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斯圖加特大學對於外國學生人數過多以及對中國學生的評價?
要噴去噴Stuttgarter Zeitung。別噴校長了。
看法跟 @驟雪@范惟楚 相同。
仔細閱讀了Stuttgarter Zeitung。報紙提及的,校長親自提及的,剛中國留學生的只有兩點:
我們在讀生越來越多,確切的說有點太多了。我們的基礎設施以及建議系統並不能跟上其發展。(Wir wachsen immer noch, bald auf 28?000 – das macht uns enorme Probleme, denn Infrastruktur und Betreuungssituation sind nicht darauf ausgelegt
.das ist zu viel, um ehrlich zu sein.)他們傾向於像猶太人一樣群居。這樣會影響他們的語言水平。(Sie neigen zur Ghettobildung, bleiben unter sich, das wirkt sich auf die Sprachqualit?t aus.)
唯一嚴重的問題是Ghettobildung的歧視意味。其餘的,關於中國人不買速食導致廚房髒亂出自Sprecherin des Studnetenwerks Simone Hübener之口。「眼中釘」這一詞,更不出自任何人之口,而是該報記者自己加上去吸引眼球的。考慮到法律問題,該記者並沒敢把這些話與這三句一樣加上引號。這是一個右傾反外的記者想去吸引眼球,並藉機去想激化在德留學生與當地學生以及教授之間矛盾的行為,行徑真的很惡劣卑鄙。很多人看完都氣急敗壞,我承認我也是,但是冷靜看完報道,不難發現其中的蹊蹺。
昨天微信的那篇報道更是使事件惡化。該小編在沒有仔細閱讀報道的情況下,中了記者的圈套,把眼中釘,衛生習慣不好幾點拎出來強調。而且把撤回對學校的宣傳(Werbung),解讀為撤回中國留學生的入學申請(Bewerbung)(出自大學Dr. Bauknecht之口)。造成的影響非常不好。該事的罪魁禍首是Stuttgarter Zeitung這個極端想搞事記者。這個小編無心或有心中又推波助瀾。我看完微信報道也想去直接接觸學校的管理層一問究竟。還是太年輕啊。
校長提及的問題,每個中國學生沒有發現?不可能。他們沒想過去改變或者說是適應?不可能。本人曾在幾個月中努力嘗試融入一個德國或者歐洲圈子。但是未果。究其原因,當然與留學生自身性格是否開朗有關係。但是對於中國學生跨越如此大的文化差異去調整自己到這個圈子,確實不易。中國的留學生在全世界都是有著抱團的傾向。這種現象必然與我們收到的文化影響有關係。也與德國社會的開放包容程度有關係。各方都有需要改正的地方。不必撕逼。
校長並沒有犯嚴重的原則問題。別噴他了。不是為了給校長洗白。他的這種在校內會議中說的帶歧視的,噴人色彩濃厚的話,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被Stuttgarter Zeitung刊登出來。是他的失職。作為在校內有最高行政權力的人,應該去嘗試解決問題,而不是走到聚光燈下去吐槽。德國人當然不能體會中國留學生經歷的艱難,也不能期望他們做到這一點。但是如果雙方能增加溝通,情況也會變好。自己招了一堆外國學生現在設施不夠用了怪我們,開上一堆完全不需要德語的英語授課的項目然後怪我們德語不好,食堂難吃的要死晚上周末還不開怪我們天天做飯(你以為我想自己做飯啊),有些廚房的確沒檢查的時候有些臟,但是檢查前都會打掃的乾乾淨淨,要是不滿意你直接罰款就好了啊,再說廚房的衛生又不一定是中國人弄髒的(我們那層的巴基斯坦人向來都是弄髒廚房打掃衛生時找不到人),他為啥就肯定的說中國人弄髒的廚房。天天作業多到爆炸party無聊到爆炸還說我們不喜歡參加活動。還有抱團這個問題不是很正常嘛,本來交到的外國朋友就很難像中國朋友一樣去幫忙,難道自己有問題解決不了不應該抱團找人幫忙?有些人居然還覺得他講的雖然難聽但是不無道理,我簡直是醉了
我不知道那些同意報紙上的觀點的人的心裡在想什麼。外面是別人歸類我們國籍的第一標點。把中國形象變差了,這對你們有什麼好處嗎?難道走在街上別人指指點點的評論感覺會更好嗎? 在街上可沒有人知道你們的素質是怎樣,只會看著亞洲人的面孔說那是個怎麼怎麼沒素質的中國人。
在我看到這篇新聞的時候比起氣憤,更多的是心痛。為什麼無論在哪裡中國人總是沒有地位。 在一個自由資本主義的國家連購買他們的商品過多都會被歧視。
斯圖的校長怎麼說的,我不知道。但是這篇文章沒有任何根據就可以指定著一個種族,那麼這就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
先說外國人比例吧,我們沒有逼德國大學收我們,每一個可以來到德國的學生都付出了努力才能考上這所大學。報紙裡面也說了"Ein hoher Ausl?nderanteil ist gewollt" 。 比起大學裡面的德國人,中國學生付出的代價是更多的。很多時候我自己從圖書館裡離去時,還有很多的中國學生們在努力著,他們從小學習者不一樣的語言,要用短短几年學到的語法去和土生土長的學生們比拼。請問公平嗎?
我在一個國家吃什麼,我有自己的選擇權。亞洲的飲食習慣和歐洲不同,你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年裡去改變學生們一生以來的習慣。何況這是通過幾千年的歷史來形成的。在此處需要做的不是指責,而是雙方共同的去尋找解決的方案。既然是公用的廚房,那麼我當然有權力去使用。關於衛生方面,無論哪個國家都是一樣,只不過比例不一樣。也不是每個德國學生就會在每次吃完飯後去洗碗,而且通過多樣的食物,需要洗刷的數量也沒必要評論。
中國學生被教育的方式不一樣,獨立生活的時間很少,一切都是需要讓時間在改變的事情,為什麼不是相互之間的溝通?而是單方面的責怪呢? 作為中國學生我們又真正的做錯了什麼?憑什麼我們就是好欺負的,就得用我們來舉例,這些例子又是如何在證明的?請給我可信的資料。有的中國人喜歡把自己的同胞想像得很低賤,然後站在德國人的角度和思維對同胞批判一番。大概是忘了自己也是黑眼睛、黑頭髮了吧。
與問題無關,請摺疊。試著把原文翻譯一下。Uni StuttgartUnirektor kritisiert hohen Ausl?nderanteilVon Inge Jacobs 10. Juni 2016 - 18:38 Uhr
Auf den rasanten Zuwachs auf bald 28?000 Studierende ist die Infrastruktur der Uni Stuttgart nach Aussage von Rektor Wolfram Ressel nicht ausgelegt. Jeder fünfte Student ist Ausl?nder. ?Zu viel「, sagt Ressel. Besonders chinesische Studierende sind ihm ein Dorn im Auge.
斯圖加特大學
校長對較高的外國人比例提出批評
據斯圖加特大學校長Wolfram Ressel稱,由於學生數量迅速攀升至將近28000人,大學的基礎設施已無法滿足需求。學生中每五個有一個是外國人。Ressel說,「太多了。」中國學生尤其是他的眼中釘。
Stuttgart - Der gro?e Zulauf an Studierenden macht der Uni Stuttgart zu schaffen. ?Wir wachsen immer noch, bald auf 28?000 – das macht uns enorme Probleme, denn Infrastruktur und Betreuungssituation sind darauf ausgelegt「, sagte Unirektor Wolfram Ressel bei seinem Jahresbericht in der Sitzung von Unirat und Senat. Dass 21,2 Prozent aller Studierenden Ausl?nder seien – ?das ist zu viel, um ehrlich zu sein「, sagte Ressel, der sich in dem Bericht ansonsten auf die bereits bekannten Erfolge der Uni bei Drittmitteln und Forschung konzentrierte.
