個遊戲,能不能……

  任天堂:不能,滾

《STARFORCE》

  當時任天堂對FC遊戲的發行擁有決策權,為保證遊戲質量拔高了開發遊戲的門檻。慘遭拒絕後,萬般無奈的Tehakn只能找到當時備受任天堂信賴的第三方Hudson,由後者進行移植和發行工作。

  在那個年代,Hudson手持《挖金子》、《彈珠人》這些百萬級銷量遊戲,是休閑益智領域的霸主。這家LOGO是一個小蜜蜂的公司不僅自研遊戲銷量爆表,還率先在全國舉辦系列遊戲賽事,研發FC第三方手柄,軟硬體領域都擁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力。

當年的業界霸主hundon

  然而《Star Force》並非本家,所以Hudson在移植的時候並沒有很上心。在街機基礎上做了劣化移植後,遊戲終於登陸了FC平台。萬幸的是,《Star Force》的遊戲底子還是很不錯,後來被Hudson選中,成為系列挑戰賽的一個項目。

  經歷過FC時代的玩家都應該知道,當時的大部分遊戲都有分數機制。對《Star Force》而言,通關整個遊戲只是開始,總得分是區別玩家遊戲水平的唯一計量標準。Hudson在日本全國舉辦了多次《Star Force》挑戰賽,但所有參賽選手無一例外地被同一個人擊落馬下。

年輕時期的高橋名人

  他就是高橋利幸。

  由於機能限制,《Star Force》玩家控制戰機的同屏子彈數量不能超過3個,擊發出第4次子彈時如果第1發還沒有擊中任何目標或者離開遊戲畫面,則會被取消。為了提高總得分,玩家必須熟記每個敵人的出現時間和位置,儘可能用最近距離最快的發射速度擊中敵人,這樣才能不斷刷新子彈,提高得分效率。

  然而所有挑戰者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因為在《Star Force》里,「高橋名人」就是無敵代名詞。他曾在比賽中,向所有觀眾和參賽選手演示了近乎神跡的連擊。

  《Star Force》中有一個名為「拉里奧斯」的中boss,boss的核心出現一段時間會發出白光,之後在1秒鐘時間裡會和位於屏幕上下左右的4個分身完成合體。摧毀拉里奧斯需要在白光後擊中核心8次,之後能夠獲得50000點隱藏分數。但是,如果在白光之前擊中核心的話,就會作為懲罰累加到總hit數。

boss拉里奧斯

  也就是說,如果玩家在之前用極快的速度擊中核心8次的話,那麼白光後的1秒鐘內就需要累計擊中16次才能獲得5萬分獎勵。當時,高橋名人感覺自己已經有80%的成功率完成15連擊,50%的幾率完成奇蹟般的16連擊。

  高橋名人的連擊速度讓所有人自嘆不如,甚至有了「神技」的美譽。1985年,Hudson在一次《Star Force》挑戰賽中正式公告了高橋名人「16連射」的奇蹟。自此,高橋名人成為了無數孩子們的英雄,他神一般的手指受所有玩家敬仰。第二年,圍繞「高橋名人」的一系列企劃全面啟動,漫畫、電影,以及我們熟知的《高橋名人的冒險島》。

中國玩家最熟悉的《高橋名人的冒險島》

專屬漫畫,到現在也沒有多少玩家有這種機會<

  然而,高橋名人和 Hudson都知道,想要在《Star Force》中完成每秒16連擊,是不可能的。

  FC那個年代,日本主流的NTSC制式能夠在顯像管電視上完成每秒60次的隔行刷新。但是《Star Force》在當時達不到60幀標準,只有30幀/秒。並且,遊戲的計算方式是「收集控制命令」和「在屏幕中播放」交叉進行,這意味著《Star Force》在遊戲過程中每秒只能完成15次命令收集,和最多15次的擊發,15次以上的按鍵毫無意義。

  「16連射」的奇蹟,在《Star Force》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但是作為名人,高橋必須完成這個奇蹟。

16/s的豪賭

  《Star Force》在物理程度上達不到要求。為保證「16連擊」的絕對正確,1986年Hudson在《Star Force》的基礎上推出了一款原創射擊遊戲《Star Soldier》。兩倍於《Star Force》的容量不僅讓同屏子彈數大幅增加,也徹底掀翻了15幀/秒的技術門檻。這款本家遊戲之後代替了《Star Force》,成為了高橋名人的主場,更是電影《GAME KING高橋名人VS毛利名人 激突!大決戰》中的比賽遊戲。

