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新聞「聯播」- 14.12.2016

明明說好半月談,半個月後半個月,半個月後又半個月,這都快一個半月了吧老大!

想想,半月談也三年多了啊...

坊間一度傳言北歐半月談倒閉了,說什麼下游供應商款子好幾個月沒結堵上門來了,工人開不出工資沒有辦法,只好把原本100贊、200贊的半月談稿子找各類不知名的公眾號賣掉,通通5塊錢一篇清倉價處理了。票圈還瘋轉半月談小編吃喝嫖賭帶著3.5k 關注跑路了,跟Mc 天佑麾下的網紅直播經紀公司簽下五位數年薪合同,準備正式出道喊麥……對於這些謠言,我就回應一句。

我對半月談讀者的判斷力有信心。

最近長期沒有更新的原因只有一個字___。

這字以後有空再補上吧。

上篇憋的《二手店街區漫遊指南》 后座力確實比較強,我想寫完之後也算是完成一個歷史任務了,然後心態就發生了變化,產生想贏怕輸的心理,以為可以躺在功勞簿吃點老本,然後就坐吃山空。現在山裡斷糧,只好重新出山。大家先不要走,我們這個座談會還沒開完——下面馬上就要切正題——堅持開完會的每人送牙膏一管(音量+)——毛巾兩條——以及洗臉盆一隻(音量+++)

就知道大家喜歡講衛生。。

068期半月談整理了北歐地區的幾條近聞,供大家過目。比如古根海姆博物館怎樣折戟波羅的海,某國產手機在北歐有哪些新動向;丹麥這個移民新政怎麼來的、又對歪果仁有哪些影響,以及瑞典有個福利漏洞被人抓住了以及這會產生哪些潛在後果呢?

不要以為這些跟你沒關係,這可都是積(雞)累(肋)。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可是推動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即使想賺大錢,也不要好高騖遠,先定個小目標,比方說先掙它一個億。

因涉及丹麥,瑞典和芬蘭三個國家,故本期半月談採用「聯播」方式,由波羅的海一套、四套與這三個國家本國中央電視台一套並機播出。

扯淡完畢,以下正文

波羅的海新聞「聯播」

波羅的海各族人民大家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波羅的海新聞聯播節目。今天是2016年12月14日,距離聖誕節還有11天。今天節目的主要內容有:

古根海姆博物館項目擱淺波羅的海,丹麥移民新政大幅提高准入門檻,種花家手機強勢登陸諾基亞故鄉,以及瑞典福利機構失誤引民眾熱議。下面請看詳細內容。

導播這鏡頭怎麼切的?這段掐了別播,謝謝。

古根海姆博物館項目擱淺波羅的海

其實籌備這篇文章的時候打算引的信源是「古根海姆博物館項目計劃艱難前行」,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這發新聞鍋里正燉著還欠火候,另一發已經爆炒出鍋了。

經六年多規劃和各方博弈,赫爾辛基市政委員會以53:32的投票結果決定了:不搞了。

原因是項目需要的政府出資額偏高而回報成疑,太冒險了。同時赫爾辛基本地市民對這個項目也提不起熱情,部分投票委員更是表示這個喜歡在世界各地搞博物館項目的古根海姆基金會——本身運作方式不夠透明。也是,現在財政緊張,拿公共資金大興土木面子上說不過去。反對派可能認為這種決定短視,畢竟這個項目可以帶動就業,旅遊,促進文化發展等等。然而當前經濟形勢下做這麼大的投資決定,不但需要決策者有足夠智慧恐怕也需要相當的政治勇氣。不然後世文人見了又要詩興大發,「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亡百姓苦」。

那麼這個古根海姆博物館以及基金會是什麼呢?聽著是有點耳熟,百科說它是一個私人連鎖方式經營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最初成立於1937年美國紐約。在海外目前處在運營中的項目有西班牙畢爾巴鄂和義大利威尼斯,柏林的古根海姆博物館現已關閉(1997-2013)。在哪都是個大項目,但做好了確實可以是一個遊客吸鐵石,地標式的文化符號。

上圖是紐約第大五道上的古根海姆博物館。貌似我知道的關於紐約的一切都在第五大道上...

