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社交嗎?你這叫瞎忙活!

「社交」這回事,看似很簡單,但我敢說99%的人其實並不了解,因為我清楚地知道,被世俗的毒概念害慘的人有多少。

希望能在這篇專欄里把這個詞需要的大多數認知跟你們講清楚。

01 社交的必要性

在我小的時候,只要是家裡零食或者糖果有多的,父親就會在我口袋裡塞上兩把,說,去學校里分給小朋友們,拿去交交朋友。

當時懵懵懂懂,但隱約有一點社交的概念,大概就是拿東西去收買人心,你有東西給別人,別人就會跟你玩,同時朋友多了也不容易被欺負。

後來長大一些,反而變得羞於社交,大約是知道了社交是出於利益(以愛好相交也是,想得到快樂嘛),於是,為自己的「不道德」感到羞恥,因為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朋友是很純粹的,友情是高尚的,而我竟然藏著「齷齪」的目的……

再大一些,受到環境的局限,我開始拋棄這等羞恥,混入「假裝成熟」的大軍,似乎跟誰都是朋友,只要說得上一兩句話,下次就得裝熟絡,也因此學會了一些違心的客套話,好像這樣,才叫做老練、叫做「會做人」。雖然不知道「會做人」有什麼用,但我想至少多個說得上話的總比多個對頭好,況且大家都這麼干,那總歸是有用的吧。

之後,由於經歷和思考的不斷豐富,開始弄明白了社交是怎麼一回事,於是,到現在幾乎沒有了社交。

注意,是幾乎沒有了社交,不是完全沒有了社交,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值得我長期花費精力的,目前就那麼有限的幾個,一隻手能數過來。

有人說,平時不走動,當你需要朋友幫忙的時候,怎麼會有人幫你呢?

其實一個人需要朋友幫襯的時候並不多。注意,又要好好理解了,需要朋友幫襯的時候並不多,不代表需要人幫襯的時候並不多。我們肯定是需要人幫襯的,因為我們不但無法靠自己搞定所有事,甚至無法靠自己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然而我們之所以還活得好好的,肯定不是因為朋友的幫襯,而是我們願意拿錢去交換。

那麼,既然可以用資源交換,大多數時候自然就不需要去貼人臉了,只要深耕自己的領域,讓自己擁有足夠多的可交換資源不就解決了。

之所以還需要長期社交,肯定是為了一些用錢買不到的東西,比如說某些與錢無關的快樂等,如果與錢有關,一律用短期社交通過交換解決就好了。

02 社交的內核關係

短期社交的等價交換看上去很不符合中國傳統的「禮尚往來」,因為過於利益化。

其實這是人們的錯誤理解。禮尚往來本就是等價交換,但人們喜歡用漂亮的外衣將其包裹,把一個等價交換的事兒變成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看上去就高尚得多了。但這種高尚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禮」必須對等。不信?你試試去參加婚禮,人家送你1000,你回敬200,看對方以後怎麼對你。

所以話說得再漂亮也改變不了它等價交換的內核。之所以很多人喜歡用「人情」來模糊化這種等價交換,使其不容易赤裸裸計算出價值,是出於一種佔便宜的心理,因為人情是按「個」計算的,誰更狡猾,誰就能得利。

低價值的一方總是想打人情牌,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往來中更容易「陰」到對方。高價值的一方呢?都喜歡等價交換,因為不想被佔便宜。所以你現在去很多領導家送禮,會發現當你出門的時候,老江湖的領導總會讓你帶走些什麼,這代表不拖不欠,免得你想拿土特產來換升職,從而掉進你設下的「人情陷阱」。

經過長期的博弈,總是「不小心」被蹭走的一方肯定就不大樂意,於是,這種關係比較脆弱,容易友盡。如今,人們都學會了只跟資源相近的人交往,這樣,無論是利益相交還是人情相交,都相對安全。

我大學時期是學經濟學的,然而我並不認為自己學到了多少經濟學知識,因為經濟學流派實在太多了,在接觸了更廣闊的經濟學領域之後,才發現大學的經濟學教科書選得很差,哪怕就讀的是財經大學。

但是有一點很好,學會用經濟學思維去思考問題並加以擴展和改進,就能解決很多其他領域的問題。比如人情社交這樣的小九九,長期來看肯定會達到平等相交的納什均衡,於是,不思提升自我交換能力,而單純用喝酒吃肉去套近乎很明顯就是一個愚蠢的決定。因為別人不是傻子,喝酒吃肉就跟你喝酒吃肉,除此之外,免談。於是就很容易做無用功。

