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燈看劍 ——漫談二戰蘇德將領(12上)

12.輝煌與凱歌

「望不見邊際的坦克、火炮牽引車、汽車、馬車滾滾向西駛來,無窮盡的隊伍高唱著戰歌豪邁地詳細行進。穿著肥大軍裝的少年在揮手,年老的戰士坐在野戰炊事車上,女調度員站在街心指揮著交通……到處都是『烏拉』的呼聲,好像整個俄羅斯都吶喊著衝殺過來了……」

——一位蘇聯作家的記述

12.1突擊!突擊!再突擊!

12.1.1戰法

當戰爭進入1944年,蘇軍已經在兵力兵器、人力物力等方面佔據優勢,部隊編成、戰役戰術理論的發展日益完善,諸將的統帥經驗與指揮藝術也日趨成熟。

現在的蘇軍,各級部隊都加強有炮兵、工兵和坦克兵部分隊。集團軍通常由三到四個軍,加強一批炮兵、反坦克、迫擊炮、近衛迫擊炮(火箭炮)和防空部隊構成諸兵種合成兵團,戰鬥力顯著提升。

新版《紅軍戰鬥條令》則充分體現了戰役戰術理論的進步,突出強調了機動能力、突然性和爭取主動權等原則:

「機動是達成勝利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機動包括部隊有組織的進行運動以建立最有利的編組,並將編組配置在最有利於對敵發動決定性打擊的陣地上以贏得時間和空間。機動的指導思想應該簡潔明了並秘密快速的執行以達成對敵的突然性......」

「定下大膽的決心,以堅定的態度將之貫徹到底,並準備好為之負責是戰鬥中所有指揮員的行動基礎。大膽而又明智的勇敢應該永遠是指揮員和他的下屬的性格。不要責備那些積極消滅敵人卻沒能達到目的的人,應該受到指責的是那些害怕承擔責任,消極等待不能抓住時機用全部的兵力和裝備去贏得勝利的人。」

在戰役布勢、戰鬥隊形排列上,從以前的單梯隊發展為2個梯隊甚至3個梯隊。在戰役主要突擊方向上集中優勢兵力。在正面總長三分之一的主要方向集中50%的兵力、65%的火炮、坦克與航空兵。在進攻地段10-15%的突破地段集中50%的步兵師、50-80%的火炮、80%以上的坦克自行火炮、幾乎全部的航空兵。以此建立起絕對優勢:步兵為3-5倍,火炮、坦克為5-8倍,航空兵為3-5倍,火力毀傷縱深8-10公里。大道至簡,簡單粗暴卻強力有效。

《條令》規定了很多戰役戰術的標準流程,進退皆法度嚴謹。

攻勢通常由步兵在工兵和坦克或自行火炮的支援下開始發動,炮兵和空中支援伴隨攻擊部隊前進。第一步,攻擊部隊突破德軍前沿防禦深入至其後方。如德軍防禦堅固未能突破,指揮員重新選擇德軍防禦薄弱環節,由第二梯隊的步兵部隊和機械化突破部隊實施突破。第二步,形成突破後,迅速選擇最有利時機將機械化部隊投入突破口,過早會陷在突破作戰中,過遲可能會遭到反突擊或讓德軍重新組織起防禦陣地。主要由坦克集團軍或騎兵-機械化集群擔負此任務。第三步,坦克集團軍或騎兵-機械化集群長途奔襲上百甚至數百公里,在敵軍深遠後方的戰役目標完成合圍並聚殲。

整個戰役指導思想與德軍如出一轍。戰爭前期血的代價沒有白費。如果圖哈切夫斯基能看到自己的思想付諸於實踐一定會倍感欣慰。

建立起物質力量的巨大優勢,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破蛹化蝶,蘇軍開始各種吊打,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大規模的進攻戰役,歷史上一度稱之為「十次突擊」。

(1944.1-1945.5戰爭態勢)

12.1.2北方

第一次突擊,1944年1月在列寧格勒與諾夫哥羅德地區展開,收複列寧格勒州全部與加里寧州的一部分,並突入愛沙尼亞領土。

12.1.2.1換將如換刀

還在43年10月,朱可夫、瓦圖京與曼施坦因、霍特惡鬥的時候,最高統帥部並沒有把目光局限在烏克蘭一地。在德軍北方、中央集團軍群結合部發起涅韋爾戰役,力圖分割德軍兩個集團軍群。該戰主角是平復了創傷歸隊後統帥加里寧方面軍的葉廖緬科。戰役開始極為順利,5天時間攻佔涅韋爾,在德軍兩個集團軍群之間撕開了一個20公里的缺口。隨著勝利的進軍,10月12日加里寧方面軍改稱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

但是接下來又停擺了。蘇軍試圖發展戰果,以西方面軍中央推進,羅科索夫斯基白俄羅斯方面軍、葉廖緬科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南北兩翼包抄合圍德中央集團軍群。這個胃口有點大。德軍當然也明白一旦被分割後果很嚴重,拚死反擊。結果除了羅科索夫斯基取得明顯戰果,其他兩軍都陷入膠著。葉廖緬科與現在由萊因哈特指揮的第3裝甲集團軍,一個要趁勢,一個要反擊,雙方對攻,都進展甚微。

最高統帥部顯然不滿意了,現在不是41年了,軍中戰將如雲,能征善戰者大有人在。

11月中旬,巴格拉米揚統帥近衛第11集團軍結束休整剛拉上前線一個月,突然受命前往莫斯科。安東諾夫介紹了當面情況後,拉上作戰部長什捷緬科,大家一起去見斯大林。

斯大林溫勉有加,親自任命巴格拉米揚為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司令員:「您在奧廖爾和布良斯克地區成功實施的戰役證明,您勝任新的崗位。」

