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十二):色相、明度和純度的三體世界

【多圖預警,流量黨請先關注,有WIFI再看】

這是一份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對,有西有北有南沒有東,那就由我做這個東,請大家吃瓜。咱們一邊吃一邊嘮嗑吧!

錯過往期的吃瓜群眾,請關注本專欄就可以閱讀往期文章了~

-------------------

友情提示:本期文章較長,建議利用20分鐘左右整塊時間閱讀。

各位吃瓜群眾大家吼啊,吃了沒?

之前看評論時,有一位吃瓜群眾建議我恢復文章的前言,那我這次就恭敬不如從命,繼續在前言里幫大家把三觀正一正。

我的工作環境是允許帶耳機聽歌什麼的,恰逢我常用的某網路電台搞促銷,所以我這個星期上班的時候,在上面收聽了一些「藝術史」類的播音節目。我試聽的兩位節目作者都有知乎賬號,我就不點名了。去聽的初衷,是我想知道非專業的觀眾在號稱「輕鬆看懂」的這些節目里到底能夠學習到什麼。

聽了大概十期之後,我不得不把這兩個節目以及與其類似的種種「快餐」藝術節目稱之為「藝術雞湯」。

為什麼是雞湯呢?不是因為它們有營養,而是因為它們的基本調調有兩個,一是煽情,二是低俗化。

煽情的例子比如說某集講莫奈的。我沒想到一個介紹莫奈的節目,居然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一張不太重要的作品上,就是這張:

這是莫奈畫他妻子逝世的一幅畫,並不是一張值得在用幾分鐘介紹一位畫家時應該選擇的典型作品。然而主播花費了這幾分鐘里的大部分時間,用於聲情並茂地渲染這種藝術家對妻子情深意切,甚至於在妻子遺體前「追光」的真愛行為,並不斷地暗示觀眾,這種愛情非常感人,進而上升到「藝術使人感動」。節目的其它時間則對莫奈更重要的作品一筆帶過,並提到了莫奈晚年的白內障,又對作為莫奈作為追求光的藝術家得白內障的那種「崇高的痛苦」再次進行煽情。

你看他好愛妻子啊!妻子去世還要畫!他好愛藝術啊!白內障了還要畫!多麼令人感動啊!我相信這種以鋼琴配樂、配合主播緩慢深情時不時停頓的語言、極其煽情的文案一定會把很多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繞進去,進而進入到「感動」的刻奇狀態。(不了解刻奇這個概念的,請閱讀: 刻奇(Kitsch)是什麼?如何克服刻奇? - 心理諮詢 - 知乎)

這正是這類藝術雞湯的用意,將「藝術使人感動」偷換概念,換成「不渝愛情的感人」、「被病痛折磨仍熱愛藝術的感人」等容易被大眾接受並移情的淚點套路,從而得到大眾的認可。大家看,上述兩個淚點是不是可以完美套用到任何一部賺取眼淚的電視劇里?

打個比方,我是個物理外行,但是我對物理很有興趣,想要知道物理有什麼用,如何入門。結果我找來一些「物理史入門」,上面洋洋洒洒幾千字大講故事,比如居里夫人的愛情故事,居里夫人遭受輻射導致慢性病仍堅持工作的故事,不斷強調這些故事的感人之處,快把人聽得掉下眼淚,最後才用幾句話簡單介紹居里夫人的成就和貢獻。這樣的入門有用嗎?能帶給受眾多少有用的入門知識?

沿著這個路數搞下去就是:

其一,大眾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於藝術和藝術家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大窮或大富、頹廢狂野、不修邊幅、生活痛苦、精神疾病、嗑藥找靈感、要麼一生只愛一個要麼到處留情……);

其二,再從這種刻板印象中去進一步強化刻板印象(這個畫家因為有精神病所以用燦爛的顏色,這個畫家很愛他的妻子所以把她畫得很美麗,這個畫家身殘志堅所以好偉大好值得我們尊敬……);

其三,由以上邏輯必然地發展為,逐漸把對美術作品的欣賞等同於藝術家個案研究,過度強調藝術家個人生活經歷對作品的決定性影響,而忽視藝術作品作為一個整體的美術規律,實際上就是認為美的內容大於美的形式。

