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宋形意參研系列之一

眾口難調啊。

本來開專欄想專寫一些通俗易懂的東西,就是給大家將傳武里一些比較不好理解的東西解讀清楚。這是我本來初衷的。

結果第一篇文剛發出,就有不少要求比較深入的解讀傳統內家拳的呼聲了。

好吧,姑且陸續貼出部分我閑來寫的自我思索文章供大家一笑。用來頂賬。

下面是正文。

寫這篇的文章的發心,是想給研習孫氏武學的同門提供一些參考。前一段時間返鄉探親,和當地孫門的朋友交流,發現他們除了形意、太極、八卦三個套路之外,於樁功、內功、勁力、戰法一無所知,以至於我們想交流,竟不知從何談起!回家之後,遙想孫祿堂祖師、孫存周師爺,蓋世武學,竟星流雲散,以至於斯,心中之鬱悶,難以言喻。故不揣淺陋,將自己這些年學習孫氏武學的一些實修心得整理出來,希望能對那些仍對孫氏武學抱有信心的朋友有些幫助。

就我本人而言,除了曾學習孫氏武學之外,還練習過宋氏形意及其它流派形意,以及八卦、詠春等很多其它拳派的拳法和功法。所以我在介紹孫氏武學的時候,可能會時不時地引用其他拳法的拳理功法來做一下注解。如果講究「正宗血統」的朋友,那我的言論您可以不看。但如果是能認同我們這種「功參百家,我注六經」思想的朋友,咱們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共同進步。武術圈子是非多,所以把醜話說在前面。希望大家諒解。

第一章 孫氏武學內功修法

關於內功,有無為法,有為法之分。

無為法境界最高,無形無相無法,從「靜、空、無」入手,直指大道本源。

有為法講究次第,先煉體,開關節,正骨架,聯筋經;然後練後天氣,調呼吸,通十二正經,壯五臟,騰內膜;補足後天之後,開始修先天氣,通奇經八脈,運轉周天;先天氣充沛之後,可以養神、煉神……如此一步步修上去。

孫氏武學是在有為法和無為法之間。說「有為」,是孫氏三拳的拳架設計,確實是引導著你在做煉體行氣的次第法。說「無為」,是孫氏拳在實際操作上卻是「練拳忘氣」,孫祿堂老先生的著述上根本沒有提及任何關於筋骨和周天的功法,甚至不涉及相關的字眼,就是讓初學者始終保持「無欲無求」的心境,最後達到「有意練拳,無意成功」的效果。也就是說,孫氏武學的內功修鍊是讓練習者在保持「松靜自然」的心態下,通過規範的拳術外形動作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自始至終沒有破壞「無為法」的心境。這也就是《拳意述真》中記述的宋世榮老先生之言,「玩而求之」。

因此,我們可以說,孫氏拳就是內功。

以孫氏形意拳為例,從無極式到虛無含一氣,再到太極式、兩儀式、三體式,這組「開勢」動作,就是一套典型的上乘內功。

這個應該是孫祿堂祖師從宋世榮老先生那裡得到的傳承。宋氏形意里就有「起勢」加「收勢」,可以作為內功單獨修鍊的法門。下面就以這套「開勢」為例,講解一下孫氏內功的奧妙。

(一)從「無極學」到「虛無含一氣」

1、呼吸之間 自然松沉

孫祿堂先生在《形意拳學》開篇的「無極學」中珍而重之地強調了無極樁的重要性。但是似乎沒有強調任何練功要領。

其實無極樁,或者說無極功的要領,本來就是「沒有任何要領」,無極么,本義就是什麼都沒有。

但是真沒有嗎?

也不是,還有點東西。要是真的什麼都沒有,往下還怎麼練功、練拳呢?所以,必須有一點東西,作為引子。

這個「引子」到底是什麼呢?

簡單的說,是個心念,

這點心念內里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之大。我們只能一層層、一點點的進行分析。

首先,這點心念引導身心,出現一種新的發展趨勢。我們要順著這個趨勢,逐步踏入內家功夫之門,乃至登堂入室。

如果把人的用力習慣標在一根數軸上,以普通人不用力的狀態為零點。肌肉收縮的用力方式是正數方向,越用力,鍛煉的肌肉力越大。但是內家功夫卻是往反方向上用功,即往負數那個方向走,所以說「反者,道之動」。過去的老練家們說:「外家拳的勁看得見,內家拳的勁看不見。」無(外)形之力才是內家功力。

這個普通人可能會發出疑問,肌肉的收縮訓練能夠出力量,那麼放鬆訓練不是把力量給練沒了嗎?沒力量了如何進行搏擊呢?