斯圖加特 - 學生的大量湧入給斯圖加特大學帶來了麻煩。「我們(的數量)還在增長,快要達到28000人。這給我們造成了大量的問題,因為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後勤保障並不是為如此龐大的數量而規劃的。」,在大學理事會和大學評議會的會議上,校長Wolfram Ressel在年度報告中說道。全部學生中的21.2%是外國學生,「坦白說,這太多了。」,Ressel說。報告還提到了大學在第三方資金和研究領域上取得的成就。
Insbesondere die mit 1300 chinesischen Studierenden gr??te Gruppe unter den Ausl?ndern sehe er als problematisch an, so der Rektor: ?Sie neigen zur Ghettobildung, bleiben unter sich, das wirkt sich auf die Sprachqualit?t aus.「 Das mache nicht nur bei schriftlichen Arbeiten Probleme, sondern auch beim Wohnen. Es sei ?ein gewisses Masseproblem「.
在外國學生中,由1300中國學生組成的最大群體恰恰被視作問題所在。校長稱,「他們傾向於在彼此之間形成封閉的小圈子,這影響了他們的語言水平。」這不僅在書面表達上構成問題,而且在住宿時也是如此。這也許是「某種群體性問題」。
Laut Studiendezernat ist hoher Ausl?nderanteil gewollt
Holger Bauknecht, Leiter des Dezernats Studium und Promotion, best?tigt den ?traditionell hohen Ausl?nderanteil mit den Chinesen als gr??ter Gruppe「. Im Unterschied zu Ressel betont Bauknecht aber: ?Das ist auch gewollt. Wir wollen echte Ausl?nder, wenn sie gut sind, nach Stuttgart bekommen.「 Das geh?re zur internationalen Ausrichtung der Uni. ?Wir wollen generell die besten K?pfe anziehen.「
學生事務處稱學校需要較高的外國人比例
教務與博士事務處負責人Holger Bauknecht證實,「傳統上,較高的外國人比例中中國學生是最大的群體。」與校長不同的是,Bauknecht強調:「這也是我們需要的。如果外國人足夠優秀,我們正想要他們來到斯圖加特。」這屬於大學的國際化發展方向。「總之我們要吸引最聰明的頭腦。」
Eine Limitierung der ausl?ndischen Studierenden gebe es in den Studieng?ngen mit Numerus clausus. Dort würden nur acht bis zehn Prozent der Pl?tze an Ausl?nder vergeben, so Bauknecht. Allerdings gebe es auch einige gro?e Studieng?nge ohne NC, etwa Bauingenieurwesen oder Elektro- und Informationstechnik. So erkl?rt sich, weshalb der Ausl?nderanteil trotz vieler NC-Studieng?nge 21,2 Prozent betr?gt.
受限專業對外國學生存在限制。只有8%到10%的受限專業錄取名額會分配給外國人,Bauknecht稱。然而也有一些不受限的大院,比如土木工程或者電子信息工程。這就解釋了,即使有許多受限專業,外國人比例仍有21.2%。
Uni hat ihre Werbung in China zurückgefahren
Kann die Uni ihre Ausl?nderquote selbst steuern? ?Wir stecken viel Arbeit rein, um das Zulassungsprozedere so schnell wie m?glich zu gestalten「, erkl?rt Bauknecht. ?Wir gestalten unsere Bescheide für die Ausl?nder so, dass die Botschaft m?glichst schnell ein Visum erteilt.「 Bis vor ein paar Jahren habe die Uni ?noch Werbung gemacht in China, aber das haben wir zurückgefahren「. Beim Sprachniveau seien die Studienvoraussetzungen standardisiert: ?Die müssen ordentlich deutsch k?nnen「, so Bauknecht.
大學減少了在中國的招生宣傳
大學能夠自行控制內部的外國人比例嗎?「我們投入了大量工作,以制定儘可能快捷的錄取流程。」Bauknecht解釋道。「我們對外國學生申請的答覆可以讓大使館儘快發放簽證。」直到幾年前,大學「仍在中國進行招生宣傳,但是現在已經減少了。」錄取時對學生的語言水平具有統一的要求。「他們必須會像樣的德語」,Bauknecht說。
Beim Studierendenwerk Stuttgart macht man in punkto Wohnen ?mit ausl?ndischen Studierenden gleich welcher Nationalit?t dieselben Erfahrungen wie mit deutschen Studierenden「, sagt dessen Sprecherin Simone Hübener auf Anfrage. ?Auch im Hinblick auf den Zustand der Küchen in unseren Wohngeb?uden gibt es keine Unterschiede.「 Sie erg?nzt aber: ?Chinesische Studierende sind dort h?chstens h?ufiger anzutreffen, da sie noch sehr viel selbst kochen und keine Fertiggerichte kaufen.「 Bei gemeinsamer Nutzung k?nne es aufgrund der unterschiedlichen Gewohnheiten zu Konflikten kommen. Werde die Küche nicht regelm??ig aufger?umt und geputzt, setze man eine Frist und lege, falls nichts geschehe, die Kosten für die Reinigung auf alle um.
在訪談中,斯圖加特大學生服務中心的負責人Simone Hübener稱,與國籍相同的外國學生一起住學生宿舍,就像同德國學生一起住的體驗一樣。「即使就宿舍廚房的狀態而言,也沒有什麼區別。」然而她補充道,「中國學生最常出現在廚房,因為他們總是自己做飯,不買速食食品。」在共同使用廚房時,由於習慣不同,室友之間可能產生矛盾。如果廚房沒有經常整理和打掃,會有宿管貼出警告,如果還是沒有人動手,清潔的費用會攤到每個人頭上。
Auch bei Belegung und Zustand der Zimmer gebe es keine Unterschiede, so Hübener. Aufgrund der Wohnraumengp?sse stellten deshalb zu Semesterbeginn ?vereinzelte Studierende「 auch eine übernachtungsm?glichkeit im eigenen Zimmer bereit, um ihren Kommilitonen zu helfen. Eine Quotierung nach Nationalit?ten gebe es bei der Vergabe nicht.
Hübener還說,房間的分配和狀態上也沒有什麼區別。由於住房緊張,在學期開始的時候「個別學生」還會拿自己的房間給同學提供住處,以幫助同學度過難關。她並未提到這麼做的人是什麼國籍。
Chinesische Studierende engagieren sich nicht in studentischer Selbstverwaltung
In der Studierendenvertretung der Uni Stuttgart seien kaum Ausl?nder aktiv, berichtet deren Vorstandsvorsitzender Felix Wolff. ?Zentral haben wir keinen chinesischen Studierenden, der sich einbringt in die studentische Selbstverwaltung.「 Man habe einer chinesischen Studentengruppe zwar R?ume zur Verfügung gestellt, ?aber sie agieren nicht wirklich mit uns「. Deren Website ist auf Chinesisch. Telefonkontakt fehlt, die angegebene E-Mail kommt als unzustellbar zurück, wie ein Versuch zeigt.
中國學生不參與學生自治
在斯圖加特大學的學生會中幾乎沒有活躍的外國人,學生會主席Felix Wolff說。「主要我們沒有參與學生自治的中國學生。」一個中國學生組織雖然有辦公室,「然而他們並沒有真正與我們打交道」。他們的網站是中文的。沒有電話聯繫方式,筆者嘗試發送E-mail給網站留下的電子郵箱,但卻因為無法投遞而退回。
首先,新聞原文在此:
Uni Stuttgart: Unirektor kritisiert hohen Ausl?¤nderanteil其次,反對樓上的答案。
1. 斯圖大學的中國學生中,講衛生的佔多少,不講衛生的又佔多少?作為講衛生那一部分同學,憑什麼被你們這群不講衛生的給代表了?
2. 不講衛生不守規矩確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但小部分群體的事件為何要上升到對整個斯圖大學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公開批評?該校長公開形容中國學生在他看來如「眼中釘」(ein Dorn im Auge),稱中國學生「如同猶太人一般聚在一起」(neigen zur Ghettobildung),並稱撤回了該校在中國的廣告,不歡迎中國學生。一校之長,在媒體上對某一族群的學生用如此惡劣的詞語來形容,這算不算歧視?
