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是周星馳的宿命——《西遊伏妖》
去年的這時,我寫過一篇《降魔篇》的影評。
玄奘的大愛之路——《西遊降魔》
文章最後,我說玄奘經歷了佛教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在段小姐被打死後,他終於頓悟,終於懂得了:
眾生之愛皆是愛,沒有大小之分
那《伏妖篇》究竟是部怎樣的電影?
和上部一樣,在電影一開頭,就已定下了全片諷刺現實的「黑童話」風格。
玄奘在夢裡,身型變得巨大無比,周遭一切都很渺小,他來到了小人國。
而玄奘做的這個夢,是魔幻現實主義的。
醒來以後,玄奘餓到營養不良,向村民們演戲乞討,結果非但沒有成功,村民們反而一邊看戲一邊群起譏諷他。
常言道戲子無情,而如今最無情的,卻往往是觀眾。
當孫悟空展示了真正實力,把村莊破壞個遍後,村民們在暴威之下,恨不得把命交出來供奉玄奘。
街邊有乞丐不管,對暴徒噓寒問暖。這算不算是「小人國」?
在周星馳的兩部《西遊》里,他最愛黑的群體,就是吃瓜群眾。
《降魔篇》里,人們殺死一條大魚(誤為河妖)後,又對玄奘口誅筆伐,險些導致全村被滅。
《伏妖篇》里,開頭就黑了群眾一把。
後來師徒一行人進入比丘國,又見群眾被九宮真人(姚晨 飾)的低劣戲法矇騙。
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說過:「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玄奘取經,是為了解決眾生的無知。
但玄奘並不完美,在《降魔篇》中,他僅是懂得了「大愛小愛」而已。
而在這一部,玄奘的成長,佛教的五毒「貪嗔痴慢疑」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群眾的無知,是痴。
豬悟能的色慾,是貪。玄奘被蜘蛛精迷惑,也是貪。
沙悟凈為了一鍋粥而大發雷霆,是嗔。玄奘動不動念咒打悟空,也是嗔。
悟空懷疑小善圖謀不軌,是疑。玄奘懷疑悟空圖謀不軌,也是疑。
悟空認為玄奘二逼、是非不分,是慢。玄奘認為自己一切都是對的、劣徒是難教的,也是慢。
對,佛教的五毒,除痴之外,玄奘全佔了。
師徒四人,看似分離,實際上是一個共體。他們彼此勾心鬥角,是因為他們都是凡人,都擁有共同的「毒」。
玄奘反覆強調:「我很聰明,我很厲害,但是我低調我不說。」
這句話,看似反諷,其實也可作正解:他是大智若愚。
他的確是全片中最有智慧的人,也是小人國中最偉大的一個人。
玄奘的智慧,在於辯證,在於革新,在於初心不改。
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大師,也是如此。
他先修小乘渡己,再去修大乘渡人。
他拒絕途經諸國的大佛師之位,偏要遠行印度求取真經。
西行五萬里,歷時十七年,他完成了自渡。
回到長安,他把餘生全部用到譯經上,用以渡人渡眾生。
紀錄片《玄奘之路》《伏妖篇》中,玄奘被悟空報復,悟空對他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之後,玄奘給悟空跪下道歉。
此為自渡。
無論是否出於厚黑,玄奘在跪下的一瞬間,他已經完全擺脫了貪、嗔、痴、慢、疑。
同為凡人,玄奘的偉大之處、他和片中其他角色的區別,就在於此。他一步步地離佛越來越近。
那什麼是周星馳眼中的「佛」?
《降魔篇》里,玄奘盲打莽撞,雖有一顆天真的救世心,卻因為無知(痴在上部中被打破)導致妖王出世,愛人死亡。
幼稚,非佛。
幼稚之後,是成熟。
片中最成熟的角色是誰?
孫悟空。
他活了成百上千年,煉就火眼金睛,洞破了人間的一切黑、臟、亂、欲。
因為他太明白這個世界,所以他看不起這個世界。
他可以瞬間毀掉一座村莊而無動於衷,是因為他知道村民都是些什麼貨色。他自悟出一套世間真理:
這個世界
不是朋友
就是敵人
然而我們知道,孫悟空還不是佛。
他和傳遞「想幹啥就幹啥」真理的九宮真人一樣,是自命成熟的成年人,是偽佛。
他知道小善是一具白骨,於是第一反應要消滅小善。
這不是佛,是理性的法西斯,是不知人間疾苦的、世界觀非黑即白的生死裁決者。
玄奘不知道小善是白骨嗎?
在上部,他破了痴。在這部下跪的一瞬間,他已經把五毒全破了。
在小善臨死前,玄奘對她說:「我的心裡再容不下第二個人。」
那為何還要待她那麼好?
小善的死,沒有像紫霞、段小姐的死那樣煽情,是因為這並非一個愛情段落。
玄奘明知小善是一具白骨,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超度。
玄奘有一顆真正的佛心。
通過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他明知道這世界是污穢不堪,眼前是一具白骨,而問題就在於:他還要不要愛它們?
是該把烏合之眾殺絕,還是該堅持取經渡眾生?
是要將白骨埋沒,還是要將靈魂超度?
這就是本片的主題,網上的黑粉評論家們,100%的人沒看出來。
有過痛苦,有過執著,有過牽掛,看過人世間的一切醜惡後,玄奘不再幼稚,也沒有被成年人的理性所吞噬。
如果一個人身處在烏托邦里,他的心中充滿愛,那他是個普通人。
如果一個人身處在地獄中,而他心中依舊充滿愛,這就是佛。
從天真到成熟,最後再回歸到自己的初心,是為返璞歸真。
周星馳說過:我以為我拍的是悲劇,沒想到大家都認為是喜劇。
作為一個原著書迷,我也經常感嘆:《西遊記》明明是一部用魔幻來暗中諷刺批判明朝黑暗的禁書,卻被86版《西遊記》以及大多數觀眾當成了一齣兒童劇。
《西遊記》原著暗黑到什麼程度?
玄奘為了理想,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從人心叵測的人間走到天竺。
他以為自己終於來到真理之地,卻不知,取經要交過河費,還要給圖書管理員好處費。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
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
歸根結底,「西天取經」是一個理想不斷遭到幻滅的過程。
周星馳的《西遊》系列,也是如此。
表面上的搞笑、打怪、眼花繚亂,其實包裹著深刻的成長內核。
《降魔篇》玄奘懂得了大愛小愛,《伏妖篇》玄奘攻克了佛教五毒。
從已知信息來看,周星馳是要把他的《西遊》運作成一套大而整的系列作品。
據傳《西遊列國》正在籌備中在以後的路上,玄奘還能悟到什麼道理,打破什麼慣律?
玄奘/周星馳的理想,究竟能否擺脫幻滅的結局?
我們下部再約。
我的微信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電影文章。
都看到這兒了,好意思不關注一下嗎?
PS:本人長期為各大電影媒體撰稿,所有文章均屬原創,請勿誹謗。
推薦閱讀:
※冬眠者漫長的一天
※《小森林》:如果不知道該怎樣與世界相處,那就先停下來,吃點東西
※《路邊野餐》:時光流浪者的自我追尋
※2017世界戰爭電影小結
※為什麼保羅沃克能成為一個被懷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