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一部比肩《黑暗騎士》的神作
在當今院線整體氛圍都被爆米花片跟娛樂片帶歪的環境下,這部電影非導演剪輯版的上映對這部電影乃至DC宇宙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
這篇影評分為兩部分來討論。一,是關於整部電影劇情與細節的解讀;二,是關於DC電影宇宙的整體格局。
那麼,在這部電影中,蝙蝠俠與超人大戰的核心動機是什麼?我們還是需要從兩者自身面臨的人生矛盾來進行解讀。
一,超人的強大能力是一種公共資源還是私有資源?
這個問題有些類似市場中經常討論的壟斷與反壟斷行為。如果超人的能力在人類可及範圍之內,那麼他的能力或許不會過於受到關注,那麼在私有財產之下,他做的拯救舉動就僅是他對人類社會作出的貢獻。如此作為一個超級人類,他是值得被敬仰的。
但電影中的問題在於,人們發現超人的能力已經是自身無法企及。超人的神化代表著群眾對超人的依賴,但超人始終是一個個體,他無法同時拯救所有人。而未被拯救的人會對他的「神力」感到不滿。正如Lex所說,「如果神是萬能的,那麼他就做不到至善;如果神是至善的,那麼他就不是萬能的。」至此,超人與普通民眾的割裂被完整地展現了出來。這是這部電影的一大成功。而超人,正是在這困境中掙扎著。到底他需不需要對人類負責人,需要付多少責任?這是電影在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
電影某個片段中,超人的養母瑪莎對苦惱中的超人說過一句話:「我從來都不希望這個世界擁有你。你不欠這世界任何東西。做他們的模範,做他們的天使,做他們想讓你做的所有,或者什麼都不做。」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如果超人的這份能力最終成為了超人的原罪,那麼這部電影中,蝙蝠俠在做的,就是一次「弒神」並救贖超人的拯救之旅。
二,蝙蝠俠為什麼一定要與超人決戰?
從電影中可以看出,超人最終與蝙蝠俠的決戰,是被動的、無奈的;但蝙蝠俠要幹掉超人,卻是蓄謀已久。
不論大家承不承認,一直以來,姥爺都是一個非常重視秩序和控制的人。嚴重一點說簡直是控制狂。蝙蝠俠其實是美國保守派的典型代表。這一點從他的謹慎,從他的詭計多端,從他的行事風格(黑暗低調,換句話悶聲發大財)就可以看得出。這種人最怕的是什麼?是秩序的破壞。對象無論是誰,背景如何,一旦破壞他所守護的秩序,一律視為敵人施予調教。但深藏在蝙蝠俠心中的,其實是一層恐懼。而蝙蝠俠一生中不斷做的,就是戰勝恐懼,並把恐懼用作武器來懲治犯罪。恐懼對蝙蝠俠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這部電影中,恐懼更是帶給了他憤怒。
從片頭韋恩的公司被超人大戰毀滅,他不得不面對超人這一超越自己認知的新事物,而後無數噩夢讓他對未來感到害怕和憂心忡忡。一個習慣性呆在溫室並對未來毫無考慮的人,才會無法理解蝙蝠俠此時的心情。恐懼是一個人變強的終極催化劑。但恐懼也讓蝙蝠俠變得盲目。這部電影中的蝙蝠俠應該不是最終姿態的蝙蝠俠,那個戰無不勝的姥爺。他還在成長。長期的孤獨使此時的他孤僻敏感和頹喪,而這次的恐懼與憤怒,則最終蒙蔽了他的眼睛。而對於父母的回憶,則成了蝙蝠俠人性回歸的一個關鍵點。這也是為什麼瑪莎這個母親的名字對於蝙蝠俠來說這麼重要。這次大戰,是蝙蝠俠回歸必經的一關。
三,為什麼說這部電影比肩黑暗騎士。
比肩指的是思想性與藝術性。黑暗騎士對準的是人性的選擇,從而誕生出高尚也催生出醜惡。而本部電影,沒有在選擇上做大文章。相對的,正如Lex家中掛的畫一樣。它探討的是人性最終是在向上的還是向下的。這一個討論有點中國古代哲學的味道。
從上一部鋼鐵之軀起,導演扎克施耐德就一直在刻畫一個新的超人形象。這個亨利卡維爾的超人出生於地球,受教於地球養父母價值觀的耳濡目染,誕生出了純粹簡單高尚的人格。在許多之前的超人電影中,超人只是一個神。我們不覺得他是人,而只是覺得這個神湊巧披了張人皮罷了。
現代社會依然有這種傾向。我們熱衷於把女性想像為聖母,而對男性則夢想他有神的光芒和能力。先在稱之「男神」「女神」。這種無時無刻不存在的神化傾向誕生了無數的誤解。
但扎導的新超人,卻由一個男孩開始講起,講起他小時候遭受到的恐懼,並最終戰勝恐懼,講他遭受到排斥和非議,並最終選擇諒解。他講了一個新的位於人格光輝面的超人,並非不可接近,甚至可以理解。這位年輕的超人有幾次可以就此墮落,但他卻最終保護住了自己,因為他對自己的家和父母有著深厚的感情。
