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招商銀行「摩羯智投」的一切
招行推出智能投顧服務「摩羯智投」,一時間甚囂塵上。諮詢機構、基金銷售、證券公司以及各路互聯網公司玩了一年智能投顧,現在,最大的玩家來了。
司馬「招」之心,路人皆知。
收縮同業,搶攻零售,是招行近兩年最鮮明的主題。就貸款業務來說,消費貸比企業貸款的凈資產回報率更高,壞賬率低且穩定;向輕資產(管理費、諮詢費等)轉型也是銀行業扭轉頹勢的策略之一。
產品本身沒有太多可說,基金銷售,風險評測—大類方案—基金組合,模式簡單清晰。摩羯智投的門檻是兩萬,乍看要比各類互聯網智能投顧要高,不過一來比銀行理財低得多,二來,因為組合的單位是單只基金,既要滿足投資門檻要求,又要做到足夠分散,兩萬不算高。
根據官方的介紹,摩羯智投並非全部由機器完成,這就涉及到策略的問題。就像市場上一大摞「大數據基金」一樣,只能籠統地說它是個黑盒子。說它是個准FOF,又沒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和業績基準。
在向海外模式學習的過程中,大家都漏掉了不少東西,無論Wealthfront、Betterment、Fidelity Go、嘉信智能組合,還是同樣有人工介入的Vanguard Personal Advisor Services,都會詳述自己的策略思想(Methodology),不至於這麼粗糙。
不過話說回來,大銀行做智能投顧,當下看來是最有可能積累經驗,獲得階段性成功的。一方面在於客戶體量和粘性遠甚於其它金融機構,另一方面,作為公募基金最大的金主,銀行在基金銷售上的既有優勢非常明顯。不要忽視這一點,沒有銷售規模,對於智能投顧的服務商來說,這個事情越持久,就越吃力。儘管今年蛋卷基金、盈米且慢打了很多廣告,但是摸摸口袋,到手的利潤非常微薄,反過來說倒是做了不少早期市場培育工作。
不管是磨了幾年刀,摩羯智投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金融機構在想法上的一致性,效仿者會越來越多,近兩天同業交流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從交易到配置,從短期到長期,這是好事。
坊間有傳聞智能投顧將會設置資質准入,就如同醞釀許久的互聯網金融協會一樣,已經開展業務的會積极參与,大方向上利好有平台有客戶的大機構。
儘管參與者魚龍混雜,智能投顧並不是所謂「被玩剩了的東西」。
海外的智能投顧實踐可說由來已久,無論組合投資、大類資產配置的思維,都早已經有對應的服務。例如TD Ameritrade早在2005年就已推出基於大類資產配置的組合管理工具Amerivest;各位熟知的Wealthfront、Betterment在2008年左右也已經誕生。智能投顧真正火起來,還是今年的事情。
那麼在這十年不到的時間裡,哪些東西有所進步呢?仔細想了下,也許可以歸為「低成本」跟「高效率」兩個方面。展開來說:
通過減少人工干預,智能投顧得以實現標準化的客戶操作流程,在投資組合管理過程中利用模型和演算法實現定製化的資產配置方案,並且自動再平衡,提高了投顧服務的效率;
通過構建低費率的ETF組合、為投資者提供節稅服務,將傳統投顧服務中的成本轉化為收益。
你可以說,現階段的智能投顧事實上是定製化的打包方案。也可以說,真正的「智能」,空間依然很大。
國內的智能投顧,除了開放式基金組合,就是智能選股了。雖然都用到了基於海量數據和數量化模型的策略,不過嚴格來說,它並沒有改變決策機制,而是在其中加入了更多要素,而且兩種形態費率都不低,甚至會通過頻繁操作,抬高買賣成本。個中的優劣,我想策略本身對於自己的適用性、綜合費率是需要花些時間考量的。
就組合基金的整體導向來說,這種模式的持續運作,依靠的是子基金銷售帶來的業績,弱化了母基金管理費的概念。這種導向一定意義上有利於投資者,但或許不利於體現策略構建與組合管理能力在投資組合中的價值。換句話說,對於母基金的專業化管理將難以得到直接體現,組合基金未來將會重度依賴有流量優勢的銷售渠道。
有了智能投顧以後,我們還缺什麼?
不吹不黑,我們想討論一下,基於國內現在的基金組合方式,智能投顧還缺些什麼。
其一,在整個基金組合推薦流程中,讓人感到不能輕易接受的事情,是對於風險特徵的評估。如果我認為智能投顧給的這十個問題不能體現我的全部特徵和需求,那麼就很難接受推薦的標的,認為它不靠譜。風險評估環節有兩個維度,一是客戶的風險偏好,二是客戶的承受能力,一個主觀一個客觀。投資者對於評估結果是否達成了真正的合意?風險揭示是否足夠充分?在這個細節上,還需要更多打磨。
其二,目前市場上組合基金常見的問題,是對於基礎產品,也就是單只基金的評價,還沒有足夠有公信力的標準,或者說產品評價扮演的角色還不夠重要。例如,在蛋卷基金的一些組合下面,常常會看到一些客戶的齟齬和小摩擦,這說明在策略之外,標的本身的評價和遴選還不夠充分,為了完成某一類資產的部署,常常採取「近似準確」的選擇。TD Ameritrade新推出的「Essential Portfolios」就選擇了老牌評價機構晨星作為合作夥伴,後者在策略構建、產品遴選上有多年積累,可以作為參考。
其它若干,還請不吝賜教,說說你的看法。
微信公號:券業星球
推薦閱讀:
※Blockchain區塊鏈架構設計之六:Fabric 1.0賬本設計(1)
※監管洗禮之後 2017年會開啟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潮嗎?
※愛錢進蔡園竹:中國金融科技產業的三大潛在驅動力
※專訪「璇璣」邱琦:我們是這樣用AI和大數據做智能投顧的
※講真,不能與銀行合作的金融巨頭,可能沒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