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起我?抱歉,我懶得看你

1、

職場中,有一種人我們真的感到害怕,就是哪種當面打招呼,還可以頭一甩不理你的人。這樣的人,某種程度上內心是強大的,畢竟她可以不在乎場面尷尬,更不在乎旁人笑話。

不過,這樣的人和你也沒有深仇大恨,單純看不起你而已。對於這樣的人,繞道走還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C女士便是這樣一人,在單位里以優越感爆棚為名。在各種公開和私下的場合里,總是能發表不少負面評論。評論雖然沒什麼道理,但言辭卻略顯犀利。她氣場也異常強大,存在感弱一點的年輕老師,甚至還對她頂禮膜拜,感覺整個人被吞噬了。

江湖傳聞,但凡被C女士點名的人,一定是火的前奏。不幸地是,我雖不火,但頻繁中招。

剛進學校的第一年,我講課榮獲全省教學比賽第一名,講課題目是「愛如空氣」。C女士犀利點評:沒經歷過感情的小年輕,永遠只能把愛情當成透明空氣。

當然,C女士沒理解,我這個課的意思是:愛情像空氣一樣為人必需,卻又難以觸摸。

由於我課堂生動,C女士還預言:學生在台下為我的每次鼓掌,都將成為日後打臉的巴掌。今年,聽聞我被派貧困山區支教後,C女士自負地宣布:「我之前怎麼說來著,年輕人跳上跳下就是個死。」

誰知支教回來,我得到了單位和支教學校的高度認可,多篇文章全網火爆。不僅新書即將上市,反而銳氣更甚了。C女士妒火中燒,在一次教師座談會上,明嘲暗諷地說。

「漁老師,你在網路上雖然有一點影響力,但所謂網紅,其實是被專業學者所看不起的。因為他們經常發表一些毫不負責的文章嘩眾取寵,吸引一些沒文化的腦殘粉而已,我建議你和他們區分開來。」

顯然,C女士把我劃為「網紅」,把自己劃為「專業學者」,定義我的新書是「毫不負責的嘩眾取寵」,定義我的讀者是「沒文化的腦殘粉」。

面對這些明顯的歧視性言論,假如是你,你該怎麼做?

如果我要反擊C女士,C女士的論文成果、教學方法、為人態度甚至家庭婚姻都有太多的槽點。但是,C女士會接受這些事實的批評嗎?不會,當被戳痛後,她只會進一步抹黑你來維護她搖搖欲墜的人生。

更何況,這種行為並不優雅和高貴,很難讓周圍的中立者認同。最主要的還是浪費精力和時間。

2、

俗稱為「看不起」的歧視,心理學者們早在1999年便有系統的研究,但之前的研究主要針對歧視者的偏見、心理優勢、刻板印象等,很少涉及被歧視者的心理感受,這個時期的歧視研究被稱作「強勢心理學」(Branscombe,Schmitt,& Harvey,1999)。

為消除歧視,心理學者嘗試了很多方式,試圖改變歧視者的錯誤認知,但效果甚微。因為歧視者並不在意他觀點的正確是否,歧視這個行為是為了維護他的個人價值(Pascoe & Richman,2009)。

通俗地說,她之所以看不起你,其實是害怕你看不起她。用驕傲來掩飾內心的自卑,假如你與她辯論,只會進一步刺中她空洞的內心。

隨後,心理學者將研究的重點放到了被歧視者身上,他們認為被歧視者是知覺和反應才是重要的心理現實(Dion & Kawakami)。我們完全有方法無視他人歧視,健康自信地活在這個世上。

舉例來說,前文中C女士對我的歧視和嘲諷,到底應該運用什麼樣的心理方法化解呢?

