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父母在哭泣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張震最終把匕首刺向了他心愛的女孩。他哭著說:「沒出息,不要臉!」

女孩子外表清純美麗,說起話來緩慢又溫柔,每到一個地方,就和那裡實力最強大的人曖昧糾纏。

張震說,我不能讓別人瞧不起你。於是女孩子倒在了血泊之中。

我看這部電影真是各種刺激。一來,作為一個教師,看到這些場景難免有身臨其境之感;二來,這部電影中的大多數場景,我在中學時代都見證過。

在我的學生時代,班上的男同學會拿著匕首跑到辦公室威脅班主任:「你再敢管我我就捅死你!」

會有人因為同桌的女生去跟老師舉報自己抽煙,於是從身後抽出一根鋼筋,用力地砸在女孩子的腦袋上,連續三棍,直到女孩子血從課桌上一直流到講台旁。

會有「女老大」因為年級上新轉來一個特別漂亮的女生,於是決定找人去打新同學。會有男同學因為喜歡這個新同學,於是給「女老大」下跪,求她不要打。

一群男同學會忽然衝進某個教室,揪出一個學生來,就地群毆。

然後在被處分的時候,大家都很有義氣地不出賣肇事者。最後某一個行兇者獨自抗下所有罪名然後轉學,於是成為學校里很多同學心目中的「英雄。」

至於那個挨打的同學,Who cares?

女孩子稍微漂亮一點,說話溫柔一點,一定會有人在背後罵她騷貨。除非她成績特別好。

好學生,不屬於那個混亂的世界。

女老師就不要想著幸免於難了,只是學生沒當著你的面羞辱你而已。

而且羞辱你的,很可能大多數都是女生。

哦,忘了說,我母校,在當年算是當地最好的學校之一。生源質量極佳,至少從考試成績來說。

鑒於不想給母校招黑,更多也許觸犯了法律的事情,就不說了。

總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里那些少年的眼神、表情、舉動、心理……我彷彿是在看歷史的重現。

牯嶺街上的少年們,他們的父母大多數是國共戰爭後逃到台灣去的那幫人。除了下層軍人,還有一些高級知識分子。

十多年過去,反攻大陸遙遙無期,高級知識分子們逃跑的過程中有的甚至丟了文憑證書,在這方寸之地辛苦掙扎。是要認命對付著過日子,接受自己從此只能從社會底層再次奮鬥的事實,還是天天夢想著回到家鄉,過曾經的好日子?在新秩序建立的過程中,自己能不能心甘情願做犧牲品,還是不要臉面,做個衣冠禽獸更好地活下去?今天無意中說錯的一句話會不會導致明日的滅頂之災?我們是不是只是生命的塵埃,是歷史巨輪碾過時偶然揚起的塵土?

牯嶺街的少年顯然被社會的焦灼氛圍所影響,同時他們的父母在時代的洪流面前根本無暇去思考教育理念關注孩子的成長。

於是校園裡拉幫結派,就連家長眼中的乖學生張震最後也殺了人。

當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忽然也看明白了我的中學時代。

那時候中國還在關注著會不會加入WTO,「民工」還沒有更名為「農民工」,古惑仔的電影大行其道,男生們都覺得像陳浩南那樣淡定地微笑著然後忽然抽出一根凳子把對方往死里打是很酷的事情。初二的男生跑到小學六年級去找女朋友;女生髮現喜歡的男生移情別戀,就找人去毆打另一個女生。

我親眼見到一個高年級的同學因為走錯了教室來到我們班,結果被我們班男生喊打喊殺給嚇哭了。放學的路上也曾看見大批男生集結,鋼筋人手一條,皮帶扣是傷人利器,西瓜刀也不是什麼稀罕物。地上的血跡是尋常事。而高年級更是直接砍死過人。

