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可學論(三) 遠道七者功難成

自古以來,尋師、拜師是許多崇玄之士面臨的重要問題。拜師須拜得明師,若為師者無道無德,又如何能傳道授業呢?當世之好道者,萬萬不可被一些名頭所迷惑,比如什麼XX代玄裔、XX會長、XX大師等等。接到這些信息,自己也要去判斷,否則只能是徒耗性命。宗玄先生提出的七種遠離仙道的情形,大家可將之作為標準,自行去比對,如此則足以分辨一些假貨了。譬如現在有的人教理不通,內煉不會,便在網上收了一大堆徒弟,簡直誤人誤己,實可笑也。

當世之士,未能窺妙門,洞幽賾。雷同以泯滅為真實,生成為假幻。但所取者性,所遺者形。甘之死地,乃為常理。殊不知乾坤為《易》之韞,乾坤毀則無以見《易》,形氣者為性之府,形氣敗,則性無所存。性無所存,於我何有?遠於仙道一也。

當世(唐代)的一些人,實在是不懂大道的玄妙。譬如把泯滅當做真實,把生成認作假幻。他們只看重心性的修鍊,而放棄了形體。自願地前往死地,還認為這是常理。豈不知乾坤是易的載體,沒有了乾坤,易就無法顯現。人的形氣是心性的載體,形氣衰敗,心性就沒有了安放的所在。心性沒有存在的地方,又哪裡還有我、還有心性呢?這是第一種遠離仙道的情形。

在七遠道的開始,宗玄先生就強調了性命雙修的重要性。人的心理與身體是互相影響的,於修行一途更如是,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道家通過性命雙修,才得以達到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的境界。呂祖《敲爻歌》中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達命宗,迷祖性,恰是鑒容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性命雙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駕法船。生擒活捉蛟龍首,始知匠手不虛傳。」

其次,謂仙必有限,竟歸淪墜之弊。彼昏於智察,則信誣誷。詎知塊然之有,起自寥然之無。積虛而生神,神用而孕氣。氣凝而漸著,累著而成形。形立神居,乃為人矣。故任其流遁則死,反其宗源則仙。所以招真以鍊形,形清則合於氣;含道以鍊氣,氣清則合於神。體與道冥,謂之得道。道固無極,仙豈有窮乎?舉世大迷,終於不悟。遠於仙道二也。

其次,有些人認為仙是有限的,有了沉淪的想法。他們不會用智慧去觀察,反而相信一些奇怪的邪說。要知道有形之物,起源於無形之道。積虛而生神,神用而孕氣。氣凝而漸著,累著而成形。形體生成而神居其中,就成為了完整的人。(成為人以後)放任自流就會死亡,返本歸真就能成仙。所以招攝真氣以鍊形,形清則合於氣;體悟大道而鍊氣,氣清則合於神。本體與大道暗暗相合,就稱之為得道。道本來就是無極,仙又哪裡有窮盡呢?世上的人都如此迷惑,到最終也不能悟得這樣的道理。這是遠離仙道的第二種情形。

這裡的「仙必有限」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觀點是仙從數量上來說是有限的,認為自己成仙無望;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仙的形態是有限的,比如以為仙不出輪迴,或認為仙是人為想像、神話出來的等等。宗玄先生指出,道本無極,仙亦無窮;道生萬物,氣聚成人。《道德經》云:「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是故仙家返本歸元,招攝先天一氣,以一點真陽逆而煉之;煉得純陽之神,功行圓滿,受天書而返洞天,是為真逍遙,大自在。豐祖《無根樹》云:「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如今有些所謂的教內中人,竟說出「成仙必須死」這樣的話,可見其對道家元氣論、對仙道有著根本性的無知。這是在一千多年以前,宗玄先生早就予以駁斥過的了。

其次,強以存亡為一體,謬以前識為悟真。形骸以敗散為期,營魄以更生為用。乃厭見有之質,惟謀將來之身。安知入造化之洪爐,任陰陽之鼓鑄?遊魂遷革,別守他器,神歸異族,識昧先形,猶鳥化為魚,魚化為鳥,各從所適,兩不相通。形變尚莫之知,何況死而再造?誠可哀者而人不哀。遠於仙道三也。

