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泳性解放全都有——東德人民的幸福生活

提起東德大家的第一印象無外乎斯塔西和柏林牆,甚至還有人結合耄時代的經歷和公知們的段子就想當然的認為東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其實不然,作為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東德真可謂一顆社會主義明珠,其發達程度完全是同時代的紅朝人不能想像的,與常公所謂的「黃金十年」相比耄把當初的年年餓死人變成了偶爾很突出但湊合還能過,鄧時代開始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就開始歡天喜地就認為要吃米找XX但與此同時的東德卻把紅朝遠遠摔在身後,以下是東德80年代的經濟數據(資料來源於東德人民軍吧):

1982年以來,穀物產量每年都超過1000萬噸(不由得想起耄時代的畝產萬斤)。1988年按人口平均計算的穀物產量約600公斤。至此東德國農業生產已實現現代化,農業機械化、化學化水平很高。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70年代以來,農業生產合作社跟國營農場一樣,也實行工資制,農民的收入跟職工的收入相差無幾,兩者享受大體相同的福利。城鄉差別已經很小。

1987年全國居民中每萬人有174.9名大專院校學生。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較高,其中大專院校畢業生佔21.6%,技術工人佔60.7%。

國家用於科學技術與開發的經費不斷增加,60年代每年約佔當年國民收入的3%,70年代以來增加為4%多,接近世界先進國家水平。發展科學技術已成為東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新產品的最重要手段,勞動生產率增加的90%以上是通過運用科學技術成果取得的,工業產品更新率已高達30%左右。

1988年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收入為16166馬克(約合8000美元)。東德已居於世界發達工業國家之列(某個修正主義國家還要等到所謂的百年以後)。

東德職工月平均收入不斷提高,1950年為311馬克,1970年為755馬克,1987年為1233馬克,1989年上半年又有增長。多年來,國家實行基本消費品價格穩定政策,主要食品和日用消費品價格以及服務收費指數基本上未變動。市場供應是比較充裕的。

居民住房寬敞,目前人均達27平方米,房租較低,約佔職工家庭收入的3%左右。

居民的食品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肉、奶、蛋和黃油等畜產品在食品中所佔比重約為40%,在國際上是高水平的。1987年每人平均消費肉和肉製品99.4公斤,魚和魚製品7.9公斤,蛋和蛋製品303個,黃油15.5公斤,人造黃油10.3公斤,牛奶108.3公升。

家用高檔消費品占的比例較高,1987年每百戶家庭中,有小汽車52.6輛,冰箱152.1台,洗衣機104.6台,電視機121.6台,其中彩電47.1台。1967年起實行5日工作周。

1976年起工人每周工作42小時(六天,每天7小時),輪班工人為40小時。1979年起職工每年休假日期為21天。

1963年東德提出了「新經濟體制」的指導方針。到60年代末,民主德國生產總值比建國初提高了4倍,國民收入已達到1000億馬克。1971年德國統一社會黨八大提出了「在高速度發展社會主義生產、提高效益、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方針。此後10年,東德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長5%,國民收入平均增長4.6%,1980年工業總產值為2689.5億馬克,其中電子、電器和儀器製造業的產值達到了300億馬克,占工業總產值的11.2%。

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12094億美元,按人均計算為7180美元,居同期世界第28位,在前蘇聯東歐國家中居於首位。

80年代前半期,國民收入年均遞增4.4%,工業勞動生產率平均遞增7.6%,其國民生產總值已居世界第十位。國民收入總額居世界第12位。1988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11873美元,1989年,生產性國民收入達到了2735億馬克,比建國初期增長了10倍多,其中工業生產增長了18倍,農業生產增長了1倍,畜牧業生產增長了8倍,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0.5倍,人民的純收入從1970年的794億馬克增加到了1988年的1620億馬克,人民生活水平約居世界第24位。

東德的人口只佔世界總人口的0.4%,工業生產總值卻達到了世界工業生產值的2.5%。

1988年東德人均國民收入為1.6105萬馬克(據世界銀行1989年12月15日發表的報告稱,民德人均國民收入為1.2480萬美元)。國營企業職工平均月工資為1269馬克。國家對居民日用必需品、交通、服務的財政補貼為498馬克。由於民主德國對居民基本生活消費品實行低物價政策,其居民實際生活水平要高於同等工資收入的其他發達工業國家。

