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流量開始破產的信號—羅爾詐捐事件隨筆
學經濟學大體上都能夠理解這樣一個過程。
天才發現某個市場需求,設計產品並培育市場 —— 市場上該產品供不應求—— 更多人知道成為「風口」——吸引大量投資並且增長迅速——投資過熱造成供過於求且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劣質產品造成黑天鵝事件——滾雪球事件發生,市場需求與價格急劇下跌—— 大量供給商倒閉,兼并重組,市場洗牌——等待新的市場需求進入新的一輪循環
如果說大學四年經濟學學到了些什麼,那麼這個類似於經濟周期的東西一定是最核心的內容。大大小小的事情,貌似或多或少都逃不過這個循環。整個凱恩斯主義甚至宏觀經濟學都建立在這個循環過程上。
從自媒體的風口開始(大概是2013年前後),到現在為止也算是有了三四年了。從一開始杜蕾斯和小米在行業當中商學院教科書一樣的營銷手法,到現在婦孺皆知的「貼熱度」。 一個熱點出來,所有行業的人蜂擁而上,希望能夠通過熱點或者人性的弱點,來換取轉化率或者點擊量。許多消費者已經能夠識別的出來,甚至有些感到疲倦了。
當年鼓山的老闆曾經說,上了年紀的人消費雞湯,是因為他們對於雞湯還抱有新鮮感。 這和年輕一代的人消費段子是一樣的。 因為他們還沒有喝膩。但是,他們總會有喝膩的一天。
而從供給側來說,大量的寫手,甚至傳統的文化人,湧進了雞湯界,用生老病死,情感八卦,快速成功這些人皆有之的東西,開始批量的製作,甚至開始出格的消費雞湯行業,透支觀眾的感情。這對於雞湯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當年的《知音》雜誌,十幾年下來能夠憑藉著自身良好的現金流,稿酬能夠做到千字千元,差點成為中國上市第一雜誌。 而現在對於這些雞湯寫手來說,通過積攢名聲,來換流量都可能已經是慢的了。 最好是直接搞上一票大的,製造事件營銷,或以知識經濟(據我所知,我們教育行業才是真正的知識經濟!)為名,或者眾籌募捐 之類的形式直接拉動用戶的消費。
就像當年的智能硬體,母嬰電商,汽車服務風口一樣,現在的雞湯行業的手段也在層出不窮:
XX就能實現財務自由/全棧工程師/流利英語
身在最高學府的XXX,我和你們一樣都XXX
X99一年,享受李嘉誠級別的專屬財務顧問
致賤人
跟我學,就能掌握泡妞/親密關係的訣竅(我全家一年十幾萬的心理諮詢費用在滴血..)
消費用戶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急於求成,自我肯定,虛榮心,慈善心,對於專業知識的渴求,偷窺欲...
可是雞湯的質量並沒有完全的提升,反而每當一個雞湯出現時,就有有一大堆的考據,批判,甚至撕X出現。哪怕是在以認真著稱的知乎當中也就已經出現了Sven,24幀,人魚池(貓不群),童瑤,伊朗小公主,一笑風雲過,羋十四等一系列用戶經受了這一系列衝擊,或者仍然屹立不倒,或者已經封號轉世。
而今天羅爾的行為,以自身家人的絕症為熱點(超越了絕大多數雞湯撰文者的底線),從事的慈善募捐(門檻最低的),撰寫當中低劣的雞湯手法(撒謊),加之死不認錯的態度。算是徹底引起了眾怒。
如果比作金融危機的話,我覺得市場氣氛應該像是2007年次債危機的前夜。雞湯流量的狂歡已經接近尾聲, 劣質的產品已經遍布了整個系統(哪怕產品結構相對最優的知乎當中),並且通過各種各樣的投資機構與產品融進了整個經濟體系當中。所有人都在擠著落下的出口爭取變現,而最差的已經開始清盤,下面需要等待的就是一系列的爆破,倒下與寒冬。
到時候,會有新的內容來去替代雞湯的產生,不過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當然,作為一個投資者,我也知道,永遠不能預測什麼時候市場的非理性和狂熱會停止下來。畢竟歷史上有那些賣空堅持到大跌前兩周,結果被平倉破產的情況。我能做的,也只能為了下一個風口的發展,做出自身一些微小的貢獻。
我唯一好奇的是,提前幾年精準布局下一個風口的知乎,為什麼開始通過LIVE回過頭來做起這一碗雞湯的生意了?
看不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