巴格拉米揚表示,深感榮幸,竭盡全力,奮勉圖功,不負眾望。

隨即開始討論接替人選問題,斯大林提議老資格的蘇聯英雄奇比索夫上將接替巴格拉米揚指揮近衛第11集團軍。巴格拉米揚沉吟不語,斯大林問起,巴格拉米揚回答說,奇比索夫在蘇芬戰爭時就是中將,那時自己還是上校,現在讓他屈就自己帳下,恐怕以後處不好關係。

斯大林表示:「你的看法值得重視。」

說完後抽了會煙斗沉思片刻,果斷按鈴召喚來秘書。

「擬一份人民委員會關於授予巴格拉米揚同志大將軍銜的命令。」隨即又問:「方面軍司令員中還有誰是上將?」

「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戈沃羅夫。」

「把戈沃羅夫同志也寫進命令草案。」斯大林吩咐,接著轉身問安東諾夫:「您怎麼想,安東諾夫同志,授予什捷緬科上將軍銜對他工作有幫助嗎?」

「當然。」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當然要接住。

斯大林再次吩咐秘書:「把巴格拉米揚、戈沃羅夫、什捷緬科同志寫進命令草案。」

十分鐘後,斯大林簽署好了命令,向兩位新晉陞的將軍表示了祝賀,按巴格拉米揚的意見調配了集團軍司令員,並預祝戰役取得勝利。夥伴們手拉手回到總參,安東諾夫大將把自己的備用肩章給了巴將軍,巴將軍把自己的肩章換給什捷緬科,大家換上新肩章,興高采烈開了瓶小酒祝賀了一下,時來天地皆同力啊!

巴格拉米揚新官上任,果然換帥如換刀,連番激戰,到12月底取得明顯進展,合圍了第3裝甲集團軍數個師,但未能聚殲只是擊潰,攻佔了戈羅多克,莫斯科為此鳴放了禮炮。戰線推進到維捷布斯克城下後蘇軍力竭轉入防禦。萊因哈特遭受到沉重打擊,但在維捷布斯克建立起新的防線,維持住了完整戰線。更重要的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自己的南翼,為即將開始的第一次突擊創造了有利態勢。

再次失意的葉廖緬科被召回大本營,1944年2月去了刻赤半島被任命為獨立濱海集團軍司令員實施克里米亞方向的進攻戰鬥。他在這個崗位上逐漸領悟了制勝的科學。當年同學們都說他反應慢,他的道路確實比其他統帥漫長一些,好在他足夠堅韌。

12.1.2.2第一次

1943年初蘇軍打破列寧格勒的封鎖,其實只為城市打開了一條狹窄的走廊,但這條走廊很容易被德軍的炮火所封鎖。德軍也確實這樣做了,一直對城市、走廊進行間歇炮擊,威脅始終存在。現在,到徹底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蘇軍為此做了長達4個月的精心準備,不斷修訂計劃、戰場偵察、戰前針對性訓練、儲備物資。到戰前,蘇軍已經佔據了極大優勢:兵員比德軍多50%,火炮迫擊炮多一倍,飛機多3倍,坦克多2.5倍。

1944年1月14日,戈沃羅夫列寧格勒方面軍、梅列茨科夫沃爾霍夫方面軍以及波波夫波羅的海第2方面軍聯合發動了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進攻戰役。

戰役首先從奧拉寧包姆登陸場開始,當年朱可夫曾以此為出發地域實施出奇一擊。戰役開始前,戈沃羅夫在德國人眼皮底下將第2突擊集團軍偷渡至此,集結了5個步兵師、600門火炮和各種坦克和突擊炮部隊。14日,第2突擊集團軍不顧薄霧和時斷時續的降雪還是從這裡開始進攻。同樣是標準的蘇氏進攻模式,各種大口徑火炮地毯式覆蓋約一個小時,步兵跟上。幾乎同時,諾夫哥羅德正面的梅列茨科夫猛烈炮擊110分鐘後,坦克、步兵開始前進。

梅列茨科夫也動了腦子,準備了4個月,組織了一個集群從厚度不到30厘米的冰面跨過伊爾門湖實施突擊,果然是攻其不備出奇制勝。

雖然蘇軍佔據優勢,進展卻很緩慢,氣象條件不好、沼澤遍布都是原因,更主要的是與南方戰線相比,列寧格勒戰線基本是靜態的,部隊各級軍官、戰士都缺乏組織進攻戰役的經驗。斯大林也心知肚明,耐心地表示,不要責備和急躁,要教會部隊怎樣進攻。

再者此地戰場地形、雙方態勢決定了最好的戰役突擊方向只能是東西對進夾攻,雙方都是行家裡手心知肚明,德軍早就嚴陣以待。所以,雙方其實是硬碰硬,最終蘇軍還是依靠物質力量的優勢簡單粗暴地碾壓了過去。

到1月30日,戈沃羅夫從列寧格勒推進了70-100公里,強渡盧加河。梅列茨科夫收復了諾夫哥羅德並推進30-60公里。莫斯科為收復古老的俄羅斯城市諾夫哥羅德鳴放了禮炮。德軍各師都遭受了慘重損失。

(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進攻戰役)

希特勒不能容忍喪軍失地,他又想起了此前表現不俗的愛將。

完成奧廖爾地域的作戰使命後,莫德爾被解除了第9集團軍司令官職務,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說法很多,一般認為他被轉入預備役回家休假了。此時希特勒、蔡茨勒已經打算著讓莫德爾、舍爾納逐步接替馮?克魯格、馮?曼施坦因等幾位已經「疲憊了的」老資格集團軍群司令,這老幾位已經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在此之前希特勒放了莫德爾一個大假先養足精氣神。

