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爛遊戲表示:雅達利倒閉這個鍋我不背
機構賬號@游研社 歡迎關注。
1982年6月斯皮爾伯格導演的《ET外星人》上映,迅速俘獲全美小朋友和他們爹媽的心,票房大熱。時代華納看著眼熱,想起自家旗下的雅達利當時正靠2600主機統治著家用機市場,於是跟斯皮爾伯格和環球影業商量買版權做遊戲的事宜。
這不是雅達利第一次做電影改編遊戲了,之前的《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賣了100萬套,在雅達利2600主機出品遊戲銷量榜上能排到第15名,評價也還不錯。恰巧《法櫃奇兵》也是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老斯很痛快的就點頭了。《法櫃奇兵》
環球影業那邊稍微難對付一些,不過在華納扔出一張面值2000萬美元——當時史上最高遊戲改編版權費的支票後,也愉快的同意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找個遊戲製作人,雅達利毫不猶豫的把這活甩給了霍華德·斯科特·華沙(Howard Scott Warshaw)。
雅達利時期的霍華德
霍華德是雅達利旗下著名的遊戲設計師,他的成名遊戲是《亞爾的復仇》(Yars『 Revenge),銷量也達到100萬套。此外那款《法櫃奇兵》改編遊戲,也是他擔當製作的,由他接手這個活計看來沒有任何問題。
只是這次他要面對兩個苛刻的條件:
遊戲必須和電影要有關聯。
開發時間是5周。
第一個條件不算什麼,畢竟之前也做過《法櫃奇兵》不是?
但5周的開發時間就過分了,霍華德之前的兩款遊戲開發周期都得花上6,7個月,用1成的時間在一個機能有限的主機上,做出一款光版權就砸進去2000萬美元以上的遊戲,看上去像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時任雅達利CEO雷蒙·卡薩爾(Raymond Kassar)特意為此跟霍華德囑咐了半天,還聲稱斯皮爾伯格希望遊戲能趕在聖誕節前推出,並許以20萬美元的酬勞和夏威夷免費度假的獎勵。
時任CEO雷蒙·卡薩爾
老闆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霍華德除了拍胸脯保證絕對完成任務之外還能怎麼辦?
5周時間轉眼即過,霍華德一人擔當設計,製作和堆代碼,日夜趕班家都不回的完成了開發工作。
為了趕緊開賣,雅達利放棄了常用的玩家測試階段,直接開始生產和鋪貨。不知道哪來的迷之自信,雅達利一口氣生產了400萬套卡帶,最終趕上了聖誕節檔期發售,在頻繁的廣告宣傳效果影響下,1982年許多孩子的聖誕禮物就是這款《ET外星人》遊戲。
當時的宣傳廣告之一
起初遊戲的銷量很好,迅速就突破了100萬套,這也成為了霍華德手下連續第三款百萬級遊戲。然後開始有人抱怨遊戲的質量問題,商家那邊也開始打折,打折後還賣不出去,就清倉退貨。
這個遊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引起眾怒?
簡單說就難度太高。遊戲總共有四種場景:森林,空地,華盛頓和地洞。玩家在遊戲里要操縱ET到處收集電話部件,收集起三個部件就會出現完整的電話。拿到電話後還要去找可以打電話的地方去呼叫母艦,最後再和母艦匯合,回到家鄉。
整個流程說起來簡單,執行起來就困難重重,首先ET有行動點數限制問題,初始都是9999點,每走一步都會消耗行動點數,消耗完畢後ET死亡,所以你可以把它看作是ET的生命值。
森林地圖,畫面最下方的四位數字就是行動點數
為了補充生命點數玩家需要操作ET到各個地圖去收集糖果,設法保證行動點數的情況下,再去尋找電話部件。
空地地圖,畫面中間那小點就是糖果
但一路上會有FBI和瘋狂科學家出來追捕。
FBI會收走你身上收集到的電話部件科學家會把你抓到華盛頓
同時,路途中有無數下圖這樣的地洞,一方面你必須要進去,因為電話部件就在地洞裡面,另一方面你會在躲避追捕的情況下頻繁的掉進去……
要出地洞就需要慢慢懸浮上去,在洞里空空如也的情況下反覆幾次能煩死人
一邊躲避追捕,一邊反覆上下地洞尋找電話部件,還得注意自己的行動點數去收集糖果,而遊戲並沒有基本的介紹說明,很多人估計都沒搞清楚該怎麼玩就想打電話退貨了。
遊戲最後賣出了150萬套,但庫存里還有300萬套以上的卡帶,怎麼辦?