哪怕某次被你走狗屎運交換成功了,你大概率是要付出「尊嚴」的代價。也就是說,你用多次的酒肉交換,付出大量社交時間,最後換來的是一個拿尊嚴換價值差價的機會,用來交易的主體是尊嚴,不是你認為的人情,而酒肉鋪墊全是前戲,這些概念不能搞混。且這種好運就算有幸被你撞上,也就那麼一次,下次這招基本失效,因為面子是要耗盡的。

看吧,就是這麼依賴運氣,就算走了狗屎運,效率也是這麼低。

03 社交的兩個賬戶

很多人只知道「出門靠朋友」,他們的社交是盲目的。之所以是盲目的,因為他們喜歡為了社交而社交,這樣看上去比較符合社會的主流認知

——至少我也像個老油條,看上去沒那麼傻。

要擺脫這樣無謂浪費時間的狀態,就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先分清楚,我這趟出門,是去幹什麼?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別看這麼兩個小小的問題,很多人是回答不清楚的。

社交有兩個賬戶:消費賬戶和工作賬戶。每個人出去社交,都帶著至少一個,消費賬戶負責消費,比如用時間買快樂;工作賬戶負責工作,比如用時間達成利益交換。

很多人出門時,都帶著兩個出去,結果通常最後只使用了消費賬戶。

於是,他們會認為自己明明在外面應酬很辛苦,為什麼社會那麼不公平,沒有給他們應有的回報。大哥,你要麼就是想用低價值去換人家的高價值,妄圖在社交中渾水摸魚;要麼每次用的都是消費賬戶,玩得不亦樂乎回來。你究竟努力了什麼,又想要什麼回報?

因此,我們得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個社交行為的意義,不反對追求功利交換,只要目的明確,不坑蒙拐騙;也不反對追求個人快樂,但請不要跟努力混為一談。

04 社交的個人定位

那麼,如果我們不再想著佔人便宜,既然我們可以通過對等交易來擴展自己的資源使用範圍,也可以通過自我增值使自己有能力同更有價值的人進行交換,時間是不可再生資源,偏向哪個更合算呢?

這就得視每個人自身情況而定了。

每個人的進步都同時需要這兩種行為,只是各人比例不同。至於偏向問題,取決於你認為自己更適合做資源掮客,還是孤獨的專註者。

選擇資源掮客這條路的,就要努力向平台化靠攏,重心在理順資源之間的交易價值以及可應用範圍。你只能將少部分精力專註於交換價值以外的自我價值提升,目的也是在於獲取更多更高價值的可交換資源,將平台做大。不要認為這樣就忽視了個人增值,平台的交換價值一樣是個人價值。

而選擇孤獨的專註者這條路的,社交就不是你的工作重心了,基本能推的社交全部推掉,不要怕得罪人,因為對你而言,絕大多數人除了浪費你的時間外,毫無價值可言。你要將可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於專註自己的進步,只能分出一小部分到節骨眼兒的必要交換上,目的只是為了提升進步效率。

賈躍亭是典型的孤獨的專註者,莫看他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其實他的社交比例非常小,不過他很懂社交。曾經有人說,如果一位你認為「值得交往」的朋友誇你的新車漂亮,「慷慨」的你也許會把車借給朋友開幾天,而賈躍亭會直接送給他。

對於孤獨的專註者來說,社交的比例小而關鍵,但正是因為平時節省了時間,所以在精益求精的社交上才需要有魄力拿出更多的交換價值。

當你對自己有了一個清晰的社交定位,你會發現生活中的很多猶豫都有了決策依據,這會大大提升你的時間使用效率。

不要再瞎忙活了,社交並沒有錯,前提得有效。

(完,歡迎點贊和分享)

作者:蔡壘磊

天使投資人|思維工坊創始人 | 高智商協會勝寒會員 |LinkedIn專欄作者

如果你也喜歡看理性、思辨的文章,請拿起手機掃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號「請辯」(luojisiwei),有任何事,歡迎來後台找我。

我的新書叫:

《認知突圍:做複雜時代的明白人》

噹噹分榜穩居前三

當人手一冊的認知書籍,你值得擁有。


推薦閱讀:

大多數男生,都愛這種女生
如何追到體育系的男生?

TAG:人际交往 | 人情社会 | 与人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