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上)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如同這個「戈爾迪死結」,它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卻沒人知道怎麼做才能解開這個結。
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問題也頗具普遍性,我們常見到某些人知道很多道理,但訴諸行動時,結果卻大相徑庭。如電影《後會無期》所說:「聽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有人將此解釋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這有一定道理,可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你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下面,我說說自己的做法。文章較長,邊寫邊發。
在開始前贅述一句: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過程是很不容易的,你會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還需要你做出徹底的改變,對此你要提前有個思想準備,如果你喜歡讀雞湯文,那這篇文章可能會讓你失望。
無知的人並不是沒有學問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是由自我認識而來,而自我認識,乃是一個人明白他自己的整個心理過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自我了解。
——《一生的學習》
之所以說「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過程不容易,我的體會是:因為這個過程就是你真正了解自己的過程。而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其本質上是因為你還沒真正了解自己。
因此,你第一步要做的是去學習能令你了解」自己「的知識——心理學。雖然,人從出生開始就和「自己」朝夕相處,日夜相伴,但真正認真思考和研究過「自己「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對「自己」的了解程度至多是處於做過某些性格和心理測試的水平,從來沒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過研究,更沒運用心理學知識對自己的行為和經歷進行過分析和反思。
有的人即使有過做性格和心理測試了解過自己,所得到的結論也往往只是階段性的評價和說明。
眾所周知,人的思維、心理、性格、氣質等特徵會隨著個人成長和環境變化而改變的,是動態的。很多你當時興緻勃勃的事物,幾年之後常會變得索然無味。因此你不能對自己的認識簡單化、停滯化,你對自己的了解也應該是「與時俱進」的。
對於心理學的學習,在你初步掌握了基礎心理學知識之後,我建議你把重點放在學習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上。
推薦你讀這兩本書:《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羅伯特·費爾德曼),《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
在大學時期,我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看不清人、看不懂社會、對自己的選擇和前途感覺迷茫,缺乏對人生整體性的宏觀認識,有時連階段性的人生思考都很難做到。
可能有的人會說自己早就養成了思考的習慣,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其實我當初也有這樣的舉動。但回頭看,那時所做的思考只能算是帶有反思意味的總結或對未來憧憬式的規劃。對於心理學,我只是業餘愛好者,但通過學習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我開始留意自身性格上的弱點,思考過去行為的心理根源,並把從幼年開始所經歷過的大事整理出來進行分析。
也許是運氣還算不錯,那段經歷確實解決了很多我自身的問題,對自己性格類型、心理弱點、身邊朋友的優勢和他們以往行為的心理根源,以及在不同人生階段會遇到的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感覺自己比以前通透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麼迷茫了。
這個過程確實很累腦子,很磨性子,有點類似剝繭抽絲,但沒辦法,因為人的很多心理需求是隱藏在行為之下的,我不得不經歷這個過程。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認為不需要這麼麻煩吧。
我想說,如果你真的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想掌握了解自己的真相,那你就不要將這個」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過程簡單化,如果你覺得這麼做太耗費時間,那你可以回想一下,以前你為了「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耗費了多長時間,在迷茫的狀態下生活了多久,這世界上有些重要的事情是沒法一蹴而就的。如果你是真的想了解你自己,想搞清楚自己要什麼,建議你還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其次,在掌握心理學知識後,你接下來要做的是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將是更難的一關。
從重要性上看,它甚至要超過學習心理學。
很多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之所以會長期陷於迷茫狀態,根源往往就在這裡,而這一點是我費了很多時間才搞明白的。
