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牢
牢者,籠也,是囚禁和懲罰犯人的地方。
心牢即心中的牢籠。牢房有形,禁閉其身;心牢無形,禁錮其心。
有形之牢易破,無形之牢難解。
基督教歌曲【走出心牢】中唱道:「置身人群中,該何去何從,為何盡情享樂以後仍感覺虛空?煩惱何其多,心牢人人坐,到底有誰能夠為我打開那心鎖?」
萬物唯心造。天堂地獄不在別處,就在你我的心頭。
佛教講眾生的「六道輪迴」,所謂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人。前三道為「三惡道」,後三道為「三善道」。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常人以為,只有到了虛無飄渺的「來世」,才可能有報應。
其實,因果報應,就在當下。試想,有的人因無明愚痴,內心充滿矛盾糾結,苦不堪言,生不如死,甚至想自殺,這就是地獄道。有的人因執迷於貪慾,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終日狗苟蠅營,不惜挺而走險,形同永無裹腹的餓鬼。有的人因道德性和社會意識嚴重缺失,放任人的生物本能無限膨脹,一切只為肥嘴利生,沉溺於感官刺激和享樂,毫無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這與畜生何異?阿修羅則是犯了錯的「邪神」,雖曾修善,有些神通本領,終因德性不足,未成正果,反而因錯受罰,猶如現實中的某些貪官污吏。若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和不飲酒,便可為人,對鏡自照,吾可為人乎?在「五戒」基礎上,進修「十善」,即「三身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四口善」: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三意善」:不慳貪、不嗔恚、不邪見。生活中若能如此,豈不是無憂無慮、無災無殃、快快樂樂的神仙生活。
因此,「六道」者,並非在六個世界中的生命,而是同一個世界中的六種生命狀態而已。
佛曰:「心外無物」。心是如此重要!人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心裏面。
如果有人把自己的心做得既狹小又僵硬,心便成了囚禁生命的「牢」。
有形的牢房是由堅硬的鋼筋水泥造的,而無形的心牢則是由錯綜複雜的各種錯誤觀念構成的。
明顯的錯誤的觀念易識別,好放棄,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則猶如一條條鑲滿寶石的華麗的繩子,有人寧願被它們勒住脖子窒息而死,也無法放棄它們。
比如追求完美的價值取向和強求結果的慾念,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標準高、嚴要求、上進、認真和決心大的表現,不但看不到它的後患,反而大力強化,一旦超過了一定的度,便會適得其反,使得大腦成為心理壓力的倍增器,各種心理問題和痛苦就會隨之而來。
到我諮詢室尋求幫助的來訪者,大多數都是被作繭自縛的心牢囚禁的「犯人」。所幸的是,他們都是有希望走出心牢的「半覺悟人」。
他們頭腦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必須」、「一定」和「應該」,竭力逃避著「萬一」,僵硬無比,一旦理想遭遇現實,則無法接納,產生巨大的心理衝突,心理壓力暴漲,負面情緒鋪天蓋地而來,此時,原本完美無缺的理想早已灰飛煙滅,了無蹤影。
中學時,讀過一篇課文,是俄羅斯文學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文中主人公尤利科夫,就是一個坐在心牢里的可憐人。他最後居然因為無法接受女朋友活潑可愛的天性,憂鬱而死。實際上,他是被自己苦心營造的心牢給悶死的。
有形之牢房,是工人按照設計師的圖紙或者自己的想像建成的,而無形的心牢則先是家長,再是老師和社會,最後是自己按照各自的理想編織而成的。
儘管心牢五花八門,大小形態色彩各異,但終究都是束縛心靈生命的牢,對生命而言,都是一種束縛、限制和扼殺。
難怪魯迅先生在心牢里發出悽厲的吶喊:在這令人窒息的環境里,我要從掩埋著的泥土中挖一個小孔,以求苟延殘喘。
如何才能打開心牢的鎖,放飛心靈,讓生命回歸自然的故園。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走出心牢】最後唱道:「相信耶穌親近救主有人告訴我,他能打開使人自由,併除去疑惑,當我決定與他同行不為明天憂,平安喜樂竟如泉源在我心涌流!」這是基督教開的處方。
詩人吟出的是愛的樂章。「愛,唯有愛,是打開心牢的鑰匙;愛,唯有愛,是人類終極醫治的盼望。」
心理學也有自己的辦法。如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創立的合理情緒療法,他著名的ABC理論告訴人們,A只是誘發事件,B是錯誤觀念,C是負面情緒。A並不會直接導致C,A必須通過B的轉化作用,才會產生C。所以,調適負面情緒的關鍵是要找到和轉變B。
中國的儒釋道三家,對如何將心牢消於無形之中,各有高見。
儒家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聖外王」之路,比較容易被大眾所理解和接受。從孔子「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體驗可知,他儼然已經超凡入聖,生命進入了自由境界。
道家則反儒家之道而行之,走的是一條「致虛極,守靜篤」的「天人合一」之路。老子行若無事般的「無為而無不為」,就是得道解脫的明證。
佛教更是博大精深,法門眾多,歷經二千多年,信眾不計其數,佛教典籍浩如煙海,宗教儀軌森嚴有序,高僧大德代不乏人,猶如群星璀璨,照亮了人類歷史的漫漫長夜,引領眾生抑惡揚善,凈化和升華心靈層次,或漸悟或頓悟,最後成就佛道,成為一個大徹大悟的自由人,即佛。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條條道路通羅馬。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只要關注自己的心靈需求,積極行動起來,隨緣精進,就有希望走出心牢,讓我們的心靈回到自由的精神家園。
推薦閱讀:
※為什麼道家修行重視人的身體,講究性命雙修?而佛家卻認為身體是四大假合,只修性不修命?
※德行善良與戒行利他梵行之舉是否能與終極解脫建立永恆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