古根海姆基金會方面之前在赫爾辛基全城搞了一些營銷宣傳,推廣他們的項目主張,試圖博得公眾好感作為談判桌上的籌碼。到時候挾民意以令市政府委員,算盤打得好好的;可惜經過六年的博弈、論證,終究功虧一簣。截止本談發稿時,項目夭折已數日,公交站台上的廣告還沒人收屍。

無人候車的車站。夜色中的燈箱廣告,分外刺眼。

項目已「掛」 有事燒紙——赫爾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館項目(2011-2016)

一加3T 強勢登陸赫爾辛基

除了古根海姆的殘留物,最近兩周朝九晚五的赫爾辛基市民還會發現鋪天蓋地的一加3T 廣告牌。每天通勤需乘公交轉火車轉地鐵(總計40分鐘左右)的某市民表示,每處換乘車站都能看見一加3T 「Never settle」的推廣。而且還在本地運營商夥伴Elisa Oy 支持下搞了線下發售,弄得一群發燒友在零下好幾度的室外排隊。排完隊後還沒發燒的後來也都感冒了。

下圖是Reddit 搜到的,據說這次發售開始於11月28號晚五點。發帖的樓主四點半到已經有四十人左右的隊伍,排了一個小時進店,大約五點四十五左右出來拍的這張照片。

這是非常臨近赫爾辛基中央火車站的一條街,所以廣告效應還是挺好的。另外提個相關知識點,這個合作的本地運營商Elisa Oy 是全歐第一家一加線下零售店。小編怎麼知道的呢?因為六月份時候在該運營商門店裡擼過一台。當時手機叢中只是多看了一眼,然後就是一陣辣眼睛,一是沒想到一加已經可以在芬蘭買到,二是印象中一加一直走線上比較多。寫半月談是要查資料的,這兩天一查果然是2016年5月——一加通過與本地運營商合作形式進駐芬蘭線下零售店。半年前店裡還只有一加2 和一加X,現在回頭看算是一個醞釀;這次3T 發布,才算正式通過市場推廣「落地」並為當地人所熟知。

上圖左是公交車站的廣告,圖右半空中的廣告牌在赫爾辛基中央火車站內。

據筆者觀察這類廣告牌最近兩周在赫爾辛基全城覆蓋率極高,其中客流量較高的公共交通站點如公交、火車、地鐵站等是重中之重。此外,一加也在一些大型購物商場內設立了一些小展台。下圖是筆者暗中觀察的發現:圖左有一個那個穿運動鞋的妹紙是一加工作人員,正在向過路的拎兜顧客介紹一加;展台前人流量不小,圖右可以看到那個妹紙被一群圍觀大叔包圍了。

Elisa Oy 官網主頁上可以看到,奮鬥多年的一加終於有機會跟iPhone 7 平起平坐喝咖啡了;當然iPhone 在業界的地位還是無出其「右」,一加也只能靠左邊站。

忽如一夜春風來,滿城都是廣告牌,萬普拉斯公司這次攻勢猛大概也是這些年海外發燒友社區和業界積攢的底氣。換到幾年前誰也不會想到,種花家的手機品牌能被諾基亞的故鄉芬蘭認可。所以不能用靜止的觀點去看問題,要看到事物內部孕育的變化,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和歷史的進程。一切事物都在流變。

無(huo)獨(bu)有(dan)偶(xing),一加其實是後起之秀,真正在本地深耕多年的是華為。之前聽說華為2016年底也就是現在,在芬蘭市場會做到銷量第一,是華為手機業務第一個正式拿下的發達市場,而那會兒三星甚至還沒出Note 爆炸事件。所以大家不要被華為在亞非拉不毛之地開疆拓土的報道迷惑了,至少在消費級個人手機業務這塊,華為還是有一顆追求白富美的心。畢竟成熟發達市場的利潤是更大的。

