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手機這麼難買?

(題圖為小米新品MIX發布後第一天,小米之家門店擠滿了來參觀的顧客,圖片來自於微博)

這些年來小米手機給用戶留下的口碑一直都是「不好買」、「飢餓營銷」,甚至還有更難聽的「耍猴」等等。

一個商品買不到,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需求與供給不平衡。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如果不通過價格來調控,企業不調價政府也不干預,那這種商品就會一直都「買不到」。

這篇文章就和大家簡單的從經濟學角度聊聊這個問題。

【為什麼需求遠遠大於供給?】

首先,簡單了解一下什麼是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又稱為自由市場經濟或自由企業經濟)是一種經濟體系,在這種體系下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以上內容引自百度百科)

市場經濟有這樣幾個特點:

1.自由市場和自由企業,鼓勵企業自主定價消費者自主選擇,鼓勵競爭;

2.一旦出現供給與需求不平衡,通過價格這一「看不見的手」,或者政府和壟斷企業這一「看得見的手」來進行調控。

從這個定義大家可以看到,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是鼓勵企業自由定價、市場充分競爭的。如果某種商品價格太低,比所有同類商品都低很多,消費者自然會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自由的選擇他們認為價值相同但價格更低的產品,這時候需求就會遠遠大於供給。

綜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有自主定價權,消費者有自主選擇權,需求與供給的關係主要取決於這兩點。

那麼對於前面提到的小米MIX這款商品,市場經濟下有著自主選擇權消費者會怎麼看呢?作為高知社區的知乎一直是很鄙視國內媒體的,那麼就讓我們看看國外媒體的評價吧:

(圖為美國知名科技媒體the verge首頁截圖)

簡單的說,這部驚艷了全球科技媒體和消費者的產品,有著這樣幾個吸引人的地方:

1.高達91.3%屏佔比的「全面屏」設計

2.包括後蓋、邊框、按鍵的全陶瓷設計

3.出色的頂級旗艦機性能配置

4.由著名設計師Philippe Starck設計

(圖為網路上流行的首批搶購到小米MIX用戶的「標準玩法」圖)

除此之外,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最讓大家震驚的是:這款技術領先、設計突破彷彿來自於未來的手機,小米竟然和以往一樣定了一個非常非常便宜的價格。甚至有大量的媒體和米粉都驚呼,價格定的太低了。

能讓消費者和媒體都喊出價格定的太低了,這說明消費者和媒體對於這款產品的價值是有認知的,他們認為價格低於了他們認可的這款產品的價值。所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消費者自己都認為該商品價格太低,那麼一定會蜂擁而來搶購從而導致需求遠遠大於供給。

【為什麼沒有調控?】

前面提到,市場經濟鼓勵企業自由定價、充分競爭,所以商品的價格會直接決定商品在市場中的用戶群、銷量等等,這也就是傳統商業邏輯里所謂的「定價定天下」。當供需關係不平衡時,應該有「看不見的手」來調控這種供需不平衡的關係,通過改變價格來減少需求(提高價格買的人就少了)以保證需求與供給依然平衡。

然而小米的模式並不是傳統企業做硬體的模式,在給手機定價的時候根本不參考市場里其他企業同類型產品的定價邏輯,而是選擇自主定價並且很任性的定了一個非常低、不留利潤、足以擾亂市場的價格。

所以小米手機相比同類型的商品,有著相同的價值(甚至超過其他商品的價值),同時價格又低於其他商品的價格。在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消費者自然會蜂擁而至選擇價值相同而價格較低的產品,需求會明顯的大於供給。正常情況下,這種時候市場經濟的供給與需求平衡應該是通過「看不見的手」——價格,來調節的。

但是因為小米的模式並不是通過高價格的手機獲得利潤,所以企業非常任性的在幾代產品里都延續這種成本定價的模式,並且完全沒有按照市場經濟的邏輯通過價格來調控需求與供給關係。所以本來在市場經濟里用於調節供需關係的「看不見的手」——價格調節,就不存在了。

同時,在這個充分競爭,沒有形成壟斷的市場里,又不會有政府或者壟斷企業來用「看得見得手」調控這種不平衡的供需關係。兩種調節手段都沒有,市場中一直維持著這種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態。

(圖為網路上流行的首批搶購到小米MIX用戶的「標準玩法」圖)

【為什麼不改善供給?】

看到這裡各位看官可能會覺得,既然需求已經持續的大於供給,又沒有「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來調節,難道企業不能改善供給嗎?多造一些手機不就行了?不改善供給不提升產量就是飢餓營銷!