有人說,我最看不起一種人,那就是看不起我的人。這句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大家紛紛點贊。

可你們有沒有想過,他正因為自卑才看不起你,你用他的方式對他,說明你和他一樣自卑。扎西拉姆說:有人毫無理由地看不起你,你馬上輕蔑地鄙視他。壞人輕易就把你變成了,你自己最討厭的那種樣子。我覺得這才是「敵人」對你最大的傷害。

3、

有人說,我可以舉出一些事實來證明,我和C女士嘴裡的那類「網紅」並不一樣。按照她所說,把自己和網紅區分開來。

確實,C女士所說的那類人,我也認識不少,我確實有不少做法和他們有明顯不同,網紅很多行為我也非常不認同,但此刻絕對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先不考慮,在場的人能不能相信我的解釋,尤其是他們不了解網路。光憑解釋這個動作,我就輸了。我不僅放棄了我的心理盟友去迎合她,還把自己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假如我意志不夠堅強,在辯論這個過程中,我會真的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個人價值),網紅這個群體是不是全是人渣(群體價值)。我發現很多的人自卑都是從這個過程中開始的。

心理學研究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總是認為,別人更多是看不起他所在的群體,對他本人則沒有那麼多歧視。

這種心理現象叫歧視知覺的矛盾現象 ( personal-group dis-crimination discrepancy,PGDD) ,這可能是由於被歧視者的自我憐憫,或者是對群體的信息掌握不夠所導致。PGDD最大的壞處在於,當一個人遭遇歧視時,他會急於撇清自己和被歧視群體的關係。這不僅在內心中會失去群體的支持,還會一定程度認可歧視者的荒謬言論,一點一滴摧毀自己的自我價值。

為此Branscombe 等人從個人幸福感的角度,提出了一個整合的觀點——拒絕認同理論 ( Rejection-identification model,RIM) 。

圖 1 拒絕認同理論( Branscombe et al,1999)

( 注: + 表示積極影響作用,- 表示消極影響作用)

拒絕認同理論告訴我們,假如我們能夠在意識到別人在歧視我們時,立即啟動群體認同這個機制,反到會提高個人和集體的幸福感。該理論雖有不足,卻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得到了研究者不同程度的證據支持( Schmitt et al. 2002; Garstka et al.2004 ) 。

你看不起我?抱歉,我懶得看你呢。

4、

那麼面對C女士的歧視性言論,根據拒絕認同理論的相關理解,我們戰術的重點在於:加強自己的群體認同,降低C女士的群體認同,或者把她從她所定義的群體里拉出來。

當時,我這麼說。

「C老師,相對於雷洋案等一些社會熱點,網紅們的言論讓事件的信息更為公開,即便最終證明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社會大討論也能讓有關部門的制度和行為進一步規範起來,這無疑是一種文化和思想的進步,不知道這方面,你有沒有什麼傑出貢獻?另外,一個老師是不嫌棄自己學生笨的,所以我相信,一個專業學者自然也不會抨擊大眾為腦殘,我相信您一定能意識到這點。」

其實,這件事單純是我和她的矛盾,與網紅和專業學者無關。但在言論里,我拉了一群網紅來為我站隊,並使用一些語言技巧把她從「專業學者」這個群體里剝離出來。

C女士沉默了,畢竟我這番話避開了直接對她進行言語攻擊,給她留了台階。就算她再列舉網紅有一百個不好,我只要堅持有一點是正確的,她的言論在其他老師看來都是偏執性歧視。

所以,當有人指責你,你們這種人如何如何時。你不要急於撇清你和這種人的關係,這叫不打自招。你不妨思考下,他所定義的「這種人」有沒有優勢的地方,如果有,你不妨回敬他,我「這種人」某些地方還就比你優越。

我們一群人打你一個,誰怕誰?

別人看不起你,無所謂,有時他只是看不到你,三觀不同而已;最可怕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很悲劇,從此沒有人願意多看你一眼。

推薦閱讀:

心理學研究中提煉出的高效學習方法,反直覺但靠譜
為什麼有時候腦子裡會單曲循環某一首歌完全停不下來?
夢境中穿越——認知心理學
網劇《心理罪》中陳希到底死了沒有?

TAG:心理学 | 人际交往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