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作為基督教的節日流行在世界,反觀作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節日卻鮮有人問津,也沒什麼話題這是為什麼?

正月初九日玉皇大帝聖誕,祈祥道場。 正月十五日上元節,祈祥道場。 正月十九日邱祖聖誕,祈祥道場。 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聖誕,太清祈祥道場。 清明日清明節,度亡道場。 四月十四日呂祖聖誕,祈祥道場。 夏至日靈寶天尊聖誕,上清祈祥道場。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白天祈祥道場,晚上度亡道 九月初九日九皇會,祈祥道場。 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度亡道場。 十月十五日下元節,祈祥道場。 冬至日元始天尊聖誕,玉清祈祥道場。 十一月十一日救苦天尊聖誕,度亡道場。如果不是百度,除了中元節一個也不知道。。


謝邀!


春節怎麼說

清明節怎麼說

中秋節怎麼說

冬至怎麼說?

道教文化融合在中華文明的每一個角落裡。

一句老話:不要拿著無知當個性。

泛神論的道教不以你說的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為節日,對於不信的人,搞這些形式主義只有引人發笑。

我要說,比起生蛋,雙十一可是熱鬧的更多。


除了去教堂聽聽唱詩班外,聖誕節跟基督教還有啥關係?

就像光棍節跟光棍還有啥關係?

聖誕節現在這麼流行,就是他是一個可以哈皮的節日,而且沒有傳統節日的沉重感和繁瑣儀式…

話說現在傳統節日的儀式也少很多了


似乎中國的道教一直未能成為中國的主流宗教,唐宋以及清,佛教的地位還更高些,普及性也更廣泛。

另外,至少在民國及以前,重陽、中秋、七夕之類的傳統節慶還很豐富並受民間重視。後來,破四舊之類搞來搞去,不僅是傳統節日,很多傳統的東西大概都扔的差不多了。

而西方節慶的影響力,還是更多跟著西方的文化、科技以及商品流行起來,包括在中國以及全世界。


沒有商業價值。

你覺得現在人真有興緻過七夕什麼的嗎?不還是因為節日帶動消費。不然商家才不關心才不宣傳呢。像雙十一雙十二什麼的不還是為了買買買硬是造勢造起來的。


題主啊題主,英文單詞你從小就背誦,西方文化你處處能接觸。

可道教的經典著作《道德經》你可有認真看過?好玩的《易經》,《黃帝內經》,《南華經》你可曾翻過?

道教之於當今,的確是式微了,不如以前那麼風光了。這是因為道教堅守的「不信吾道,莫入我門」理念無法和到處在校園、廣場、書店等非傳教場所非法傳教的牟尼教,耶教競爭。

然而作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自己本土的宗教典籍,有空還是想請您多看看,咱們共勉!可好?

至於道教的節日,那就更加數不過來了。其他答案已經列舉,在此不需贅述。


中國人過聖誕節和基督教沒有任何關係,純粹是買買買和秀恩愛,「外國人的春節」僅此而已


不能打炮。


  • 聖誕節會在中國如此流行,跟基督教基本上沒什麼關係,本質上是西方文化的流行;

  • 道教的節日鮮有人問津,是因為中國的宗教氣氛不濃厚,大多人是無神論者。

所以,兩種現象本質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應該是新文化運動時對道教等一棒子打死 文化大革命又破壞了一波 清政府當初也是抑制道教發展所以現在這樣了吧


從品牌角度,看情人節為什麼這麼流行?

情人節又到了,也又到一年一度朋友圈曬幸福,單身汪刷存在的時刻。無數品牌都想藉此機會謀得哪怕一點點關注。那麼為什麼有些節日,會特別「流行」,而有些節日就不行。

情人節又到了!和情人節的熱鬧程度及受歡迎程度相比,元宵節簡直就是過了個假節。回想每個萬聖節,世界之窗歡樂谷的熱鬧勁,一排排cosplay的年輕人嗨到半夜,就不得不感慨:我們這麼熱衷國外的節日,但為什麼外國人不過清明節之類的節日呢!

是啊,為什麼有些節日,會這麼「流行」呢?

