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小技巧,讓我的學習和工作更高效

「微信公眾號Glax首發,知乎同步更新。每周兩篇原創文章,給你脫穎而出的勇氣和武器」

每天24小時,公平地分給了每一個人,可有的人只能勉強完成基本任務,結果一生過得碌碌無為;而有的人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還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多半都歸結於意志力。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了解了自己的意志力。而這篇文章,我將為大家分享幾個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告別拖延症,提高我們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如果去實踐,你肯定會發現驚喜。

不是每個方法都適合你,不過每個方法都值得一試,這裡給大家做個參考吧。

解決那些不想完成的任務

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做,但卻經常不願意做或沒時間做。比如讀書、運動和早起,我們總想著「明天再說吧」,結果那個明天永遠都不會到來。下面這幾個方法也許會幫到你。

1、先改變注意力

我其實很少管理自己的時間,但我的時間依然能得到比較高效的利用。這是因為我會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我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排一個優先順序,比如我會把閱讀和上課排在第一位,把寫作和運動健身排在第二位,把看電影、劇集和美食排在第三位……以此類推。所以在我有空餘時間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本書讀,有稍微大塊的時間就會找課程去聽一聽……

有很多人跟我講沒時間看書,其實不是你沒時間,是你把看書這件事排在太后面了,實在是不重視它。當你把注意力放在讀書上,可能連睡覺的時間都會捨不得,怎麼可能沒時間呢?

所以盡量調整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些你原本沒時間完成但又很重要的事情上吧。

2、培養慣性動作

讓一些行為成為慣性,比如為了早起,可以設計一套流程。我的早起流程:

1、燒一壺水

2、上廁所

3、刷牙洗臉

4、泡一杯咖啡或紅茶

5、寫晨間日記(列出當日計劃)

每天起床後,不用動腦子,按照這個流程走一遍,自然就清醒了,而且也避免了早上迷迷糊糊發獃浪費時間。

類似的,我現在出門的流程:帶上耳機,打開得到App或者喜馬拉雅FM聽一本書或一個專欄或一個訪談節目……而這個已經成為下意識的習慣了,不需要什麼意志力了。

所以可以先把那些你想做但很難堅持的事情細分成一個流程,然後在相應的場景下(鬧鐘響、出門等)觸發這套流程,讓自己按照這個路程走一遍,慢慢就成為不用大腦思考的好習慣了。其實所謂意志力的培養,就是培養一些好習慣。

3、結構化拖延法

約翰·佩里在《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里介紹了一種用逆向思維戰勝拖延證的方法——結構化拖延法。

我們總是不想做那些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不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至少還可以做些別的有點重要事情而不是發獃,比如整理一下房間,因為做了這些事就可以先暫時不做那些重要的必須做的事情了。

所以結構化拖延法,就是把你覺得有用的事情列進一個清單里,把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排在最上面,而下面的事情雖然沒那麼重要但是也是必須要做的有用的事。這樣做下面這些事就成了逃避上面事情的方法,雖然拖延了重要緊急的事情,但是你的時間沒有浪費,依然做了很多有用的事情。

將結構化拖延法應用於生活中,我一般使用奇妙清單(Wonderlist)來將我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單,最頂端的一般為最重要的事情,下面都是次重要的事情。比如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寫一篇文章來完成公眾號每周的更新,但是我不太情願現在就去做,想拖延一下,所以我去做了下面的「讀《設計中的設計》」這件事,來避免現在寫文章,雖然文章沒寫完,但至少讀了幾十頁書。這比發獃、糾結強多了。

4、吞掉三隻青蛙

如果上面的方法不適合你,那麼可以試試「吃青蛙」的方法。博恩·崔西在《吃掉那隻青蛙》這本書里,將每天要處理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比作「三隻青蛙」,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花20%的時間吃掉這三隻青蛙。

首先,先確定這三隻青蛙。也就是找到最重要的三件事,比如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更新公眾號,上邏輯學的網課,完成學校作業。

其次,吃掉「最大最丑的那隻青蛙」,也就是先解決三件事中最困難的、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情。

要注意的是,我們要保護我們自己的「青蛙時間」。也就是一定要為自己預留20%左右的時間來專心吃掉三隻青蛙,雷打不動,這樣即使其他事情被拖延了,但至少用你最強的意志力完成了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提高注意力也不是很難

在萬不得已必須完成重要的任務時,我們薄弱的意志力很難讓我們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所以我們經常走神。這該怎麼辦呢?其實走神是很正常的,不用太在意,快速回到正在做的事情上就好了。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避免注意力不集中。

1、番茄鍾

25分鐘全身心投入,5分鐘休息,讓後再25分鐘……這就是番茄鍾。我們把任務分解成半個小時一份。比如讀懂一個章節的教材要一小時,那麼就分解成兩個番茄鍾,第一個番茄鍾來讀教材,第二個番茄鍾來做例題。