這是一個純粹而高尚的超人。
但現實社會與他的理念,其實有很大的割裂。這就是這部影片所講述的主題之一。以前的超人只要講好怎麼拯救世界就可以了。但在這部電影里,每個路人都有了台詞。於是電影不只在講超人,還在描述這個世界。
而扎導覺得這個世界怎麼樣?我覺得是悲觀的。但這也正是新超人的意義所在。超級英雄的意義,不就是在於引導觀眾嗎。雖然我覺得,這個時代鮮有能夠理解的吧。
四,談幾點細節。
1,克拉克在星球日報的工作並不順利。老闆交給他的總是諸如報道橄欖球比賽與某某企業贊助的新圖書館等任務。而對克拉克關注的哥譚蝙蝠俠濫用私刑事件漠不關心。事實上這個細節體現了克拉克日常生活的不順,也展現了來自堪薩斯農場小伙的世界觀與都會資本觀的不兼容。而路易斯對於軍工子彈的來歷事件的關注與老闆對路易斯的青睞也在相比之下給了克拉克的自信不小的打擊。克拉克作為普通人事業的不順,也將間接導致他的某些觀念與人類社會產生割裂。而這一情況指向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扎導的《守望者》中曼哈頓博士的神化與去人性。而這一事件也引發了下一個細節。
2,超人的叛變。這一細節出現在蝙蝠俠噩夢的最後。閃電俠穿越時空警告姥爺路易斯對於超人保留人性的重要性。而更重要的細節是,是蝙蝠俠殺死了路易斯並直接導致了超蝙二人的反目。這一細節為後續故事的發展鋪墊了很大一筆。
3,超人的養母,路易斯,超人的養父(幻覺中)與超人的對話。養母的對話促使他參加了聽證會。在與路易斯的對話中超人尋求不到有效安慰,並離去。與養父的對話,則又使他的人性回歸,並回到大都會。這一串細節體現出目前超人最大牽絆力來自家庭。這也是扎導新超人最大的人情味來源和特點。
下面是第二部分,我想談一談DC電影的格局。
從漫畫來講,DC的格局更大一點是無需質疑的。
電影也是如此。如今漫威有個苗頭已經出現,那就是隨著老角色如美隊鋼鐵俠個人電影的結束,新角色越來越輕俏,諧星的味道越來越濃。無論是星爵還是蟻人,我們的第一印象都是——很騷很逗很搞笑。而那些厚重的角色即將成為過往雲煙。但這些厚重的角色,才是漫威吸引力的基石。
看看最近的《美隊3》雖然影片整體也討論了超級能力的公有化問題,但一直到影片最後,導演都在避實擊虛,場面很精彩,但招招不在點上。這類問題我稱為電影娛樂化過程中的虛無主義現象。
超級英雄+虛無主義,是我覺得最不應該出現的問題。即使上升到電影藝術高度,我也不覺得拍出一部合格的電影卻沒探討什麼東西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相比漫威,DC這邊的前兩部我覺得打了一個好底子。至少在故事上。美隊1算不上是成功,所以漫威一直在大格局上打一套花拳。但DC第一部《超人鋼鐵之軀》卻是實打實的硬科幻加大格局起來的。雖然口碑一般,但基礎牢固。雖然不能保證以後的發揮如何,但無疑電影的風格比之漫威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途徑。這一點在電影上升角度有很大價值。
以上這些並不是貶低漫威。漫威為漫畫改編電影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單調的模式很容易被追趕和模仿,更廣闊的基礎是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寫了這麼多,目的是為了給DC與扎導的電影正個名。期待下一部DC的大作。
推薦閱讀:
※《正義聯盟》真正要表達的內容
※如果一個惡棍擁有了超人的能力,會對世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民眾會如何看待他?
※如何評價電影《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BVS)?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正義聯盟大戰少年泰坦》?
※為什麼美劇女超人里大超不來幫忙?敵人可是自家姨媽啊!?
TAG:超人 |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电影 | 蝙蝠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