3.該校長稱因為中國學生像猶太人一樣聚集在一起,德語說不好,在寫作業和考試中都存在問題。那麼我們來用數據說話。據DAAD統計,德國大學畢業率不到50%,而在德國大學的中國學生的畢業率達到了80%,居於首位。中國學生學業不好的說法不攻自破。
4.中國學生是外國學生當中最多的,達到了1300人,這給斯圖大學的教學設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可是學校招生失誤,教學設施不夠,這跟中國學生有什麼關係?難道不是學校招生設置出了問題?不從根本上去改變目前的招生計劃,反而怪到中國留學生頭上,這難道不是耍無賴般的甩鍋行為么?
答主在德國學習生活已有好幾年。身邊的中國學生們都認真努力,奉公守法;任教的老師還曾私底下誇過我們,說中國學生大多聰明又好帶。中國學生在德國確實會有不好的習慣,做菜油煙大、愛抱團。作為校長,可取的措施有很多,可以信件或郵件告知,或者對部分同學全校通報批評。但他卻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在媒體上對整個中國留學生群體大肆討伐,「不歡迎中國學生」。在答主看來,這位校長的言論不僅僅只是樓上答案所形容的「瞎說大實話」,明顯已經包含了對中國學生群體的仇視。另外答主也好奇,如果換成俄羅斯土耳其學生,這位校長還敢在紙媒上如此囂張嗎?
希望斯圖的同學們組織起來抗議一下,這關係到的不僅僅是你們的權益,也關係到全德中國留學生群體的權益。【時間晚上00:38地點德國斯圖加特】
半夜躺在床上第一次給知乎答題碼字剛剛跟對我超級超級好的房主老奶奶和老爺爺吃完飯我知道知乎不應該是個那情感說事兒的地方但是夜太深實在無精力查數據文獻一條條反駁高票答案里的驕傲氣焰只是
我在德國近一年沉浸於周圍人簡單而周到的善良和美好中 打算好了明年四月申的斯圖 今天在朋友圈噼里啪啦炸成了鍋。自己也十分憤慨地編寫了評論轉發德語原文。公眾號的譯本不免添油加醋扭曲事實。其實吐槽到處都有 也並不嚴謹精確
私下裡我們吐槽的時侯也就簡單說德國人不會做飯還嫌中國人吃他們土豆這都無妨 你知我知我們就是指那小一部分思想不開化也一樣被大部分人鄙夷的種族歧視者我們也用著標籤 但我們要對著公眾對著學生對著沒有分組的朋友圈大談特談的時候德國人這個一棒子打死一批的標籤我們都會謹慎而小心地加上個「可惜還是有些」。我們也知中國學生在這邊
抱團內斂有之 省錢借宿有之 廚房油煙有之但是我不知道那些不冷不熱翻白眼攤著手說嗨這是事實嘛人家校長說幾句怎麼了的是不是經歷過一開始來德國前意氣風發想在國外一樣叱吒於學生會朋友圈子享受生活到後來一點點向被自己忽視的各種壁壘妥協商量慢慢才開始能適應和改變的過程。很多事實不過是無奈罷了。誰想那樣啊你來你試試。一大群人幽默著笑著可能帶著有點種族歧視的笑點你要麼聽不懂呵呵跟著傻笑要麼聽懂了那麼一點不知道該不該笑 上學不管住宿一個月十平米的房子要快三千塊的房租搶也搶不到有人白天上著學晚上風餐露宿流浪 很多學生宿舍也不帶抽油煙機德國菜大肉小土豆經常想家中餐一頓飯就要百來塊你不得做頓中餐暖暖胃可不就油煙滿屋
我開了窗關了門的呀
可我的室友進廚房接水 咳咳咳個不停我抱歉抱個不停只不過很多人會擺擺手笑著說沒事
可惜還有那麼一部分心裡想著希望以後不要再住進來中國人。這是我們沒法控制的呀
他們的思想比較個人和自由不隨大流然而這特么不是幾個朋友間的吐槽說什麼中國人好多都怎樣怎樣,這是通篇用整個中國人的標籤 用了毫無、所有這樣毫不謹慎的辭彙 貶斥我們這個群體中中所有截然不同的個體 這樣的言論經過層層審核居然堂而皇之出現在公眾的耳中 階級甚至是大學校長及大學媒體一類 可以影響不是一個朋友圈而是一整個校園甚至所有讀到這則消息對中國人並無任何接觸的人第一印象的人物不免讓人心中一顫。以後他們會怎麼想中國人啊。
你難道不承認一個人的長成全憑周圍環境因素的沉澱和累積嗎一個滿心幹勁和期待沒聽過這個消息的中國學生來到斯圖加特大學想好好進行自己的學業 這個叮囑他廚房你別弄太髒了那個不跟他交朋友因為覺得中國人都抱團不喜歡交外國朋友難道他不會疑惑這特么是怎麼一回事難道他之後不會因為被放棄而破罐破摔。無論是校長的初衷還是媒體的篡改
我都沒有無論從數據還是論據看出具體「外國人太多」甚至「中國人太多」為你校相比優勢之下帶來了什麼不得了的弊端又除了「撤回中國境內的招生廣告」除了吐槽之外做出什麼「有利」的措施這樣一篇言論雖然指出了一些中國留學生所面臨的無奈現狀 但通篇的基調確實是令人憤慨的 也是混淆視聽潛在之下對於無論是現在處在德國的我們還是將來要來德國的孩子們無疑造成了障礙和偏見的。所以我想這一次追究到底真的是必要的。
感覺會隱隱地惡性循環起來。吶。我真的想申斯圖的研的。某次買了杯咖啡進電梯,一個老頭問我去幾樓,我說了之後,他說,哦,去xxx所里啊,然後他一笑。後來回過神,原來是校長啊。覺得這人還是挺親切的
我覺得維權是肯定的,更多的是思考。反觀周圍的國人,其實真的少有那種領袖型的,少有混跡在德國人圈子中的。可能是德國的社會結構,或者這邊的學業壓力造成的。學校的管理和組織肯定也有問題。希望以後雙方都有所改變吧莫名被比作猶太人,還有點小激動呢!畢竟在我看來猶太人還是挺優秀的呢。
其實斯圖大學的校長闡述地確實是事實,超過20%的外國學生比例的確在並不那麼國際化的德國高校比例太高了。不妨再來分析下這位校長的評價:
「Insbesondere die mit 1300 chinesischen Studierenden gr??te Gruppe unter den Ausl?ndern sehe er als problematisch an, so der Rektor: ?Sie neigen zur Ghettobildung, bleiben unter sich, das wirkt sich auf die Sprachqualit?t aus.「 Das mache nicht nur bei schriftlichen Arbeiten Probleme, sondern auch beim Wohnen. Es sei ?ein gewisses Masseproblem.」 @雷侃 翻譯就不再次附上了,雷同學的翻譯非常好。不妨來細算一下中國學生在斯圖加特大學的比例,按照文章所說的1300人,而斯圖加特大學學生總數已經接近28000人,中國學生的比例不過是4.6%,校長這樣說未免太小家子氣了,作為歐洲大陸教育第一強國,區區21.2%的外國學生比例就讓校長如坐針氈,實在讓人對德國高校的所謂「國際化"大跌眼鏡。
