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去美術館看畫

本期IN Live! 分享者:啊花

看畫

我有幾個在藝術圈從業的朋友,我常和他們一起看畫展。最初的幾年,我看畫時不敢說話,覺得自己看不懂,或者懂的不深。他們的侃侃而談,讓我很羨慕。

後來聽得多了,我感覺到不太對 —— 有時我自己感受到的,和他們談的並不一樣,並且他們翻來覆去的,好像就那幾個觀點和角度。

後來我學會了一些套路,嘗試著效仿他們對一幅畫指指點點。比如看到波普風的繪畫,你不能只談安迪沃霍,要說能說出幾個生僻的名字,比如利希滕斯坦和賈思伯瓊斯;如果作者是個年輕的中國藝術家或者學生,你要會搖著頭說,這些玩意勞森博格玩到頭了,都是炒冷飯;這時候,如果能再扯上幾個評論家,幾個美院教授,還得說得跟他們多麼熟一樣,那效果就爆棚了。

這些信口開河的評論,卻每每能獲得他們深深的點頭認同,這讓我覺得很無聊。

所以,看畫是個很主觀的事情。如同思想,人很容易被別人的思想引導,被教條引導。看畫也是一樣,如果沒有自己的判斷,沒有原則,也很容易被引導和誤導。

藝術品是客觀的存在,但它反映的是藝術家的主觀表達。觀眾被感動,不是因為藝術本身,是由於藝術家的主觀表達在你的主觀中產生的投射,也就是共鳴。

美術館

我們這一代中國年輕人獲得的藝術教育,絕大部分來自於有限的美術課和教科書。很多人分不清文物和藝術品,或者只關注藝術品的價格,而無法有精神上的共鳴和享受。

教科書中的藝術家和藝術品,固然有其歷史和文化意義,但在當下,想要獲得共鳴,更應該去美術館,去自己尋找和感受。

我個人有逛美術館的愛好,不管出去旅遊或出差,都會到當地的美術館逛逛,也會專程去看一些喜歡的藝術家的畫展。從最初的走馬觀花,到後來慢慢有一些共鳴和收穫。和大家分享幾個我在美術館中所見所思的故事。

1. 發現此時此地之美

介紹一個我很喜歡的畫家,叫 Richard Diebenkorn,美國人,他名氣不算大,甚至編輯器會把他的姓識別成拼寫錯誤,網上也基本沒有他的中文信息。

這是他的一幅作品:

Richard Diebenkorn, Ocean Park #79

你可能沒什麼感覺,只是一幅抽象畫而已。

這幅畫的名字叫 Ocean Park,我第一次看到,是幾年前在舊金山一個叫 deYoung 的美術館。頂著熾烈的加州陽光,穿過耀眼的沙灘和蔥鬱的樹林,走進美術館,看到牆上掛著的這幅巨大的油畫。

我真的是被震撼了,感覺到這幅畫正是對舊金山、對加利福尼亞的精確表現,每一種顏色、每一個線條,都傳達了精確而熾烈的感情。它非常大,給人撲面而來的感覺,油彩是畫在木板上的,木板特有的紋路和光澤,也對增加了表現的效果。美術館的牆壁是通透的玻璃,自然的光線射進來,讓畫和外面的景物融為一體。站在那裡的一刻,還處在時差導致的暈眩中,我感受到一種時空交融,物我兩忘。

後來,我又多次見到 Diebenkorn 的畫,每次我都能回憶起那個下午,那時的陽光,和那時的氣味,重新體會到那種奇妙的暈眩。

這次美術館的感悟,讓我了解了一個不太會出現在教科書上藝術家,並深深喜歡上了他的作品。

再講一個故事。我們在教科書上經常看到義大利雕塑,知道著名的大衛像,但我其實一直沒什麼感覺。有一次在美術館的一個角落,看到一個這樣的小雕像:

Giuseppe Croff, Veiled Bust

我第一次注意到,堅硬的大理石,居然可以雕出如此輕柔剔透的輕紗的質感,彷彿吹一陣風就會飄起來。這個作者連維基百科頁面都沒有,但這個不起眼的雕塑,卻讓我感受到了文藝復興的雕塑之美。