只是結合一加半年前就進駐本地零售店以及這次猛攻芬蘭市場的營銷規模,芬蘭竟是發達國家鏈條最薄弱的一環。本地賣的特別火的華為手機是榮耀8,前兩天路過中央火車站剛好看到對面華為新開張的實體體驗店。

最近大半年都能在街上以各種角度看到這個光膀子的拳擊手的榮耀8廣告(上面有個圖在火車站裡的一加3T的廣告位原來就是華為榮耀8的),趕上聖誕季又加上了這個聖誕老人裝的大爺,也是膀爺。

以及這次一加3T的首發還包括丹麥,挪威和瑞典的一加粉可以洗洗睡了先。丹麥這個國家我並不了解,雖然去過,畢竟只呆了兩晚。半月談好像也還沒寫過專題,不過眼下倒是有個挺有時效性的新聞——可能對部分半月談讀者有一定參考價值。

就是打算移民丹麥的同學,恐怕要三思了。

丹麥出台新法案限制外來移民

簡單說,就是你想來丹麥移民會越來越難了;複雜點說,就是丹麥在立法上嚴格限制歪果仁特別是「非西方國家移民」的永居申請等等。

大概上月底丹麥政府作出了2017年度財政預算,作為預算共識的一部分,由偏右翼的丹麥人民黨提出的反移民舉措得以通過。這個黨啊其實說他「偏右翼」還是有點軟化了,它還是比較偏民粹的,強調丹麥人民族認同以及「西方」、「自由民主」這樣的意識形態標籤。比如2010年他們作為反對黨就曾要求若不能徹底禁止則應嚴格控制並大幅減低來自「非西方國家」的移民。有些同學聽到這類新聞後可能下意識覺得這類排外政策主要針對來自中東、非洲的移民或難民,但是請注意人家的具體措辭「來自非西方國家的移民」。我們對號入座吧。

然而呢幾年前丹麥人民黨還是在野放嘴炮狀態,歐洲幾乎每個國家都會有極右翼勢力這很都正常的情況。但15年大選,產房傳喜訊人家「升」了——拿下21%的議會席位以第二大黨身份進入政府組閣。這裡要簡單介紹下丹麥政治體制,跟其他北歐國家一樣丹麥也是多黨制議會民主制,議會大選後一般由議會多數黨組閣,如沒有絕對多數則通過黨派協商組織多黨聯合政府。

如果是左翼黨派加起來的席位多,可能就形成左翼政府;如果右翼黨派拿到席位多但不夠多,可能就聯合一部分中右翼以及中間黨派,經過磋商、討價還價、出賣,挖角,背叛以及勾心鬥角最終達成共識——中右翼政府上台。15年6月的這次大選左翼的社會民主黨雖然拿到了議會中最多的席位(179席中的47席)卻選擇不加入新政府,而最終組閣的是議會第二大黨右翼的丹麥人民黨(37席)和中右翼的丹麥自由黨(34席)。因為37+34=71 遠遠大於47(以及貌似社會民主黨沒有聯合到足夠多的其他左翼政黨支持或加上其它左翼政黨票數也不夠跟右翼掰手腕)。

右上角方塊顯示的哥本哈根選情: K?benhavn 就是丹麥語的哥本哈根

上圖可見丹麥東部的首都哥本哈根是左翼一片紅,再不濟也是中右翼的藍或橙但根本沒有黃色的地盤。按英國脫歐後的一些理論說,首都經濟繁榮受全球化影響主要是積極的,也更開放包容,所以選擇左翼的社會民主黨;而丹麥南部特別是跟德國接壤的西南部,也就是很多難民北上的路徑則是一片黃——右翼丹麥人民黨大獲全勝。這種理論有點粗暴,不過見仁見智,有好事者不妨細研究一下,我的磚頭就撇到這了。不知道這篇會不會釣出個丹麥政治觀察家出來。。