這裡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供給的提升依然趕不上旺盛的需求,每個月生產50w台手機提高到100w台,供給 double已經是很難的一件事,但需求側想要購買這款商品的消費者是1000w人,即便double也無濟於事,因為價格太便宜太受消費者歡迎了。

二是製造業在供給側的改進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一台手機,或者說任何一個硬體產品的研發過程,比互聯網/軟體產品的研發過程複雜很多,當牽扯到生產環節供應鏈的時候就更複雜了,我可以稍微多啰嗦幾句這部分的複雜之處。

硬體研發過程一般包括:ID設計、結構設計、畫PCB、打手板、修模具改模具(甚至推倒重來);同時進行的還有晶元選型、BSP相關研發、軟體跑起來以後的調試、採購/備料談價格然後PK,沒準還有某個件需要定製,一切順利的話試產、P1/P2/P3各種調整修改……

簡單說起來流程就是這些,看起來也並不比軟體研發的流程多很多步驟。但是這些環節都搞定後,到了量產階段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工廠時不時的就來個什麼集體罷工、產線工人自殺,不罷工不自殺還要給工人們法定節假日放假吧?春節放假國慶放假一放假就停工,要加班就要加錢還要提前通知工廠組織加班。不放假的時候來個颱風政府也要強行給工廠放假……終於不放假了產線開足馬力跑滿產能要生產了,突然發現前些天颱風有個供應商倉庫漏雨,某個物料一下就不夠了,現有料產線上跑起來還夠生產2周,之後就沒料了只能停……

總算量產又因為備料不足停了,那為什麼不提前備足了料?

要的少了不夠MOQ供應商都不搭理你,要的多了才搭理你,要的非常多了才有資格談價格。備的不夠多沒有合適的價格,備的太多了又擔心消耗不完堆在富士康倉庫里長毛……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還不穩定所以用什麼幣種結算也是大事兒,沒準幾天之間什麼也沒做就幾十萬美元就沒了,備料這事兒真的沒那麼簡單。

綜上所述,製造業生產環節真的有太多太多不確定因素了。企業「提高產能」、「提高供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說提高就能提高的事兒。再牽扯到供應商賬期、倉儲成本等等,原本定價就已經沒什麼利潤的廠商,不會純到生產出來了50w台但只拿5w台出來搞什麼所謂的飢餓營銷的。

【還有其他辦法嗎?】

市場經濟下兩種調節手段都沒有,需求側持續的增長,供給側很難有簡單的方式滿足所有需求。所以在小米手機上體現出來的這個持續的、需求遠遠大於供給的問題,已經非常像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計劃經濟了。

所謂計劃經濟,是一種經濟體系,而這種體系下,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進行計劃。由於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因此計劃經濟也被稱為「指令性經濟」。(以上內容引自百度百科)

80後們應該還記得,小時候幫家裡「打醬油」以及買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時候,可不是拿著錢去就可以的。在計劃經濟時代,買東西需要有「票」,比如糧票、油票、肉票、雞蛋票、糖票等等,這些票被稱為「第二人民幣」。

(圖為我小時候使用過的一種糧票,圖片來自於網路)

計劃經濟時代,資源的分配是政府根據家庭人口、年齡、工種、勞動類型等等因素,發給每個家庭。有了這些票,才具備了合法購買上述家庭必需品的資格。在沒有各種糧票的情況下使用人民幣購買、售賣、倒賣糧票在那個時候是違法的,叫做「投機倒把」。

簡單的說,計劃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糧食極度匱乏階段,為了控制好供給與需求之間關係,避免出現奸商囤積糧食高價出售,政府制定了糧食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政策。

計劃經濟時代的有這樣兩個特點:

1.供給與需求嚴重不平衡

2.會存在部分奸商囤貨提價的投機倒把情況

看到這裡,不論各位是否和我一樣在小時候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但大家和我一樣應該都有想買而買不到小米手機的經歷吧?那麼各位有沒有覺得「計劃經濟」的這幾個特點看起來,和買不到小米手機的情況好像有些相似之處……

1 計劃經濟時期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遠遠大於供給

——手機價格太低想買的人多手機的數量少,需求遠遠大於供給

2 出現奸商投機倒把囤積糧食提價銷售

——大量黃牛利用小米線上銷售的特點使用各種手段刷走商品,之後提價銷售

從這兩點來看,小米手機不好買這個現象已經非常像計劃經濟時代的糧食了。但這件事出現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二十多年之後的201x年,這個行業里沒有壟斷企業、商品屬性也不屬於生活必需品,政府顯然不會像計劃經濟時代對待糧食那般來干預「小米手機不好買」這點小事兒

【為什麼企業會這樣做?】

企業的本質是盈利,不是做慈善。而小米竟然持續的貼著成本定價,明知道需求遠遠大於供給但仍然堅持低價不調節價格……這個問題,已經遠遠超過經濟學範疇了。

前段時間看了一篇《財經》在小米新品發布會之後採訪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的文章,終於理解了小米這麼做的原因。

問:這麼一款產品,定這麼低的價格,是因為不自信嗎?

