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明珂先生的《華夏邊緣》?
今早談起真冷啊,昆明的冬季冷的凍死人。看到了這個問題,作為才學了中國民族史和中國民族歷史與文化,世界民族,世界宗教的我來說,這個問題有很多值得我說一說的,題主耐心往下看吧。
我不得不承認在整個漢文世界的民族歷史學(ethnohistory)或歷史人類學(historicalanthropology)著作中,既有理論深度又有精湛細部研究的著作稱得上是鳳毛麟角,而王明珂教授的《華夏邊緣》卻正是這樣的作品。知道或了解華夏民族邊緣的形成並非一個遙遠而古老的知識,經過作者的描述我們才有恍然而悟的感覺。王明珂無疑是台灣乃至漢文歷史人類學界的一顆很亮的星,他的書的分析和切入點都選擇的很新穎而又讀到。《華夏邊緣》就是這樣一部很有理論建樹和思維開放性的研究著作,它代表和反映了我們對青藏高原邊遠地區羌人的理解的重構,也在更大的時間和空間舞台上展示了民族史的重新書寫和對於文明的深刻敬畏。這是我的總體評價。 作為「華夏民族」西部的「邊緣民族」羌族,是「民族邊緣」理論的最好個案。王明珂認為,羌族在先周時期曾是周人並肩作戰的親密盟友,在周人克商的戰爭中,羌人曾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甚至於,王明珂猜想,羌族很可能就是「姜姓族」。但隨著周人建立起正統的「華夏政權」,而姜姓族卻不斷對姬姓族掌權的周王朝發生威脅,羌人開始被歸為華夏的「非我族類」。至戰國後,儘管周政權逐漸衰落並最終瓦解,但周人建立起的觀念,卻成為此後的諸侯國及至歷代王朝建立的合法性基礎。反觀「羌人」的概念,卻隨其生存的地域幾經變遷。歷史進程中,「華夏」為代表的核心族群的穩定性,與「羌」等邊緣族群間的不穩定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恰恰反映出,「華夏」的定義,是在與邊緣民族的摩擦和碰撞中最終形成的。
對於這種碰撞,王明珂認為它代表了族群記憶的選擇和遺忘。在王明珂看來,文獻資料也好,考古文物也好,事實上都是核心族群的統治階層用來建立民族認同的工具。對認同有益的「記憶」會被有意識地傳至後代,而與認同有衝突的「記憶」則會被拋棄。正因此,傳統的「典範理論」僅憑文獻資料和考古文物去廓清民族起源,顯然落入了先人們設下的「圈套」,遇到困境就不奇怪了。於是,王明珂提出,當代的族群理論並不回答「我們是誰」,而是解答「為何我們要宣稱自己是誰」。「宅茲中國」代表的華夏主流意識形態,決定了周以後的各代統治者始終要以「華夏」為本源,才能在「華夏」建立起穩固統治。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那些原本身居「邊緣」的異族,在問鼎中原後都無法逃脫
「華夏化」的命運。這是王明珂書寫歷史的獨具匠心和高秒之處。他看到了歷史舞台中中心和邊緣的區分,有中心就一定會有邊緣,邊緣並不是不重要和可以無視,相反一個文明的界定,其範圍取決於邊緣,正如同我們能看到月亮和太陽總是因為其有邊緣存在,而對於大地我們卻看不到邊界所以在古代才會產生天圓地方那種理論。
因此讀懂邊緣,理清邊緣地帶和族群數千年的演變,其作用正是為了更好反觀中心文明。
在人類社會研究方面,本書特意強調的「邊緣與邊界研究」,這是近年來愈來愈受到重視的一種社會科學研究視野。在本書的表現中,作者不只是用「邊緣」來探討華夏的形成與變遷,更在許多地方表達了邊緣與邊界研究的旨趣。將傳統歷史知識看作為「典範歷史」,注重「邊緣」和社會底層的多元聲音。例如,關於中華民族邊緣再造方面,他很少提及史語所傅斯年、李濟等人的豐功偉業,卻以大量篇幅介紹該所名不見經傳的邊緣人物黎光明的事迹。又如,在全書的最後一章中,作者以四川偏遠地區的北川人認同的歷史變遷為例,用社會底層親近人群間的互動來說明漢化的微觀社會過程。 如果說作者在本書的寫作策略上,以跨越遊走於考古學、歷史學和歷史人類學之間的傾向為期許的話,那麼他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總之王明珂這部書是經典的歷史人類學著作,值得細細研讀,歷史不總是那些光輝的大事件和中心人物組成。小人物,小族群也在倔強地書寫演繹自己民族的發展史,文明也正是如此一代代的流傳下來了。評價什麼的是很私人很鄭重的事情,沒有評價。
看了這個書的讀後感是某天跟人聊到有關的話,會推,不止推書,也會推人。這書現世,是在學界有引起討論的,加入人類學的觀點闡釋歷史。對於後來者的影響,絕不止《華夏邊緣》一書。
王是一直在追蹤關注的學者,如他自己曾言,他作為歷史出身的,卻在歷史學與人類學的邊緣上行走。像他自己所深入研究的「邊緣」一般,他又在海峽這邊與海峽那邊行走,對於別人的意義不僅僅是試圖破除學術壁壘的先行者及少數者,真實生活中的種種,除了他,興許沒人能與他感同身受,即便如此,光想像一下當年也稍微能想像一點酸甜苦辣咸出來,看他一系列的作品,看他的堅持,值得佩服與學習。
著作不錯:邏輯自圓,有理有據。不過在中國這個領域,很political。這個理論存在「呆灣民族認同--&>呆獨」的推導可能,將來著作與作者被貼綠標籤不是不可能。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國東南部少數民族很少,西南地區民族就很複雜?
※中國能不能淡化民族差異,再造一個「華夏族」?
※請問韓國人怎樣看待他們的民族服飾和明朝服飾極為相似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