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陀羅,堪與敦煌比肩的佛教聖地
犍陀羅,古代印度十六國之一。今阿富汗之喀布爾,坎大哈以東,及印度之西北邊省,悉為健陀羅故地。
犍陀羅的梵文是 Gandhālaya。又作健馱邏、乾陀羅、乾陀、乾陀衛、乾陀越。據《慧苑音義》記載,「乾陀是香,羅謂陀羅,此雲遍也。言遍此國內多生香氣之花,故名香遍國。其國在中印度北,北印度南,二界中間也。」那麼,犍陀羅就是「香遍國」的意思。《玄應音義》則翻譯為「香林國」、「香凈國」、「香風國」。《阿闍世王女經》又稱為「香潔國」。
那,是什麼香這麼香呢?《寶樓閣經》中記載,乾陀啰樹香就是安息香,而且,以乾陀啰樹香與白芥子油和在一起可以降服一切龍。犍陀羅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香氣和神奇的國度。
犍陀羅佛教造像,圖片來自微博:動脈影犍陀羅佛教造像 圖片來自微博:動脈影
犍陀羅佛教造像不過,今天留給很多人的印象更多的是關於犍陀羅的佛教造像藝術。大多數人首次看到犍陀羅藝術作品時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異域感。這來自於其多元一體的混合風格,簡單來說,這是一種歷史久遠深受希臘影響的佛教藝術(約公元1世紀——公元5世紀)。相比我國的佛教造像,犍陀羅雕塑的立體感更強,人物形象有更偏寫實。本來,早期佛教對佛的形象的描繪並不落於人形,多以菩提樹、手印等佛跡表現。由於亞歷山大東征直達印度,造成了希臘文化和藝術的東傳,至貴霜王朝統治時期,具象化的佛教造像得以發展和完善,之後又隨著佛教進一步東傳形成中國化的佛教造像風格。犍陀羅造像若和古希臘雕塑相比,藝術風格的上的相互關係非常明顯。
犍陀羅佛教造像佛頭 阿富汗 300-400 AD 英國VA博物館希臘人像與犍陀羅像比較犍陀羅這種奇妙的藝術與文化融合,以及他傳奇般的歷史(先後被眾多民族建立的政權——犍陀羅、波斯、希臘、孔雀、貴霜——統治,他們的文化在此融合)首先源於他特殊的地理位置。
亞洲內陸交通的核心區連接著東亞(通過新疆)、南亞、西亞(通過伊朗),這個核心區的核心是帕米爾高原,高大的天山、青藏高原(通過喀拉昆崙山)、興都庫什山在這裡交匯,而塔里木盆地、五斯坦國、印度河流域則被這三大高山區隔開。
(上述方面更詳細信息和地圖可參考我團的「斯坦國的山山水水」)
圍繞著這個高大的中亞核心區,靠著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形成或大或小眾多河流,滋養著大量的綠洲(如新疆諸綠洲)和龐大的農業區(印度河流域),這些農業區自古至今都是重要的經濟中心和人口密集區。
中亞地區與周邊-燈光圖但由於天山、興都庫室山、青藏高原、塔克拉瑪干沙漠、伊朗高原這些相對的地理障礙,不光阻擋了亞洲核心區周圍的這些農業經濟中心(印度河、新疆綠洲、斯坦國諸流域)之間的交流,而且阻礙了更外圍的歐亞大陸邊緣那些超大農業區和經濟中心(東亞中國、南亞印度、西亞新月帶和伊朗、甚至地中海與西歐)之間的交流。
但各文明之間的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是擋不住的,由此出現了跨越亞洲內陸的長途貿易(我們稱其為陸上絲綢之路),這些長途貿易的利潤很高,使貿易沿線出現大量繁榮的商業城市,而在路線的選擇上,連接亞洲核心區與邊緣經濟中心的一些關鍵位置具有重要的地位,這地位不光是財富的積累,同時也是文化的交匯於融合,而犍陀羅地區正是其中之一。
中亞地區與重要節點-衛星圖在亞洲內陸交通網中,與犍陀羅具有類似性質和地位的地區還有很多,如:敦煌河西走廊溝通亞洲內陸與東亞中國農耕區、呼羅珊溝通中亞與西部伊朗和新月地帶和歐洲。
這兩個地區離帕米爾高原較遠,而緊貼著帕米爾的則是:犍陀羅、喀什地區、費爾干納。喀什地區和費爾干納這兩個農業區在普遍乾旱的亞洲內陸非常寶貴,而犍陀羅則是從西北方向進入南亞次大陸的重要入口。
中亞地區與重要節點-燈光圖
