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張小龍

本文轉自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

毫不誇張地說,微信是中國互聯網五年來唯一一款世界級創新產品。

2011年,當騰訊為突破困局而焦頭爛額時,張小龍的微信橫空出世。馬化騰長舒一口氣:我們終於拿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站台票。

1998年,周鴻禕「批評」張小龍:只有情懷,沒有商業頭腦。

2000年,《人民日報》評價張小龍:他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人物。

可為什麼偏偏是這個對名利無感、只在乎情懷的人,做出了中國互聯網最成功的產品?

張小龍的產品之路

1994年的秋天,

24歲的張小龍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後,

被分到一家國家電信機關。

那一天,他提前去拜訪了這家單位。

站在死氣沉沉的大樓面前,

張小龍覺得「一種窒息從頭頂籠罩下來」。

他捫心自問:「難道我的一生就這樣度過?」

心回答:NO!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張小龍於是放棄了人人欣羨的鐵飯碗,

到廣州一家軟體開發公司做了程序員。

工作之餘,特別無聊,

張小龍便利用業餘時間寫代碼,

準備開發一款郵箱軟體。

1997年,張小龍的Foxmail一推出便震驚業界,

連美國最知名的科技網站ZDnet都給出了「五星」。

很多人放棄了微軟系統自帶的Outlook郵箱,

改用了張小龍的Foxmail。

Foxmail當時火到什麼程度?

中國上網計算機有600多萬台,三分之一都用了Foxmail。

但火爆歸火爆,由於Foxmail是免費郵箱,

所以即便擁有200萬用戶,但張小龍一分收入都沒有。

有一天,周鴻禕到廣州看他,提醒說:「Foxmail沒有商業模式,要加廣告,要盈利。」

張小龍很固執:「為什麼非要這樣?只要有用戶,有情懷就好了。」

但情懷終究不能當飯吃,做著做著,張小龍自己都灰心了。

1998年,剛出任金山軟體CEO的雷軍,

給張小龍發一封郵件:Foxmail有漏洞。

張小龍很快回復,兩人通上電話。

雷軍問:「願不願把Foxmail賣給金山?」

灰了心的張小龍答:「15萬。」

這次電話交談就這樣結束了。

後來,雷軍回憶說:「15萬是我可以接受的價格。」

他本打算邀請張小龍到珠海細聊,

但由於忙著聯想注資金山的事兒,

就派了研發人員去和張小龍洽談。

研發人員覺得不值:「這樣的軟體,金山一兩個月就能做出來。」

於是,這次收購就泡了湯。

13年後,當雷軍的米聊完敗於張小龍的微信時,

不知道他是否會因這次「錯過」而抱憾終生。

隨後兩年,張小龍不停改進Foxmail,

推出新版,但依舊賺不到錢。

《人民日報》發文說:他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人物。

死心的張小龍決定將Foxmail以低價賣掉,

然後去美國當一名程序員。

兩月後,他真的賣掉了Foxmail。

不過是以1200萬元高價被博大收購。

「這是我萬萬沒有料到的事。」

張小龍跟著進入博大,做了副總裁。

隨後,張小龍在博大沉寂了五年。

2005年,博大將Foxmail賣給騰訊,

張小龍作為陪嫁被打包送給了騰訊。

當時,QQ郵箱在中國排名非常靠後。

馬化騰之所以買下Foxmail,一是看中了Foxmail的知識產權,一是看中了張小龍。

收購後,馬化騰立即任命張小龍為廣州研發中心負責人:

「將QQ郵箱打造成為中國的hotmail。」

沒有設計,只有解決問題

接下QQ郵箱這個爛攤子後,

張小龍團隊陷入對hotmail的瘋狂模仿中。

半年後,一款被稱為「巨無霸」的郵箱面世。

果然很巨——無比笨重,速度超慢。

「連張小龍自己都不想用這款郵箱。」

不僅沒壯大用戶,連老用戶都流失了。

「若不重新找一條出路,就只有等死。」

2006年,張小龍決定放手一搏。

他果斷推出了「千百十」行動:

「每月在QQ空間等談論相關話題互動一千次;

每月看一百篇相關行業重要分析文章;

每月與客戶、消費者深度互動十次。」

幾個月下來,團隊人人都成了接地氣的設計者。

然後,張小龍提出了一個著名設計理念——「沒有設計,只有解決問題。」

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笨重緩慢。

藥方:讓郵箱變得精簡而輕便。

2007年春天,QQ郵箱新版本上線,

瘦身敏捷的它,開始綻放別樣魅力。

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無法傳送大郵件。

藥方:推出「超大附件」功能。

此功能一出,用戶開始快速增長。

解決的第三個問題是:缺少人性關懷。

藥方:推出漂流瓶。

漂流瓶一推出,每天用戶增長達到駭人聽聞的數量級。

隨後,QQ郵箱又推出了閱讀空間等產品,

用戶開始更加持續穩定地增長。

2010年,QQ郵箱終於躍居全國第一,

被騰訊內部評為「七星級產品」。

微信是互聯網時代的產品

把QQ郵箱做到全國第一後,

張小龍有些意興闌珊,基本進入半退休狀態。

2010年10月,免費發簡訊的手機應用Kik上線,

短短半個月就擁有了100萬用戶。

看到這款軟體後,張小龍給馬化騰寫了封郵件:

「每個時代都有劃時代的產品,我們應順應移動互聯網趨勢,開發移動社交軟體。」

馬化騰回了四個字:馬上就做。

「整個過程起點就是一兩個小時,

突然搭錯了一個神經,

寫了這個郵件,就開始了。」張小龍說。

幾年後,馬化騰感嘆:「若微信是別人家的產品,那騰訊真的是難以招架了。」

他得多感激這個「搭錯神經」的開始啊!

2011年2月,微信1.0上線。

但市場反應冷淡,下載者寥寥。

「和歐美不同,中國運營商提供了豐富的套餐服務,

很多用戶包月簡訊根本消費不完。

所以將省簡訊費作為賣點,在中國沒有出路。」

張小龍一番精細分析後,

覺得移動互聯網時代必是圖片為王時代。

於是,主打圖片分享的微信1.2上線了。

但是很遺憾,市場反應依然冷淡。

「用戶對點對點圖片分享沒什麼興趣。」

微信開發陷入僵局。

而此時,比微信早上線的米聊已進入快速增長期。

2011年6月,米聊用戶突破300萬。

米聊高層放話:「坐等張小龍來抄襲米聊塗鴉功能。」

張小龍反擊:「我的微信不需要那種功能。」

反擊之後,張小龍進行了徹底的反思。

然後,他又提出了一個著名設計理念:做產品要滿足人的「貪嗔痴」。

「讓用戶對你的產品產生貪,產生嗔,產生痴。」

接著,張小龍賦予了微信一個精準定位:

「微信不只是一個聊天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當時,團隊成員笑了,覺得他是馬雲附體了。

他們萬萬不曾想到,後來微信真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精準定位後,張小龍開始引導與滿足用戶的「貪嗔痴」。

第一個滿足:滿足便捷通話。

為了滿足用戶期望便捷通話的需求,

微信2.0推出了語音通訊功能。

微信用戶終於開始出現較快增長。

第二個滿足:滿足陌生人交友。

當雷軍的米聊深耕「熟人社區」時,

張小龍說了一句:「互聯網的最終目的,是讓關係學見鬼去。」

微信推出了「附近的人」和「搖一搖」。

「附近的人」一上線,用戶迎來爆發性增長。

「搖一搖」一上線,每天啟動量超過1億次。

一月之內,微信就完爆米聊。

第三個滿足:讓用戶可以炫耀和得到認同。

在用戶達到一億後,微信推出了「朋友圈」。

現在,「朋友圈」已成為炫耀和尋求認同的大平台。

第四個滿足:讓用戶實現自我價值。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微信又推出了個人和企業的「公眾號」。

兩千多萬個個人和企業有了展示舞台。

…………

2016年6月,微信用戶超過8億。

微信已不再只是一個工具,而真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一個可以滿足社交、情感、自我實現等所有需求的地方。

張小龍產品三句金言

第一句是:減法!減法!減法!