去年大選的時間點大約也是一個決勝因素。15年是這次敘利亞難民危機的高潮,現政府需要對難民湧入的現狀負責但卻很難在不違背自身價值觀的條件下並提出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持強烈反移民立場的丹麥人民黨上台也就不足為奇了。持歐盟懷疑主義的右翼丹麥人民黨在競選口號上直指現實危機,具體政策上則要求限制外來移民(包括歐盟內部),啟動臨時邊境管制措施等等(關於歐盟懷疑主義——參考閱讀本談065期:歐洲一體化與北歐諸國關係考)。當然後者是申根公約協議中允許的,雖然申根區內各國之間不設邊境管制,但條約簽署國可在特定條件下臨時封鎖邊境、重啟入境審查。

事實上該黨自去年上台後也做到了,15年丹麥在難民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就丹麥就單方面重啟了南部與德國接壤邊境的審查,目的在於阻止難民從德國北上進入丹麥。雖然很多難民的最終目的地並不是丹麥,而是移民及難民接收歷史悠久的瑞典。不過這次臨時應急條款的啟動還是讓很多人大失所望,曾經被認為是「超越了狹隘民族主義」的歐洲一體化原則開始跌落神壇。當然這些小打小鬧還是比不上一年後英國脫歐公投影響的量級,冷戰後勢如破竹的歐洲一體化進程開始逆轉。

言歸正傳。中間鋪墊這麼多是為了介紹這次丹麥限制外國移民新政的背景和語境,不要跑題。

當然我不否認一種可能性即這類政策的初衷是限制某些特定國家、地區乃至持某宗教信仰的移民,但最終政策在客觀上確實是讓包括華人以及亞裔的非歐盟人士也跟著躺槍了。考慮到非歐盟的美澳加很可能會有同丹麥的雙邊人員往來協議,我們想拉其它發達國家戰友墊背的想法也可以省省了,這個事再次給我們一個教訓啊同志們,同樣是生活在西方國家的外國人,米帝白富美在 Facebook 轉發 5 Best Places To Be An Expat 這類文章的時候,我們還是默默查閱一下所在國移民局網站細則吧。。

具體條例有,從2017年開始外國移民需要在丹麥生活8年以後才可以申請永居,這個年限上的要求在2016年是6年,在2015年則是5年;此外,申請條件要求您在最近的四年內未接受任何政府公共福利。

按2016年的既定法律規定,獲得永居權後你想把家屬接到丹麥得等三年之後,即若2016年獲得永居權,2019年開始可以把家人接過來。而2017年後新法律規定是三年後三年,三年後再三年,然後再等兩年,共計11年後才可以帶家屬來丹麥。也就是說你先花8年拿下永居權(後四年不得接受任何政府福利),然後再等11年就可以帶老婆孩子在「世上最最最幸福的國家」丹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了,總共19年,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了呢?

「摁,十九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啊!為了下一代,幹了這碗易北河水,不轉不是丹麥人!」

有詩為證: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親不好意思忘了說,想把家屬接到丹麥,您還得在過去4年內全職工作3.5年。」

。。。。

「請問還有什麼可以幫助您的么?如沒有,請對我們的客服進行評價,謝謝親!」

其實全球化時代各國都有自己難念的經,技術升級、產業轉移,移民融入對社會的衝擊和考驗等等。面對這些挑戰,不同的國家會有相應的應對方式,有些可能就會顯得不那麼「進步」或「高大上」,這些半月談小編覺得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希望以後某些國家以及超國家聯盟不要動不動站在意識形態高地秀優越、對別國指指點點就好,摁摁。

我們將視線轉回芬蘭,看看芬蘭政府處理移民事務的效率。

這個例子還得拿我本人開刀。本人的工作簽證申請提交於7月15日,然而今天是2016年12月14日農曆十一月十六。。也就是說五個月了,五個月。。

要是申請永居需要等五個月才能出結果我可以理解,我只申請工作一年的簽證啊?12個月的居留簽證,5個月了還沒出結果?

