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用愛的名義偷取伴侶的快樂嗎?

文:貝加,微信平台:貝感沉默(id: bgsilent)

你希望伴侶快樂嗎?當然啊,誰不希望伴侶快樂?別急著給答案,先問問你的伴侶快樂嗎?

你希望孩子快樂嗎?當然啊,我掙錢不就是為了給他好生活讓他活的快樂嗎?別急著給答案,先問問你的孩子快樂嗎?

再回答一個問題:

你批評伴侶多於鼓勵表揚嗎?

只回答:是或不是,先不要說什麼「批評也是希望TA更好」的理由。

你會在孩子玩性正濃的時候批評孩子不做作業就知道玩嗎?

只回答:是或不是,先不要說「總不能讓他一直玩不做作業吧」的理由。

如果答案為「不是」,那麼,此文就當給你的生活「錦上添花」,進一步做得更好;如果答案為「是」,那麼,我們一起看看,你為什麼這麼做。

快樂是什麼?

快樂是一種積極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有能量,快樂也是。

你可以說快樂具有正能量,也可以說快樂的人具有正能量。總之,每一種情緒,帶給人的能量是不同的。

快樂的能量是什麼呢?站在他人角度,快樂的人更容易合作;對於當事人而言,這時候的TA可能更容易做決定,更容易獨立。即:易合作不易控制。

正因為如此,在一定意義上,一個快樂的人,對於他人而言是雙刃劍。對於自身安全感高的人而言,快樂的人是很好的合作夥伴;對於自身安全感低的人而言,快樂的人不容易被自己控制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安全感高的人傾向於與他人合作,不安全感高的人傾向於控制他人。

而對於一個不安全感高的媽媽而言,失去對孩子的控制,會帶來極大的分離焦慮。

你觀察一下身邊的小孩:當他和小夥伴玩的十分歡樂的時候,他是無暇顧及媽媽的,他甚至討厭媽媽在身邊照顧自己。這一刻,他不需要媽媽,媽媽離開了,他也不會在乎,因為快樂給了他能量,讓他可以安全地沉溺在自己和小夥伴的遊戲中。所以,對於媽媽而言,這時候的孩子最不需要她,她最容易被孩子「拋棄」,她最容易失去孩子對她的依賴,無法滿足自己的「被需要感」。

所以,理智上,媽媽都希望孩子快樂,而潛意識裡,卻有一部分媽媽無法接受孩子快樂

比如,孩子正在和小夥伴玩的瘋狂,媽媽會突然出現,「你作業做了嗎?就知道玩,做作業去」。媽媽是不是和孩子過不去呢?就不能等著興緻正嗨的時間過去後再設立學習時間嗎?她見不得孩子快樂嗎?

無論她承認不承認,她的行為就是在拒絕孩子的快樂。那些存在分離焦慮的媽媽更容易阻礙孩子快樂,特別是孩子的快樂並非來自媽媽而是來自媽媽之外的人和事的時候,比如其他小夥伴。因為孩子會被快樂源泉吸引,從而忽視媽媽,同時,快樂的孩子具備高能量,更容易自主,具備脫離母親的可能。相反,痛苦、悲傷、恐懼的孩子更容易依附媽媽需要媽媽,滿足媽媽的被需要感。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這種現象:媽媽越是打罵,孩子越是不敢離開媽媽,相反,還抱著媽媽的腿不放手。按理,媽媽打罵的時候應該是孩子趕快逃跑的時候,但是小孩子更容易抱著媽媽不放手,因為恐懼、悲傷的孩子最害怕被拋棄,他會通過緊緊抱住媽媽,避免被拋棄。

也就是說,越是被打壓的孩子越是害怕被拋棄,也就更加無法脫離媽媽更加依賴媽媽,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那些存在分離焦慮的媽媽的潛意識需要。儘管媽媽不會故意讓孩子不快樂,但是她們的行為確實正在磨滅孩子的快樂。

這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隨著孩子長大成人,迎來了他人生最大的快樂體驗:愛情。愛情是一種足以讓孩子離開媽媽的力量,是一種新生。面對愛情,他們開始了全身心的投入,無暇顧及背後的母親。媽媽們,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女孩在愛情中處於被動角色,所以,戀愛階段,女孩的媽媽們體驗到的被拋棄感弱一些。而那些男孩的媽媽們,被拋棄的感受會更強烈。因為在愛情中佔據主動地位的男孩,他們用力追求、用心討好生命中新出現的女人,主動尋找別的女人從而在情感上主動脫離媽媽,造成媽媽的被分離和被拋棄感更強烈,這也是為什麼男孩的媽媽更容易不接受兒子的女朋友的原因所在

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媽媽,見不得兒子陷入愛情的快樂中,因為她不能接受分離。

愛情在最開始的時候遵從快樂原則,我和誰在一起最快樂,我就和誰在一起,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愛情開始的時候,也是雙方能量最高最投入的時候。但是,隨著愛情的深入,到了戀愛甚至婚姻階段,男女雙方從陌生到熟識,逐漸地把對方內化為自我的一部分,那種害怕自我分離的感覺就會接踵而來,所以都會擔心對方脫離自己,造成「自我」分離。這時候,就會出現相互控制。

我的一位男性朋友,追求女友的時候,女友是百般好,時間久了,他對女友則不表揚只批評。我問過他為什麼這麼做?