「你問我們和競爭對手比有什麼區別,我們沒有他們那些臃腫艷俗的部分。」

極簡——是張小龍的產品設計法則。

「搖一搖」功能推出後,

馬化騰給張小龍發了一個郵件:

「搖一搖真的很好,但要防止競爭對手抄襲,

但為什麼不把預先該想到的都想進去,

讓別人想模仿的時候都沒有辦法進行微創新。」

張小龍回復說:「微創新是永無止境的,

別人總可以加一點東西來跟你不一樣。

但我們這個功能已經做到最簡化。」

複雜的東西都是脆弱的,極簡才能不被超越——這是張小龍的理念。

如何才能做到極簡?

張小龍說:把自己當作傻瓜。

「喬布斯能瞬間把自己變成傻瓜。

我不行,我要5分鐘醞釀才能變成傻瓜。」

只有傻瓜都會用的東西,才是極簡的。

所以張小龍的微信擁有兩大極簡。

第一個:不用人教你也會用。

「如果產品需要彈出Tip來告訴別人該怎麼做,那你就失敗了。」

第二個:把複雜功能簡單化。

「微信做了這麼久,功能增加了非常多,

但界面跟第一個版本變化並不大,

比如,你如果不掃二維碼去定位一個公眾號,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公眾號是什麼。

很多功能都是隱身的,你只有去用它時它才存在。」

大部分創新,都是把問題搞複雜化。

但張小龍的創新一直是化繁為簡。

「外在形式越簡單的東西,智慧含量越高,

因為它已經不再依賴形式,必須依靠智慧。」

張小龍第二句狠話是:口碑!口碑!口碑!

「我在生活上不是一個有潔癖的人,但對待產品卻分毫必究。」

張小龍對微信細節的苛求令工程師們恐懼。

大到一個按鈕應該在左邊還是右邊,

小到一個圖像差了幾個像素,

都是他需要考慮很久的問題。

一次,張小龍問一個工程師:

「微信3.1與3.0的會話列表有什麼需要修改?」

對方說:「沒看出來啊。」

張小龍答:「會話列表每一行高度少了兩個像素。」

極致——是張小龍的產品開發法則。

每一款產品,都經過成百上千遍修改才被允許上線。

這位喬布斯的東方信徒,不允許產品出現任何瑕疵。

每次產品更新前,辦公室都會傳出大聲的爭執和叫罵聲,

張小龍可以為一個很小的細節與產品經理爭執一個通宵。

「他是一個獨裁者。」研發部前員工宋軒說。

但宋軒也不得不承認:「張小龍是一個牛逼的人,牛逼的人玩獨裁是可以做出牛逼的產品的。」

有做產品的人都說追求極致,為何做到的很少?

「因為很多人在極致之前,就妥協了。」

微信支付總經理吳毅說:「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張小龍。」

張小龍第三句狠話是:凡是以KPI為目標的領導都是不合格的!

