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上網是為了尋求認同,不是來接受教育

我曾說過,知乎這個平台是很難誕生超級網紅的。從事實層面來看,大紅大紫的網路紅人,比如羅振宇、咪蒙,基本沒幾個是知乎人瞧得上的;從心理動機層面來看,普羅大眾上網只是為了尋求認同,但知乎人卻總想著教化他們眼中的「烏合之眾」。

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人性現實是,世界上少有「聞過則喜」的人,也少有「我不認可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的人。所以,少有人喜歡被反對,即便是你說的真有道理,我心裡也依然是拒絕的。知乎大V匿名撕逼,被撕者往往來一句「有本事光明磊落地討論,內心是有多陰暗才不敢暴露自己是誰?」其實這不能完全怪他匿名,匿名者即便有一些不光明的動機,起碼也說明了對被撕者人品的不信任。何況,知乎大V,自以為是者不在少數,內心拒絕不同意見的也不在少數,尤其大家同在一個微信群,抬頭不見低頭見,總是尷尬的。從沒見過哪些大V不打不相識,抱團的倒是一數一大把,禮尚往來點個贊,互相蹭個熱度,不要太常見。

知乎大V是有自身局限性的,按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規律,也是跟自身所處階層有關。特別是還在上學的,或者剛出校門不久的一些大V,青春年少,但讀了比同齡人更多的書,思考了比同齡人更多的問題,這個年齡段的人往往急於得到認同,所以更加不喜歡被反對。在學校經歷了二十年的教育,壓抑是一定的,好不容易有機會叉著腰教育教育別人,這個機會不容錯過。而且,這個年齡的人因其內心尚且虛弱,往往很容易被惹毛,知乎大V動輒開掐也是這個原因。

本質上,凡是喜歡輸出觀點,都是一種好為人師,但語言的表現上卻很是不同。咪蒙和羅振宇的觀點,往往有著自以為是痕迹,但卻從來不像在知乎上這樣,有著明顯的耳提面命的感覺。他們是直接出招,告訴你怎麼做是對的,邏輯簡單粗暴,而知乎的風格更像是開戰之前先冷嘲熱諷你一下,「同志,你這樣想是不對的」,這有時候反而讓人討厭,特別對於見識淺陋的普通民眾。

知乎相對而言是理性的,但理性可以團結的人總是少數。理性意味著,你不夠個性鮮明,你沒有明顯的缺陷,也就難以有明顯的人格魅力,所以知乎誕生不了咪蒙這種靠挑逗情緒一次又一次刷爆朋友圈的人,即便是有,也早被群起而攻之滅掉了。

以前精英文化的時代,普通人沒有機會發言,所以數千年中國人都在「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中走過來;教育也一直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高尚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談個戀愛也早就告訴你要注重內在,娶妻要娶賢。整個文化輿論被精英人群控制,沒有人為普通人粗鄙的內心伸張正義,普通人也羞於談及自己的真實內心。但網路時代打破了這種精英文化,再粗鄙狹隘沒品味的人,也能在網路上找到同好,同類的聚集產生了表達的勇氣,老子就是喜歡錢,老娘就是喜歡看臉,怎麼地吧?不僅如此,老子還要致賤人,致low逼,致一切我看不慣的人。別跟我談胸襟,別跟我談悲憫,別跟我談一切不接地氣的東西,我就是我,是顏色庸俗卻真實的自我。

所以,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都是一個可以為自己正名的哲學家。沒有任何時代,比今天的人更自以為是、造反有理。

咪蒙的幾百萬關注者是粉絲嗎?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王的時代,很少有人是某一個人的真愛粉。我喜歡你,並不是因為我尊重你的思考能力,羨慕你的獨立精神,而只是因為,你說出了我想說而不敢說或者說不出的觀點。每一個網紅,都是一個表達者和一群同類者合謀的產物。今天你說的話可我的心意,我愛死你了,明天我看到你寫了新文章反對了我一直喜歡的人,我就要破口大罵果斷取關。大家愛的只是自己,而不是任何一個寫作者。

現在很多人開始有點醒悟了,開始說,不要與傻逼爭辯,要想辦法賺傻逼的錢。但會賺傻逼的錢也是本事,知乎上的人即便覺悟了,也還是很難做到。

曾經數次刷屏的馬佳佳也是洞察人性的高手,她說過一句話:「人群分很多種,判斷這個人群是不是偽需求的前提就是這些人有沒有共同的愛憎......所有人性善的都是弱社群,人性的惡才是強社群。」共同愛憎造成強社群,所以,你跟一個同事建立革命友誼最好的方式不是端茶遞水,而是跟他一起罵領導,或者一起孤立一個你們羨慕嫉妒恨的妖艷賤貨。打造一個社群,比參與感更重要的是認同感。

咪蒙的文章,你縱然幾千幾萬個瞧不上,也真不是誰想寫就能寫得來,寫作風格這東西是有慣性的,能自我突破的人並不多。而且理性的人有一個毛病,就是往往只顧自己說得爽,不懂得投人所好,這樣的人,註定不會成為一個現象級網紅。

知乎作為一個社區,其實在很多人身上也有著相同的特質。這種特質用理性概括並不特別貼合,可能用叛逆更合適一些。知乎人是有叛逆精神的,喜歡說點不一樣的觀點,喜歡嘲諷題主,喜歡反對排名第一,喜歡勸分不勸和,喜歡反對政治正確,總之,不提點不一樣的觀點,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也難以獲得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知乎也是一個同類人的聚集地。但為什麼知乎還是誕生不了超級大V呢?哪怕坐擁百萬粉絲,也不會成為一個引起廣泛討論的熱點?

因為除了知乎不喜歡和庸人為伍的毛病外,還有王興說過的一句話:「一流的選擇是做事,二流是評價別人做的事,三流是評價別人的評價。」

嗯,知乎的問答機制決定了,知乎上的人大部分做的都是二流和三流的事情。一個時評家,再厲害也僅僅是個寫字為生的,不可能成為掀起人們狂熱的教主般的人物。自古靠講經立世的和尚少有傳世者,而在前人基礎上自成一派說自己的法的和尚才有機會傳於後世建立起一個教派。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余佳文讓人討厭而偉大的安妮沒那麼討厭?
11 位不會編程的優秀軟體公司創始人
秋招,你怕了嗎?
應邀為CMU MII-PS做了個校友訪談

TAG:心理 | 互联网 | 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