實際上,內家功不是沒有力量、不要力量,而是不要那種肌肉局部緊張收縮的力量,也就是所謂的僵立、拙力。無極樁開始就是先求歸零,洗凈初學者身上的僵拙之力。然後就大踏步地引導身體往負數方向上走。比如說練到了,就能用上筋骨之力,練到了-1000,就能運用氣血之力,練到了-10000,那就是神意之力了,總之,越往高層次越往是虛無空靈上走,但是虛無空靈不代表沒有力量,反而那種力量更強大,更可怕。

就拿最初級的筋骨之力來說,當練習者放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出現筋骨之力,其表現就是由松而沉。開始是梢節(手足)沉,逐步過渡到身體沉。隨後層次感越來越分明,骨骼沉,筋肉沉,功夫深的甚至能感受到五髒的松沉感。整個人變得非常厚重,非常充實,靜態像土丘,動起來像坦克。有了這種力量,就具備了嘗試搏擊訓練的基本素質。

在宋氏形意里,把這個「引子」用具體的功法給具象化了,就是呼吸法。

無極勢階段的呼吸法有兩種,一是數息法,二是聽息法。

數息法比較簡單,就是呼吸時數數。但是這裡有個訣竅,吸氣時不數,呼氣時數,因為注意呼氣,可以引導心火下行,交於腎水,生成真氣。一、二、三、四、五……這麼數下去。數息法可以幫助初學者排除雜念,專一精神。精力越集中,呼吸就會越來越慢、細、長,呼吸越穩定,心就會越平靜,兩者相輔相成。

等數息法練到一定程度,當意識能夠體會到呼吸,乃至與呼吸相合的時候,就自然過渡到了聽息法。不數數了,就是跟著呼吸的節奏走。

注意,這裡有一個法訣!

吸氣時,胸腔會自然膨脹,這時候,你注意體會身體會有自然地一提,而呼氣的時候,胸腔自然收縮,身體會有一沉。練習者通過「聽」這一自然現象,把意識和感知導回到身體內部,由此逐漸體會全身從上而下自然松沉的感覺,如如洗淋浴一般,逐漸引導全身放鬆,具體部位可由頭—頸—胸—腹—股—脛—足,這麼走。當把每個部位的沉墜感都體會出來,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體會到某些身體部位因後天的動作習慣而形成的緊張點,甚至可能引起痛、麻、堵、悶等感覺。這時候不要害怕、緊張或者刻意去調整,仍然用呼氣時產生的自然放鬆之力去沁潤它、疏導它、化解它,慢慢鬆開,融入整體。

注意:練習者初步體會到放鬆時,身體可能會出現搖擺晃圈的感覺,這是正常的,是身體自己在尋找平衡,而且此種搖擺有助於放鬆和疏通經絡,不用刻意靜止,只要保持外形不大搖大擺即可。這叫做「看似木雞植中庭,內似大海泛扁舟。」

有的人可能身體緊張度比較高,很難體會到這種自然松沉的感覺。宋氏形意的傳授里還有個方便的小法門,老師會用這個方法幫你過渡一下,讓你體會到松沉。體會到了之後,老師會引導你忘了這件事,復歸於無極。

以上所說的,看起來和一般的武術常識不同,更像修行的內容。這個正是「道藝」武學的特點啊!孫祿堂先生得了宋世榮老先生的點化,由武入道,他是站在道功的高度,重新梳理編排的形意、八卦、太極三大拳。所以修練孫氏武學,必須要秉承一顆修道之心,「為道日損,損之又損,至於無為」,不能按照一般西式體育那種「做加法」、「突破極限,然後超量」恢復的思路進行訓練。


推薦閱讀:

國術無雙-國術實戰名家視頻集錦
形意拳教練30分鐘拳擊實戰,不拘一格,努力奮進才能稱作武術研究者
半步崩拳爆發力,原來這樣訓練才能出來,尚雲祥形意拳,獨特趟步練習法

TAG:形意拳 | 内家拳 | 传统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