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按鈕引發的思考
這是一個跟PM相愛相殺的故事……
在最新的一期需求中,有一個細節是針對功能關閉增加了一個攔截dialog,目的是希望降低功能的關閉率。
我的設計是這樣的,但是在進行內部showcase的時候是這樣的,誰動了我的設計稿?
我找到PM對當前的實現方案提出了質疑,有兩方面的原因:
1.按照谷歌規範,dialog的左邊是忽略性操作(例如取消、不同意…),右邊是肯定性操作(例如確定、同意、刪除、停止…)。
2.在我們自己的應用中,所有的「取消」按鈕都是放在左邊、不強調的樣式。
結論:當前的實現不符合規範。
PM聽後立馬就我給出的原因進行了反駁:1.在我們的應用中,確認停止dialog的左側按鈕就是肯定性操作。
2.如果「關閉」按鈕放右側,用戶在進行操作時會慣性點擊右側的按鈕,並不能有效降低功能的關閉率,與最初的需求出發點不符。結論:當前的實現可以降低功能關閉率,維持現有樣式不改動。
你在跟TA講按鈕的擺放問題,TA卻跟你談關閉率,大家討論的完全不是在同一個頻道上討論問題,撲街……
畫外音
我們在日常的工作溝通中,經常會碰到你跟PM講芝麻,TA卻跟你講綠豆的情況。如何進行有效說服?其實說服的過程是一個回溯分析的過程,只有知道PM為什麼想要,才能知道TA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拿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出來。
於是我對剛才的溝通過程以及PM比較認可的兩個頁面進行了回顧與分析,試圖找出TA的需求出發點到底是什麼。
通過分析,圖1中的dialog,按鈕表明態度,對希望用戶進行的操作進行強調。圖2中的dialog,按鈕在不違背用戶意願的前提下達成自己的目的。
- 降低功能的關閉率是PM的顯性需求,必須要滿足,達成後方案通過。
- 不違背用戶意願是PM的隱性需求,需要仔細挖掘,達成後超出預期並有效說服。
再回頭看當前的方案,「取消」按鈕進行強調並放在右側,可以很好的滿足顯性需求,但是卻無法滿足「不違背用戶意願」這個隱性需求。為什麼這麼說?
「取消」按鈕放在右側其實是在傳達一種你想關,我製造困難不讓你關的意思,與用戶的目標相違背,容易引起反感。就像你要吃餅乾,旁邊的人和你說「不給你吃」,你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當然非常生氣。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把按鈕上的文案「取消」改為「稍後」。你想關,我允許你關,只不過不是現在,大方向與用戶目標保持一致。既然你要吃餅乾,那我就給你餅乾好了,只不過要稍等一會兒,在心理上讓人更加容易接受。此外,文案「稍後」足夠短,不會存在多語適配的問題,同時改動成本不大,修改後的方案在流程和操作上更加流暢。
當我把修改的後方案再次拿給PM看的時候,很快就通過了。通過這一個小小的按鈕修改,給了我一些感悟:1.設計師習慣從感性層面思考問題,PM習慣從理性層面思考問題,在進行說服時,設計師需要把感性的問題轉換成理性的問題。例如不去爭辯是紅色的按鈕好還是綠色的按鈕好,而是將其轉化為這是要解決用戶轉化率提高的問題,那麼接下來就圍繞有哪些方法有助於提高用戶轉化率進行討論。
2.說服的過程是一個回溯分析的過程,只有知道PM為什麼想要,才能知道他想要的究竟是什麼。PM的需求通常會包括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兩部分。顯性需求非常明確,滿足後方案通過;隱性需求則需要設計師去仔細挖掘,滿足後超出預期並能有效說服。如果你花費了很大的力氣都沒有說服對方,那就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是不是說服的出發點搞錯了。
3.在不違背用戶意願的基礎上,迂迴達成自己的目標。用戶意願不可違背,只能想法設法滿足。當用戶目標和產品/商業目標發生衝突的時候,需要設計師在其中巧妙平衡,既要不損害用戶利益,也要在為用戶提供價值的同時達成我們的產品/商業目標。
最後願所有的設計師和PM相親相愛,不再傷害。
推薦閱讀:
※Portfolio Critique #1 - 微軟 by 葉卉
※關於載入設計,你要知道的8種策略和4種樣式
※你是如何看待「返回頂部」按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