《STAR SOLDIER》重現了拉里奧斯boss

  要完成每秒16次連擊,對當時手柄的技術要求也相當之高。任天堂FC在初版之後逐漸放開了第三方控制器許可權,Hudson也借「名人」東風,以連擊為噱頭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手柄。同時為了驗證手柄性能,Hudson還在1986年底推出的遊戲《迷宮組曲》中,增加了記錄連擊數的功能,讓每一名玩家都能在遊戲中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連擊記錄。

Joycard mk2

  然而,Hudson推出的「Joycard mk2」手柄雖然開式的設計能夠達成16/s的硬體標準,但因為良品度的問題,大部分手柄的上限只能做到15/s。手柄推出後,包裝盒上的宣傳語是「每秒最高16.5次」,可背面的說明文字只模糊著寫著最高速「每秒約15次」。

很誠實的約15次

  Joycard mk2手柄缺陷已經不可避免,Hudson只能在《迷宮組曲》中亡羊補牢。遊戲中測試方式是記錄10秒間總按鍵連發數,原本應該比起《Star Force》和《Star Soldier》純靠目測的方式更加精準可靠。然而為了彌補Joycard mk2手柄缺失的那1次連擊,讓玩家實實在在感受到連擊數的提升,《迷宮組曲》每次記錄都會自動提高約1成的數量。十幾年後,高橋名人在一次節目中親自承認了《迷宮組曲》計數器的作弊問題。比起《Star Force》和《迷宮組曲》,高橋名人認為《Star Soldier》大概是能夠真正體現出存在「16連擊」唯一的遊戲了。可惜這款遊戲並沒有計數功能,只有改編電影《GAME KING高橋名人VS毛利名人 激突!大決戰》為高橋名人留下了《Star Soldier》一些記錄連擊的鏡頭。

標題上方的數字用來顯示10秒內按鍵次數

  回到電影《GAME KING高橋名人VS毛利名人 激突!大決戰》上。高橋名人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用手指戳爆西瓜」鏡頭片段源自這部電影,然而這也只是特效效果。這個鏡頭是通過在西瓜下方打孔注入壓縮空氣的方式,配合名人的連擊演出製造了西瓜爆炸的效果。

有多少人相信了30多年

  每隔幾年,已經將近60歲的高橋名人還是會參加一些綜藝節目,偶爾表演一下連擊絕活,幾近花甲的他依然能夠保證10秒120-130次連擊。曾經有人問過他,當年FC時代「16連擊」是不是毫無意義?高橋坦言,在1985年的《Star Force》時期,的確沒有意義。但是電影里《Star Soldier》一共10秒240幀的鏡頭中,他一共點擊了174次。

  17.4/s

這個世界需要英雄

  2011年5月31日,高橋名人選擇離開了伴隨他一生的Hudson。一年後,Hudson因經營不善併入konami,曾經輝煌過的它終究沒能逃過這最後一劫,在2014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還記得《Star Force》的開發商Tehakn嗎?後來這家公司改名為TECMO,如今的全名叫「光榮特庫摩」。

為挑戰某一個人專門推出的硬體

  自1982年入職Hudson,高橋利幸的人生就再也沒有和遊戲分開過。幾十年來,遊戲圈風起雲湧過很多知名人士,有山內溥這樣一己之力改變全球遊戲行業的領軍者,有小島秀夫這般玩家力挺的頂級製作人,更有PewDiePie這種讓無數遊戲愛好者折服的表演藝術家。高橋利幸與他們都不同,他是第一代純粹為遊戲而生的職業玩家。甚至有廠商專門推出過,只是為了超越「16連擊」記錄的外設。當然,這毫無意義。

  因為遊戲是每個孩子的夢想,高橋名人則是他們的英雄。

機器能夠超越高橋名人,但毫無意義

  他拒絕將不良文化與遊戲強行掛鉤,相反鼓勵孩子們更多去戶外玩耍、努力學習、用成績和工作回報社會。30年前,臨近上場的高橋因為頭髮蓬亂,匆忙戴上了一頂鴨舌帽,結果不經意間變成了自己標誌性特色;30年後,高橋的頭髮早已掉光,標誌性的鴨舌帽也不知去向。相比「16連擊」傳說,高橋利幸更是一名健康遊戲的倡導者,他的話被家長銘記,被整個社會認同。

  「遊戲每天只玩一小時」

本文作者:華爛漫

本體傳送門:高橋名人「16連擊」背後的真實故事 _ 遊民星空 GamerSky.com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愛Undertale
一篇索系玩家遲到且並不專業的NS/PS4/Xbox One對比安利和購買建議(二)

TAG:高桥名人的冒险岛系列 | 任天堂Nintendo | 单机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