筆者特地在網上查找了一下2014-15冬季學期與2013-14冬季學期在德國高校註冊的外國學生人數統計(可惜2015-16學期的尚未統計出來),學生人數如下圖所示:深藍色的代表2014-15冬季學期,淺藍色代表2013-14冬季學期。由圖可見,中國學生的數量在2014-15冬季學期已經達到了赴德自費留學以來的新高,達到了32460人,與首位的土耳其僅有500人之差(而土耳其學生總數已經在下降),由於是14-15年冬季學期的數據,想必現在中國學生已經是德國最大的生源國了。縱觀2015-16冬季學期全德高校註冊總人數不難發現,註冊在校學生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值275萬人(如下圖):如此看來,中國學生的數量已經佔到了德國大學比例的1.1%,也是僅有的兩個超過1%的外國學生群體(排名第三的俄羅斯只有1萬4000餘人)。===============割裂線=====================================================我們可以反思一下,為什麼偏偏是斯圖加特大學的校長提出了這個尖銳的問題,難道這種現象僅存於斯圖大學嗎?不妨先來說說被國內中介包圓的錫根大學(Universit?t Siegen)和克勞施塔爾工大(TU Clausthal),關於前者筆者更多是聽聞,據筆者的幾個從錫根畢業的來我們城市發展的同胞說,錫根簡直就是被中國學生包了圓,查了半天也沒查到錫根大學中國學生的人數,只能附上錫根大學中國辦公室的圖片一張,這所大學的口碑在德國真心默默無聞,能吸引到這麼多中國留學生校長肯定是求之不得:如圖示:歡迎來到中國辦公室!!而克勞施塔爾工大哈茨校區也是有據可查地破了紀錄,在哈茨(Harz)校區這樣一個小村中居然有600名中國學生就讀,而該校區註冊總人數不過3000,也就是說中國學生佔到了五分之一!如下圖:如此掐指一算,該校區中國學生比例已經高達20%,但是報道卻非常正面,這是為什麼呢?關鍵還是在於斯圖大學口碑較好,工科專業較為出色,按照德國人的慣性思維,好的大學招了太多外國學生有悖於「教育公平」的原則。的確,這些年我們不得不反思,中國學生生源質量在不斷下降是不爭的事實,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季老留德十年的那所奮鬥了十年的哥廷根大學,與如今在哥大的中國學生可同日而語么?我們也需要反思,如果中國學生佔到了一個校區的20%比例,那出國留學又有多少意義可言呢?誠然,北威州是中國學生扎堆的重災區,在北威讀書的中國學生已經超過了1萬人,佔到了整個中國留學群體的30%,而本次事件的斯圖加特大學雖然在巴登符騰堡州,但是扎堆現象也非常嚴重,俗話說,整天混華人圈,語言是不可能提高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校長說的一點都沒錯。賭五毛這校長一定跟默姐不是一個黨派,否則也不會在默姐歡歡喜喜訪華,兢兢業業拉合作期間這麼來一炮。。。。
且不說中國學生比例「失衡」是你等招生辦一手造成。光是吐槽我大天朝小孩愛做飯這事就不能忍,敢情這哥應該是從來沒吃過中國菜吧,不然怎麼能理解不了我們口中巨大的落差呢。。再者,說中國學生做完飯不清理廚房,這個大黑鍋扣得。。真是無處喊冤。但凡在德國呆過稍微時間長一點的人都應該知道,德國人歷來喜歡用洗碗機,碗碟什麼的不堆成山是不會洗洗更健康的,所以要問誰更不愛清理廚房,德國說第二,中國敢說第一??再者文化融入這種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悖論,說好的多元化呢?盡找軟柿子捏,有本事幹嘛不去教育那些新出爐的難民們,讓他們吃豬肉啊。。次呀次呀。。呵呵呵。。德國人本身彼此之間要成為朋友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他們內部尚且如此,我等外來人口難道不是更需要時間和一丟丟猿糞么zZ然後就是。。嗯。。我想想哈。。那個批評德國某中文報翻譯不準確,愣是把撤回廣告翻譯成撤回申請的孩紙。。我真的只想說,咱能不跑題嗎?你要真強迫症覺得這個錯忍不了,you can you up啊!你翻譯一篇來艾特我,我立馬轉朋友圈,並標註翻譯官是哥們兒你。。。言歸正傳,這次這個校長的發言,指名點姓數落中國學生,那些一一列舉的問題,原文中還把中國人比作猶太聚居區,真心涉及種族歧視無異議。。大家在德國留學,本身就是弱勢群體,面對這種赤果果的挑釁,姑且稱之為挑釁吧,就不說侮辱了,難道不應該團結一致去抗議嗎?非得在那兒吹毛求疵挑翻譯的毛病,真是瞎了。。講真,這次主人公但凡是把中國學生換成穆斯林學生或者俄羅斯人,分分鐘佔領大街遊行木有商量。有圖有真相,上個月,柏林工大秉承學校與宗教獨立的原則,關閉了一間長期以來穆斯林學生佔領用來禱告的教室。。結果,如圖就這張圖,你們自己體會,幾十個穆斯林學生就這麼跪在柏林工大的校門口活生生禱告了半個小時以示抗議(關鍵是還脫了鞋)油管上面有視頻,能翻牆的童鞋可以去動態感受一下。。中間還不時有抗議組織者拿著話筒各種罵工大是一堆粑粑。。我能說這個也算是要挾嗎。。看看看看,就是關了一間被霸佔的屋子還沒逼他們吃豬肘子融入德國飲食文化呢,這是這種反應,各位留德華們,這次這件事你們看著辦吧。。你看看你們脆弱的小心臟。你們咋不去跳樓呢。沒啥大不了的吧。身邊中國人同學吐槽德國人的有的是。德國人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德國人吐槽中國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至於上綱上線嘛。斯圖不讓去工科狗們可以去卡魯呀。這有啥大不了的呢。我看不出來你們很憤怒,我只能看出來你們在德國真的呆的好無聊。hhhhhh。別人說幾句話就受不了了呢。可我們不是猶太人喔,這我們自己最清楚了。我們只是很害羞,語言不好,文化差異加上經濟條件一般,所以沒辦法過得很洒脫嘛。而且身邊有的人大把大把花錢旅遊購物,可還是不願意和德國人交往的,那真是比比皆是啊。咱們別一被人說就炸毛。我們又不是小國寡民,這點破虛榮心幾個錢呢。好好學習,早點畢業,爭取在這邊混到實習機會,然後回國報效祖國麻麻,這不才是我們該做的嘛。至於德國人怎麼說,愛tm怎麼說怎麼說啊。。。又不會說完D?ner就漲價。。好啦,別在矯情了。在德國留學沒什麼了不起的。過個aps隨意就來了。又有什麼怕人說的。隨便說。糊弄外人可以,咱不能糊弄自己。好好學習,大家共勉哈。
我只想說。斯圖的碩士教育只能算一般。因為在中國名氣大同時有語言班招生水。對。我是說在討論的各位同學。都是渣渣的概率不低。德國有很多不錯的學校,不來梅,漢堡,波恩,科隆,卡魯都是不錯的選擇。
廚房衛生要保持,別整天沒事就在一起過家家。更新一下吧。
WG中最重要的是廚房為衛生間的衛生了。1000人的華人群體,給當地居民留下一種不講為甚的映像真的很不好。在斯圖兩三個中國學生想去租私房是很難的。一般都會被私人房東拒絕。學長學姐看見學弟學妹沒把衛生做好應該要嚴厲斥責,而不是得過且過維護WG內假惺惺的和諧。
WG裡面的人一個個搬走,同胞一個個進來。衛生狀況越來越差,一代一代的nach著不僅僅是極差公共衛生宿舍而包括縱容一切發生的習慣,這便是劣幣驅逐良幣。文化不適應,飲食不適應。覺不能成為髒亂差的借口。出了問題要想辦法而不是找理由。公共衛生的問題不在於有沒有借口的,而是做到和沒做到。看到很多答主真的非常謙虛,在譴責德國報紙的同時順帶還反省了一下自己的問題。真心覺得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真的太善良了。
什麼叫做歧視?
自己燒飯,不參加學生會,喜歡抱團....
那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是我們的自由,不是問題!這些所有的行為都沒有妨礙到他人,我們有權力做任何事,你們德國學校,校長,哪怕默克爾都無權干涉。同樣的,基督教有周日禱告,商店都不開門,穆斯林有禮拜,好幾天不吃飯的,女士還要戴頭巾,你們為什麼不也辟出一個專欄討論一下?你敢嗎?