放大來看,犍陀羅地區的核心是南亞次大陸西北角的一個小盆地,東西北三面被高大的山脈半包圍著,南面則正對著印度河流域的腹地。
(犍陀羅盆地是古代犍陀羅國的核心區,其外圍更大些,向西甚至可以延伸到喀布爾)
除此之外,發源於興都庫什山(阿富汗)的喀布爾河在這裡注入印度河水系,在犍陀羅的東北邊也有發源於喀拉崑崙山脈的河流在此注入印度河水系。這兩條河谷也成為外界從西北(阿富汗)和東北(中國新疆)進入犍陀羅地區和印度河流域的可選通道。
然而,由於東北方向雪山過於寬厚而並沒有連續的河谷能從新疆直達犍陀羅,古人們大都還是從西北方向的喀布爾河流域進入犍陀羅。
犍陀羅周邊山水-地形圖如下圖衛星圖可見,在興都庫什山北側有另一個小型盆地——吐火羅盆地,以這裡作為中轉站和前進基地,翻越興都庫什山到達喀布爾河和犍陀羅是很好的選擇。
由於伊朗高原的海拔較低,且沒有昆崙山、天山這般巨大的山脈阻擋,從東伊朗前往吐火羅斯坦(阿富汗)是相對容易的,而從新疆到達吐火羅就要從北側兜一個圈子繞過帕米爾高原(一般都要經過費爾干納盆地)。
犍陀羅周邊山水-衛星圖如果要橫穿帕米爾高原也可以選擇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就是下圖中阿富汗向東延伸出的那條狹長地帶,就是那個狹長地帶的頂端和中國有著狹窄但非常重要的陸上邊界。為何瓦罕走廊如此重要?因為他是從中國新疆到達印度河流域的最便捷通道!
瓦罕走廊位置而沿著這條從東方和西方前往南方(南亞次大陸)的道路,沿線也形成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主要城市:昆都士、喀布爾、賈拉拉巴德、白沙瓦、伊斯蘭堡、拉合爾。他們的重要性一直延續至今,並且可能在新絲綢之路中再度振興。
前往犍陀羅的道路-地形圖當然,作為進入南亞次大陸的入口,犍陀羅盆地的故事不光是文化、宗教、藝術的融合,也有征服與戰爭。在歷史上,很多來自中亞和西亞的民族穿過開伯爾山口、拿下犍陀羅盆地的西部重鎮白沙瓦、佔領整個犍陀羅盆地,而廣闊富饒的印度河流域也就展現在他們眼前了。
前往犍陀羅的道路-衛星圖
在歷史上有無數的人曾經來到這裡,並從這裡走向四面八方,但其中有一非常著名人物,因其文化與宗教成就,亦因其著作——大唐西域記。
關於犍陀羅盆地的這一段經歷記錄,在大唐西域記卷第二,大致為:濫波國(大致位於今白沙瓦,犍陀羅古都)——呾叉始羅國(大致位於今塔克西拉,犍陀羅古迹集中地,我團下集將講到),在這兩地之間仍有名為犍陀羅國者,不過玄奘去之時當地已經今非昔比,佛教在當地已經衰落,所剩更多為古迹遺址,這些遺址很多遺留至今。
玄奘西行路線-局部最上一行為濫波國(大致今白沙瓦),最下一行為呾叉始羅國(大致今塔克西拉)為了了解玄奘在犍陀羅的旅行路線以及為之後的絲綢之路系列做準備,我團梳理了玄奘以及其他高僧的西行路線。
玄奘此行,按大唐西域記記述,玄奘前往印度的時候選擇了北側路線(在下圖中為紅色標誌),從新疆前往費爾干納盆地、再向西南到達吐火羅盆地、翻越興都庫什山沿喀布爾河到達犍陀羅盆地。
而在從印度回大唐時,則選擇從喀布爾向東穿越瓦罕走廊進入中國新疆。
當然,按當時的道路狀況和交通技術,無論是繞遠路還是抄近路,都是頗為艱險的。
如果按現代的道路狀況和交通技術,大致是這樣:
在這條從吐火羅盆地到犍陀羅路線上的眾多城市中,玄奘去過很多,並且在犍陀羅盆地的最東端塔克西拉,講授佛法,當地似乎仍保留著據說是玄奘法師當年所坐的台基。
玄奘在犍陀羅地區大致行跡
塔克西拉重要古迹
不光是玄奘的石質坐墊,塔克西拉保存著大量佛教昌盛時期遺留下的古迹,關於犍陀羅與塔克西拉的更多歷史故事,敬請關注我團下一集內容:塔克西拉。
歡迎關注我局微信公號:diqiuzhishiju(地球知識局)
推薦閱讀:
※如何將一個現代國家「埃及(瑪雅、阿茲特克、印加)」王朝化?
※古代人怎麼判斷出日月星辰是球不是圓?
※哈薩克發現最早金字塔,比埃及早1000年,意味著什麼?
※「雅利安」、「伊朗」、「埃蘭」這幾個發音近似的稱謂之間有什麼區別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