「整天將KPI掛在嘴上的leader,

都是不合格的,庸俗的,沒有想法的,

令人痛苦的,無法言語的。」

商人或經理人往往會選擇做那些對自己最有利的事,

而藝術家只願做他認為對的事情,並且不知道妥協。

毫無疑問,張小龍更像後者。

堅守——是他骨子裡極其閃亮的品格。

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微信,

「微信的很多功能QQ都可以實現,

QQ的渠道好,資源又非常深厚,

為什麼還要開發一款全新的社交軟體?」

張小龍一直用著碎了屏的手機

在微信誕生兩年後的一次公開演講中,

馬化騰揭曉了一個秘密:「微信概念出來的時候,有三個團隊都在做。」

但最後,只有張小龍的團隊堅持了下來。

微信上線後,運營商通過騰訊內部向張小龍施壓。

騰訊副總裁致電張小龍:希望停止更新微信版本。

張小龍懷著發布最後一個版本的心情,

破釜沉舟地授意下屬推出了帶語音的微信,

雖然得罪了領導,但微信終於站穩了腳跟。

張小龍是一個極其「護犢」的人,

開發產品時,騰訊高層讓他添加很多商業功能。

張小龍態度十分強硬:「等我離開騰訊你再加吧。」

正是因為張小龍的這一個個堅守,

微信後來才得以取得俾睨天下的輝煌。

做產品更是在做情懷

張小龍還有一句暖心話:產品要有愛。

騰訊員工對他的評價幾乎千篇一律:「他是一個有人文情懷的產品經理。」

有一次在一個產品討論里,

同事提出了一個很巧妙的方法,

能引誘用戶點擊而提高點擊和下載數。

張小龍脫口而出:「不要這樣誤導用戶。對產品人來說,善良比聰明更重要。」

情懷——是張小龍的又一個產品設計法則。

比如,春晚的紅包大戰。

當時,競爭對手把這當成一個大戰,說一定要在數據上超過微信。

但張小龍定下的目標——不是超越對手,而是怎樣幫助用戶更高效的搶到紅包。

「我們的產品邏輯就變成了廢除所有多餘過程,讓用戶花儘可能少的時間搶到紅包。」

但最後,微信的口碑特別好。

當然數據也很好,不會不好。

這就是張小龍的情懷——產品要有愛。

就像「和菜頭」描述的那樣:

「這個沉默到像謎一樣的男人,

是中國為數不多具有文藝氣質的產品經理。

他是那種因為喜歡《藍蓮花》歌詞,

就一定要問許巍買下版權,

掛在QQ郵箱入口的人。

他也是那種喜歡同事小女兒塗鴉,

就把一幅塗鴉畫和《藍蓮花》一樣掛在QQ郵箱入口的人。」

主導者格局的勝利

在米聊、陌陌等多款軟體搶佔先機之下,

微信為何能異軍突起,最後雄霸天下?

行業人士公認:這是主導者格局的勝利。

這格局就是——

極簡的審計理念,

極致的產品追求,

堅守的毫不退讓,

有情懷的人文精神。

微信開機界面是一張「藍色彈珠」照片,

這張照片拍攝於1972年12月7日。

當時三名宇航員在阿波羅17號飛船上,

用一台80毫米鏡頭的哈蘇照相機,

拍下了這張完整的地球的發光照片。

從45000公里之外看過來,

地球像一隻藍色彈珠,這也是照片名字的由來。

微信開機界面就是基於這張照片合成的,

只是外加了一個面對藍色星球的孤獨背影。

所有人都知道:那個背影就是張小龍。

張小龍曾多次引用一個用戶的疑問:「為什麼這個人站在地球之外?」

背影,或許在他眼裡已經不僅僅源自孤獨,也源自深層次審視自己的渴望。

我們猜你還喜歡看:

《馬化騰:我最大的擔憂,就是越來越看不懂年輕人的喜好》

《蔡文勝16年互聯網行業經驗總結:天使投資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陌陌唐岩:CEO不需要什麼都懂,但一定要知人善用》

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體驗免費BP點評服務或者給我們投稿:

-在「金融女王」微信訂閱號(ID:FintechQ)里留言;

-發郵件到fintechqueen@163.com;

-搜索微信號「DingDing_TheQueen」添加金融女王個人微信(加微信請一定註明「姓名-公司-職位-添加原因」)。


推薦閱讀:

網易雲音樂三周年,回到我們當初的起點
震驚!90%的簡歷,竟然都犯過這個錯誤……
有了它 ,高效檢索資源僅需 30 秒,還無需下載
2017年金融科技10大趨勢預測
對不起,我上網是為了尋求認同,不是來接受教育

TAG:创业 | 投资 |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