那請你也同樣尊重我們的行為習慣,我們不需要迎合你們
我們喜歡幹什麼就幹什麼,OK?記得奇葩說中蔡康永說的,歧視是對某一個人不因他的個人品質,只因為這個人屬於某個群體而對他做出判斷。
最後我想說的,
為什麼德國大學的外國學生中,中國留學生最多?拜託,人家英美的學生誰來德國留學?歐洲人又懶又笨,誰會來德國讀工科?你們每年能招到足夠的符合條件的德國學生我相信你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先招德國學生吧。真想對小報的編輯說,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德國呆久了,人多多少少變得有些毛病。
沒有激情不說,被人罵了還在反思自己哪裡做得不對。
是不是灑???又是一篇教科書水準的西方春秋筆法文章
比如專門講中國的章節,提到了廚房問題。論述策略是:先一句話引用官方人士的觀點,表示德外學生的廚房狀態並無不同,看似保證了觀點公正。但馬上筆鋒一轉,用多幾倍的篇幅大談中國學生「特殊」的廚房使用習慣,並暗示中國學生就是廚房矛盾和髒亂差的元兇。
說實話中國學生在德國,生活或學習上的確問題很多,直言指出並無不妥,反而是西方媒體多年訓練下來習慣性的立牌坊寫法著實讓人憤慨。利益相關:正在柏林讀大四,正在經歷申請季,而且十幾天前剛剛申了司徒,還在等結果
首先我必須說,德國生活報那篇文章,真是添油加醋到一點都不清真啊,呵呵
首先,嚴重標題黨。
斯圖加特校長:我視中國學生為眼中釘,已經開始撤回中國學生申請
那個校長並沒有說中國學生是眼中釘,而且他撤回的是放在中國的斯圖加特大學的廣告,並不是中國學生的申請。否則我的申請早就被退回了。
2.中國學生是所有外國學生中問題最多的,他們像猶太人一樣聚集在一起,所以他們的德語都說不好。
這個校長用了Ghettobildung這個詞,猶太人聚居區。可能涉嫌種族歧視,當然也可能只是單純的想要說明中國人都住在一起。我覺得這個詞是使用不當的,所以我也不是來給這個校長洗地的,不過後面,「他們的德語都說不好」那就不是這個校長的原話了。人家說的是因為我們中國人都住在一起,所以對我們的語言水平有影響。那當然了,我們自己都承認,學校里的教授也天天這麼說我們,說我們要多和德國人交流,提升語言能力。
3招生太多,導致教室、宿舍不夠用難道不是學校的設置有問題?是有人逼迫斯圖加特大學招收超出學校容納數量的學生的嗎?不從根本上考慮是否擴建學校或者縮緊招生計劃,而是將輿論導向中國學生太多,敢問校長說完不臉紅嗎?
在德國念書的人都知道,德國大學沒有義務給每個學生都分配宿舍。再說我不敢說全部,至少我知道的地方,宿舍都不歸學校管,而是由專門的跟學校並沒有什麼關係的組織機構在管理,所以經常一個宿舍裡面住著好多不同學校的學生,因為宿舍和學校無關,這和我們國內的情況不一樣。
4其中Ressel校長列舉了中國學生的問題:第一條就是語言不好,造成了很多困難。可是具DAAD的官方統計,德國學生畢業率不到50%,而中國學生卻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85%,這又作何解釋呢?
該校長並未直接說中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他說的是「schriftlichen Arbeiten」,即寫作相關的東西上。這個我當然承認。我用第三語言德語寫出來的論文,在文字水平上,確實不能和母語的人比。事實上,我論文的文字水平,大概說是德國小學二年級水平都高估了......................
其實原文裡面也採訪了一個叫Holger Bauknecht的人,Dezernats Studium und Promotion的主管或者主任。他說best?tigt den ?traditionell hohen Ausl?nderanteil mit den Chinesen als gr??ter Gruppe「. Im Unterschied zu Ressel betont Bauknecht aber: ?Das ist auch gewollt. Wir wollen echte Ausl?nder, wenn sie gut sind, nach Stuttgart bekommen.「 Das geh?re zur internationalen Ausrichtung der Uni. ?Wir wollen generell die besten K?pfe anziehen.「
意思就是和校長唱反調。說中國學生確實人多,不過好的學生都是我們想要的。(潛意思就是中國學生是因為優秀,我們才收了這麼多)。
然而這段根本就沒被德國生活報寫進自己的文章。再呵呵。5中國學生的飲食習慣也遭到了學校的嫌棄,負責人認為中國學生不能夠像德國學生一樣買一些成品吃,而是喜歡自己做飯,由於不同的生活習慣,經常會帶來爭吵。
必須說明,爭吵的原因是因為這個跟宿舍相關的負責人說中國人做飯之後不打掃乾淨,所以才爭吵。而不是由於中國學生自己做飯.....
6其次由於學校宿舍位置緊張,經常會有申請到宿舍的學生幫助沒有申請到宿舍的學生,一間很小的宿舍中常常住了好幾個人。
這句真的是無語到爆了。首先原文說的是「個別」,不是「經常」。其次原文說的是個別同學讓朋友來留宿一晚,而不是幾個人合租一間小宿舍.....我們留德華也是要生活品質的好不好,那麼小的宿舍住好幾個人.....
7另外中國學生在學習中也不善於自我管理,積極性不高。無論是學校社團還是其他活動,中國學生都是最不積極的。
確切的說文章中說的是外國學生都不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自治活動或者組織中。而不是所謂的最不積極。
總的來說,把一篇文章添油加醋得寫成這樣,確實是很多媒體的生存法則....而且德國生活報這篇文章今天也確實被留德華的朋友圈轉瘋....所以我才覺得,作為看得懂德語的,並且有一定的利益相關的人,應該站出來幫大家把他填的油加的醋都去掉,還原斯圖加特大學校報的那篇真實文章。
當然,再說一遍,我不是來給這個校長洗地的。
首先,Ghettobildung這個詞,猶太人聚居區,用的太不合適了。很容易就讓人想到七八十年前,就發生在德國的那場浩劫。而且在這個歐洲的白左被罵出翔,右翼甚至極右勢力紛紛要上台的時候,你作為一個大學校長,用一個馬上就能讓人聯想到希特勒那個右翼集權政府的詞,你這是想要幹嘛? 其次關於宿舍,那個Studentenwerk(負責管理整個斯圖加特地區的學生宿舍)的發言人,說中國人做飯多還不收拾廚房,還讓人留宿。我首先確實承認,我們做飯多,我們油煙大,我們也有人不太愛照顧公共衛生。但是別人就好了么?對於廚房,烏克蘭人就全部愛乾淨了?俄羅斯人就全部愛乾淨?墨西哥人就全部愛乾淨?非洲人就全部愛乾淨?就算是你自己德國人,就能保證每個人用完廚房廁所就收拾的和新的一樣?有多少留德華,和外國室友的關係,是與廚房裡沒洗的碗的數量成反比的? 其次我承認,我們確實留宿同學。留了學,孤苦伶仃,距家萬里,是同學朋友之間的互幫互助才讓我們順利的走了下來。給沒地方住的朋友一個沙發,或者一個睡袋,又怎麼了?德國人這種情況就沒有了么? 再說那些天天帶妹子帶漢子回宿舍啪啪啪的德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又怎麼算?這算不算是你說的übernachten?(留宿)。這些人還天天吵我們呢,我們都沒找你們抱怨。不去找這些人,反而來罵我們這些作風習慣稍微傳統一點的中國人嘍? 再說他們每周開party怎麼算?每周六通宵high,大功率音響,大嗓門,酒精大麻,不是把宿舍弄的更亂?不說他們,反而說我們這種規規矩矩作息的非party animal嘍?所以說,其實我更氣憤的不是那個校長的言論。而是這個宿舍管理員抱怨中國人的理由。
收回情緒......總的來說,除了宿舍這件事,其他的其實都可以理解。作為一個已經滿負荷運載的大學,斯圖加特大學第一個想到的是最大的外國留學生群體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學生也確實在表達上,在交際上,在融入德國當地生活上,體現的可能也並沒有很理想。
然而可以理解不代表我便同意。在不能或不願擴大學校容量的情況下,砍掉招生名額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認為應該按照學術上水平來做決定,而不是單純的學生數量。你說大學消耗了大量納稅人的錢,免掉了你上大學的學費。好啊,那你就單獨把中國人和其他的外國留學生比。我!們!也!不!虛!再說中國人在德國也沒少交稅沒少做貢獻! 對我們自己來說,我們也應該多多的去和德國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昨天去找Prof聊論文的事情,Prof就剛好特意的提醒了我這點,說中國的學生都比較靦腆,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愛說不,不愛說自己沒聽懂,要勇敢的直接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直接說自己沒聽懂請你再說一遍,這樣才能更好的交流,提高效率。這確實是我們欠缺的,斯圖加特大學的人說的沒錯。 總之我的申請還在審核中,如果我過了,如果沒有更好的別的學校或專業,我還是會去司徒念的。中國和德國的聯繫正在加深,我深信,將來會有更多的人來德國留學,市場對於具有中德兩國背景的人才會有更大的需求,司徒這件事情,一定只是個案。這事情要抗議斯圖加特大學的校長居然說中國人和猶太人一樣。德國歷史上對猶太人做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個大學校長說出這麼政治不正確的話,應該引咎辭職。種族歧視這麼好用的罪名要趕緊上啊。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鬧的民族有補助。建議給大使館寫信。
此問題已經不需要解釋了,洗地的逆向民族主義的都省省吧,我只是覺得某些國人這個精神勝利法和逆來順受真令人嘆為觀止。柿子找軟的捏,然後某些柿子就越捏越軟。這個報紙引導性很強,記者編輯都有問題,僅僅道歉不夠。估計在美國這個校長引咎辭職我都不覺得奇怪。
校長言語不當是定論。(眼中釘Dorm im Auge, 群體聚集行為Ghettobildung, Ghetto是德國人對猶太人聚集區的稱呼,個人和德國同學都覺得這個詞不太舒服。某匿名評論不要取笑別人中式德語,非母語水平的中國人說德語都是中式德語,別把自己歪歪的太牛逼。)
媒體的借題發揮。(從標題的外國人,到讓人覺得全篇都在說中國人。偶爾的換詞遊戲ausl?ndische Studenten - chinesische Studenten 也不過是媒體用慣了的避種族歧視嫌疑的手段。)
微信公眾號改編校長言論是定論。(A2水平也不可能把廣告Werbung譯成申請Bewerbung吧,用詞涉及尊嚴,改編涉及學生利益,國人向來更傾向在尊嚴沉默。所以我是質疑這個「翻譯錯誤」的。)
中國學生比例重是事實。 (雖然我也是斯圖的學生,但我不得不說,學校有自己錄取學生的評選標準,「學生來自哪國」必定不能放入標準之中!斯圖這種級別的學校或者說德國的學校能吸引多少比中國學生更優質的生源?更何況美國的藤校也是中國人爆多。)
行了。
我們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校長的不當言論需要給一個解釋!