現在,希特勒和陸軍總部認為集團軍群司令官馮?屈希勒爾元帥的神經和戰線一起崩潰了。於是,莫德爾又一次臨危受命,就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

莫德爾在東普魯士總部接受任務時,立即以其特有的頑強意志向集團軍群司令部發出電文:「沒有我的明確同意一步也不許後退。本日下午我將飛往18集團軍司令部。告訴林德曼將軍(18集團軍司令)我請求他信任我。我們曾在一起並肩戰鬥。」

等到了盧加,莫德爾發現形勢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樣,比希特勒和蔡茨勒知道的更糟糕。

形勢與對策並不難,把部隊撤到「黑豹」防線縮短戰線,存人失地總比人地皆失好。莫德爾心知肚明,但是要把事情辦得滴水不漏是個科技含量很高的技術活。

首先,莫德爾以自己一貫的風格在戰線各處飛奔,告訴每一名中尉、士兵:援兵已經上路、當前的危機必將被克服、每個人都必須恪盡職守。把自己的堅強意志傳遞給每個人,一位年輕的黨衛軍中尉回憶起莫德爾的原話:「你個人必須向我負責確保俄國坦克不能突破,你的任何一輛虎式坦克都不能被敵軍火力擊毀。我們需要每一門炮。」

其次,莫德爾開始忽悠希特勒和蔡茨勒,他絕口不提,也禁止集團軍群的通信中提及「黑豹」防線、撤退等字眼。他向希特勒提出,既然無法派出足夠的援軍,就必須放棄一些陣地以便集中必要兵力立即實施反擊,這不僅將減輕其它地段上部隊所承受的蘇軍的壓力,而且還可以迅速收復放棄的陣地。希特勒無奈同意。

莫德爾也確實這樣做了,他組織起手頭現有力量逆襲,甚至包圍了行動過快孤軍深入的蘇軍先頭部隊近一個軍,可是德軍已經沒有能力實施圍殲,只能使蘇軍的進攻勢頭極大的衰減下來。然後德軍得以且戰且退,並使希特勒、陸軍總部默許已成事實的棄守。

這樣對攻的代價也是極高的,幾個師最樂觀的估計也至少傷亡10,000到12,000人。原本就與部屬關係不睦的莫德爾在部下與參謀的眼中,成了為元首的狂想不惜部下性命的跟屁蟲。

其實莫德爾內心深處很清楚應該幹什麼。2月12日蘇軍解放盧加,莫德爾瞞著陸軍總部成功地在該城與「黑豹」防線之間構築了幾道防禦中轉陣地。

到2月中旬,蘇軍推進100-200公里,推進到瓦爾納河與楚德湖東岸。月底,蘇軍推進220-280公里,結束進攻轉入防禦。

莫德爾將整個集團軍群撤到了從納拉瓦以南直到奧斯特洛夫的穩固的「黑豹」防線上,雖然部隊損失慘重,但保持了建制完整。希特勒也認可了這個成就,3月1日授予莫德爾元帥軍銜。莫德爾時年53歲,成為德軍最年輕的元帥,但卻比蘇聯的戰爭元帥們平均大了5-6歲。年輕,意味著精力和活躍的思維。

2月中旬,戰役進入尾聲,梅列茨科夫又被急召至大本營。最高統帥部的決定出乎他的意料,沃爾霍夫方面軍解散,部隊轉隸列寧格勒方面軍。梅列茨科夫及方面軍統率機關調至卡累利阿方向,擔任卡累利阿方面軍司令員及統帥機關。

梅列茨科夫自然不高興,誰都願意去主要方向青史留名,不想總是敲邊鼓。

斯大林和顏悅色地解釋,你長年在北方征戰,熟悉當地情況。現在派個沒有經驗的人去需要很長時間重新學習,會貽誤戰機、延緩勝利進程。

梅列茨科夫心中明白這個道理是對的,任勞任怨走馬上任。6月份組織實施了第四次突擊,收復了卡累利阿大部地區,迫使芬蘭退出了追隨德國的戰爭。10月在戰線最北端,組織了第十次突擊,奪回了北極地區、肅清了挪威東北部德軍。梅列茨科夫成為唯一一個從未在主要方向參加過主要會戰的元帥。

12.1.3烏克蘭

12.1.3.1第二次

第二次突擊,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以及南布格河地區的一系列進攻戰役,收復第聶伯河西岸烏克蘭。

雖然北方的冰天雪地中兩軍鏖戰熱火朝天,其實戰爭的天王山、勝負手依然在烏克蘭方向。蘇軍將僅有的6個坦克集團軍全部投入到瓦圖京與科涅夫兩個方面軍方向,戰役企圖可見一斑。

戰後,當朱可夫受到指責,理由之一就是,「凡是有最高統帥部代表協調方面軍行動的地方,都會在損害其他方面軍的情況下得到兵力兵器」。朱可夫反駁,「凡是有最高統帥部代表協調行動的地方,正是實施最重要戰役的地點,自然應當優先得到物質保障。實踐證明,這樣做是正確的」。

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實際上是此前擴展第聶伯河登陸場行動的延續。瓦杜丁發動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戰役向前向前再向前,同時科涅夫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向基洛夫格勒方向攻擊前進,以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為矛頭佔領了基洛夫格勒。最後攻勢發展的結果是,位於兩個方面軍之間的德軍2個軍沿第聶伯河在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地域形成一個突出部,德軍稱之為切爾卡瑟突出部,後來稱之為切爾卡瑟包圍圈。