於是就有了大名鼎鼎的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垃圾場掩埋事件。
當時的新聞報道說,雅達利晚上偷偷跑到阿拉莫戈多垃圾場,然後徹夜不眠地掩埋了數以百萬計的卡帶,還說埋掉的遊戲就是那款嚴重被媒體和消費者所不滿的《ET外星人》。
當時的新聞報道說總共埋掉了20輛卡車的卡帶
幾年後《ET外星人》頻繁地登上各類媒體,被冠以「史上最爛遊戲」的名頭,隨後演變成因為這個遊戲,導致雅達利1983年跳水式大衰落,最終不得不關門大吉,還引發了電子遊戲發展史上最大的衰退。
一款遊戲卡帶能數以百萬計的被掩埋,還能讓一家年收入幾十億美元的公司,倒欠5億美元赤字,最後還把公司拖垮,《ET外星人》不僅是「史上最爛」,恐怕也是「史上最衰」的遊戲。
30多年過去了,《ET外星人》一直頂著「最爛最衰」的帽子,每隔一段時間就上媒體被批判一番,比如它上過噴神James的節目:
還上過著名深夜節目柯南秀的「無厘頭玩家」(Clueless Gamer):那個數百萬盤《ET外星人》卡帶被埋在垃圾場的傳聞也愈演愈烈,逐漸成為了都市傳說,哪怕有新聞報道說有人在Ebay上高價販賣從垃圾場搜刮到的卡帶,還是沒法確認真假。
那個垃圾場到了2014年才被獲准進行挖掘(理由很簡單,那裡曾經被用作核爆試驗場),為此事還拍了個紀錄片叫做《雅達利:遊戲結束》(Atari Game Over)。
在一些老遊戲玩家和媒體的關注下,施工隊開始了長達數小時的挖掘工作終於,他們挖到了《ET外星人》的卡帶而且數量不少但同時也挖到了很多其他雅達利2600主機的卡帶
比如《防衛者》(Defender)甚至還有當時賣出200萬套的《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當時的經典遊戲《蜈蚣》(Centipede)等等……最後挖掘出的卡帶數量驚人,但離傳說中的百萬套還差很遠,更重要的是,《ET外星人》的數量只佔其中的十分之一。
除了證明了雅達利曾經在這裡掩埋遊戲的都市傳說之外,這次挖掘也提醒所有人一個事實:
《ET外星人》的卡帶是被掩埋了,但其他卡帶也受到了一樣的待遇,而且數目只多不少。
如果認真想一下,「一款遊戲能壓垮一個年收幾十億美元的公司」這件事,發生概率是極低的。《ET外星人》是導致雅達利倒閉的原因之一,但也只是眾多原因中的一個,也很難講它是最重要的原因。
雅達利在業務下滑前有大量賣不出的遊戲,堆積如山的卡帶庫存,沒頭蒼蠅般的營銷策略,混亂的組織管理,再加上對開發人員的不尊重——詳情可參考本社前段時間推送的「遊戲史上第一個彩蛋的故事」,裡面專門講到了當時雅達利對待開發人員如牲畜的情形——導致旗下人員陸續流失,這些事合在一起才導致了雅達利的失敗。
「最衰遊戲」既然名不符實,「最差遊戲」這個王冠其實也輪不到《ET外星人》來戴,它是吃了名氣大的虧,因為它改編自廣受好評的電影,因為它頻繁的在30年時間裡被各種媒體吊起來抽打,也因為它有150萬套的銷量。
古往今來全世界有無數連聽都沒聽說過的垃圾遊戲,根本連賣都賣不出去。
比如這個無聊的空手道遊戲,包你玩不過5分鐘就想換回《ET外星人》
就《ET外星人》的開發者霍華德來講就更不公平了,因為他被頂上「史上最差遊戲」開發者的名字,導致他在離開雅達利後只能另謀生路,最後去做了心理諮詢師,還挺成功。
常年被拉出來吊打的《ET外星人》也讓業界人士認識到,霍華德·斯科特·華沙是對早期電子遊戲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因此他也接受過多次訪談,還在遊戲開發者大會上做演講。
頭髮都掉光就是了
至於他本人是否對開發所謂「史上最差遊戲」而後悔過,答案是沒有,畢竟他只有5周的時間,遊戲有瑕疵不假,但換成別人能做成什麼樣子?只有鬼知道。
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遊戲研究社」,可第一時間接收優秀文章與原創視頻的集中推送。
推薦閱讀:
※安利向《The Last of Us》
※發售四個月依然缺貨 任天堂Switch真的在搞飢餓營銷嗎?
※9個月狂銷1000萬,賣瘋了的Switch到底有何魔力?
※求助大神們intel G4560 這款CPU怎麼樣?
※TGA上的暴躁老哥,竟是個電影遊戲雙棲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