前兩天我問我的同事:「你們學校當年是不是也那樣,還是我們學校太奇葩了。」

她說:「一樣的。」

那是零幾年,中國經濟還沒有現在這樣好,很多大人找不到工作,大家辛苦謀生。在農村,為了可以跟著熟人一起下廠,大家還要想方設法套近乎。

種種的邪教大行其道,公園裡廣場上到處是做著奇怪動作的人。

我們班那個用鋼筋打人的男生,他的媽媽來到教室里哭著給全班同學道歉。因為很漂亮,所以顯得梨花帶雨,楚楚可憐。

而醫院裡的那個女生醒來之後就原諒了他。

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她是自找的,多管閑事。

沒準兒她自己後來都是這樣想的。

前些年,全市集體閱卷,她和我都在本市做語文老師。她在我耳邊悄悄說:「這幾本是我們學校的,你給分的時候給高一些……」

等閑變卻故人心。

那時候我覺得那些叛逆少年們對不起他們的父母,因為其中一個父親甚至操勞過度得尿毒症去世了。他的阿姨們哭著對他說:「你爸爸都是因為你才死的!」

父親的靈柩前,他低著頭一言不發。過了不久轉學去了攀枝花,再後來退了學,早早結婚生子。曾經桀驁不馴的人,變成了一個面目模糊的普通小人物。那些挨過的揍和揍過的人都消散在了風裡。

工作以後的第一個學期,我挺怵那些眼神桀驁不馴成績又靠後的男生。他們和我記憶中的同學重疊了。總覺得一言不和,哪裡就會冒出把西瓜刀來。

後來才發現,時代已經變了,現在的少年們,更喜歡在網上爭論,玩遊戲,而且因為經濟形式好了,家長和社會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關注這些孩子,他們比起我們那個時代,素質要高上很多。

當然還是有不足,還是有遺憾,還是有抱怨,但是那個全校大部分男生混社會、小部分男生以認識混混為榮、大家一言不合就衝進教室里把人拖出來群毆的時代,大概是過去了。當然,除了一些生源的確複雜的學校之外。

總之,總的社會風氣在好轉。

說到這裡倒是挺奇怪,居然這樣我還是做了一名老師。而且我居然很慶幸這一點。

今時今日我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忽然發現原來當年我們也不過是社會食物鏈的一環。

校園環境,無非是社會環境的縮影。

當今時今日,知乎上在討論著校園暴力,討論著育兒心得,討論著教育理念的時候,我偶爾也會有一種擔心:如果將來有一天,社會經濟短期內下滑了,這些欣欣向榮的景象又能維持多久?你或者我,會不會某一天成為牯嶺街少年們家長那樣的人?

我們需不需要做更多的準備,讓自己更強大一些,更多地關注實質問題,而不是在每次熱點事件之後,忙著站隊和甩鍋,忙著指責和批判?

人生路上太多風暴,我們是小人物,是左右不了歷史洪流的人。如果有一天暴風雨真的來臨,至少我們要想辦法讓自己站得更穩一些。

在最艱難的境遇里,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教育?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

我們是不是也只能像那些問題孩子的父母一樣,在輿論大軍面前低頭哭泣,而對現實卻無能為力?

補充:評論中有朋友質疑事情的真實性。我初中入學的年份是2000年,剛好進入千禧年,知乎上同一個時代讀書、又生長於小城市的朋友可以回憶一下那時候學生是不是打架鬥毆結小團體的現象特別嚴重。

其實我是不懂打架的,比如說踢女生小肚子,流血可能會是某個隱私部位這種事情,那是在現實生活中看見過才知道的,並且到現在都不知道原理。只是那時候剛好是學生幹部,接觸得比別人多一點兒。參看我以前的答題歷史和在知乎幾年的表現,熟悉我的人應該相信我不是個編故事嘩眾取寵的人。

推薦閱讀:

父親已故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的單親兒童該如何教育?
中國家庭教育到底培養出了什麼孩子,為什麼孩子會任性或極端,究竟是誰的錯?為什麼後期每個人改變不同?
你有哪些永遠不會告訴父母的秘密?
什麼樣的三觀才是正確的三觀?一個普通人需要完全正確的三觀嗎?

TAG:教育 | 叛逆 | 校园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