於是,自然而然,所有統帥都嗅出了戰機。朱可夫1月11日向斯大林彙報了關於分割、合圍、殲滅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地域德軍集團的想法。12日,最高統帥部下達指令:兩個方面軍對突出部底部實施相向突擊,在茲韋尼戈羅德卡地域會合。按照分工,朱可夫負責協調該戰役。此役蘇軍步兵超過德軍70%,火炮迫擊炮超過1.4倍,坦克自行火炮超過1.6倍。

曼施坦因也看出了危機,認為應該放棄這個突出部,縮短戰線集中部隊。希特勒一如既往地不放棄一寸土地,理由是應該保有一個第聶伯河的橋頭堡作為將來反攻的出發點。兩人為了這事以及其他一些問題,爭論不休,相互厭惡。

(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

1月24日黎明,科涅夫首先開始。第4近衛集團軍和53集團軍組成突擊集群在猛烈的炮擊掩護下發起攻擊楔入德軍防禦5公里。次日晨羅特米斯特羅夫的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超越進攻部隊向西突擊,第5近衛騎兵軍緊隨其後。

從後來的資料看,德軍其實判斷出了蘇軍的戰役企圖和攻擊方向,無奈力有不逮,被蘇軍坦克集團軍突破戰役縱深。一位德軍師長眼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蘇軍坦克、騎兵、步兵像漲潮的海浪淹沒礁石一般越過自己防區的孤立據點,頭也不回地奔湧向前,胸中羊駝奔涌藥丸滾滾,深感震驚與無力。

兩天後(朱可夫說是一晝夜後),瓦杜丁以克拉夫琴科第6坦克集團軍為矛頭開始進攻。這個坦克集團軍相對實力較弱,戰鬥異常艱苦。儘管如此,1月28日,兩個方面軍的坦克部隊東西夾擊在茲韋尼戈羅德卡會合,合圍了德軍第11軍、第42軍約6個師與其他數個集群,普遍認為計有6萬5千人。被圍德軍由第11軍軍長施特默爾曼炮兵上將統一指揮,稱「施特默爾曼集群」。

蘇聯為紀念兩軍勝利會師,後來在茲韋尼戈羅德卡市中心修了一個紀念台,上面安放了一輛T-34坦克。紀念碑文:「1944年1月28日,在這裡封閉了對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地域希特勒佔領者的合圍圈。……光榮歸於祖國的英雄們!」

(光榮歸於祖國的英雄們)

此時的曼施坦因卻不在前線,正在「狼穴」與希特勒做口舌之爭。28日曼帥回到司令部得此噩耗,立即調兵遣將開始籌劃解圍行動。打了3年雙方知根知底,都知道對手下一步要幹什麼。蘇軍也在加緊投入兵力建立合圍圈的對內、對外正面。一面對內不斷攻擊壓縮合圍圈,一面在對外正面做好防禦準備。

曼施坦因吸取了斯大林格勒的教訓,不能再等到都準備好了才開始,兵貴神速,時間在蘇軍一方。2月初,德軍開始突擊,力圖打開缺口。果然蘇軍包圍圈並不嚴密,一些地段步兵尚未跟上,主要因素是蘇軍已經打了一個回合,部隊多有疲憊,德軍頗有進展。

朱可夫、瓦圖京迅速將波格丹諾夫第2坦克集團軍前調,展開對攻。科涅夫當面也是激戰連連。同時蘇軍不斷對被圍德軍展開攻勢施加壓力,包圍圈日益縮小。2月8日蘇軍派出軍使發出最後通牒,被禮貌拒絕。

外線曼施坦因一個裝甲師又一個裝甲師的投入,一個地點又一個地點的啃,一次又一次的突擊。希特勒與各級將領不斷給施特默爾曼發電報加油打氣,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官胡貝:「我來救你們。胡貝。」第3裝甲軍軍長布萊特:「無論如何你們要堅持住,不管怎樣,我們一定會來。」

瓦圖京的防線被突破,德軍距離合圍圈越來越近。11日夜,施特默爾曼集群清點好人員、編組好隊形,利用暴風雪開始投入戰鬥。蘇軍態勢變得越來越嚴峻。

12日晨,朱可夫感冒高燒,卧床睡著了。這時斯大林打來電話詢問,他得到報告,突圍德軍夜間順利前進2-3公里,佔領了希爾基,問朱可夫是否了解。朱可夫說不清楚。於是斯大林命令他核實情況後報告。

朱可夫趕緊了解態勢,情況屬實。是科涅夫最先收到了報告,但他沒有按級上報大本營代表朱可夫,也未通報友鄰瓦圖京,而是直接打電話報告給了斯大林。

朱可夫將此情電話彙報斯大林,與瓦圖京一起遭到嚴厲批評。

斯大林命令,按照科涅夫建議,由科涅夫統一指揮對內正面殲滅合圍之敵,瓦圖京負責對外正面的阻擊。

朱可夫建議,這樣做等於抹掉了前期起同等主要作用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榮譽與軍功,對部隊不合適,而且這時候調整變更部署會延長戰役進程。

斯大林沒有改變決心,隨即下達了正式書面指令。

一向感情豐富的瓦圖京果然又激動了,委屈得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他給朱可夫打電話,據理力爭,表示自己已經為了戰役殫精竭智幾個晝夜都沒合眼,就算自己不計名利,這樣安排又怎麼面對部隊和流血犧牲的戰士們啊!

