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成立第三方分配機構進行勞動價值分配以避免經濟危機?

閱讀 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是否存在必然性規律,馬克思是否錯判了資本主義制度? - 馬前卒的回答 時想到的一個問題:

如果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分配必然會向資本家傾斜,從而長久地產生消費不足和生產過剩,為什麼不能在價值的首次分配時將剩餘價值較多地分配給工人,而實行分配的機構為第三方而不是目前公司內部附屬於資本家的機構?或者為什麼不能將分配機構的權力交給資本家和工人共同管理?

與目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同的是,資本家不擁有全部的分配權力,工人擁有部分分配權力,且工人擁有的權力是以制度層面保證的而非以工會集體談判的方式;

與歷史實踐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不同的是,資本家仍擁有生產資料。

為什麼這種分配方式沒有出現?

才疏學淺,還請不吝指正。


樓主說的是所謂的「第三條道路」,一些學者企圖跳出「資社之爭」,但實際上並不可行。

第一,第三方機構設來建立?階級社會必然形成兩大階級,不可能不站隊。你如果保持中立,就不可能參與到具體事務中,因為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不可能雙方都滿意。

第二,第三方機構的資金哪裡來?稅收?對不起,政府代表統治階級。成員繳費?那不就是社民黨之流嗎?在西方多得是,可也沒解決問題。

說白了,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勞動被剝削只是資本主義的原罪,不是根本矛盾。根本矛盾就是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

好比奴隸制的根本矛盾就是販奴無法擴大化了,無法對外擴張了,內部積累必然崩潰。而不在於奴隸主少打奴隸兩鞭子就能化解危機。古羅馬末期還廣泛發放公民權呢。結果死得更快。


正如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的,勞動沒有,也不可能有價值!「勞動價值」、「勞動的價值」是無恥掩蓋人支配人勞動權力關係的用語,無恥掩蓋了價值是異化的人類勞動本身。

(如:《資本論》第一卷第六篇第十七節,「勞動是價值的實體和內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沒有價值。

  在「勞動的價值」這個用語中,價值概念不但完全消失,而且轉化為它的反面。這是一個虛幻的用語,就象說土地的價值一樣。但是這類虛幻的用語是從生產關係本身中產生的。」)

荒唐的金錢遊戲,荒唐狗屁不通的蛋糕分配。我驅使你去跑10圈,然後告訴你分配10圈給你,可你的行為(勞動)屬於你自己,你還會去跑么?

追求分配金錢(價值)的實質,就是追求分配他人被支配的勞動本身,它代表的了權力(奴役),而是商品(貨幣)拜物教的垃圾們所謂的財富、蛋糕,價值增值源於剩餘價值(剩餘勞動),金錢增值、資本再生產的實質就是製造出多數人活動時間更長的不屬於自身。

這樣追求最大化的去分配,必然追求最大化的對他人進行壓榨,總要有人的活動(勞動)時間越來越多的不屬於自身,事實上現實資本主義就是樓主所說的社會,根本就沒有任何改變。

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例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就在於:物質的生產條件以資本和地產的形式掌握在非勞動者的手中,』而人民大眾則只有人身的生產條件,即勞動力。既然生產的要素是這樣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產生 消費資料的現在這樣的分配。如果物質的生產條件是勞動者自己的集體財產,那末同樣要產生一種和現在不同的消費資料的分配。庸俗的社會主義仿效資產階級經濟 學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會主義)把分配看成並解釋成一種不依賴於生產方式的東西,從而把社會主義描寫成為主要在分配問題上兜圈子。既然真實的關係 早已弄清楚了,為甚麼又要開倒車呢?

正如醫生給胃癌病人做手術的手術刀,那些健康的人是不是要去分配幾刀?在這裡勞動支配方式不同財富、消費品的形式就不同,在一個少數人大量驅使多數人勞動的社會,生產必然指向當時生產力下的奢侈品,相反個人的活動(勞動)最大化的屬於自身的社會,生產必然指當時生產力下的中低檔消費品。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利潤,是金錢增值,而按某些人追求分蛋糕的邏輯,就是要把這種增值最大化,這樣必然造就人與人之間的分化對立,要追求分配金錢,必然追求最大化的去奴役、壓榨他人。

正如該死的企業,追求的是更高的利潤 ,更高的產值,而不是最小勞動時間消耗下的最大化使用產量,企業根本就造就了階級鬥爭。而某些人在這裡玩金錢遊戲,已經走火入魔了,在這種金錢分配上打轉轉,那麼說得再好聽也與現實沒有什麼變化。事實上改變現實多數人的困苦,這很簡單,那就是根除商品生產,根除這種為利潤而生產的經濟制度及它附制的生產資料所有權關係。


我應該邀請社會微積@張義潮來回答這個問題,在這個話題上他算是資深人士,不過我也說說我自己的理解。

題主和不少左翼對這個問題存在誤解,把剝削理解為一個簡單的分果實的問題——資本家在這個過程拿走了太多,工人拿到的太少,只要讓工人多拿一些就行了。但這是對資本論的誤解,如果我們回去看一下原文就會明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資本家預付固定資本和可變資本,然後工人付出勞動生產出屬於資本家的勞動產品,當生產過程完成之後,工人拿到了工資,資本家拿到了工人生產的產品。工資屬於工人勞動力價值的回報,而資本家拿到的勞動產品中包含了預付的固定成本、工人工資和剩餘價值。

注意:這時候產品還沒有賣出去!這才是通過分配無法解決資本主義困境的原因:一方面,剝削伴隨著生產的完成而完成,這個過程發生在分配之前,而分配問題要等到私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也就是產品賣出去之後才有意義;另一方面,剝削也不是什麼金錢數字的遊戲,而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勞動的強行佔有和支配,剝削是奴役、是壓迫,是統治。

只要勞動者和勞動產品是相分離的,只要勞動者同勞動是相對立的,那麼異化就存在,剝削就存在,消滅剝削的唯一途徑就是在生產中消除勞動者同勞動產品和勞動的對立。


為什麼不能在價值的首次分配時將剩餘價值較多地分配給工人?

工人獲得分配即工資,是生產的前提。工人的分配先於生產,而剩餘價值後於生產。你怎麼拿明天的物分配於今天的人呢?


如果那樣,黨還是黨?


你們就是不肯學習,不肯聽我一言,我大聲向世界宣告,沒有支持,沒人點贊。不知道是我太超前了,還是我太傻比了。問題我都分析過了,又出來問這些幼稚的問題。社會不公正歸根結底來自信息結構問題(經濟結構的不公平要造成社會不公,也要以信息為中介)。過去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對信息結構進行調整,但是現在可以了。

信息對稱是在分配之前的,我們要通過信息軟體對工人工作和企業家才能進行監測,有了第一手資料,在來談分配依據才充分。不需要第三方,信息系統就是第三方。

要系統了解我的思想,請移駕 如何評價《信息技術與制度變革——超級應用與信息共產主義》提出的信息時代社會構建方案?。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資本家不該是最富有的群體?
現代社會和科技進步是資本主義帶來的嗎?沒有資本主義人類會不會永遠愚昧?
現代資本主義建立了哪些社會原則與規則以及觀念,隨之而形成的文化與生活方式有哪些?
和大家一起看看書(26)-------西方政治思想史①

TAG:政治 | 經濟 | 資本主義 | 經濟危機 | 分配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