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矽谷行記
機會來源
今年四月,我接到一個電話,邀請我參加河南洛陽舉辦的直通矽谷創業大賽。我完全是被「直通矽谷」的大賽名稱所吸引,因為我還沒去過矽谷,心想如果獲獎可以去矽谷玩一趟很不錯,加上洛陽是老家河南的城市,白馬寺和龍門石窟聽說都不錯,還沒看過,於是我就報名參加了。幸運的是,在六月份的決賽中,拿了大賽企業組的第一名,不但獲得了去矽谷的資格,還獲得了 50 萬人民幣的大賽獎金,完美。
之後就是等著組織方安排什麼時候出發了,最開始是計劃八月,後來推到九月,再後來是十月,最終定下來十一月,謝天謝地,總算成行。想想主辦方是第一次舉辦這樣的活動,這也屬於可以接受的,如果考慮到後來整個活動的組織,只能用「用心」來形容。
總體感受
就這樣,我在 11 月 9 日到 11 月 19 日,第一次在矽谷呆了一周多。期間主要活動在聖何塞、斯坦福大學、舊金山這條核心南北線上。最直觀的感受是比想像的要荒涼,如果能在那邊擁有一套 house 挺好,據說 120 萬美元,綠化比例太高了。舊金山就是一個大都市,和國內的城市差不多,其他地方就更像是開發區了,可能像張江高科。如果不知道矽谷的傳奇故事以及去那幾家著名公司看看,真的體會不到什麼激情。好在作為 IT 從業者,每天都是聽著和矽谷相關的事情,即使是一片荒地,也能發揮無盡的遐想。
除了組辦方安排的一些活動和交流,我自己也約了好幾個朋友吃飯聊天,並且去了幾個我崇拜的公司的門口拍了照片,其中幾張我已經組織到了文章的首圖裡。儘管如此,我感覺我還沒有體味到矽谷的核心,矽谷沒有網上的熱鬧,並且沒有機會接觸到那幾個傳奇人物。當然,也許要接觸足夠多的人,了解矽谷的方方面面,甚至呆上半年,才能足夠了解它。在我去的地方里,對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學路 165 號、斯坦福大學、英特爾博物館以及金門大橋。斯坦福大學和金門大橋大家應該看過不少了照片,我就不再張貼了。重點談談另外兩個地方。
大學路 165 號(165 University Avenue)
精明的伊朗老闆發現了他的房子的幸運之處,看著已經有兩個公司成功孵化壯大,在第三個公司又來出租時,他選擇不要租金而要股票,這個公司叫 PayPal,沒過一年,PayPal 果真壯大離開了,現在市值 400 多億美元。PayPal 走出來了一大批的牛人,Tesla 和 SpaceX 的 Elon Musk,Founders Fund 和 Palantir 的 Peter Thiel,LinkedIn 的 Reid Hoffman,Youtube 的陳士駿等等,他們被稱為 PayPal 黑幫。在這之後又來了一家創業公司叫 Danger,你也能沒聽說過,它在 2008 年的時候,被微軟 5 億美元收購,這也不算誇張。可這家公司的前創始人叫 Andy Rubin,而他在 2003 年時候創建了另一家公司叫 Android,Android 在 2005 年的時候被 Google 4000 萬美元收購,再之後有了滿世界的 Android 手機。
這棟房子是不是夠「幸運」的,難怪被人成為 the Luckiest Building。我自己因為特別崇尚 PayPal 黑幫,所以這個地方是必去的。遺憾的是樓的附近並沒有找到陳士駿提到的漢堡店,他在自己的《20個月賺130億》中有提到,這家漢堡店賣一種 168 美元一個的漢堡,買漢堡會送一瓶上百美元的紅酒。他們工程師憧憬著有一天如果公司上市,已經要買個嘗嘗。結果在 2002 年 PayPal 上市時,PayPal 的工程師們三三兩兩的去買,直接賣斷了。
英特爾博物館
矽谷這半個多世紀來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半導體時代,以生產各種晶體管晶元為主要業務,第二個階段是個人電腦時代,其中 Apple 和 Intel 都在矽谷,而微軟在北部的西雅圖,第三個階段是互聯網時代,其中 Yahoo、Google、Facebook 都誕生在這裡。相比互聯網的這些暴發戶們,Intel 就顯得厚重很多,從 1968 年成立至今,還在持續的發揮影響。
在英特爾總部,有一個很小的博物館,我一向喜歡逛博物館,這次也不例外。穿越其中,彷彿電影回放了個人電腦的 50 年。
英特爾並不是開始就做 CPU,而是生產內存。1971 年,日本的 Busicom 公司為生產計算器,向英特爾公司訂購了一批處理晶元,這就是英特爾最早的 CPU 4004。下圖就是採用了 4004 CPU 的計算器。
就這樣,英特爾發現 CPU 可以設計的更加通用,後來又生產了 8080 晶元。1975 年被 MITS 公司用於生產最早的個人電腦之一 Altair 8800。當 Altair 8800 在電子雜誌上發布廣告後,被兩個年輕人看到了,一個是比爾蓋茨,一個是喬布斯,他們後來的故事就不用多說了。IBM 在 1981 年基於 8086 CPU 生產了 IBM PC 電腦,真正把個人電腦做成了大生意。
這段諾伊斯回顧自己是怎麼想到集成電路點子的描述比較有意思:一切因為懶惰,我們把晶體管排布在矽片上,然後切成小片,發送給客戶,客戶又把小片們組裝到一起。那何不直接不做切割直接發給客戶呢?於是我們實現了集成電路。
對了,英特爾的名字由來就是因為 integrated circuit 的首音。
在描述諾伊斯的內容旁邊,也貼了一篇傑克基爾比獲得諾貝爾獎的報道文章,這篇文章的開頭正好是我這一年來對創新的一個重要新認識:科技發明往往很難找到真正的開始,因為許多發明都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之上。吳軍老師在《發明365》里建議尋找最後一名發明家,因為在他之後,這一技術關鍵環節都已經完善了。最近我也打算開一期《創新探秘》的知乎 Live,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對創新的理解。
矽谷的奧秘矽谷為何這麼獨特?這是許多人都想弄清楚的問題,並且許多地方都想成為第二個矽谷。紅杉的一個合伙人說:下一個矽谷。。。還是矽谷。我看了大量的材料,但也沒什麼標準答案,核心思想就是矽谷不可複製,但一些理念可以借鑒。比如工程師文化、追求卓越、多元化、寬容等等。我相信我不可能比一些書上講的更好,就不班門弄斧了。在這裡我推薦兩本書,一本是《矽谷百年史》,一本是《浪潮之巔》。《矽谷百年史》可以說是矽谷的百科全書,並且對一些技術的起源都描述的非常清楚,特別適合我這種喜歡探究源頭的。《浪潮之巔》可以說是矽谷的故事會,幾個著名的公司被吳軍老師剖析的很透徹。吳軍老師還寫過一本《矽谷之謎》,但我覺得如果看了前面那兩本,這本就不用看了。
期待以後有機會能在斯坦福遊學個半年。
推薦閱讀:
※美國在冷戰期間科技發展上為什麼沒有犯蘇聯那樣的致命性錯誤?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時,北方的技術是如何融合到南方的?
※為什麼中文「坦克」一詞選擇了音譯?
※王選發明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對於我國的意義有多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