朱可夫自己也很無奈,只能說:「瓦圖京同志,這是最高統帥的命令,我和你都是戰士,讓我們無保留地執行命令吧。」

瓦圖京克制地回答:「是,一定執行命令。」

(方面軍司令員瓦圖京和軍事委員赫魯曉夫)

戰役結束後莫斯科的禮炮與表彰命令中,對烏克蘭第1方面軍隻字不提。朱可夫認為,這是整個戰爭過程中斯大林不可原諒的錯誤。

科涅夫則是另一種說法。

2月10日-11日,戰鬥緊張而激烈。到12日,德軍突圍集群與解圍部隊內外相距僅12公里。「出現了敵軍集團突圍的威脅。這是戰役的最危急時刻。」

12日中午12時左右,斯大林打來高頻電話了解情況,情緒頗為激動,得知科涅夫已經主動派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和騎兵第5軍越過方面軍分界線前往封堵突破口之後,提議由科涅夫負責指揮殲滅合圍德軍。科涅夫沒有料到此舉,立即以戰役進行中變更部署難度太大為由表示拒絕。但是斯大林沒有改變決心。

不論具體細節如何,大本營的正式命令已經發布。

接下來幾天,一個要突圍解圍,一個要封堵全殲,兩軍開始了比之前更加激烈的刺刀見紅般的近身肉搏。

到15日,德軍內、外部隊相距僅6-7公里。就到此為止了。15日11時,德軍第8集團軍司令部電示:「第3裝甲軍的行動能力為天氣和供應情況限制,施特默爾曼集群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圍至朱爾任齊-239高地一線,與第3裝甲軍會合。」

接此電文後施特默爾曼開始最後的準備並與各級指揮部電報商討行動中的技術與細節,甚至有些猶豫和疑慮,這不是小事,行動的責任以及種種後果,都要先想想清楚說說明白。

16日,曼施坦因果決電令:「口令——自由,目標——雷相卡,23點!」

接到如此明確而承擔責任的命令,最後的疑慮消失了。

16日夜,北風卷地,暴雪大作。施特默爾曼最後一次編組好隊伍、分配好彈藥糧秣,開始了魚死網破最後一搏的突圍行動。

此處是蘇軍兩個方面軍的結合部走廊,軍力並不強,當發現德軍的行動時,暴風雪幫了很大的忙,限制了航空兵、火炮的火力打擊。但科涅夫非常清楚現在的形勢和意義,立即全力以赴調兵遣將竭盡所能圍堵。被複仇的火焰燒得內心熾熱的蘇軍上下也十分清楚,各部官兵應聲向前死不皺眉。

德軍志在奪路,無心戀戰,暴風雪同樣也使德軍隊形迅速散亂。整個戰場一片混沌,雙方在泥濘中各種亂斗血戰。畢竟佔據優勢,天色漸明,蘇軍逐漸越打越多,坦克、騎兵、火炮、機槍,火力全開,都打瘋了,戰鬥逐漸變成了屠殺。一位普通農村姑娘接替一名負傷的機槍手,擊退德軍數次進攻,消滅近50人。哥薩克騎兵縱馬馳騁,把舉手投降的德軍臂膀都砍了下來。

當突圍中的幸運者們衝到最後一道防線239高地時,等待他們的仍然是坦克與機槍,避讓時慌不擇路,偏離了計劃路線,只能泅渡近30米寬的冰冷河流。最終的幸運者雖然逃出生天,卻都必須進行長時間的醫療和休整,從精神到體力,根本無力執行戰鬥任務。

此戰最終蘇軍公布,消滅德軍55000人,俘虜18000人。德國人的數字是,30000人突圍,損失35000人。一般認為德國人的數據比較準確。這些數字不包括包圍圈外解圍部隊的傷亡。

德軍指揮官炮兵上將施特默爾曼戰死,德軍目擊者與蘇聯著名記者波列伏依都記錄了相關細節。科涅夫下令以軍禮安葬,波列伏依記下科涅夫的話:「他沒有扔下自己的部隊,死得像一名真正的戰士,所以配得上這種禮遇。」

就戰役結果看,蘇軍沒有完成戰役目標,說明蘇軍還有相當大的上升空間。可以說,這樣的結果就是此時兩軍實力的真實體現,蘇軍佔據了優勢,但是尚未取得絕對優勢。但無論如何,蘇軍是勝利者。

18日1時,莫斯科響起了祝捷禮炮。科涅夫憑此戰晉陞元帥,羅特米斯特羅夫晉陞裝甲兵元帥。朱可夫送來了元帥肩章以表祝賀,畢竟都是人民內部矛盾。

德軍全神貫注於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地域時,蘇軍充分利用了整體優勢,在從普里皮亞季沼澤到黑海的寬大正面上展開了一系列的攻勢。曼施坦因顧此失彼,只能將原本虛弱的裝甲師不停地調來調去疲於應付,狼狽不堪。

1月27日到2月11日,就在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同時,瓦杜丁在方面軍右翼,以第13、60集團軍,第1、第6近衛騎兵軍,向普利皮亞季沼澤以南曼施坦因虛弱的北端發動攻擊,後稱羅夫諾-盧茨克進攻戰役。此舉出乎德軍意料,雖然此處蘇軍也是久戰疲憊之師、沼澤地形也限制了進攻部隊的展開,但是大家的目光都盯著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達成了目的,為後來的戰役進程鋪墊了有利態勢。

在更遙遠的南方,在朱可夫、瓦圖京、科涅夫奮戰的同時,華西列夫斯基一直在協調馬利諾夫斯基大將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和托爾布欣大將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步步前行。只是這兩個方面軍的兵力兵器沒有得到大本營重點傾斜與加強,進展遠不是那麼順利。

1月份屢次進攻受挫後,一向好脾氣的華西列夫斯基給斯大林打電話申請預備隊並重新部署。斯大林卻責備他們不善於組織部隊行動、不善於指揮作戰,兩人罕見地提高嗓門吵了起來,最後斯大林摔了電話。

在一旁目睹了這一幕的托爾布欣笑了:「嘿,知道嗎,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我嚇得差點鑽到凳子底下去了!」托爾布欣說的是實話呢?還是開玩笑?