媒體的借題發揮需要給一個解釋!但是解釋是需要被爭取的!
而在德國留學生多是一個個分散小圈子,加上留學生在國內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的影響,要凝聚起來遠沒有其他少數族群例如土耳其人容易。LiYangJie事件的關注人數不知道有沒有總留德人數的1-5%個人覺得最靠譜的還是駐德使館的出面交涉。(也許有人又會吐槽中國人好欺負blablabla之類,那是你沒有認清現實的不了解你自己。)
請不要責怪你的同胞,為德國人開脫。也請不要隨意攻擊和歪曲這個事件,而是理智的看待問題。學校設施不夠,應該學校想辦法解決,現在意識到人太多了,那招生的時候為什麼又招這麼多學生?
報道還說需要真正的優秀學生。感覺略有一點現在的中國學生不如以前優秀了,並且看到有的答案也寫到說現在的學生不太優秀可能性大。但是,當初錄取我們的時候,我們哪一條要求沒有符合錄取要求嗎?要求都是學校定的,我們都是符合了每一條學校的要求進來的,現在覺得我們不夠優秀,那學校可以把要求放高啊。
中國學生確實有人不愛乾淨,不太能融入本地同學生活,但是我想並不是所有中國學生,並且不只有中國學生,學校其他外國學生也存在相同的問題,不明白報道為何要把矛頭直接指向中國人。其實我覺得現在斯圖加特山上校區的宿舍區感覺中國人很少有幾個人擠一間宿舍的,反而現在感覺非洲同學和印度同學幾個人擠一間的比較多,我們這層有一個中東的同學常常寢室就像收留站,不定期更新和他擠宿舍的人,對面樓還有一間擠四個的印度人。我所在的樓大部分是中國人,其實大家每周都會有集體的大掃除保持清潔,作為女生我每次洗澡都會帶濾網進去,還有紙巾把頭髮帶走,並且定期倒腐蝕頭髮的顆粒去清潔浴室下水道,浴簾也定期更換。在很多人看來其實很多中國人住的我們這棟樓比我的同學住的外國人很多的樓還要乾淨。
同學所在的外國人多的宿舍,有人期末期間和他們國家的人一起開party到半夜三點吵得鄰居睡不著覺,有人值周不倒廚房垃圾,有印度女生每次開了party不收拾等值周的人幫她倒,這些都是外國留學生,至少我覺得我見過的中國留學生比他們注重公共區域的衛生和噪音。
我認為文中指的中國人的現象確實存在一些,但是不是所有中國人的毛病,並且這個黑鍋不應該只中國人來背,學校既然自己設施不夠,不能只從招生方面解決,也應該想其他辦法,其次,就算用招生來緩解學校壓力,就算我們認了我們真的不算優秀,難道我們的學弟學妹就不會比我們優秀了?感覺學校採訪中想到的解決辦法似乎也太單一了,記者的用詞也太偏激,從一句簡單的話彷彿能腦補出一部小說。黑中國人是政治正確,黑綠綠和黑叔叔確實政治不正確,所以這天下哪有真正的反種族歧視,都是對特定種族閉口不談,然後對另一個種族變本加厲地搞歧視
利益相關,目前在斯圖加特大學做交換生。
其實下周就要舉辦斯圖加特大學中國日活動了,這個時候校長放出這種不負責任的偏見歧視言論真是啪啪啪打臉。再來說說斯圖同學的反應吧。
我們有一個斯圖的微信群,昨天中午(德國時間)有人把這條德語新聞和德國生活網的翻譯轉發到群里。我第一時間看了,震驚憤怒。最開始大家的重點在於翻譯錯誤(撤回宣傳而不是申請),質疑新聞的真實性。慢慢大家才陸陸續續表示憤怒,表示需要向學校表達態度。發言的同學裡面有態度的佔大多數,都積極尋求渠道,聯繫上了斯圖學聯。但是還是有那麼幾個,主張大家息事寧人,唱衰自己人。現在正是德國學校的申請季,這個事件也影響到了很多申請人的選擇,一些同學已經不考慮申請斯圖。現在大家基本認清斯圖校長是偏見歧視色彩,態度和個別用詞不當。「眼中釘」是德媒博眼球,並不是校長原話。大部分人還是認同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如果有組織抗議活動,會積極響應。目前斯圖學聯已經起草書面回應材料,以求校方和德媒解釋回應。
現在是德國凌晨3點仍在熬夜修改,我有幫忙提出一點修改建議,能盡綿薄之力實在感到高興。太晚了,先去睡了。希望明早就能看到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歡迎各位提供建議,斯圖學生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爭取學校的回應。一個來德8個月然而德語口語還是很糟糕的人飄過。。。班上除了我都是德國人。雖然德語挫,和同學交流基本用英語,然而慶幸還是交到了很要好的朋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雙方互相的,8個月了和班上有幾位同學仍然沒有說過話。但發現那些願意主動和你聊天的德國人中,大部分都有接觸過中國文化或者亞洲文化,我最好的德國朋友初中時去過中國,平常一起吃午飯的小夥伴中一個的女朋友去中國交流過,一個喜歡日本動漫且室友在學中文,一個以前有和香港同胞打過交到。。。關於抱團,班上德國人也是小團體各玩各的寫作業做報告都基本是同樣的組合。wg里其他國家的室友也經常和自己國家的人一起玩啊。關於語言,學院里會請別的研究所的教授來講課,其中有兩位也是在德國生活工作了多年的然而一直講英語的,也沒有人judge他們不說德語呀。當然這不是在為我德語不好找借口,看完此文我最大的想法就是好好提高德語提高自己不給別人對中國人說三道四的機會!作為一個直接過來讀研的人,真心覺得如果想在讀研期間想完全融入德國人的圈子根本不可能。語言是一大問題,生活方式和習慣也是。然而如果就這些就給任何一個民族貼上標籤的話不是歧視是什麼。還有就是,Sttugart Zeitung上寫這文的記者就是sb。
整篇文章里斯圖加特校長指出的擔憂主要是學生數量增多,而學校的設施和資源跟不上的問題,作為大學的校長,把這個問題歸咎於過多的外國人,其實並不是一個有建設性的思維方式。 他自己應該很清楚德國即使沒有外國學生,申請上大學的人數的巨大增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上大學而不是去申請職業培訓崗位。如果說因為學生數量的增長而導致的設施資源不足,外國學生的比例上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當然,他特別提出的中國學生數量問題,那也沒辦法,誰叫中國人口數量多呢。
抱團其實是移民文化中很普遍的現象,不管是自願的還是不自願的。拿中國人說事,大概也是因為人數多,顯眼。其實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不同文化的人有想要了解和想要相互融合的願望,所以文化的交流,理解和融合是建立在雙方的努力下的。剛剛來到完全陌生的文化和語言環境里,其實很像開始一項新的工作,除了就職者的好的學習態度和努力外,好的開始也是需要企業(新的環境/被移民文化)具備完善的和有準備的入職培訓的(公開的交流,表揚,批評,討論)。總是以一種被索取資源者的姿態,而忽略共同創造資源的本質,就容易把負面的文化分離現象完全歸咎於移入的一方。
關於住宿衛生問題,這個在文章里也有提到,這也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並沒有明顯的差別。我覺得更多是家庭教育問題。有的不怎麼保守的德國人也很邋遢,他們的WG也不怎麼收拾。當然還有男女的差別,不過也不能絕對化。不能有歧視哈不過有時候吧,有一部分中國學生並不會去積极參与政治有關的討論,也極少在組織中發表觀點,看到這樣的新聞卻馬上表明立場,大動肝火。。自己天天歧視穆斯林,別人說點事實就受不了了。
