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歐洲PhD申請經歷

一直以來打算寫點東西總結一下過去一年申請的經歷,也許對其他人有所幫助。樣本太小並含有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本人青島人,2015年從上海大學數學系畢業,陰差陽錯來到UT某校繼續讀應數。其間下決心提前畢業並轉工科。2016年年底結束Master,現已開始PhD項目,Leibniz University Hannover。

我從2016年6月份開始準備申請博士,只申歐洲還怕出個萬一,故美國也申了幾所。然而最終結果沒有想的那麼糟糕。

先說歐洲。我從六月份至九月份開始陸陸續續申了30+的位置,包括德國,荷蘭,瑞典,挪威,丹麥和比利時,而在這之中德國荷蘭是大頭,包括大學和研究所,沒申英法。最終拿到4個面試,3個offer。

第一個面試來自荷蘭的TU/e,5G mm-wave Antenna Systems。老先生和他助手通過Skype面了大概三十分鐘。只是那老教授認為我工科基礎不夠好,因此第一場面試悲劇。老先生傾向於招一個工科背景的而不是數學,而我確實有所欠缺。但面試最後仍然推薦我申請另一個項目。不過並沒有什麼卵用。他的助手倒是對我很感興趣,然而資金不能保證,婉拒。

第二個面試來自不來梅。這個職位隸屬於AWI,項目關於海洋建模,很偏自然科學,75%。以此作為博士研究方向還是不太甘心的,故放棄這個offer。

第三個面試來自漢諾威大學,項目很大,與無人駕駛有很大關係,大概同時有9個PhD

students 和15+ Professors和 Postdocs。面試依然通過Skype進行,持續了大概一個小時。一大胖子(就是我現在的導師)坐中間旁邊是他的兩個助手。面試開始先相互介紹,對方主要介紹這個項目如何如何。我則介紹自己的research experiences & motivation,以及自己的研究經歷如何match該項目的需求,逐漸convince them自己非常適合這個項目。期間導師們提過一些有趣的問題,知道多少說多少就好。比如我好不忌諱自己的物理基礎有所衰退。之後三位面試官還問了一大堆問題,當然主要academic discussion. 其實最後聊著聊著就跑偏了:當時德國正好又發生恐怖襲擊(又是Munich, 好像),大家還討論了一下德國和美國的治安,然而說起德國美國哪個治安更好時,德國人仍然迷之自信。。。

面試結束後其實能感覺出來結果會怎樣。果然第二天收到offer,考慮時間一周。 對此方向我確實很感興趣,故最終選擇了它。現在想想自己其實挺幸運的, 畢竟120+申請人競爭這9個位置,並且當時我還不能飛到德國參加面試而只能通過Skype,其實很不利的。現在看來這個位置確實與數學關係比較密切,這也應該是一個原因吧!

最後一個offer來自TUM, 偏EE。很好的職位啊,只是當時已經接受LUH並且已在Houston辦好籤證,最終只能忍痛拒絕。儘管慕尼黑工大是我當初的第一選擇啊啊啊。。。

egin{comment}

Update on August 13, 2017:

這周在KIT參加一自動駕駛的Summer School, 第二個Speaker竟然是當初TUM的那個教授, 此人非常年輕並且超像Sheldon...關鍵是他們group在這個領域做得非常非常好。 當初擦肩而過真是好可惜!!

end{comment}

此外,申請初期確實聯繫過感興趣的Professor(大概也有30+),但效率很低,有時會收到Professor回復說沒有位置,有時則是泥牛入海。因此很快我便只申請網上掛出的Open

Positions。Open Positions一般會有工資,TV-L 13 50-100%不等。

Here are the sources where I found the open positions:

1. PhDGermany - Database - DAAD - 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

2. www.academictransfer.com

3. Jobs in Research, Higher Education, Science and R&D

4. Official Websites of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U9, MPI, Fraunhofer Society, Leibniz Association, etc.)

5. Companies. (In Germany only the universities are authorized to grant PhD degrees. But if the company cooperated with a university then you could work and do research in the company directly, and do your thesis defense in the end.)

Materials:CV, motivation letter, transcripts,

certificates of degree and diploma, publications, recommendation letters,

research statement.

CV和motivation letter每次申請都要用到,針對不同申請需要隨時更改。

推薦信並不是必須。因為有的只需要提交references,並且很有可能並不會給你提交的professor發request letter。但少數也要求推薦信在申請時隨CV和motivation letter一同提交,比如說RWTH Aachen。只見過兩個要求項目開始前提交Research Statement。

關於美國:

PhD在北美春季入學的情況確實比較少見,相應的TA/RA職位也會少一些,這也是我當時選擇歐洲的原因之一。GRE還是用的本科時的很爛的成績,TOEFL過期了可以發郵件waive掉。截止目前只收到一個全獎(admission自動歸為拒信),ISU的Aerospace Engineering。但我面對敏感行業最終知難而退。其實本人早就對德意志心馳神往,就算再來更好的offer也會十動然拒的。。。(當時申請美國的主要是為了保底)

幾點感觸:

1.德國化學生物職位不少,相比其他理工科而言。

2.如果打算將來讀完書回國,那走CSC也是一個選擇。

3.選擇offer前一定要確定稅後salary以及學費等大頭,當然豪的話無所謂。

4.申請很花費精力。從篩選中意位置到準備、修改相應材料,到後續的跟進補交材料等,再到後來的面試準備,每一個申請都需要做一次循環。(當然最後一步optional) 現在有時候早上開電腦後都會去DAAD database看一下有什麼有趣的職位,儘管我不會再申請了。

5.不要同時申一所學校的兩個職位,真的很不好。

6.如果對方給了offer但決定不去,還是儘快通知人家的好。敗壞了中國人名聲吃虧的還是後來的申請者。

7.科研經歷很重要,該吹的時候還是要吹。

很慚愧,希望能給大家的申請帶來一點微小的幫助!


推薦閱讀:

裸泳性解放全都有——東德人民的幸福生活
德國古典哲學家是如何看待基督教的?
能詳細介紹下漢堡這個城市嗎?

TAG:德国 | 德国留学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