(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前排右二)與托爾布欣(右三))

吵歸吵,吵完了斯大林其實心裡明鏡似的,不久各路援軍蜂擁而至。1月底兩個方面軍開始了尼克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對壘德軍是霍利德重建的第6集團軍。

這個戰役的另一個特點是,自然條件不好。雨雪交加,近海地區地勢低洼,小河池塘變成了大河湖泊,烏克蘭黑土地泥濘不堪。雙方行動都很艱難,彈藥給養前運只能靠數量有限的馬車和肩扛手提,給雙方將領都留下了深刻記憶。在斯大林格勒打出聲威的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員崔可夫一路眼看著雙方丟棄了大量汽車、坦克,甚至整隊坦克都陷入淤泥只露炮塔。這樣情況下越野汽車顯然不行,只能換騎戰馬,結果坐騎又被打死。崔可夫扔掉了引人注目的將官羊皮高筒帽、灌滿泥漿的上好牛皮靴,與隨從一起沿著車轍在泥濘中艱難爬回,最後在醫院裡休整了一天。

到2月底,蘇軍奪回尼科波爾與克里沃羅格,達到戰役目的。從陸上方向打開了克里米亞半島,奪回重要的錳礦、鐵礦礦區,重創當面德軍。德軍承認,損失不亞於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方向,6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部隊實際兵力只剩1個戰鬥團。

至此,蘇軍解放西岸烏克蘭的第一階段結束。

12.1.3.2瓦圖京與曼施坦因

現在,朱可夫、瓦圖京開始構想下一步行動。意圖充分利用方面軍右翼的有利態勢,趁勢分割開德軍中央、南方集團軍群的聯繫,將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壓向南方的喀爾巴阡山、羅馬尼亞、匈牙利方向。

不幸的是,瓦圖京壯志未酬,將星隕落。2月28日,瓦圖京對朱可夫說,要去第60、13集團軍檢查下一步戰役的準備工作。朱可夫建議派副職前往,認為瓦圖京應該抓主要矛盾,審查戰役決心。瓦圖京堅持前往,因為很久沒有去過這兩支部隊了,想藉此去看望部隊。

29日16時40分,瓦圖京離開第13集團軍司令部前往第60集團軍途中,遭遇反蘇的烏克蘭民族主義游擊隊襲擊,交火中腿部負傷大量失血。他被送到羅夫諾野戰醫院,後到基輔,莫斯科也派出了最好的外科醫生,最終4月15日傷重不治去世。17日,大將瓦圖京被軍禮安葬在基輔,莫斯科鳴放20響禮炮致哀。

(瓦圖京的葬禮,他的女兒、赫魯曉夫與之吻別,赫魯曉夫親自抬棺)

1901年出生的瓦圖京在原本整體相對年輕的蘇軍將領中也是少壯派,只有後來的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比他更年輕。有觀點認為與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相比,他的將略未臻化境,失誤過多。但是要考慮到,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是從戰爭的第一天起就在前線拼殺、經歷了前期殘酷的煉獄般的艱難歲月,而瓦圖京是一年後才走上領導崗位,經驗值自然要差一些。最高統帥部一直委派瓦圖京在關鍵性戰役中擔負最重要的角色、執行最重要的任務。瓦圖京雖然有時會判斷錯誤,但大事一向不糊塗,總能出色完成任務。特別是瓦圖京一直是與最善戰的曼施坦因對壘。觀察瓦圖京的統帥經歷,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成長過程。從在哈爾科夫被老道的曼施坦因抓住漏洞反擊,到44年初打得曼施坦因焦頭爛額丟盔卸甲,假以時日瓦圖京還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有些人的肖像照片一望而知就是英雄豪傑氣度不凡,如羅科索夫斯基;有些照片一看就顯得溫文爾雅貴族范兒十足,如曼施坦因。而每當看到瓦圖京的照片,總會讓人想到一個剛從農田幹完活回來放下褲腳參軍保衛自己家園、土地的農村青年,情感奔放而淳樸,不失赤子之心。瓦圖京愛兵如子,不像朱可夫那樣性情暴躁,因而深得軍心,從最高統帥斯大林到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以及所有的袍澤都對他的死極為悲痛與惋惜。

3月1日,朱可夫繼任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4日繼續發動攻勢,利用已經形成的有利態勢撕開防線後,投入近衛坦克第3、坦克第4集團軍突入敵縱深。7日,德軍調來第3、第48裝甲軍反擊,雙方戰鬥之激烈為庫爾斯克戰役後僅見。不久卡圖科夫坦克第1集團軍加入行動,於21日粉碎反擊開始迅速推進,深入到德軍戰役後方。3月24日,卡圖科夫到達並行進間跨越德涅斯特河,切斷了第1裝甲集團軍後方的鐵路線。

攻勢發展到3月底,朱可夫所部合圍胡貝第1裝甲集團軍23個師,形成一個鬆散的包圍圈。鬆散,是因為蘇軍的力量也已經到極限了,整個冬季都在不停頓的進攻再進攻。再加上道路泥濘,急需的彈藥糧秣都無法及時送到。

科涅夫烏克蘭第2方面軍於3月5日,比朱可夫晚一天,開始發動攻勢。冰雪消融導致的道路泥濘使得科涅夫將此次攻勢視為自己軍事生涯中最艱難的經歷。

好在當面德軍力量不強,德軍剛剛經歷了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的打擊,兵勢大減,曼施坦因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朱可夫方向。