我想這裡面一定有誤會,我就找警局(因為是按居留許可算續簽,所以本地警局處理申請)領導反映一下情況。九月份的時候發了一封郵件,這個警局工作的小同志在自動回復(大意是你催也沒用)之外還溫馨提示了我說這個今年處理不完的申請會在2017年1月移交芬蘭移民局處理。當時我以為是威脅我,現在年底了我發現人家是給我打個預防針,我還得謝謝人家呢。。

但我還是不死心啊,十一月底我又致信警局,結果警局方面高度重視——居然有兩位小同志回復我。非常感動的是他們向我透露了當前簽證審批的大好形勢——已經處理到五六月份提交的申請了——七月份提交的申請還沒來得及處理呢。

這麼慢除了效率低的問題,可能更主要的原因是經費不足。芬蘭政府最近幾年一直削減各類公眾支出,而趕上最近難民危機各類申請更是劇增,自然人手不足、捉襟見肘。我能理解,是我給政府添麻煩了。。

樂觀的我估計最快我這個簽證明年1月也就能拿到了。申請一年工作簽,才半年就拿到也是挺酸爽的。到時候去警局取簽證/居留卡時候可以順便提交下一年度申請了,省得我回頭多跑一趟。

當然我的情況還屬於幸運的,因為在芬蘭高校拿到學位所以工作簽下來前可以全職工作。不過這麼遲遲不正式發籤證也有個很煩的事,就是工作簽跟居留簽是一回事,正式簽證下來之前申請者不得離境。導致不論是預定出遊計劃還是回國探親都很不方便,這些總要提前很久預定機票、行程打出提前量才現實、划算。雖然坊間傳言不離開申根區問題不大,我還是不敢冒險。萬一困在某國邊境隔離站,坊間又說不上話。倒是可以體驗生活,寫一篇「在XXX國被禁止入境&拘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體驗生活當然很重要,但也不能違反基本法。本文最後一個案例來自瑞典,不能算是違反基本法,但算是鑽了福利社會的空子。

瑞典政府補貼ISIS 戰士?

希望大家不要怪我這個標題取得太標題黨,因為原文標題更聳動:瑞典每月支付600美元生育福利給ISIS 戰士。

是這樣,一個瑞典爸爸帶著老婆和四個孩子在14年8月舉家移民敘利亞參加聖戰,還給ISIS 拍宣傳視頻爭奪輿論陣地。這已經非常不合適了,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他還教兒子跟著自己一起上鏡,舉著AK47. 據說有些西方國家過去的戰士去了以後被ISIS 當成人質或用於各類輿論宣傳,即使想走也被控制起來另作他用(換人質、贖金等)。不知道這一家現在什麼情況。

然而這個新聞最近再次冒出來的原因是,媒體發現瑞典政府在他舉家前往敘利亞將近一年後才停止向他發放生育福利和住房補貼。。據說光是每個月的5814克朗住房補貼(約合4400人民幣)就夠他們一家在敘利亞生活的費用了,還沒算他們家四個孩子的生育補貼。也就是說在他們舉家遷徙敘利亞後瑞典政府還不知情而且發給他們五千多美元福利現金補貼,直到這次媒體曝光再次讓公眾對政府福利機構的低效率產生不滿。

所以你們聽說某個媒體/公眾號又因為缺稿_企業營銷喉舌跟風吹北歐國家「搖籃到墳墓」式的福利制度,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判斷。

以上這條新聞雖然是一個極端個例,但它也是福利社會模式一個側面。半月談認為真正威脅福利模式的在於其內在弊端,比如對普通人工作積極性的打擊,臃腫的公共機構對社會的負擔,對勞工權益的過度保護降低效率,經貿上對高增長以及自由貿易的依賴,對全球化外部環境因素的敏感,特別是移民衝擊等等。

總之一切福利都是有代價的,而當代價超過甚至接近回報的時候,人們可能就會對福利制度乃至相應的意識形態產生懷疑。比如前文提到的丹麥的左翼社會民主黨就在15年大選後下台了,取而代之的是丹麥人民黨控制的偏保守的中右翼政府;瑞典的現任政府是14年組閣的社會民主黨和綠黨組成的中左翼聯合政府,2018年9月的瑞典議會大選後會發生什麼?