2016年6月18日更新
本文較長,先做一個索引(建議知乎加入目錄功能,因為發現很多文章很長卻不能根據小標題來索引 @知乎小管家 ):
一、對Ghetto一詞的解釋(翻譯自wikipedia)
二、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三、致斯圖加特校長的郵件(已發出)
四、對報紙原文的翻譯
---------
我發現部分我國人民是將「吾日三省吾身」發揮到了極致,當然,包括但不限於在面對外國人一邊給我們的大群體貼上標籤一邊用帶有歧視性色彩的言論指責的時候。我發現在這個時候那些不轉不是中國人,何老師說一句話都能讓別人怎樣怎樣的有識之士集體啞火了。我發現部分留德學生真是一群愛好世界和平,喜歡以德報怨,願意相信眾人皆醉我獨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好少年。
我認為,這位校長和報紙寫的一些問題確實存在不假,但它們並不是廣泛存在的,而這些問題更不應當成為校長和報紙發表歧視性言論的理由。
---------
以下翻譯一部分wikipedia中對於Ghetto的解釋。
Ghetto一詞源自義大利語Geto,本意為鑄造車間。它的引申義最早出現在1595年的義大利威尼斯,是指當時猶太人被限制居住在一片名曰「Geto Nuovo」(新的鑄造車間)的區域。後來被用來形容國家社會主義時期(1939-1945),德軍在其佔領的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所設立的猶太人聚居地。這些地區由被驅逐出境的猶太人居住,而他們隨後會被轉移到滅絕營中遭遇屠戮。
1882年美國頒布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中國移民和華裔人士根據法律只被允許居住在位於舊金山、紐約的一片特定區域,數以萬計的市民被迫擁擠在數量極少的街區之內。直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這樣的強制規定才被廢除。時至今日,Ghetto一詞也被指美國的部分城市中一些與社會脫節的地區,這些區域中居住著大量非裔和西班牙裔人口。追根溯源,這些地區的產生源於曾經的種族隔離政策,時人通過立法手段對這些人群施行強制的政治經濟隔離,直接導致了今日的局面。現代人使用Ghetto一詞往往是用它形容社會問題集中的區域(soziale Brennpunkte)。過於貧窮會使得部分區域成為貧民窟(Slum)。2006到2007年間,義大利帕多瓦市形成了一片用籬笆圍住的區域,原因是其中的犯罪率非常之高。
另外,根據杜登德德詞典的解釋:
Ghetto現今常用作貶義,形容被歧視的少數群體、外國人或者有特權的社會階層所聚居的地方。((meist abwertend) Stadtviertel, in dem diskriminierte Minderheiten, Ausl?nder oder auch privilegierte Bev?lkerungsschichten zusammenleben)
---------
因此首先,斯圖加特大學的校長使用這個單詞,本身就已經嚴重傷害到中國人、猶太人、以及其他少數群體的感情,而這個單詞的歧視色彩可以說不遜於將非裔人種稱為nxxxr。
其次,大學生的數量過剩主要是學校自己的錄取政策過於寬鬆所致,而教務主任也聲稱高質量外國學生正是招生辦所希望的。學校的設施以及人員配備跟不上招生的擴張,卻要怪罪在外國學生份額太高的頭上,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如果真要找到一個大群體的話,德國學生的比例根據計算也已經達到88.8%之多。斯圖加特大學屬於tu9的一員,城市本身又有賓士博世等老牌企業所加成的吸引力。如果對生源質量有更高要求的話,何不提高招生的門檻呢?在網路如此發達、信息獲取如此便捷的時代,單純削減在中國的招生宣傳就能夠減少中國學生的數量嗎?
再次,是針對抱團(原話「die bleiben unter sich」)這件事情。它本身有太多的無奈這很多答主已經提到了不再贅述,我想做些許補充。
第一,抱團的只有中國人嗎?這不是比爛,而是巨大的文化差異使然。且不論西班牙人喜歡幾個朋友一起講母語在party上high,義大利人也是更愛說
「Ci, Ci」而非「Ja, Ja」,巴基斯坦和印度人自己組成了非常大的「兄弟」團體一起打板球做飯吃,日本人三三兩兩去日本料理店回顧家鄉美食;即便是德國人自己,拜仁州的學生在言談中有意無意抬高自己州批評其他州,上弗蘭肯區域的老師不願承認自己是巴伐利亞人,西德人對東德人給他們經濟造成負擔指指點點,這些情況也都是客觀存在的。再退一步,德國人喜歡幾個人形成自己的小團體,對於半數以上的人來說大學是一個跟工作性質差不多的地方,交到的大多是同事(Kollege)、熟人(Bekannte)而非朋友(Freunde),放學後自己回去還是和中學時代的同學和外面交的朋友一起玩。另外,根據我的了解,很多人即便在大學裡交本國的朋友也非常慢熱,很難把一個甚至是德國人當知心朋友看。民族融合是一個太大太大的問題了,校長不去提供便利解決這些問題,或者準確分析問題的存在,而是胡亂地將抱團這一現象歸咎於外國人數量的增加,這本身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第二,很多中國學生比較害羞沉靜內斂不假,但是部分人這樣做並不代表所有人這樣做。在不同城市的大學裡,也有很多願意主動去跟德國人或者其他國家的人交流的中國學生,很多人擁有美國朋友、義大利朋友、西班牙朋友、俄羅斯朋友、巴基斯坦兄弟(因為他們確實很願意也很真心地跟中國人交朋友)和德國「熟人」(因為他們幾乎是以上提到的這些人里最難把別人當朋友的人群)。沒有去過斯圖加特,但是我相信斯圖的中國學生不會是全部都完全封閉在自己空間的。所以,給中國學生這麼大的一個群體貼上了標籤,也讓我作為區區一介學生難免覺得匪夷所思。
最後,我覺得國際化進程並不單單是來德國的人跟德國人作交流,更應該是超越國界超越種族的交流。放下對膚色的區分,放下對國籍的限制,才真正符合大學兼容並包的特性,才是真正的國際化。斯圖加特校長不負責任的歧視性言論,需要由更多的學生提出嚴正抗議,需要作出道歉並且收回。作為一個憤青學生,我願意為我寫出的郵件承擔全部後果。
---------
2016年6月16日更新
如何看待並不解決實質問題,高度讚賞斯圖加特學生會為交涉所做的努力,作為另一個城市的學生只能盡自己所能寫郵件了,地址是rektor@uni-stuttgart.de。以下貼出,後文有在下對原報道的翻譯和一些注釋。
Sehr geehrter Herr Direktor Ressel,
Mein Name ist XXX und ich studiere seit X Jahren an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t München. Vor zwei Tagen habe ich in der Stuttgarter Zeitung den Artikel namens "Unidirektor kritisiert hohen Ausl?nderanteil" gelesen. über einige Ihrer Aussagen m?chte ich gerne mit Ihnen diskutieren.