番茄鍾適用於你不情願做的事情。如果這件事你本身就可以很輕鬆地集中注意力,那麼就不要使用番茄鍾,因為每過25分鐘就會打斷一次你的思路。

有番茄鍾功能的App挺多的,大家自己去找一找就好了。我一般喜歡用「Forest」這個App,因為在工作時間它還可以避免我們使用手機。

2、製造儀式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考試的時候我們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且考試越重要,我們的注意力就越集中。這是因為考試是有「儀式感」的。我們在考試之前要做好準備:準備好幾根筆、草稿紙、飲用水、巧克力……在剛拿到試卷時,還不能動筆,我們會用鈴聲前三五分鐘的時間快速瀏覽試卷,盡量讓自己心中有數,對一會要做的事情有一定的掌控力。

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種儀式感推廣到日常中的任何事情上。比如上課提前十分鐘到教室,把筆記本攤開,寫好日期、標題;準備好文具;接好一杯水;快速瀏覽一下教材上要講的章節,知道一會要學什麼,然後上課鈴一響迅速投入到課堂中去……

把每件事都當做考試去做,製造出這種儀式感,我們才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而做事開頭5分鐘左右的準備,是最重要的。

積極記錄生活

將做的事情量化,積極記錄每天的狀態和行為,對自己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我們會更容易去積極生活。就像自從有了微信運動的步數排名,很多人都會特意出門運動,來讓自己達到一萬步以上。

1、記錄時間

你每天花多長時間睡覺?花多長時間運動?花多長時間看書?話多長時間工作?又花多長時間看劇或打遊戲?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們如果記錄下這些時間,就會知道自己在時間分配上的問題,就不會再無辜地喊著「時間都去哪了?」找到自己時間利用的問題,然後對症下藥就好了。

對於時間的記錄本身也是鍛煉自己意志力的方法,這裡推薦使用aTimeLogger2這個App來做時間記錄,記錄方法非常方便,而且圖表也清晰明了。

2、記錄運動

微信運動記錄步數相對還是比較初級,不如花點錢買個運動手環,還可以記錄心率、睡眠和公里數等,讓你能更全面地掌握你每天的身體狀況。可以給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每天強迫自己完成一個額定的運動量。

3、讓記錄成為一種習慣

除了記錄時間和運動,還可以記錄財務情況、閱讀情況、工作情況、攝入的熱量等等,把自己每天做的事情量化,這樣更容易了解自己每天的情況,每天給自己一個目標,一點一點培養自己的意志力。

找些人監督自己

自己堅持做一件事總會偷懶,而大家一起做一件事就比較容易堅持了,畢竟你放棄的話會很丟臉。所以公開喊出自己要做的事情吧。

1、公開自己的目標

比如我為了逼自己寫作,我開了公眾號並揚言每周至少更新兩篇3000字左右的乾貨文章。好多親人、朋友都關注了我的公眾號,為了不打臉,我真的堅持了下來。而在這之前,我自己偷偷定下的目標幾乎都是半途而廢的。

2、加入社群互相監督

現在網上有各種打卡社群,比如早起打卡、跑步打卡、讀書打卡等等……群里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小夥伴每天打卡,如果不打卡就要發紅包。通過這種互相監督,也很容易讓自己堅持下來。我就是通過「不跑就出局」這個社群的打卡養成了每天跑步習慣。類似這樣的社群可以自己去找,也可以拉來一些小夥伴自己組建一個社群。

最近我也在試驗做一個每天早起讀書打卡的社群,在Glax討論群里會有通知,回復「社群」到公眾號Glax就可以加入討論群了。

最後

我們了解了意志力,也知道了一些小方法來培養自己的意志力。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開始」。我們都知道慣性定律:靜止的傾向於靜止,運動的傾向於運動。所以讀過這兩篇文章沒有用,你還是在「靜止」的狀態,不如從現在開始,先動起來吧。

比如每天設個鬧鐘,鬧鐘一響就找本書翻開,不管你看幾分鐘,先堅持每天翻開它一次。過不了多久,你就能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了,甚至都不需要太強的意志力。

思考

你有什麼小技巧可以分享給大家呢?

成長加速器

與400個小夥伴一起,每晚8點分享成長工具,一年精讀50本好書,將知識踐行到底。

回復「群」到公眾號Glax即可免費加入。

本文已收錄進知乎專欄:Glax

推薦閱讀:

如何將一套知識系統化?
同學,你可能學了假知識
如何在 Mac 上管理 Kindle 讀書筆記 - Klib
你認為碎片化的知識,是有用的嗎?

TAG:拖延现象 | 时间管理 | 知识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