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屆年輕人,竟然比父母年輕時還要窮

長江後浪推前浪,越來越難浪。

現在的年輕人動輒就得吃土,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態是,交了房租吃完飯,口袋裡已經剩不了幾個錢,倘若控制不住再剁剁手,能勉強養活自己到月底已是幸事。

作為一名初入社會的新青年,還不能輕易吐苦水,因為前輩們會語重心長地教育你:大家年輕時都辛苦,你們的條件比當年好太多,不要太脆弱。

這時候需要問,我們的條件真比當年好太多嗎?說別的太虛,直接看收入。以購買力作為衡量標準,和前輩們當年相比,年輕人拿到手的工資實際上是增加了還是縮水了?

答案挺明顯,這麼些年,中國年輕人的起薪漲幅,遠遠沒追上白菜、豬肉、房租乃至房價翻滾的倍數。非要強行關聯,近些年社會新鮮人的生活水平與大群體的富裕程度甚至成反比。

這讓人不由得擔心,眼看國家越來越富,早晚趕上發達國家水平,然而最近的數據卻顯示出,這些發達國家的年輕人日子一代不如一代。

一個經濟學研究團隊獲得了美國數百萬條稅收記錄,據此構建了一個數據集,追蹤不同年代30歲美國人的收入,經通貨膨脹調整後再對比其父母在同年齡時的收入。該研究團隊由來自斯坦福、哈佛和洛杉磯大學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組成。

研究發現,在1970年時,30歲的人中有92%收入超過父母在該年齡的水平,可是到了2014年,這一比例大幅降至50%。

上面這張根據研究成果繪製的折線圖中,橫軸表示年輕人出生時所處的經濟階層,從左至右為由貧到富,折線顯示在不同年份出生的比父母更能賺錢的30歲美國人佔比。在每個經濟階層,折線都隨著時間穩定地下降。

這項研究成果的標題很直接——《衰退的美國夢》。在大蕭條時期出現的「美國夢」,被歷史學家詹姆斯·特勞斯·亞當斯在《美國史詩》(1931年)中定義為:對於所有人來說生活會變得更好、更富足、更充實的夢想之地。這對年輕人來說意味著,跟父母年輕時相比,他們能賺更多錢,生活水平也更高。

《華盛頓郵報》在報道這一研究時總結,「收入不平等的問題,已經侵蝕了美國孩子長大後比父母賺更多錢的能力,對年輕人來說,他們的美國夢正在坍塌」。《紐約時報》也將美國夢的衰落歸咎於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凸顯的經濟不平等。

不僅僅是美國,西方發達國家都面臨同樣的問題。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標題十分耐人尋味——《比父母更窮?發達國家的收入停滯或減少》。報告對來自全球25個最富有國家的過億勞動者情況進行了評估,發現新一代年輕人最終都將面臨著比其父輩窮困的嚴峻威脅。

因為,收入正在逐年減少。

更具體的數字是,從2005年到2014年,這些發達國家有65%到70%家庭(5.4億-5.8億人)的實際家庭收入(包括工資收入與資本收入)處於停滯或減少的狀態。雖然政府轉移支付和減稅緩解了這種狀況,但仍有近四分之一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在此期間停滯或下降,而在1993-2005年期間,這一比例僅為2%。

其中,義大利的情況最為嚴重,2005-2014年間100%義大利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都沒有增長,在荷蘭這個比例為70%,英國也高達60%。

收入增加微乎其微的家庭比例急劇上升,這一現象影響了收入分配中的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和教育程度低的工人,這導致他們比自己的父母一輩更加貧窮。

報告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經濟衰退與緩慢復甦,是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最重要原因,而人口老齡化趨勢、家庭規模縮小以及工資佔GDP比重下降等這些長期變化因素也發揮了作用,並且還將繼續產生影響。

麥肯錫的調查預測,如果過去十年這種低迷的經濟增長還將繼續,收入沒有顯著提升的家庭比例,將在未來的十年升高至70%到80%。

消息雖然不樂觀,生活還是要繼續。國內的年輕人可以強行給自己打幾針安慰劑,比如說,看完上文後發現,國外年輕人過得也挺慘;再比如說,你的後輩們未來很大可能會更加愁苦。這樣想一想,心情是不是好些了?

(聯繫本文作者唐也欽:tangyeqin@dtcj.com)

推薦閱讀:

如何反駁長輩說「國家如果打仗了,你們這些年輕人都不用敵人打,就直接投降了/當漢奸了」?
年輕人在職場如何保值?
這個社會的媒體都為了流量 .去報到一些影響年輕人社會觀 價值觀的事情 年輕人扭曲的三關,誰來糾正?

TAG:年轻人 | 贫富差距 | 收入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