普通人與藝術作品的共鳴,更多來源於直觀的視覺體驗,在美術館看原作所帶來的感動,是看書看圖片所遠遠不能及的。

2. 理解藝術家

想要理解一位藝術家,就應該去美術館看他的作品。

阿爾伯托·賈科梅蒂是我最喜歡的藝術家之一。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系列作品,是在杭州的光達美術館。在此之前,我只看過他零星的作品,僅僅停留在感興趣的程度,只是覺得有點特別。

Sculptures of Alberto Giacometti

在美術館,我看到他的幾幅雕塑,以及全套的速寫版畫 ——《無盡的巴黎》,我感受到他作品中冷峻的線條的意義,不只是雕像,更有他眼中的城市和人,感受到他塑造的無盡空間的概念。

Retrospective of Alberto Giacometti, Shanghai YUZ Museum

今年,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做了一次大規模的賈科梅蒂回顧展,展出了幾百件雕塑和繪畫,及大量的照片。我經受了一次過癮的饕餮之旅,看著他不同時期的作品,從豐滿變得細長瘦削,從立體到高大空洞,真切的感受到他表達「孤立」的心路歷程。

雖然我看過很多賈科梅蒂的資料和書籍,但這兩次美術館的經歷,才讓我真正理解他的作品,也成了他的堅定粉絲。

3. 世俗價值

所謂奢侈,就是擁有不必要的東西。物質如此,精神也是一樣。藝術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是完全不必要的東西,所以欣賞藝術也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但它一點也不貴。一個普通人,可以擁有和世界首富同等的欣賞藝術的權力,甚至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在美術館,你可以參與各種導覽和活動,講解員有美術館的工作人員,有學校的教授和學生,在這些人的引導下完成一次藝術之旅,你會得到很多新的知識和想法。

你還會看到各種兒童項目,有學校把課堂搬到美術館,也有各種有趣的兒童創作。

你還會參與到這種有趣的討論會,這是我看到的一幅場景:這群人里有年邁的老人,也有年輕人,他們搬著凳子,一幅幅的欣賞和討論。他們並沒有華麗的衣飾,但每個人身上散發出的寧靜和深度,引人入勝。

4. 思考之地

最後一個故事。

我有一次在街上閑逛,看到一個「猶太人美術館」,閑的沒事就買了張票進去逛逛。裡面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一個展覽,這個展覽很「特別」:有豐富的介紹說明,牆上掛著很多看起來像屏幕的畫框,但全是空白的:

An exhibition at the Contemporary Jewish Museum

我立刻緊張起來:這是屏幕沒通電呢,還是本來就是空白的呢?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我一個人花錢看這玩意是不是有點傻?我是不是被耍了?會不會有個攝像頭在拍我然後放到搞笑錄像節目里去?在一系列的WTF的表情中,我看完了這個展,然後深深的感嘆 —— 猶太人確實是會賺錢。

其實,有很多讓人感到WTF的藝術品,一個馬桶,一幅空白畫框,或者,兩個、三個空畫框:

你怎麼看這些極度主觀和觀念化的東西,其實也就是在跟自己的內心對話:

最後

故事還在繼續。

這些點滴的思考和感悟,會不斷內化成自己的審美觀,你會慢慢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畫,怎麼讀懂一幅畫。

或者說,根本不需要讀懂什麼,那片刻的寧靜和內觀,也許正是我們越來越寶貴的東西。

下期預告

IN Live! 第三期預告

分享主題:購買商業保險防坑止損指南

分 享 者:@謝謝

分享時間:2016/11/21

分享形式:微信群語音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術館本身及其影響在政治上社會上文化上所起到的作用?
為什麼美術館不可以放音樂?
為什麼大學需要美術館?
北京有哪些有趣冷門的地方?
如何優雅又有b格的參觀木心美術館?

TAG:艺术 | 绘画 | 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