因為節日也需要合理的品牌打造,具備娛樂IP屬性的節日,才能更受歡迎,更能源遠流長。成為IP,才是一個節日可以長期流行下去的終極使命。

以萬聖節為例,萬聖節早期象徵著一年的結束和新一年的開始,歐洲人除了舉辦儀式感謝太陽神讓他們豐收,並深信醜陋面具可以嚇走惡靈,這種觀念後來演變成為小孩兒變裝,按鄰居門鈴嚇人,要糖果吃的習俗。而正是這個改變讓習俗變得更有娛樂儀式感。而這些儀式,通過反覆練習和推廣,就成了節日IP,

其實對中國的家長/小朋友/愛玩的年輕人來說,萬聖節的真實意義並不那麼重要,而是已經成了一個好玩的「變裝節」,一個可以有充足理由約朋友一起玩耍的特定日子。那麼玩起來就好,誰還會在意那麼多。

相比之下,清明節的習俗,就顯得「不那麼好玩」。在中國舊有習俗中,已經有清明時分為祭掃祖先墓地的慣例。在清明節的傳統里,「路上行人慾斷魂」是難免的,哭聲中的儀式,也是有祭掃這樣一項,也似乎並無流行的可能。當後來政府將它命名為民族掃墓節後,儀式感就更消失的無影蹤了。而純粹成為了弘揚孝道和民族精神的節日傳承。

這也就解釋了情人節這樣的節日,就是娛樂大IP加討巧專業戶,無數年輕人成了IP大傳播者,商家也因此自願成為IP推廣員。每年都會捲入數以億計的傳播人群。

除了傳統上大節日,再看阿里的雙11購物節,冰桶挑戰日等等,所有有可能做成品牌的節日和日子,都需要具備娛樂IP屬性才行。

明確的的遊戲和活動規則,儀式感很強有很好的參與門檻、能帶來歡愉、可以進行炫耀、有社交屬性等等。滿足任一條,才具備娛樂IP屬性。

其中,參與門檻這一條相當重要,讓人沒有參與感的節日,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享受的「節日」是完全沒有前途的,不過,門檻也不能設置太多、太難參與,要不然也很容易悲劇。做得比較好的幾個典型品牌,如蘋果發布會、邏輯思維跨年演講、包括各色音樂節,無不在遵循著這一原則。

內容來源:公眾號「老聶的讀書筆記」(laoniedushu)

老聶:資深互聯網品牌從業者


洋節走腎

傳統走心


中國本身的社會就不是宗教社會,而是各種文化參與的社會。無論是道教節日,還是佛教節日,還是伊斯蘭教教節日,大部分的人沒有去過這些節日。而平安夜、聖誕節這麼火更說明大部分的人對於基督教沒有什麼崇敬之心。題主肯定沒在節日的時候去過佛寺道觀,大家一起吃個飯,戴個聖誕帽,送個水果就算過節了嗎?不是,佛寺在節日了會有法會,講經說法,儀軌梵唄。而在聖誕節呢!大家吃吃喝喝玩玩就好了。

當還有一種形式叫廟會。下面的圖片是介紹廟會的。

可以看出來他的產生是和宗教活動息息相關的,而現在咱們過的聖誕節實際上在中國大規模發展的時候就已經成為商家的商業手段了。

我是佛教徒,但是昨天平安夜也去和朋友一起吃飯。大部分人應該和我一樣,就是看著熱鬧,就出去玩玩,而不是以宗教目的而出去的。反而在佛教節日的時候我不會出去吃飯等等,不是去佛寺就是在家。


因為在中國,聖誕節不具有實際的宗教色彩。

大家都喜歡禮拜天,難道是因為它是基督教的么?

同樣,過聖誕節,相對於耶穌基督,恐怕大多數人只想到聖誕老人。它只是個休閑娛樂的日期而已。


聖誕節那天你有去教堂做彌撒嗎?


坐標濟南

10月底的時候,幼兒園老師要求準備面具,萬聖節衣服。小區里的老太太說:最近這孩子怎麼都帶面具啊?

10月31號下班,看見道邊很多燒紙的,國人也與時俱進,萬聖節都燒紙了。

看日曆,十月初一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