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 2016 年的最後

2016 年過去了,在這個空前繁盛的前端領域,前端框架依然是那三架馬車。大家更關注類型安全了,ES6 成為標配了,非同步解決方案越來越清晰了。未來,前端手裡握著的是更完整的富客戶端工程化方案,向著更多領域植入 Javascript。

對於我們專欄,團隊和我同樣在成長。我分為三個部分,講到專欄的成長、Recharts 的成長與我的成長。

專欄的成長

專欄是分享的地方,相對於博客我們需要花太多時間打理,挑這麼一個地方,因為它合適於我們小團隊的品味。

Pure render 源自於 React,也源自於函數式編程中 pure function。它的理念很簡單,輸入一定,輸出則一定。對於我們專欄也是如此,輸入的是我們的學習與思考,輸出的是文字,它也是一定的。我希望這些文字,可以繼續作為輸入,到達新的輸出。這是我對專欄的期望。

Pure render 專欄一年了。

截止今天,有 6800+ 知友關注,對於一個局限在前端領域,更局限在 React 技術棧的專欄來說,的確超出我的期望。

我們積累了 23 篇技術分享,其中有一篇是我邀請的。未來,我想 pure render 本身也是一個開源社區,我希望有更多的社區好文可以在專欄中呈現。

此外,我們專欄還會複製到 Segmentfault,w3ctech 和前端早讀課中,為了能覆蓋更多的讀者。這一年,有非常多的讀者或是評論,或是私信,或是郵件與我們聯繫著,我們得到了很多交流的機會。

辦專欄像是開源了自己的工作,我們一直在成長才能不停下來。

Recharts 的成長

Recharts 是 for React 的圖表庫,對比業界很多作開源圖表,Recharts 真沒有什麼大不了。Echarts 有其無敵豐富的配置,但這種配置式對於我一個熟悉編程的開發者來說真是糟糕的體驗,G2 有一套理論依據在為其背書,在圖表的構建上也更完備,提供了更親開發者的命令式編程的方式,感覺又讓我用回了 D3 的感覺。

的確,我們在做通用軟體設計時,出發點一定是弱依賴、靈活通用、跨平台,因此希望軟體本身對基礎設施有更多掌控。而 Recharts 就反過來了,它就是想利用 React,像 UI 組件那樣去寫圖表庫。我可以有配置但配置是與具體組件綁定的,我可以自定義,用 React 熟悉的方式。

因為局限性,我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它的優勢。這就是 Recharts 的理念。

Recharts 也走過了一年。

從去年開始開發到今天,我們都是在預想中小步迭代,很多時間在重構與修復一些問題,一直沒有多做所謂的『技術營銷』,但沒想到在 08/13/2016 那天突然爆髮式的增長。那是從 hacker news 的 Recharts Report 帶來的關注度,一度上了 Github trend 第一名。波瀾不驚中成長

http://recharts.org/的 uv 曲線也驚人的相似。截止今天周 uv 維持在 3k 左右,英語國家的訪問在接近 50% 的比例,其中美國和俄羅斯佔了大部分,而國內訪問比例只有 15%。我想明年這個情況會改觀了,今天官網中文翻譯工作已經完成了。

我們一共關閉了 284 個 issue,但還開著 30 個 issue。今天的版本號 0.20.1 發佈於 12/28,之間一共發布了 60 個版本。我們的背後的小夥伴@瓊玖@逸鹿@Jason,很努力。

NPM 月下載量 29k,Github star 數 4351。今年年初就想著 1.0 版本一直到今天。真的不遠了,我們會對動畫作更多優化,更細粒度的子組件支持,敬請期待。

Recharts 是我們開源的代表。開源對於我們來說,本身就是成長。

我的成長

最後說到我自己。今年年底出版了《深入 React 技術棧》,很長時間的努力終於告一段落。寫書,其目的還在作交流,認識新朋友,交流新想法。

從團隊角度,React 學習與深入只是一件小事,我更想從 React 這一個小點把前端體系化做實,今年終於慢慢有起色了,也許明年我們會有更多分享在這塊上。如果可以解放更多生產力,保障更強的產品穩定性,那麼我們本身就做了很多非前端的事。這是我預想的團隊成長與我的成長。

2017 年繼續加油。


推薦閱讀:

TAG:前端开发 | Re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