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是性本惡還是性本善?
剛剛開始學習走路的幼兒,就已經知道為了得到不屬於自己的玩具,而去搶奪,達不到目的就把人推倒在地,或者拳腳相向。
人之初性本善?不存在的。
有人說人性本自私,而自私未必是惡。
一個幼兒,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產生了把不屬於自己的玩具佔為己有的想法,便是種自私的心理,這種心理讓其產生了貪念,隨之便付諸行動,進行搶奪,搶奪失敗便將其推倒在地,或拳腳相向,這便是惡行。而與罪,不過就是一把「刀」的距離。或許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他想要的,不過就是個玩具。
自私生貪,貪生惡,惡生罪。一切罪惡皆因自私而起!
——————————你有沒有因為別人的自私,或者自己自私的心理,而讓對方消失的念頭?(哪怕僅僅是一瞬間)。
我們與犯罪者之間,不過也就是一把「刀」的距離。觀點:人性本善
當我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愣了一下,確切說是思考,腦子告訴我人性本善。還給自己想了好幾個佐證。可不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於是我去知乎去看了很多性本惡的觀點。原因是沒有人說性本善。
天主教主張人有七宗罪,暴食、貪婪、慾望……。可在我看來這都是人的本性,和善良與惡無關。與孟子說的「食色,性也」是一回事,這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善惡之分。
有人說所謂的善惡是跟著這個時代和社會走的,我們的善惡隨著社會的發展有她相應的標準。舉例明朝女子拋頭露面是一種羞恥,而現在則是一種需要和光榮。乍一看認為說的似乎在理,可仔細想來這只是一種觀念的變化無關善惡。
用最簡單的方法來理解善惡,善,及助人。惡,則壞人。
善惡的標準一致以明確的界限劃在人們的心裡。我們深知善惡,無論別人的好心對你是否有益,我們評判這個人的標準始終是這個人的初衷,即使好心辦壞事,我們也無法忽略他的好心與熱心腸。
「人之初」為前提,應該拿嬰兒或懵懂的小孩子方面來陳述。
小孩子出生像白紙,不知曉這世間的一切事兒,卻能夠感受到家人的情緒,會以為爸媽的高漲情緒而笑,也會被厲聲喊罵嚇哭。所以這紙上是有字的,不說善惡,至少帶有顏色和圖案。
人與生俱來七宗罪,也與生俱來同情心。我說七宗罪是本性,同情心也是。哪一種都不能埋沒,只能通過後來的教育和社會的規範來約束。惡的本性被約束,善被發揚。
當人用壞心來做事的時候難免戰戰兢兢,難免良心受譴責、害怕、後悔。可是對於同情心的使用則不會。哪怕是與我們不相關的人,看到他的窘迫與困難,還是會發自內心的難過,甚至伸出援手。這是人性本能,也是人善勝過惡的一面。
人性的善惡最終不是人性說的算的,還是要看行為。很多時候,壞人知道自己做的事錯的,意識里有對的,有善惡標準。可後天的教育某方面的不完善,使貪婪和慾望長起來。
因而會做錯的事。他也知道自己是錯的。
如果非要給人性之初定善惡,我喜歡小孩子明亮的眼睛,一塵不染的純凈。至少沒有壞人之心的。不為惡,即為善。
本來覺得王守仁的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是我很喜歡的回答。但是突然想到了進化論,然後就腦補了一個我覺得更喜歡的答案:都有。也許人類的善與惡,早在人類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存在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它就那麼靜靜地呆著,等待著光明與黑暗將它喚醒。
人之初,性本獸。
人類之所以繁衍生存到今天得益於基因里的利己主義。人之所以創造出文明,得益於我們用定義成善的東西為標準制定了許多規則。我們在小時候或多或少都做過一些符合「醜惡」標準的事情,而且是很「單純」地去做了,比如滿懷好奇的捏死一隻小蝌蚪、比如從更年幼的小朋友那邊搶過一顆糖。再長大一點的時候,我們的父母開始告訴我們繼續那些惡行是不對的,他們不會解釋規則背後的社會原理,他們只是用斥罵告訴我們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該強加於他人身上,而更多的時候他們用愛來告訴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該給予他人。這點點滴滴或許都很尋常而又簡單,卻又如此貼近人性。討論性本惡和性本善的意義並不大,關鍵是我們曾經被愛澆灌了嗎?