於是,大規模炮兵和步兵攻勢的引導下,科涅夫在進攻一開始就投入了波格丹諾夫第2坦克集團軍、羅特米斯特羅夫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克拉夫琴科第6坦克集團軍隨後跟進。

3月10日,科涅夫部隊攻佔主要鐵路樞紐和補給點烏曼,繳獲堆積如山。西方資料,德第8集團軍損失坦克200輛、火炮600門、12000輛機動車。蘇軍公布戰果更多。

曼施坦因回憶錄對此戰提都不提,直接選擇性無視了。

蘇軍坦克集團軍再接再厲,不理會被甩在身後的德軍部隊,繼續向西狂奔。3月11日兩個坦克集團軍的先頭集群已經佔領了橫跨布格河下游的橋頭堡。兩天內,方面軍在80公里寬的正面利用簡易器材行進間渡過河流。3月17日下午,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先頭部隊接近德涅斯特河並立即將步兵部隊渡過河流。到3月21日,一個機械化軍已經渡河,切斷了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與其南面的第8集團軍的聯繫。

3月6日,比科涅夫晚一天,馬利諾夫斯基烏克蘭第3方面軍開始進攻克萊斯特A集團軍群,沿著黑海海岸繼續在泥濘中艱難前行攻城略地。3月13日,蘇軍突入赫爾松,月底奪回南布格河海口的尼古拉耶夫,4月9日沖入敖德薩,隨即到達了德涅斯特河與羅馬尼亞的國境線並控制了渡口。

仗打到這個份上,戰爭初期德軍的物質力量優勢、將領們的經驗優勢、智商優勢都沒有了。蘇軍將領們都學會了,曼施坦因也沒有什麼新的奇思妙想了,技止此爾。

面對強敵,曼施坦因一如既往地要求撤退、收攏兵力,希特勒既不想部隊被圍殲,又不想放棄土地,兩人面對面爭論了一天。決策的過程艱難而痛苦,幾個回合的討價還價乃至曼施坦因以辭職相要挾後,3月25日希特勒無奈允許被圍的第1裝甲集團軍突圍,同時也受夠了與曼施坦因的爭執。

突圍的方向也有分歧,胡貝想向南入喀爾巴阡山,曼施坦因力主向西。曼施坦因是對的。朱可夫判斷胡貝會向南,也希望他向南,把能用的兵力都集中到包圍圈的南面挖好了坑,期望能圍殲並趁勢突入羅馬尼亞。

3月30日,曼施坦因、克萊斯特兩位集團軍群司令官被專機接到大本營。蔡茨勒提前跑來吹風,希特勒要解除兩位元帥軍職,蔡茨勒極力阻止甚至提出要辭職以共進退,但是戈林、戈培爾等權貴在一旁煽風點火,希特勒即沒有聽取參謀總長的建議也不接受他的辭職。曼施坦因表示都理解,一切盡在不言中。言外之意,他們是納粹、是一頭的,咱們軍官團是兄弟連、是這頭的。

希特勒表現很客氣、很得體,在為騎士十字勳章加配寶劍的授勛儀式之後表示:在東線,適合曼施坦因元帥的大規模作戰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只是死守。他與曼施坦因之間不存在任何信任危機。……

「我希望您今天的決定不會令您後悔。」傲嬌的曼施坦因在與元首最後一次握手時依然心高氣傲、逼格滿滿。

曼施坦因、克萊斯特出門時,莫德爾、舍納爾已在門外等候。

回到前線,曼施坦因利用最後一天時間部署指揮突圍事宜。最終第1裝甲集團軍殘部在黨衛第2裝甲軍反擊配合下向西潰圍而去。這可以算是最後的一點安慰獎。

朱可夫在回憶錄中承認誤判,「敵人的這種決定(指向南突圍)在當時看來是十分可能和極其自然的」。這是句實話,胡貝確實曾經有此想法。對於戰果,朱可夫則說,「說法不一」,「後來查明,突圍敵人不像部隊所報告的那樣是數十輛坦克及搭載的人員,而是相當多」。

袍澤同儕都對曼施坦因的去職感到憂傷乃至氣餒,大家心中對局勢都很明了,空氣中瀰漫著兔死狐悲的黯然氣氛。曼帥掌兵多年深得軍心,作訓、軍需、人事處長等紛紛請求調離,以示忠誠。曼帥回憶這幾年的征戰,從鐵馬金戈氣吞萬里如虎到現在慘淡經營黯然離去,心中也是唏噓不已。離開時,幾乎所有的親隨部下都去了車站送行。最後,專機飛行員朗格爾中校大喊:「元帥先生,今天我已將我們勝利的標誌克里米亞徽章從飛機上取下來了!」

(象徵曼施坦因軍功的克里米亞盾形徽章)

這句話再次使得曼施坦因感嘆萬千。這位飛行員隨即去了戰鬥機部隊,不久殞命沙場。

雖然胡貝跑了,但是蘇軍前進的步伐根本停不下來。到4月17日,坦克第1集團軍進抵喀爾巴阡山脈,切斷了由南方集團軍群改稱的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與南方其它部隊的聯繫。卡圖科夫的坦克集團軍因此於4月25日被授予近衛稱號。整個戰役,烏克蘭第1方面軍推進350公里,將德軍南方的整個戰略防線切成兩段,使其只能經過羅馬尼亞聯繫,加劇了德軍後來的困難局面。