結果大家到了美術館,就變成了花一分鐘看畫,再花五分鐘看畫旁邊的那個介紹牌。

我在這個專欄主要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淡化對藝術家本人故事及藝術作品故事的關注,強化對繪畫本體的欣賞,對美的形式的欣賞,出發點正是為了避免吃瓜群眾深陷刻奇和刻板印象無法自拔的情況。

另一個問題就是低俗化。例子是某集講古希臘神話的。整集都在講希臘諸神如何亂倫,如何約炮(這個詞用了很多遍,為了達到搞笑效果還把炮字消音了),講了一大堆希臘諸神如何淫亂約炮的故事之後,最後來了一句「人神共形」。我了個親娘咧,最後這句比前面重要很多好不好……

通俗地去解讀藝術並沒有問題,但通俗不等於低俗。非要把某些畫家的名字進行齷齪的諧音聯想,非要把可以用簡單語言複述的故事刻意編成黃段子,這不是普及知識,而是對求知的人不負責任。

我在聽這個節目的時候,對自己做了一個假設,假設我真的不知道任何希臘神話的內容,如果我聽完這一集,再去看古希臘神話題材的繪畫,能得到什麼?

舉個栗子,節目有講到「麗達和天鵝」,這是一個很多畫家都畫過的題材,也是一個公認的色情題材。如果把幾張同樣是麗達和天鵝題材的畫一起放在剛聽完節目的我眼前,我怎麼欣賞?

如果我按照上文的方法去欣賞,無論有多少張麗達和天鵝放在我眼前,我也只能說出這同一個故事:噢,宙斯變成天鵝和麗達約炮了,他們好淫亂啊。咦,我居然能看懂這個故事欸!我能看懂繪畫欸!

結果我就把把一張張油畫活生生看成了看圖識字的春宮圖。

這是一種以題材先行的藝術欣賞方法,看上去很實用:大家都不知道畫面里的人是誰啊,他們在幹什麼啊,都想知道。所以很多藝術雞湯就是這麼乾的,告訴你畫面的內容故事,告訴你畫這幅畫的人的故事,外行人就覺得哦原來就是這樣。

然而,看懂故事就是看懂畫了嗎?如果文字已經把一個故事講窮盡了,為什麼不寫作就好了?為什麼不同的畫家還要對同一個講完了的故事進行不同的繪畫再創作?

講真,像我這種非美術史專業的畫畫出身,基本的神話和宗教故事知道一點,但有時候對於繪畫題材的用典很可能不記得或者不知道。比如魯本斯有張畫叫《劫持留西帕斯的女兒》(這名字還是我現找的):

我們同學和老師之間每次提到這幅畫,都是叫它《劫持叉叉叉的女兒》。不記得名字,不知道故事。並不是以不知道為榮,而是這並沒有妨礙我們去欣賞這幅作品,換而言之,我們用美術語言去讀畫,而不是用文字語言。要是讓藝術雞湯們來寫,肯定又是一番不可描述的描寫啊,講故事發生了什麼啊,人物之間是什麼關係啊,馬是什麼種的啊……

用這套方法來入門還行,看一些古典作品還可以看得出點內容,但是如果把它當成思維定勢,到了大概達達主義差不多的時期就開始不知道藝術家在幹嘛了。

所以,我希望把吃瓜群眾對藝術的關注點從這些東西里拉回來,我們去談線條、空間、色彩等等,實際上就是在為大家建立一套普遍適用于欣賞從古代到當代藝術的方法。否則,大家東一榔頭讀了N多神話宗教故事,看著當代藝術黑人問號;西一鎚子讀了某藝術家傳記,看著別的藝術家作品黑人問號。