雷軍:定高了是違背小米價值觀的。我們要做的是感動人心的高品質的產品,同時,價格厚道。我們不能因為這個產品超值就定價貴,下一個不超值就定便宜。我們一定要有信仰、有紀律。正是因為有紀律,才能贏得鐵杆粉絲的信任,而鐵杆粉的本質——就是買小米東西,根本不需要看價格。

(以上內容引自《財經》雜誌文章《對話雷軍:關於小米,他們說的都是錯的》)

雷軍在這裡提到了「小米價值觀」,實際上小米之前並沒有刻意宣傳過企業價值觀,無論是早期的「為發燒而生」、「和米粉交朋友」,還是近期的「探索黑科技」,都更像slogan而不是企業價值觀。

但在近年來幾次發布會上,雷軍本人提到了小米的「使命」——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怎麼樣理解這句話?這篇採訪中雷軍本人也提到了,小米講的「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就是價格一定是厚道的、低利潤甚至0利潤的。

甚至在一款驚艷了全球的產品上,連媒體和消費者都認為應該定更高價格的產品上,小米也依然遵從著這個使命、這個初心,這個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下指導的定價策略,樸實的令人髮指、令人尊敬。

【買不到,怎麼辦?】

我自己也非常想買一台小米MIX來體驗,遺憾的是也和大家一樣沒有搶到。同時看著淘寶上各種黃牛的肆意加價行為,不禁唏噓……

黃牛並不是因小米而生,很多互聯網產品、互聯網銷售模式上都會存在黃牛,只是在小米這裡因為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所以聚集了大量的黃牛。

在一個違反市場經濟規律定價的商品上,官方定價3999轉手就可以賣8000甚至更多,超過50%的誘人利潤會催生整整一個產業鏈:刷單工具開發、製作、維護、收費、職業黃牛等等。

(圖為黃牛使用的搶購軟體搶購到小米MIX的情況,圖片來自於網路)

國內很多互聯網產品上都會有刷單、spam等類似黃牛的現象,經常混知乎的各位相信也見過知乎的各種 spam。而小米線上銷售為主的模式決定了無論是驗證碼、身份證、手機號、預約等等各種各樣的方式,其實都沒有辦法完全的把黃牛和普通消費者區分開來。打擊黃牛這件事需要本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態度持續的去投入才真的有可能改變,目前看來小米在這方面做的遠遠還不夠。

當然,雖然在打擊黃牛上一直沒有成效,但小米已經開始自己在做一些其他調控措施了,包括:微信預約到店購買、小米商城的「真心想要」功能、電話VIP一對一銷售服務等等。

有了這些官方的調控措施,大家也依然沒有買到?我在這裡給出的建議是:理智看待買不到的問題,理解背後的經濟規律,之後follow your heart選擇遵從企業銷售模式的玩法,或者認可投機倒把的黃牛。

也就是說,可以選擇尊重良心企業的玩法,關注官方渠道,用正常方式參與搶購。或者認可黃牛這隻「看得見的手」對價格的調控,付出比官方更高的價格讓黃牛坐享其成,但自己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想要的商品。

前一種方法合情,這是對良心企業應有的尊重。

後一種方法合理,遵循了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

歡迎直接轉發本文、本專欄鏈接,如需內容全文轉載請先私信聯繫作者,謝謝。

P.S. 本文曾首發於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可塞號」,經過刪減、修改重新調整之後重新發布在知乎專欄。

歡迎點擊文章下部關注專欄「首席吐槽官」,我會定期通過專欄更新一些自己總結的經驗以及對行業相關的思考。還會並不定期邀請我的朋友們也寫文章發表在專欄里,希望能幫助到你。

本專欄的下幾篇文章大致選題如下,選題主要來自平時周圍朋友們感興趣聊到的話題,有點類似於「約稿」吧。如果這其中也有你感興趣的,歡迎留言告訴我。

《為什麼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經理被黑的這麼慘》

《為什麼我不喜歡知乎但還是開了知乎專欄》

《透過校招看畢業生職業選擇談當前教育體制的缺失》

《百度和騰訊的區別在哪兒》

《談談產品經理和導演》

《為什麼小米手機這麼難買》

推薦閱讀:

央行宣布發行新幣,是否可以認為就要開機印錢量寬了呢?
如何批判經濟學帝國主義?
怎麼給15歲的孩子解釋經濟學上「看不見的手」?

TAG:小米MIX | 小米科技 | 经济学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