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語諺文方案草案
直到昨天,「正字群」的 @涉江 和我提起諺文的事,說可以把 v 映射到 ?,而把 e 映射到 ?。我只知道,白語的 e 對應的音色就是 /?/,而 /?/ 在朝鮮語是 ?,很麻煩。不過,早期的朝鮮語,? 應該是 /?/,而 ? 可能是 /?/,@王奕樺 師兄說的。但 ? 怎麼來說都是個央母音,那讓給誰好呢?至於 v 又怎麼辦?
可是 @涉江 這簡單的兩句話讓我有了巨大突破。? 正中間一道橫線,恰好像白語那個咬嘴唇的韻母 v,至於 e 確實也很像央母音 ?,不然怎麼白語拼音用 e 表示,那麼就用朝鮮語的 eo 也就是 ? 接班吧!特別是,白語 v 不能前面加介音,但是 e 可以,那麼這樣的安排太好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開工啦!
音系大致是白語拼音可以支持的音系——大理 + 劍川 + 漢語借詞,取並集。
圖片製作工具 Onenote,支持 HCR Dotum LVT 字體的連字功能——Excel 不支持,Word 支持但不如 Onenote 作圖方便。連字一開始搞不好,後來發現,就是對照著 Unicode 編碼收錄的,聲母-韻腹-韻尾的順序線性排列,然後選中字體(如果不行,再改改字型大小,就可以),自然就能黏合!
聲母
聲母方面,大理、劍川都丟失了捲舌音 zh、ch、sh、r,但是考慮到漢語借詞需要,加上其他方言也存在(甚至還有捲舌 d、t、n,以及小舌音……),白語拼音方案也有,就加上吧。那麼正好噝音三分,j q x、z c s r、zh ch sh r。正齒音 z c s ss 不偏不倚,顎音 j q x 伸左腿表示發音部位靠前,頂音 zh ch sh r 伸右腿表示發音部位靠後。(字體有缺陷,j z 長一個樣,zh 倒是區別了,看官知道就好。)聲母 y 在音色上基本和 x 是一對清濁關係,摩擦感很強。一開始打算砍掉的,後來發現有 yui 這類音節,就不好解釋了。加之趙燕珍老師直接記錄成 ?,聲母來源除了漢語的以母,還有來母、日母等複雜來源,當作零聲母看從歷時上來說也是不科學的,當作 ni 的變體,但因為音色差異巨大值得獨立,因此保留。同時,y = x 濁,ss = s 濁,r = sh 濁,音系就對稱了。
大理特有的 ni 聲母也專門分配了一個。首先是 ni 和 n 確實有對立,至少在 ni 和 nia 這兩組音節,雖然拼音上混同。在大理和碧江有 ni,在劍川脫落成 y,為了標明來源還是值得單獨分配。約等於漢語的日母,但也不盡然,有些以母字在大理也是 ni,就說不清了。
半母音 w 則很單純出現在合口韻母前,是介音 u 的輔音化,可以和零聲母等價。本來白語就允許」聲母-介音-韻腹」的音節結構,所以我說沒有前響雙母音,但是後響是有的。
韻母
韻母一些說明在文章開頭。繼續說:- 大理的 er 對應劍川的 ai 很整齊,而且聽感也相似,袁明軍直接註明了 e? 在他的書中寫成 ?。兩個單母音 e、? 拼音寫成 ei、ai 還是可取的,因為會一定程度復化。
- 分別做韻母和聲母時候,v 拆成兩個字母。《詞典》區分 v 和 vu,我曾以為是編撰失誤,並沒區別,但後來否定了——v 是零聲母 + v 韻母,而 vu 這種後面的 u 必然會擦化,就像 fu 實際上是 fv 一樣,趙燕珍老師記錄的大理方言就是 vv。為了音系整齊以及尊重字典,我還是區分了 v 和 vu。但是 i 和 yi 實在找不到區別,就合併了,《詞典》也是如此。
- 大理方言還有個 ao 韻母,音值大約是 /?/,一開始我還想用 ? 這樣的複合母音,畢竟 iao ? 也能用上,但是想到大理方言的 ao 對應劍川方言的 a、o,那麼很可能還出現 uao 這類,再用複合母音就不太可能。於是 ? 丟給 ao,皆大歡喜!
- 大理有的材料說有 ou iou 韻母,可能是後起的,並不破壞音系。劍川的 o 實際也常常復化作 ou 或 ao。至於 ao 獨立主要還是音色獨特以及大理漢語借詞多。
- 鼻化母音想了想還是用後鼻音 ng 符號表示,一來聽過個別白族人就是發成後鼻音的效果,二來和零聲母相似,和疑母相同,可以表示韻尾若有若無,而不是 n 那樣顯著。特別注意,零聲母 ? 和疑母 ? 是有區別的,後者多一豎,但是現在的字體很多都混了——朝鮮語 ng 聲母與零聲母合流,但白語不會,所以還是要選 Dotum 字體,Batang 字體可能不明顯了。
聲調再想辦法,或許用泰文那樣的附加符號加在整個諺文音節上面,但白語的聲調實在太多了!!!
音節
音節表格還沒完成,因為《詞典》不全,還要結合《簡志》和漢語借詞。大致可以看出,有些聲韻配合規律:
- 大致來說,鼻音聲母與鼻化韻母不能共存,如 m、n、ng、ni 等。鼻化韻母如果遇上 l 聲母,也會把聲母同化成 n,然後韻母丟失鼻化。但有 man 這樣的特例,可能是借詞的作用,就像 f v 兩個聲母的一些不可思議的音節,基本就幾個字在。
- z c s ss 碰上 i 就變舌尖母音,和普通話一樣,所以不能再鼻化了。這一組一般是中古以後的借詞,上古的基本變成 ji qi xi yi。
- un 韻母的字很少,似乎都是借詞,固有詞多數來自幽部,跑去了 vn。要麼就是來自上古宵部,宵部本來就沒有陽聲韻。
- wei /ue/ 這類音節,是存在的,但是固有詞很少罷了,《對經》閃爍過幾個。韻母 uei 鼻化後併入 uin,uein 實際上不存在,所以留下了空缺位置。一門天然存在的語言,音系當然是不那麼整齊的,可以看越南語的狀況。
- 可以看出,白語可能原本就有 -u- 介音,這一部分音節較多,-i- 介音的音節非常少,是後起還是重紐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再者,大理方言的 ss、ni 這兩個聲母怎麼和音節搭配,我還沒考證完呢。那幾個漢語借詞的捲舌音,《詞典》也幾乎不使用,ss 舉例是漢語借詞「人民」作 ssep mip,但正文部分盡在詞條內或詞條下出現,沒用作詞頭首字。
題圖來自個人拍攝,2014 年 1 月 19 日運轉至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雲南縣)雲南驛鎮所得,臘月還有豐收的田野很是四季如春。雲南省的名字便是來自這個鎮(昆明以前也叫雲南府,算是地名易位了吧),大理方言 vud nal,劍川方言 ngvd nal,大家會寫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