下面進入這次的主題:繼續聊色彩三要素。

~~~~~~~~~~~~~~~~~~~~~~

上一期我們簡單了解了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很多吃瓜群眾表示似懂非懂,那今天我們就進一步地去理解這些概念。

色相。色相是三要素里最好懂的,就是我們感受到的不同顏色,比如我們說紅色、綠色、藍色這些顏色的名字的時候,我們就是在說顏色的色相屬性。

再進一步講,色相的名字又有非常多種。比如說藍色系,國內常見的就有天藍、湖藍、鈷藍、寶藍、普藍(普魯士藍)、群青,國外還有國王藍、靛藍、法國藍、錳藍(不是猛男)等等。

大部分吃瓜群眾不是搞美術專業的,所以不需要掌握特別多的色相名字,但是要注意一點,在談論西方繪畫的顏色時,很多時候都習慣用油畫顏料的名字去稱呼色相。比如說,我們日常生活中講「橙色」,在繪畫里我們可能會講這個顏色「橘紅偏黃」,或者「中黃偏紅」,而不去說「橙色」,因為橙色並不是一個傳統的油畫顏料色相。再比如「咖啡色」,繪畫里可以對應一大群土系顏色,比如赭石、熟褐、生褐、土紅調(tiao)土黃,都可以是所謂的咖啡色。所以有時候日常用語中的顏色用來談論繪畫顏色並不嚴謹,但也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以後如果有機會專門來幾期講繪畫顏料的,再來深入講這個問題。

再者,繪畫中的色相名稱並不需要像設計領域那麼精確,那麼fancy。比如大家都知道設計行業有派通色等標準色號,彩妝行業更是有數不清的天花亂墜的色號,而繪畫領域基本只依靠顏料名稱去稱呼顏色。然而每個廠家製造的顏料即使是同一個色相名稱的,顏色也會有或多或少的差別。而且,繪畫在畫面上的顏色絕大多數都經調和,很少有從顏料管里直接取色畫在畫面上的,所以談論繪畫顏色時經常會用「偏」這個字,表示在顏料管擠出純色的色相基礎上的色彩偏向,比如「玫紅偏藍」,「草綠偏黃」,「土黃偏紅」之類的。但是一般不說偏白偏黑,因為偏白偏黑就是下面一個問題,明度。

小結:1,繪畫的顏色色相名稱不需要十分精確;2,談論繪畫顏色時多數用顏料名稱指代色相;3,色相可以用顏料名稱+偏色去描述。

~~~~~~~~~~~~~~~~~~~~~~

明度。美術的明度(Value)很容易和其它類似名詞,如Brightness, Lightness, Luminosity等混淆,所以吃瓜群眾先知道一下,就是美術的明度,跟攝影或者Photoshop的那個明度(Brightness)或者亮度(Lightness)不是完全相等的概念

上一期我們看了這個圖:

(圖片來源:色彩的體系2 | 快樂成長)

用純色(Hue)加白,得到的顏色明度高,用純色加黑,得到的顏色明度低。

下圖同理,只不過這圖等於沒有加黑的部分,僅有左邊純色一路往右加白,因此明度從左向右一直變高。

這張圖乍一看,跟上面那張差不多,也屬於明度一路變高的,但是這張圖裡的藍色並不是由左邊純色加白得來的,而是本身的色相有所不同,同時這些不同的色相帶有明度的不同。

沒錯,色相之間也有明度的高低不同

(圖片來源:cherngzhi.blogspot.com/

通俗來理解,就是你把彩色照片用Photoshop去掉顏色,弄成黑白效果之後,黑白的深淺不同,代表著原顏色的明度高低不同。

(圖片來源:Colour Schemes | Painting I / Painting II (All Sections))

比如上圖中,3點鐘方向黃色的明度最高,因此它變成黑白之後顯得最淺;8點鐘的藍色反之。其他顏色就都在3點和8點這個明度區間里。

注意,明度並沒有絕對的高低,而是通過顏色之間的對比產生。比如說,上圖8點鐘的藍色是明度最低的,但假如我在上圖再加入一個比它更深的顏色(不一定是藍色),比如土紅色,它可能就比這個藍色明度更低了,然後如果再加個群青,可能又比土紅明度更低,如此類推。

這是一個純色加白的色輪和黑白對比,大家不但要看最淺和最深,還要看中間的類似明度對比。比如8點鐘藍色最淺的那一格,明度與黃色第二、三淺差不多。可以重複用手指遮住某些顏色進行兩色對比。

(圖片來源:terrymiura.blogspot.com

這是純色加黑的色輪和黑白對比:

(圖片來源:terrymiura.blogspot.com

看明度還有一個很容易中招的地方,就是很多看上去鮮艷的顏色,事實上是純度高,而不是明度高。典型例子就是紅色,大家看上面的圖,那個4點鐘的紅色很鮮艷吧,感覺很亮眼吧,但是去看黑白圖,它的明度實際上是處於中間的,比起同樣鮮艷的黃色明度低很多。

下面這張圖是大招,看懂了,大家學習明度就過關了:

數字的值代表的是背景灰色條的明度從低到高的變化。

假設0號豎欄是五個純色,那麼每一個橫行從左到右,明度從低到高,而純度從高到低。

每一個豎欄,色相和純度不等,但明度幾乎相等。

比如說看3號這個豎行,是不是感覺那個藍色非常鮮艷,而最後那個橄欖綠色很暗淡?然而它們的明度是幾乎一樣的。其它條同理。這個其實是挺反直覺的一個現象,需要通過一些練習才能培養出正確的判斷能力。

明度的另外一個坑,是這個詞的翻譯。因為不管是明,還是亮,這倆字的意思都蘊含著光的暗示,而美術里的明度(Value)這個詞事實上跟顏色的「光感」是沒有直接關係的。明度事實上就是黑白關係。當我們在講一張油畫的素描關係時,實際上就是在說明度。我個人感覺,如果把Value理解成「價值」和「重量」更好,就像天平上的砝碼,兩個顏色一比較,誰的Value比較高就上浮,Value低就下沉。比如紅色比黃色的心理感覺在重量上要重一些吧,所以紅色Value比黃色低。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個看法,僅供參考。(評論區表示這段寫反了,我囧,不好意思……不改了就這樣吧,反正這不是特別靠譜的說法)

小結:1,美術的明度跟其它領域的明度概念不完全相等,不可混為一談;2,明度沒有絕對的高低;3,明度可以由同一色加黑加白產生,也可由不同顏色的色相對比產生;4,明度的字面意思容易使人誤解為明度與光的照射有關,事實上美術的明度概念跟光沒有直接關係。明度就是黑白關係,以及油畫里的素描關係。

~~~~~~~~~~~~~~~~~~~~~~

純度。上期說過,要理解純度,必須先理解互補色(Complementary colors)。

互補色的理論牽涉到兩個人類生理現象:視覺暫留和補色殘像。

視覺暫留:物體在快速運動時,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後,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約0.1-0.4秒左右的圖像,這種現象被稱為視覺暫留現象。人眼觀看物體時,成像於視網膜上,並由視神經輸入人腦,感覺到物體的像,但當物體移去時,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而要延續0.1-0.4秒的時間,人眼的這種性質被稱為「眼睛的視覺暫留」。(摘自維基)

補色殘像現象,就是視覺暫留的一個方面,即這個殘留的像會被人感知為原物體顏色的補色。比較明顯的現象就是紅色物體的殘像會有綠色的感覺。

盯著下圖左邊的黑點(只看黑點,不要看圓形的輪廓),大概三十秒之後眼光快速移動到右邊黑點,這時候會出現一個圓形的殘像,嘗試感覺它的顏色。它不會是真的很綠很綠那種綠色,而是一種「綠色的感覺」,吃瓜群眾們試試看。

那麼在RYB系統里,三原色是紅、黃、藍。這在上期十二色色輪里看到過,就是中間那三個傢伙:

原色、二級色和三級色組成的這個十二色色輪,色輪上每兩個處於180度的顏色為互補色。比如,12點和6點位置、3點和9點位置,換而言之如果穿過圓心畫一條直線,線上兩端的顏色就是互補色。

重要的常用互補色有以下幾對:紅色-綠色,黃色-紫色,藍色-橙色。實際上每一個原色的補色就是另兩個原色混合而成的二級色。

補色理論在美術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同時大家也要意識到,這是一個概念化的理論,非常有指導意義,比如在美術高考考前班裡,畫紅色的蘋果一定會在陰影里加上一坨鮮艷的綠色,以顯示這個學生掌握了補色理論,這是一種強化概念的教學,事實上紅色蘋果陰影里的綠色補色是很微妙的。所以補色並不那麼簡單和絕對,比如上面那個實驗,理論上我們是可以看到一坨綠得如色輪上那種綠色一樣的殘像,而事實上那點綠色是非常模糊的。

以後我們會繼續講到補色的實際應用,現在先回到純度上來。

首先,純度實際上就是飽和度,就是指原色在某個顏色里占的比例多少。原色最純,越接近原色的顏色,純度越高,越接近黑白灰三種「無彩色」的顏色,純度越低。

如果說,明度是一個顏色逐漸變白、變黑的過程,那麼純度就在此基礎上,再加一個顏色逐漸變的過程。

簡單來說,從顏料管里直接擠出來的彩色顏料,就可以視之為純度最高的,最純的顏色。不管是加白、加黑、加灰、加互補色、實際上加入任何顏色,都在降低這個顏色的純度。

(圖片來源:artstudyguide.blogspot.com

大家看這個圖,1行1格大紅作為純色,出現在2行4格,往左明度變高,往右明度變低。出現在3行1格,純色的純度相對最高,越往右純度就越低。所以說明這個大紅色格子在圖裡,明度中等,純度高。

為什麼是純度降低的過程是變灰的過程呢,這又涉及補色的理論。實踐中如果把兩個互補色充分混合,就會得到一些發灰褐色的,中性的、色彩傾向不明顯的顏色。

比如往紅色里逐漸添加綠色,就會逐漸把紅色的純度降低,也就是說紅色的飽和度下降,最終會降到一個臨界點,就是不偏紅也不偏綠的灰色,過了臨界點之後又從純度低的綠色一路變成純度高的綠色,最後完全沒有紅色的綠色就成為了最純的綠色。

(圖片來源:artstudyguide.blogspot.com

再來看一個明度和純度的關係:

左邊的圖,代表的是十二色的純度變化,外圈純度最高,越靠近圓心純度越低。右邊則是左圖去色後的黑白效果,可以看到顏色不管純度高低,就是說即使看上去很鮮艷或很暗淡,它們是有可能處於同樣或十分相近的明度的。

小結:1,在繪畫里通常用加入互補色的方法,降低從顏料管直接擠出顏色的純度;2,除互補色外,加入黑、白、灰儘管會使明度可能降低、提高或不變,但一定使原來的顏色純度降低;3,速記小方法:

某顏色+白色:明度提高,純度降低

某顏色+黑色:明度降低,純度降低

某顏色+互補色:明度有可能提高、降低或保持一致,純度降低