到1988年,東德居民有53%的家庭擁有小汽車,每100戶的電冰箱為152台,洗衣機105台,電視機122台(其中彩電為47台)。1986年,民德每千戶居民擁有住房400套,人均住房面積為26平方米。民德每個公民每年所佔有的消費品數量,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按年平均消費量,早在1982年每個東德公民所消費的:麵粉91.2公斤,食物油25.7公斤,糖和糖製品44公斤,雞蛋(含蛋製品)301個,牛奶100.9公升,肉91公斤,啤酒147公升等。

同樣是80年代紅朝剛剛開始改革開放而東德卻早就已經躋身於發達國家行列,一個國家按照現在的生活標準也是頗為奢侈另一個國家餓不死人就歡天喜地,根據鄧的黑貓白貓理論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好譏諷東德的。

東德人民的幸福生活

說完東德人民的生活水平後再談談他們的文化生活,大家總是拿著耄時代的紅朝和經過公知包裝過的現在的朝鮮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參照物認為社會主義統治下老百姓一個個就過的像奧威爾在《1984》裡面寫的那樣一切遵循老大哥的話,但實際上東德人民的生活即使放到現在美國和西歐保守地區那也絕對算得上驚世駭俗,而在耄時代過的像清教徒一般的紅朝人看來那已經算得上傷風敗俗了,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男女老幼皆裸泳的天體運動(照片來源於 @鯨icy ),在冷戰時期受越戰影響的嬉皮士運到還沒興起前歐美國家的領導人基本上都是19世紀的保守主義者,較為虔誠的基督徒,而在打破了舊世界的東德人民們堂而皇之的互相坦誠相待,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言而喻。

至於在男女關係方面東德的開放程度也是難以想像的,甚至比自由世界的西方自由開放很多。在耄時代談個戀愛都仿若地下工作者一般,稍微張揚一下便是小資思想(當然大院子弟除外),而在東德,年輕情侶在鬧市街頭熱吻不會引來路人側目;女大學生在公園草地上作上空日光浴不必擔心警察干預;過去僅局限在波羅的海地區且只有寥寥幾處的天體海灘數量陡增,甚至湖畔、河邊以及公園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天體主義者的身影……當昂納克發表「文化藝術領域無禁忌」的講話後,從平面媒體到電影,從電視到舞台表演「性解放」之風勁吹:全國發行量最大的休閑月刊《Magazin》的中心插頁改成赫夫納創辦的《花花公子》式的裸體女郎;電影里的性和裸露場景在短短的6年(1972-1978)里從「猶抱琵琶半遮面」發展到一覽無遺的男女正面全裸電視觀眾還可以在芭蕾藝術特別節目中,欣賞一群婀娜多姿的女舞者演繹的無上裝芭蕾......

進入八十年代,當西方「性自由」的鐘擺回擺,虔誠的聖公會家庭出身的撒切爾夫人上台後開始高調「維多利亞價值觀」,而演藝事業一直不順的羅納德?里根則把那個時代剛剛蔓延開來的視艾滋病為同性戀者的「天譴」。

相反,東德的「性開放」則到達了「恐怖」的程度(一位西德學者語)。雖然被官方認定是「色情」的出版物(例如,不同於南斯拉夫,《花花公子》在柏林牆倒塌之前一直遭禁)和電影仍屬非法,但「情色藝術」卻可以公開,合法地展示和傳播:81年版的《查泰來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幾乎第一時間(僅比北美首映晚了2個月)就得以足本上映,這比當時蘇聯陣營里最自由的匈牙利還要早2年;國營的脫衣舞演出公司獲准開業為國庫創收;電視廣告里時不時出現女性裸露的胸部;不少能搞到攝影器材的業餘電影攝影愛好者DIY「春宮片」。

大學生不論男女都要在畢業前拍攝裸照,留下青春一刻的風氣在校園裡盛行;1989年10月7日國慶40周年遊行中一輛站滿天體主義者(當然是什麼都不穿)的彩車經過主席台,接受昂納克總書記檢閱則將這一切進行到極致,當然隨之而來的柏林牆倒塌將這一小插曲迅速掩蓋過去。

東德早在幼兒園,孩子就被告知性保健衛生知識,從八年級(約 14 歲)起,性教育成為必修課。學生們在課堂上公開談「性」。非婚生育是法律許可的。從 1972 年起, 14歲以上女性能領到免費避孕藥,懷孕三個月內做人流手術也是免費的。

1987年夏的東柏林彩車大遊行中,東德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Erich Honecker,72歲)向彩車上的上空女郎微笑揮手,果然是民主的Naizi。


推薦閱讀:

德國古典哲學家是如何看待基督教的?
能詳細介紹下漢堡這個城市嗎?

TAG:美苏冷战 | 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