Zun?chst haben Sie berichtet, dass die Infrastruktur und Betreuungssituation der Universit?t nicht für den rasanten Zuwachs der Studierenden auf 28000 ausgelegt seien. Der Ausl?nderanteil von 21,2% sei für Sie "zu viel, um ehrlich zu sein".
Ich verstehe den sich immer verschlechternden Zustand der Betreuung bei den deutschen Universit?ten, jedoch liegt das nicht lediglich an die wachsende Anzahl an ausl?ndischen Studierenden. Immer mehr deutsche Schulabsolventen neigen sich zur Bewerbung um einen Studienplatz an den Universit?ten, um z. B. eine bessere Karriere zu erhalten, mehr Respekt zu bekommen usw. Allein die deutschen Studenten nehmen 88,8% aller Studierenden an. Und wenn Sie das nicht für viel halten würden, k?nnten Sie sich vielleicht die respektiven Anteile an den amerikanischen Universit?ten anschauen.
Au?erdem ist der rasante Zuwachs ebenfalls auf die Studienvoraussetzungen zurückzuführen. Wenn eine überfüllung Ihrer Universit?t nicht erwünscht w?re, k?nnten Sie gerne strikte Zulassungsbeschr?nkungen einsetzen. Ich k?nnte Ihnen beispielsweise vorschlagen, Eignungsfeststellungsverfahren durchzuführen, TestDaF-Zeugnisse oberhalb von 16, Durchschnittszeugnis oberhalb von 2,0 oder ?hnliche anzufordern.
Als n?chstes haben Sie kommentiert, dass die chinesischen Studierenden "zur Ghettobildung" neigen. Ich kann überhaupt nicht verstehen, dass dieses Wort von einem begehrten Universit?tsdirektor ausgesprochen wurde. Das Wort hat früher die vereinzelt lebende jüdische Bev?lkerung beschrieben und bis heute ist es immer noch meist abwertend. Sie haben sich sozusagen das Wort aus der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Zeit herausgesucht. Es ist nicht nur unverantwortlich sondern auch rassistisch, das Wort "Ghetto" zu verwenden. Dies übt gar keinen positiven Einfluss auf die Integration ausl?ndischer Leute besonders aus einer ganz unterschiedlichen Kultur in Deutschland aus. Ich darf Sie bitten, sich für die Verwendung des Wortes bei den chinesischen, jüdischen, türkischen, arabischen, afrikanischamerikanischen und anderen nichteurop?ischen Bewohnern in der Bundesrepublik zu entschuldigen und das Wort nicht noch mal zu verwenden. Sonst würden wir miteinander kooperieren und natürlich legal etwas unternehmen.
Ich bedanke mich, wenn Sie diese Email sorgf?ltig durchgelesen haben. Und freue mich auf Ihre Antwort!
Mit freundlichen Grü?en
XXX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
2016年6月14日 原始答案
不才翻譯了整篇報道供大家觀賞,如有問題請指正。
斯圖加特報
大學校長批評高的外國人比例
作者:Inge Jacobs 2016年6月10日斯圖加特校長Wolfram Ressel聲稱,大學的基礎設施並沒有為了學生數量的急速增長(即將達到28000名學生)而規劃。20%的學生是外國人。"太多了",Ressel說。尤其中國學生對於他來說是眼中之釘(註:這裡用的sind是報社總結並非援引他的話)。
照片說明:斯圖加特大學的學業很受歡迎,教室爆滿。
學生的大量湧入折磨著斯圖加特大學(jm zu schaffen machen一般作貶義)。"我們還在擴軍,即將達到28000人——這給我們製造了巨大的麻煩,因為基礎設施和管理情況沒有為此而規劃",校長Wolfram Ressel在他於大學委員會和參議院所做的年度報告上說。21.2%的學生是外國人,"說實話,這太多了",Ressel說。他在報告中還關注了大學在第三方資金和研究上已經取得的成就。
他尤其將外國人中最大的團體-1300名中國人-看作是件麻煩事(這裡用了sehe即間接引用),校長說:"他們傾向於一起居住(Ghetto原用來形容孤立的猶太人聚居地,現常用作貶義,形容被歧視的少數群體,外國人或者有特權的社會階層聚居的地方),自己抱團,這對於他們的語言質量有影響。"這不僅會給書寫的工作造成麻煩,而且還會影響居住。"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個問題"。(同樣用了sei表引用)
教務處表示高的外國人比例是他們希望看到的
Holger Bauknecht,學生和博士培養部門的領導人,承認了"傳統上較高的外國人比例以及中國人是其中最大的團體"。與Ressel不同的是,Bauknecht強調說:"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想要真正的外國人來到斯圖加特,只要他們是好的,"這是大學國際政策的一部分,"我們通常想要吸引最聰明的人。"
學業方向中對於外國人的限制以Numerus Clausus形式存在,在那(些專業)只有8%到10%的位置是給外國人的,Bauknecht說。但是也有一些大的方向是沒有NC限制的,比如土木工程,電子和信息技術。這樣雖然有很多NC方向,但21.2%的外國人數量就可以解釋了。
大學已經削減了在中國的招生宣傳(zurückfahren只有削減的含義,並無撤回意思)
大學可以自己控制外國人比例嗎?"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以便錄取的進程能夠盡量迅速",Bauknecht解釋道。"我們給外國人起草錄取通知的標準是,能夠讓大使館儘快頒發籤證。"直到幾年前大學"還在中國做了宣傳,但我們已經削減了。"在語言水平上,錄取前提是統一的,"他們必須會好好地說德語",Bauknecht說。
斯圖加特學生中心在住宿方面"與德國學生和與不論是哪個國家的外國學生(打交道上)有相同的經歷",發言人Simon Hübener受訪時說。"即便在宿舍廚房的狀態上都沒有區別。"但她補充說:"中國學生最多地出現在廚房(用了最高級別),因為他們依然很多時候自己做飯,不買方便食物。"在公用廚房的問題上,由於不同的習慣,矛盾可能產生。如果廚房沒有定期被整理和打掃的話,他們會設定一個期限,如果依然沒有發生什麼的話,那麼打掃的費用將由所有人分攤。
另外,房間的分配和狀態上也沒有區別,Hübener說。由於住房短缺,學期開始的時候"部分學生"也會為了幫助同學借用自己的住處。據稱並不會按照國籍比例而分配房間。
中國學生不參與學生的自治
在斯圖加特大學的學生會裡幾乎沒有外國人參與,學生會主席Felix Wolff說。"在核心區我們沒有參與學生自治的中國學生。"他們雖然給一個中國學生組織提供了空間,"但他們並不太與我們互動。"該組織的網站是中文的。沒有電話聯繫方式,向他們提供的地址發送電子郵件顯示無法送到被退回,這是一次嘗試的結果。
---------文獻- https://de.wikipedia.org/wiki/Ghetto
- Etymologisches W?rterbuch der deutschen Sprache, 25. Auflage, DE GRUYTER, ISBN 978-3-11-022364-4
- Enzyklop?die der Religionen. 1990 Gruppo Editoriale Fabbri Bompiani Sonzogno Etas S..?p.?A., S. 109. (deutsche Fassung: Weltbild GmbH, Hamburg 1990. Redaktion: M. Elser, S. Ewald, G. Murrer. unter Mitarbeit von A. Lohner – katholische Theologie, W. Graf – evangelische Theologie und einer Reihe weiterer Mitarbeiter)
- Lexikon der Deutschen Geschichte. Renningen 2005, ISBN 3-938264-04-7 , S. 106.( Organisation: Christian Zentner, Mitarbeiter: Daniela Kronseder, Nora Wiedermann).
- Duden | Get?-to, Ghet?-to
- Uni Stuttgart: Unirektor kritisiert hohen Ausl?¤nderantei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