他言之鑿鑿:我是為她好,讓她更完美。

我告訴他:她不需要完美,她只需要快樂地生活著,你多表揚可以讓她更快樂啊。

他辯解到:表揚多了讓她驕傲

我又問到:是不是驕傲了,就是你認為的「尾巴朝天了」,你就管不住了?

他假借』對她好「的名義,有意忽略了自己真實的需要。因為他害怕女友離開他,而快樂的人最具備力量離開一個人。

其實,理智上,我們都知道,如果你讓一個人快樂,那麼,這個人會更加喜歡你而和你在一起;但是,對於那些不安全感極高的人,他們一方面不信任別人,另一方面不信任自己,覺得自己不值得愛,一旦給了對方選擇權,對方就會離開。所以他們不敢選擇」給她自由給她快樂讓她主動留下」,而是選擇「打壓、控制、讓你沒有力量離開我」。

表面上,他們是「為你好讓你擁有更好的東西更多的快樂」,實質上,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打壓對方的快樂,他們認為「我是愛她才這麼做」,而最殘酷的真相恰恰是:通過打壓,讓對方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好,沒有能量做選擇,那麼自己就安全了。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那麼多夫妻之間相互打擊,可能是因為:

一方面,受傳統觀念影響。某些人認為:「批評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樣的理念下,他們絲毫不尊重對方是一個成人,具備自己獨立思維和認知自己的能力,而像一個媽媽一樣批評對方教育對方,代替對方來認識他自己。沿襲了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身邊的人。

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深層原因,這樣的人多數都是沒有安全感,甚至存在分離焦慮的人。其實,所謂的」對她好「,只是在為自己考慮。他潛意識害怕伴侶太快樂,太自信,從而不在乎自己。因為快樂的人是有能量的,他害怕對方能量太高不需要自己不依賴自己,從而離開他拋棄他。他的潛意識在打壓伴侶的快樂。無論他承認與否,他就是希望伴侶的快樂只來自於他,而無其他來源,甚至伴侶自己也不能給予自己快樂,這樣他才能安全地把控她。

比如,妻子很高興地說:今天有人說我像明星,丈夫會說:誰眼睛瞎了,這麼說。

這是夫妻相互打壓的根源,我們不允許對方在自己之外尋得更多的快樂

這種心理在很多戀人夫妻之間都存在。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和女友/男友或伴侶在兩地,這時候,你打電話問TA今天過得好不好,你是希望聽到TA說「不好,心情低落,很想你」還是「我過得很快樂,今天和朋友玩的很嗨」?

如果TA說後面的話,你會不會難過?覺得沒有自己在身邊他照樣可以那麼嗨。你會感覺自己可有可無,無足輕重,有一種被拋棄的危機感,所以你會潛在地感到恐慌。然後找借口說「你居然不想我,你不愛我」,來控制對方。

是的,我們見不得伴侶太快樂,注意:這裡指的是與自己無關的快樂,如果那份快樂是和自己一起擁有的,是自己給她的,我們則不會介意。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給予對方快樂,所以我們更害怕TA從其他地方獲取快樂。

為什麼?因為我們害怕自己在對方生活中無足輕重,所以,對方沒有我也快樂,恰恰是我「可有可無」的證據。哪怕一起墮落,有些人,也不能讓伴侶有力量拋棄自己。

難道就不存在相互表揚和鼓勵的家庭嗎?

答案是:

我也見過這種雙方總是相互鼓勵表揚的家庭關係。但是這樣的關係一定建立在雙方都比較有安全感,同時懂得尊重對方的成長,尊重對方的選擇。把婚姻理解為相互陪伴成長的實質關係,而不是把某人捆綁在自己身邊的形式婚姻。

我們總是潛意識把伴侶捆綁在自己身邊,滿足自己內心的安全感。殊不知,感情就像沙子,你抓得越緊,越擠壓TA,給TA的自由空間越少,TA就越容易從指縫間溜走。

當然,就如本文所說,不快樂的人,沒有能量離開你,她確實可以自卑到塵埃里,以至於認為除了你沒有人再要她。是的,她留下了,但是她卻成為了你身邊的詛咒,因為隨著她的不安全感的增加,她也會越發想要控制你,終究便是:雙方都不快樂,婚姻更不快樂,糾纏了時光,蹉跎了歲月。

如果你也總是批評伴侶,試圖通過打壓對方獲得自己的安全感,那麼,就需要反思,因為對方不快樂,你也終究得不到快樂。


推薦閱讀:

我們把婚姻過成了什麼
出軌這件事,應該怎麼去理解?
別讓婚姻的小船翻在隱性的礁石上
關於林丹出軌,大家有什麼想說的?
要和疑似小三的姑娘見面了,我該說點啥?

TAG:母子 | 恋爱 | 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