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慾有盡論

人類總是處於不滿足中,但是物慾是有其上限的。與傳統所認為的那樣不同,人之慾望無窮是不對的。

在物質方面,之所以還有巨大而強烈的慾望,是因為人類還處在「即便想要,但是因為沒錢而買不起的人還有很多」這種狀態。當一個人迅速爆發後,他會經歷一次大規模的買買買的過程。但是之後,對於物質的慾望,就會消除很多,只求最基本的用度舒適即可,自然對於喜歡之物還是會毫不猶豫的去買,但是已經絕無那種因為物質長期匱乏而引發的對物質、高檔貨、奢侈品變態的、令人恐懼的慾望。這種慾望與長期處於飢餓狀態之人對自助餐的那種瘋狂情感類似。一旦一個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餓了卻沒飯吃的窘迫,他對自助餐的慾望將會停留在多樣化及舒適,而不是撐破肚皮還要往嘴裡塞食物。

當一個人有足夠的錢,無論他這些所謂足夠的錢是迅速增加還是緩慢積累而來,他最終將喪失對物質那種極度的慾望,他必將回歸到平常。事實上,維持基本的舒適加上少量的喜好物慾,已經足夠,對多出的部分的強烈欲求,唯有物慾嚴重無法滿足之人才會產生,正如一個終日飽食之人是不會有強烈的興趣去吃到撐的。奢侈品確為好物,物慾難填之人,大抵對那些高高在上可以提升自身所謂價值與尊嚴的奢侈品有著無窮的渴望,即便節衣縮食也要擁有,這樣的心情是真正不缺錢之人無可體會的。

因為奢侈品之價值與社交場合的化妝無異,與婚禮上的珠寶黃金無異,唯有在特定情境下才需要此物裝點,並非對日常生活舒適度有顯著提升,即,當日常生活舒適度提升到一個臨界狀態後,多出來的那些高消費物品,幾乎已經是可有可無的了,因此並不會再激起已達到此線者更多的慾望,而物質匱乏者反而對此線之上的那些看似毫不實用毫無性價比可言的東西有無盡的慾望,正是因為還未探知這個界限的緣故。

因為未知,當真實的發現500塊的包比50塊的地攤貨好用多了,質感提升了好幾十個量級,簡直不能比。所以就天真的以為50000塊的包會同樣的比500的包好背100倍。同樣的想法存在於手錶、電腦、手機、食物、衣服等等各種不同的方面,他們是沒錯的,因為按照經驗主義,在那個臨界點達到之前,任何價格上的提升都能夠顯著的提高使用體驗及舒適度,所以他們自然的認為其實舒適度是沒有上限的,只要有錢,就能夠無限的提高爽感。

事實上,每月花費萬的生活和每月花費20萬的生活——當然本質上不會毫無區別——在其舒適度方面絕對不會有10倍甚至1倍的區別,這些區別甚至都無法被準確感知:區別在於你的香水是600的而他的是3000的,化妝品也是如此,你的食物是普通的三文魚及澳洲牛,他的食物是罕見的藍鰭金槍魚和神戶牛,自然是有區別的,但是相比價格上巨大懸殊之別,其帶給你的舒適度及爽感簡直可以被忽略。你此時必定更關注的是舒適度,如果你偏愛三文魚而不愛金槍魚,則不會因為金槍魚貴你就去吃它,不會因為洋酒貴就放棄較為便宜卻適口的中國白酒,那些基於價格而提升的舒適度,一旦越過了一個固有界限,其能帶給人神奇的逆天的舒適度改變提升就消失或變的極低了。

當然,錢還是好東西,你只是對物質沒有那麼看重了。比如旅遊,你可能會想去更遠一點的地方,那些要錢,也許你會想學習一個高級的東西,那要花錢,所以,錢還是有誘惑的,物慾的降低只是把人的靈魂從物質的枷鎖中解救出來而已,只是變得不會為了物品及物品的價格而寧願損傷自身,變得不為物役而已。

但是,錢帶給你的舒適度也只能提升到此為止了,1個億和1000個億的生活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此時,錢帶給你的只能是方便你從精神上的自我提升以獲得愉悅。原來將錢作為人生奮鬥終極目標的人會陷入迷茫,而如果想擺脫此迷茫的痛苦,則將會選擇一些對自身有意義及覺得重要的事去做,提升自己,為社會做事,交際,建立自己的事業等等,這些都不再為了錢,你會體會到錢的階段過了之後,又再一次回到最初的奮鬥事業之中,不同的是此時錢已解決不了你所要尋求的問題了。


推薦閱讀:

據說日本的紙幣是世界上最乾淨的錢,因為是磁石粉末製作的,是真的嗎?
隨便花錢是什麼感覺?
說實話,我很嫉妒那些勤奮的富二代們?這文章你們怎麼看
19歲女生,該工作努力賺錢為了未來苦逼奮鬥,還是追求理想開心自由的活著?
作為投資是應該買現貨黃金還會紙面黃金?

TAG: | 物质 | 拜金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