作為北歐第一大國,瑞典不但歷史悠久且曾為多個鄰國多宗主國,人口接近1000萬(丹麥挪威和芬蘭的人口均在500萬左右)。所以在很多方面,瑞典都可算引領北歐風氣的一股清流。前文也提到了,這次難民危機里福利同樣好的丹麥並沒有太多難民留戀而僅僅是北上的跳板——它們的最終目的地是瑞典。箇中原因就跟瑞典長期以來對外來移民以及難民的包容和開放有關,這個國家一向比較博愛,有超額接收難民的傳統。

然而如果把眼光放更長遠、追溯到它的近代移民史,瑞典的凈移民輸入也不是「自古以來」。至少在是十九世紀後半葉到二十世紀上半葉(應該主要是因為饑荒移民美國吧)瑞典基本上是移民凈出口國,如下圖。

然而在二戰後的節點,大概1947年左右開始進入移民入超階段。二戰結束初期是一個小高潮,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一個小高潮(越戰及柬埔寨紅色高棉難民?),90年代中期是一個高潮(南斯拉夫內戰,蘇聯解體),21世紀初期又是一個高潮(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這個圖沒包括到07年以後,不然算上這次敘利亞難民危機又要創紀錄。

這個題目其實也很有意思,擴展下可以研究瑞典二戰後的政黨政治,以移民政策為軸怎樣左右搖擺,又跟福利社會政策有怎樣關聯,還能結合國際經濟政治、地緣形勢分析。是一個巨大的坑,我也是真敢想都不掂對一下自己半斤八兩。。但還是想寫,小聲問一句大家支持嗎?中央也支持嗎?

尾聲

時間過得真快,068期半月談又到了說再見的時候。很慚愧,把這幾個國家又黑了一遍。有人說北歐有好事你怎麼不報道一下,人家誰誰誰都說了A國設計爆款美哭了你值得擁有,B國世界最幸福國家來生轉世就去那,C國風景如畫銀河系裡不是針對誰 D國教育宇宙第一秘密竟是它,E國美女顏值爆表胸大腿長狂吸睛,這你怎麼都不提呢?就知道無腦黑,民智都開啟好多年了別以為我們不知道!

這位客官您別急,小專欄篇幅有限這篇新聞邊角料拼的算來又一萬二千字了,實在不可能面面俱到。沒寫那麼多「好事」的原因是,各大門戶、社區,微博網紅,旅遊平台,公眾號早就說過若干若干遍了,我再幫著說一遍,也沒意思。另一方面我自己看那些東西也看膩了,甚至有點反胃。所以「劍走偏鋒」,希望給大家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也可以看到媒體「浪漫化」語境以外的同樣真實的北歐。

本談無意祛魅別人眼中的「詩和遠方」,但我也覺得不該把片面、無知當浪漫。浪漫當然是要有的,但也不能太浪。看了兩篇出於商業目的發的關於北歐的公眾號文章就輕言說「愛」,這「愛」也有點輕浮是吧?

把各路媒體自媒體旅行社區出行網站黑一遍還不夠,還把讀者黑一遍。有完沒完?

別急,藥丸了。話說我也是嫉妒人家的影響力,其實自己還不是一日三刷小紅點?

我就黑到這裡。下期再會!

參考消息

三年又三年截圖自電影無間道

分明是在消遣我截圖自新水滸(2011)

你也不能太浪截圖自電影一步之遙

波羅的海聯播題圖來自電影再見列寧(鏈接是小編在知影寫的影評,就這麼完成了騙贊的閉環)


推薦閱讀:

TAG:移民 | 丹麦Denmark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