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價值投資的原則指導人生

10月中旬,用一個周末的時間上了一個價值投資法的研討會;今天又和研討會的演講人(40多歲,據說身價大概4個億人民幣)吃了一頓午飯,聊了許久,受益匪淺。

自從巴菲特老人家多年霸佔《福布斯》排行榜後,市面上關於價值投資法原理和技巧的書籍已經多如牛毛。我也無意多此一舉再費口舌。比起預測股票內在價值的技巧本身,我更感興趣的是,在整套星羅密布的投資邏輯背後,支撐起價值投資的哲學信念。

索羅斯是猶太人,自幼流離失所,親歷二戰,骨子裡流著戰爭的血液,從英鎊,泰銖,港幣到日元,生性好戰的他喜歡打擊金融體系中的漏洞而獲利百倍,一戰成名的背後,是無數小股民的哀嚎遍野和家破人亡。巴菲特的青年時代正好經歷美國戰後的繁榮期,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後師從哥倫比亞大學的格雷厄姆,先在老師的基金里工作了幾年,後來募錢單飛,成立了自己的基金,老爺子智商精力都驚人,一輩子又無欲無求,秉持著價值投資的原則財富連年增長,和忘年交好基友比爾蓋茨常年霸佔福布斯Top3寶座。

一個人的原則和價值觀多半與成長經歷有關。

價值投資專註長期持有,注重內在價值,它對投資人智性,耐性和判斷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而這些特質又與投資人的個性息息相關。雖然每個人秉性各異,但是能夠在價值投資領域玩得開的人多半都遵循著一些基本原則,同樣的,這些原則不僅對投資,而且對指導生活也有著非凡的啟示。

原則是什麼?談這個似乎如鑽八股,但是不了解原則的意義就沒辦法意識到它的作用。我在這裡直接套用橋水基金創始人Ray Dalio《原則》一書的兩段話解釋:

原則是什麼?

Your values are what you consider important, literally what you 「value.」 Principles are what allow you to live a life consistent with those values. Principles connect your values to your actions; they are beacons that guide your actions, and help you successfully deal with the laws of reality. It is to your principles that you turn when you face hard choices. 價值觀是你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東西,而在生活中若想順從自己的價值觀,我們需要的就是原則。原則連接價值觀與行動,它如指引行動的燈塔,幫你成功應對現實生活中的條條框框。當面臨兩難抉擇之時,遵循原則就能迎刃而解。

原則為何重要?

All successful people operate by principles that help them be successful. Without principles, you would be forced to react to circumstances that come at you without considering what you value most and how to make choices to get what you want. This would prevent you from making the most of your life. While operating without principles is bad for individuals, it is even worse for groups of individuals (such as companies) because it leads to people randomly bumping into each other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ir own values and how to behave in order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ose values. 成功人士恪守幫助他們成功的一套原則。如果沒有原則,那麼當你面臨抉擇之時,你將變得非常被動,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最珍視什麼,面對選擇也無從下手。如此一來,就更別談實現人生價值了。個人處事沒有原則已經很糟糕了,而集體(如公司)處事沒有原則就更糟糕了,因為在這樣的集體中,大家在根本不了解各自的價值觀的情況下就湊到一起,行為處事也無法同各自的價值觀相匹配。

說白了,價值觀是你內在喜好的排序,而原則就是你的行動操作手冊。沒有原則,一個人會對行動失去方向,抑或通過違反價值觀的手段而達到目的,最後將茫然若失,自嘗苦果。

價值投資的原則有些是普世的,有些則是個人經驗的總結,這裡挑三條我最喜歡的說一下。

1. Pay Yourself First

已己為先。

這條原則很簡單,在投資上就是,先存款,後消費。

假設一個人每個月收入5000元,那他的計劃很可能是,支付房租水電2000元,吃飯開銷1000元,日常消費1000元,剩下1000元存起來。

但是往往結果可能是, 支付房租水電2000元,吃飯開銷1000元,日常消費1000元,朋友們社交活動,或者趕上打折季,或者趕上雙十一砍手節,不僅1000元存款不保,估計還要刷爆掉一大波信用卡。

因為在人的慣性思維里,他總是把這一千元當做工資的剩餘,而非存款。而且當他有這樣的想法是,往往就造成了有四千花五千的情況。

最好的方法是,先存款,後消費。

每月收到工資伊始,先把一千元從工資卡上划到存款賬戶中,存款賬戶除了投資與遭遇重大轉折(如生病,被裁等)的用途外,死守不動。剩下的四千元,先還債還貸,再想著瀟洒快活。這樣一來,你的潛意識中就會想到每月可動用的只是四千而已,不再透支。

而這條原則給我的最大啟示是-已己為先。

無數次,我們都遭遇自己被透支的情況。

明明夜幕已深,肚子空空,馬上收拾背包準備下班時,卻接到同事臨時的請求,deadline在即,希望你留下來幫他把他不精通的業務一起完成。你心裡明明罵娘,卻不好意思拒絕,只好留下來陪他加班順便叫個深夜外賣。

國內春暖花開,萬物思春,當你興緻勃勃收拾行李準備回家時,老媽突然一通電話,七大姑八大姨各類遠方親戚求海淘求代購,就跟不要錢似的,就跟你的行李箱是無垠的宇宙似的。你明明不願意卻只好悻悻拿出假期想看的書籍,然後塞滿五顏六色的化妝品奶粉罐。