再直接一點說,如果長期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原因常出在他還沒真正實現獨立,沒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這裡的獨立包含兩方面:經濟獨立和思想獨立。
不少人都一廂情願地認為「弄清楚自己要什麼」,只靠思考就能最終找到答案。其實,光動腦思考是不夠的,如果在經濟和思想上無法獨立,那這個人將很難會有勇氣去直面去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
經濟獨立與思想獨立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現實生活中,你常會發現有的人經濟上獨立,但思想上未必有主見;而有的人在思想上有主見,但經濟獨立方面有欠缺,這兩種狀態都會給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造成障礙。
經濟獨立的實現方式,大家都清楚,難點在於思想獨立。
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本國的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在價值觀、思維方式以及對事物的看法上都不同程度打上了某種烙印(你懂的),希望你能在以後做判斷和評價之前能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能嘗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
一個人想要什麼想追求什麼,都是在自己的成長中通過不懈的探索得到的,而不是靠別人告知,也不是靠效仿別人。現實生活中,沒有人具備電影《大話西遊》的白晶晶和紫霞仙子那樣的法力,直接鑽進至尊寶的」椰子心「里探究答案。你必須得直面自己的內心,才能逐漸接近和找到自己內心最真實的答案。
如果你能做到前兩點,離找到自己想要什麼的答案就不遠了。
補句題外話:如果做不到經濟獨立和思想獨立,你很難實現內心強大,或者說即使內心強大,也是裝出來的。
第三,一個捷徑:你最好能搞清楚自己討厭什麼。此處的討厭什麼,不光是指日常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層面,還包括在人性和價值觀層面你討厭的什麼,比如拜金、諂媚、勢利、不擇手段等等。
並且這種討厭應該是你內心真正討厭的,而不是停留在嘴上的討厭,當你明確它們後,你內心深處真正認可的價值觀、行為和需要往往就會迅速呈現出來。
如果你再也容忍不了僵化古板的工作環境,感覺像被裹在繭中,不逃離就會憋屈死;如果你容忍不了自己的頹廢,容忍不了自己每天的一成不變,容忍不了自己每天都同流合污。這些都會令你更迅速發現出你內心真正的需求。
這個捷徑的難點在於,對於一直處於隨波逐流狀態的環境中停留時間很長的人,可能不太有敢於脫離的勇氣,甚至不太敢於表達對所處現狀的不滿。因此我才說這只是個捷徑,而並不是個適用於所有人的方法。
第四,在興趣愛好、已取得的成績和擁有的特長里尋找你真正想要的。
我有個同學,主業是做工程,但他從小就喜歡擺弄木器,尤其是痴迷榫卯結構,他家飯桌和茶几都是他用屯的木材親手製做出來的,沒用一顆釘子。日常他為了賺錢養家,四處奔波,但只要一有時間就跑去朋友的木器廠,去研究木器的製作,他說他的將來目標就是未來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木器廠。
每個人取得的成績和擁有的特長,都包含自己的主觀意願,體現出這個人的專註度和能力。
如果某人是一名業績優秀的銷售人員,那他的交際能力也應該不錯。如果他在自身行業幹得久,除了薪酬客觀的因素外,可能跟他對銷售的產品很感興趣有關,跟他對行業的前景有信心有關。
人真正想要的東西,常常隱藏在興趣愛好,取得的成績和特長里,很多人到最後發現,其實他最喜歡的還是他一直以來最感興趣的。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人們往往更喜歡從他人、新生事物和時尚潮流中去搜尋和發現自己未來的方向,卻常常對自身已經散發出的光芒和品格視而不見。
希望你能認真想想這句話。
第五,整理出你過去曾做出的重大選擇,思考你那樣做的原因,然後問問自己,假如讓你重新選擇,你會怎麼選。
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反思,它的意義在於:讓你能準確把握住自己當下的看法和態度。而你對過去重大選擇的重新考量,很可能就是現在的你所想要的東西和前進的方向。
這些全得靠你自己去完成:從高考志願,到工作選擇,到戀愛結婚,到買房置業,你都應該認真回憶,因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曾做過什麼。
如果上述這些都是你自己做出的選擇,那你肯定是個挺獨立的人。
但現實是,沒有多少人能做到,尤其是在中國,大多數年輕人在面對這些關口時並沒有自己做主的權利,很多人都是在沒重視甚至輕率的態度下做出了選擇,所以才會為自己當初的選擇後悔,像選錯了大學的專業。
留心人在選擇錯誤之後採取的補救措施,也是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突破口。
比如很多人在感覺自己選錯了大學專業後,利用課餘時間學習了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像這些補救措施常彰顯出這些人內心中真正想要的東西。
總之,不論你是否因過去的選擇而後悔,在以後,你都要嘗試獨立做出自己的選擇。
如我在第二點中所說,你得讓自己努力成為一個經濟獨立和思想獨立的人,你會逐漸意識到: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其實是個跟自己較勁兒的過程,也是你走向獨立和成熟的必經之路。
怎麼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121248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如何讓自己在乎自己?
※想更加了解別人和自己讀點什麼心理書?目前讀了《少有人走的路》,《遇見未知的自己》
※如何了解自己,接受當下的自己,走出過去,為將來而努力生活?
※如何讓自己愛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