其次,有些人強行地認為存亡是一個周期循環,錯誤地因從前的意識而認為自己領悟了真理。他們認為形體在每個周期內以衰敗為結束,而營魄則進行轉生。於是他們厭惡了現有的形體,只追求來世之身。又哪裡知道一旦進入了造化的洪爐,還不是任由陰陽二氣所代表的規律操控?遊魂遷徙到別的肉身,歸於異類,在成形前識就蒙昧了,這種變化就好像鳥化為魚,魚化為鳥,各自有各自的規律,兩不相通。形態的變換尚且不能被知曉,更何況死後還去考慮下一世的生成?真是悲哀啊,可這些人卻不自覺。這是遠離仙道的第三種情形。

放棄當下切實的生活,以不確定的未來世為目標,如同給自己畫了一個吃不到的大餅,最終只會是徒然。宗玄先生從反面說明了道教注重現世,追求當下的積極精神,強調了追求死後轉生的來世是不切實際的。

其次,以軒冕為得意,功名為不朽,悅色耽聲,豐衣厚味,自謂封植為長策,貽後昆為遠圖。焉知盛必衰,高必危,得必喪,成必虧。守此用為深固,置清虛於度外。肯以恬智交養中和,率性通真為意乎?遠於仙道四也。

其次,一些人因為高帽而洋洋得意,將功名看作是不朽的,沉迷於聲色、錦衣玉食之中。他們說是為了長遠的考慮而聚斂錢財,留給將來的子孫後代受用。豈不知盛極必衰,高極必危,得之必喪,成之必虧的道理。他們腦子裡的這種觀點固蒂深根,將清靜虛無置之度外。又哪裡肯放下小聰明以致中和、順應自然之性以修真呢?這是遠離仙道的第四種情形。

俗世之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被慾望驅使,為俗物所困,又談何修道。

其次,強盛之時為情愛所役,斑白之後,有希生之心。雖修學始萌,而傷殘未補。靡蠲積習之性,空務皮膚之好。竊慕道之名,乖契真之實。不除死籍,未載玄錄。歲月荏苒,大期奄至。及將殂謝,而怨咎神明。遠於仙道五也。

其次,一些人年輕的時候被情愛所奴役,年老之後,開始有了希求長生的心念。剛剛有了要修學大道的心思,自己身心的傷殘卻沒有被修補。不去除自身長期積累的惡劣習性,對大道的追求也只是流於表面。這些人只有個慕道的名頭,卻背離了修真的實際。這樣的人當然無法成功,等到大限到來,將死之時反而去責怪神明。這是遠離仙道的第五種情形。

年老再圖長生,可謂為時已晚。若還不下定決心用一番苦工,又豈能成事呢?

其次,聞大丹可以羽化,服食可以延齡,遂汲汲於爐火,孜孜於草木,財屢空於八石,葯難效於三關。不知金液待訣於靈人,芝英必資於道氣。莫究其本,務之於末,竟無所就,謂古人欺我。遠於仙道六也。

其次,有些人聽說了大丹可以使人羽化,服食外丹可以延年益壽,就去鑽研草木爐火,燒煉外丹,花了許多錢財,得到的葯卻沒有什麼效果。他們不知道金液、芝英這些藥物都要配合有道之人。不追尋大道的本源,反而追求細枝末節的東西,最終沒有成就,還說是古人騙人。這是遠離仙道的第六種情形。

在唐代,胡亂燒煉外丹的流弊已經顯現。宗玄先生認為,學道者應當注重自身的修鍊提升,而不是去捨本逐末。

其次,身棲道流,心溺塵境,動違科禁,靜無修習。外招清凈之譽,內蓄奸回之謀。人乃可欺,神不可誷。遠於仙道七也。

其次,一些人名義上是修道之士,心裡卻還沉迷於塵世種種,動則違背科禁,靜則不事修習。在外有了清凈的名聲,其實心裡想著奸詐的主意。人可以被欺騙,但神明是騙不過的!這是遠離仙道的第七種情形。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古代人是怎麼對話的?
「我」和「吾」在文言裡有什麼區別?
有什麼文言文作品看完後令你無法忘卻?
「石」究竟能不能「轉」?
「若於路羈絆,但將頭皮示王,王亦售其半價」 這句話怎麼理解?

TAG:道家 | 道教 | 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