~~~~~~~~~~~~~~~~~~~~~~

是不是感覺有點暈?我們放鬆放鬆,來一張畫實戰一下:

比較兩邊臉頰的紅色區域,明度和純度什麼關係?

(左:純度低,明度高;右:純度高,明度低)

比較額頭的顏色和眉眼間的陰影,明度和純度什麼關係?

(額頭:純度低,明度高;陰影:純度高,明度低)

比較嘴唇的紅色和右邊臉頰的紅色,明度和純度什麼關係?

(嘴唇:純度高,明度低;臉頰:純度低,明度高)

最後,上次推薦的Blendoku不知道有人在玩嗎?這次再推一種去年很流行的辨色遊戲,類似這個:iGame |免費的眼睛測試,也有鍛煉色感的小小幫助。這種遊戲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找找看。

要快速在一堆顏色里找出不同的顏色,說白了就是找出一個明度和純度稍有不同的顏色。(我為了在畫面消失前截圖,沒辦法玩到滿分哈哈哈)

~~~~~~~~~~~~~~~~~~~~~~

總之,色彩的三要素就像圍繞著顏色做三體運動一樣,看起來很混亂,但是卻不像三體運動般混沌,而是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需要各位吃瓜群眾不斷練習,多看多分析,才能逐漸掌握得更好。

這一期就這樣,如果你開始若有所思,我的文章就值得了,謝謝!

喜歡請點贊!如果想要收到以後的文章更新,請關注專欄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或者關注此ID。

謝絕轉載!工作忙恕不回私信,請善用評論!

最後,年底事多,更新速度會放慢一點,請大家見諒!

(題圖為莫奈用過的調色板。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推薦閱讀:

畫出來的旋律 | Melissa McCracken
坦培拉上色方式之熔和法與罩染法
滿屏的童話感Alice Lin徐琳琳 | 藝術家的手繪本

TAG:艺术 | 绘画 | 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