別說你沒遭遇過上面這樣類似的情況。

我並非說我們不該幫助他人,我想說的是,我們幫助他人不應已犧牲自己為代價。

一個人除非被滿足,否則他無法滿足別人。長時間的透支只會帶來更多負面能量與抱怨,無法被滿足的自我渴求越壓越深,終有一天會如同孩子般歇斯底里的爆發。

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不夠高的時候,他往往會忽略自己的感受,而以滿足別人達成自我實現。當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時候,一個人的能量會逐漸枯竭,他會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他的奉獻並非換來對方的珍惜,而內在的感受也越來越模糊,因此陷入越來越糟的惡性循環中。

Pay Yourself First

任何時候,都要學會先滿足自己。

滿足自己並非是一種非他即彼的選擇題,人要具備一種能力,一種擺脫二元思維的能力,能夠看到可能性,而非陷入局限性的焦慮中。

問問同事,老闆的deadline是明早還是明晚,不急的話跟他說明天再幫他,並告訴他希望他下次早一點通知你,不然你沒法抽出時間。如果非要今天晚上,問他可不可以讓自己休息一下先吃個晚飯,並且邀請他一起。如果即便這樣他依然說不可以而你又勞累飢餓——記住,你永遠有直接說"NO"的權利。

在我們長長的需求清單上,有著各類人對我們的需求;而在我們短短的時間內,我們沒有辦法滿足每個人。排好你的優先順序,自己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永遠永遠。如果你的時間是你的本金,那麼真正能帶給你高回報率的一定是投資在自己身上的時間。

Pay Yourself First

只有當你滿足了自己,你才會知道如何更好地滿足他人。

2.找到一項能夠讓你消除內在情結的活動

這個基本算是演講者的個人總結,但是我覺得這條原則對於成功的價值投資者放之四海而皆準。

生而為人,大家從小被各類書籍影視作品環繞,或者耳濡目染,或者成長經歷,生出了許多內心的情結。比如一個人從小被人欺負,邊想著有一天成長為頂天立地的英雄;從小默默無聞的人,邊幻想著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這些情結,大部分時候是隱性的內在尋求,卻是驅動人們做出選擇的動力。也正是因為這些情結的存在,才使得人們無法理性的思考。

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需要對市場保持極端理性的判斷。因此,情結成為了影響判斷的天敵。

價值投資者相信市場短期內是感性的,但長期上是理性的,這也是為什麼價值投資要長期持有,因為在長期的市場上終歸會反映出股票的真實價值。

即便你手持幾個心裡有底必然長期增值的股票,有天你的朋友對你說他知道了某個公司的內幕消息,這家公司馬上會被收購,短期內股價會上漲幾倍。難免你會忍不住心下大動,持資進入,若是真的損失了倒是好事;只怕一時獲利,嘗到甜頭,便放棄了投資原則,成為了投機取巧的機會主義者。

很多的情結,在不經歷重大選擇的關頭是看不出來的。為了在市場中保持一顆理性的頭腦,投資者需要找一項可以使自己消耗掉情結的活動,可以是釋放掉體內野性呼喚的激烈運動,諸如拳擊,鐵三,攀岩,跳傘等等;又或是可以舒緩內心暴戾之氣的平靜活動,比如冥想,瑜伽,打坐等等。

3.334原則

Once again,這又是演講者自己的一個分配原則,我覺得對於個人投資者尤為適用。

任何時候都可以把你本金的30%投資於你認為被低估的股票;餘下30%的本金用於投資在小型危機的時刻中;剩下40%的股票投資在大規模金融危機時。

其實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對基本面的判斷大多相似,畢竟可用計算內在價值的模型也就那麼幾個,剩下的就是評估管理層和股價——真正考驗人的是buy time 和sell time。

如果一隻股票的價格雖然低於它的內在價值,但是你內心裡又覺得不是你的理想價位,那麼不妨等一等。這個世界上幺蛾子的事情可多了去了,說不定哪個危機就把你看中的股票波動了——朴槿惠被彈劾,特普朗當選,TPP作廢,單這一個月里小夥伴們就被驚呆了好幾次。何愁沒有機會?

真正的價值投資是反人性的,因為在市場恐懼的時候正是投資者貪婪的時候,當市場貪婪的時候正是投資者躊躇的時候。

1970年到1974年是美國股市最低迷的時候,而巴菲特正是在此時大舉進入市場買下了好幾隻大大被低估的股票如《華盛頓時報》等。看過《大空頭》的朋友一定對裡面的四路做空次貸的故事印象深刻,裡面幾個不安分的傢伙正是在眾人紙醉金迷的樂觀中嗅到了最危險的氣味,逆勢做空,最牛的是John Paulson的基金公司Paulson&Co.,一人席捲了130億美元。

投資這種行為,好比是帶著一把上了膛的槍走入神秘的森林。你知道子彈是有限的,你知道獵物是無限的,但是當你把你的子彈浪費在了那些顯而易見的小獵物上時,你也就失去了捕獲大獵物的機會。

It"s all about timing.

(祭上在悉尼拍到的藍花楹一顆,神秘優雅的樹。)


推薦閱讀:

是什麼讓信教和被洗腦的人如此難以回頭?特別是閃族三教?
你閉嘴,給自殺者留一條生路吧!
改變世界還是被世界改變,這是個問題
聽到好聲音是一種什麼體驗?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TAG:心理学 | 价值投资 | 人生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