12.1.3.3傳奇般的塞瓦斯托波爾

隨即第三次突擊開始,蘇軍收復克里米亞,抹去了德軍在南線最後一絲曾經的榮耀。

1943年1月A集團軍群從高加索地區後撤時,第17集團軍逐步退守到塔曼半島,憑藉「哥特防線」繼續佔據著新羅西斯克,隔海與克里米亞相望。10月,蘇軍北高加索方面軍與黑海艦隊、亞速海區艦隊協力收復塔曼半島再次前出至刻赤灣。德軍撤回至克里米亞。11月1日,蘇軍登陸刻赤半島苦戰,之後兩次發起攻勢卻沒有大的斬獲,只建立起一個正面寬10公里、縱深6公里的登陸場。後來,該部改稱獨立濱海集團軍,換將由葉廖緬科接手。

現在,當蘇軍建立起巨大優勢和有利的戰場態勢,時機已經成熟。4月8日,托爾布欣烏克蘭第4方面軍開始進攻。10日22時,位於刻赤半島的獨立濱海集團軍開始進攻。11日華西列夫斯基從剛收復的敖德薩趕赴托爾布欣處督戰。德、羅聯軍已無鬥志,驚慌失措。15日,蘇軍先頭快速集群進抵塞瓦斯托波爾防禦外廓。

希特勒照例要堅守克里米亞,理由是以此為基地的蘇軍轟炸機將會威脅羅馬尼亞的油田。但是此時的德軍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兩年前的紅軍防守部隊相提並論。戰至5月9日晚,蘇軍最終收復塞瓦斯托波爾。次日,大本營發來表彰電令並鳴放禮炮慶祝。至12日,蘇軍肅清所有殘敵。

蘇軍公布此戰殲敵10萬,其中德軍7萬。德國人評論戰果說,「看來是真實的」。相對其他戰役,蘇軍代價輕微,純減員不到2萬人,可稱完勝。戰後軸心國、德軍內部檢討失敗原因,相互指責吵得不可開交。竊以為此戰雖然德軍失敗不可避免,但確實快了一些,主要原因是敗在心態,軍無鬥志。大家心裡都明白,大勢已去,克里米亞地形特殊,實為絕地,因而士無戰心一觸即潰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

但是蘇軍海空軍不力,使德軍通過海上撤退了部分兵力,未能全殲,頗為美中不足。關於逃出的兵力多種說法不一,德軍說10萬以上,蘇軍承認約3萬人。

其實蘇軍海空軍還是做了努力的,整個戰役期間公布戰果擊傷擊沉艦船160餘艘。鄧尼茨也說:「由於俄國的空襲,海上運輸途中損失嚴重。」但是從4月底開始,相當部分空軍部隊開始調至白俄羅斯方向,為即將開始的白俄羅斯戰役做準備。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家底就這麼多。而海軍黑海艦隊,多以潛艇和魚雷艇作戰為主,沒有出動大型水面艦艇,因而只取得有限戰果。這主要是斯大林的戰略指導思想有局限性,從本質上說俄羅斯-蘇聯的歷史傳統仍然是陸上強國,雖然從烏沙科夫到納希莫夫,海軍也算是名將輩出,但其實並不以海權聞名於世。再加上在1942年為數不多的海戰中,黑海艦隊因為缺乏制空權造成大型艦艇損失太大,現在家底太薄,所以斯大林選擇了保守。

(紅海軍黑海艦隊)

無論如何,克里米亞,這塊寄寓了俄羅斯人無限情結的地方,葉卡捷琳娜女皇的嫁妝,烏沙科夫、納希莫夫、托爾斯泰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現在又回到了蘇聯手中。為紀念此次戰役,詩人與作曲家創作了歌曲《傳奇般的塞瓦斯托波爾》。迅疾被命名為「市歌」,由黑海水兵傳唱至今。時至今日每年的5月9日勝利閱兵式上,每當海軍方隊一出現,人們的耳邊就會響起該曲激情熱血的旋律。

3月的最後幾天,華西列夫斯基與伏羅希洛夫兩位元帥在梅利托波爾會面,商討烏克蘭第4方面軍與獨立瀕海集團軍的協同問題。工作問題都解決之後,兩人開始閑聊。夜晚既溫暖又寧靜,天氣和前線的氣氛都適於「促膝談心」。華西列夫斯基問道,難道過去真的在必要的情況下也不能向斯大林說出自己不同的意見?現在政治局委員們都勇于堅持自己的建議。斯大林不僅沒有否決,而且樂於討論,如果建議合理,就被通過。

伏羅希洛夫沉思片刻,回答說:「過去斯大林不是這樣的,大概戰爭教會了他許多東西。看來他已經懂得,他也可能犯錯誤,他的決定也並不總是最好的,別人的知識和經驗也是有益的。年歲對斯大林也有影響,戰前他年輕些,也更自信些……」

到1944年5月,紅軍解放了南線的幾乎所有蘇聯領土,德軍4個集團軍遭到毀滅性打擊。一系列的戰役後,雙方開始短暫休整。對於下一步的行動,希特勒和德軍最高統帥部理所當然地認為重大的決定性行動還將在這一地區展開,紅軍會充分利用此處已經形成的有利態勢,而且紅軍所有的6個坦克集團軍都集中在此。

所以現在,該輪到白俄羅斯了。

題圖: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里寧為戰功卓著的兩位元帥授勛。

兩個不同版本的《傳奇般的塞瓦斯托波爾》:

傳奇般的塞瓦斯托波爾- 蘇聯歌曲, 中俄文對照

傳奇般的塞瓦斯托波爾_土豆_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推薦閱讀:

日本拿下滿洲後用海軍搶南洋各國,而不侵略中國漢地各省,有了石油橡膠以後有沒有可能改變歷史的進程?
二戰中有哪些具有獨特美感(或者說情懷)的戰爭場面?
海岸邊的沉默怪獸-大西洋壁壘

TAG:第二次世界大战 | 苏德战争 | 名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