討論人性就應該要講科學,排除各種特殊情況;
應該抓整個人類的共性,小孩子一出生的心性是惡是好,當然看基因啊。所以這個問題就是要抓整個人類的基因這個點。
簡而言之:
如果你說的惡是 對別人不利、不好,或者是自私,重視自己超過重視他人,那麼有結論: 目前可以證明一點:『人性本惡』』是有科學依據的;
有一個著名的論點「 我們生來是自私的 」
(來自 英國人 【 理查德·道金斯 】著作【自私的基因】,具體的可以自己去找);
舉列子:
一群鳥在樹上,其中一隻鳥見到了一隻兇狠的老鷹高速的朝他們飛過來,這隻鳥意識到了危險,您們想一下這隻鳥會這麼處理這件事情呢?不太恰當的說如果是你們你們怎麼做?有幾種可能的做法:
(1)這隻鳥兒因為危險,自己馬上飛走; (2)這隻鳥兒不飛走,其他鳥兒不知情老鷹飛過來,沒有意識到危險,都沒有及時飛走,那麼會從這群鳥兒中至少抓走一隻鳥兒。 (3)這隻鳥兒會馬上鳴叫通知警告其他鳥兒,然後一起飛走;
……
事實上結果是第三種; 然後大家可以分析下這三種情況哪一種這隻鳥兒被老鷹抓的概率最小
第一種:槍打出頭鳥,這時候自己飛,那目標太大了,那被抓的概率……
第二種:都不飛走,那麼每隻鳥承擔一樣的風險;
第三種:一起飛走,風險均分,但是又多了一種都逃走的可能性;比第一種被抓的可能性要小,比第二種被抓的概率也要小;想不明白的自己去想吧。
適者生存,物競天擇;這隻鳥的反應已經進化成了條件反射了。
曾今還有人提出過反論,舉例說有一種蟻類,一個族群就一隻雌蟻,這個族群的工蟻,從出生後就一直幹活,一隻奉獻,接近死亡的時候還爬到雌蟻,身邊把自己奉獻給雌蟻食用,說這是一種奉獻啊,何來【自私】之說?這位科學家指出這和人類最最基本的需求一致,生存和繁殖需求;
因為這樣這隻工蟻本能的希望自己的基因留傳下來。
經過最終的進化同樣人類也是一樣。最終留下了這個【自私】的基因 ;估計這裡有人會說這不是【自私】啊,那麼其他鳥也被抓的可能性更小啊,這個問題不具有代表性啊,諸如此類的疑問。更多論據自己尋找吧,也許很多人看過那本書,還有著名的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五個層次的,都是以個人為中心的,你說這是不是也是說明的人類共同的【自私性】???當然後天培養出來的奉獻精神與本題無關,不適合這裡討論。
這個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我就單純的理解為自私與否了,同意嗎?這位科學家叫做【 理查德·道金斯 】,自行百度。
忽然覺得人性開始應該是水一樣的東西
我身體里只有食慾和性慾。
人之初性本不是善也不是惡 只不過是為利而行罷了
性正常和不正常而論
人是本性自私有限利己的(先天),可以稱為動物性(短視,注重短期利益),也有文化改造成的新屬性如(後天)利他 共產思想 可以稱為文化帶來的人性(長期,具有長期收益)。一個人的本性還是得看基因對他的影響更大還是文化改造的影響更大。
這個是要看哪個更政治正確的
善惡是對受過教育的人的判斷,人沒接受教育之前,和野獸並無區別,所以也無善惡。
那些講不出來善惡的我不知道非要強答幹什麼 腦子有問題
人之初 肯定是性本善的 雖然這個善和惡是人類社會規定出來的體制 但是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有人說看見小孩殘忍的殺害小動物 這就是惡了嗎?這怎麼會是惡?你不會因為路上踩死一隻螞蟻或者活生生給蝦子剝皮炒來吃感到這是錯誤的想法吧?同樣都是動物 只是人類賜予了某些動物某些情感 所以才覺得那樣對待那些動物是殘忍的想法
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 少年犯百分之99以上都是因為家庭原因犯下那些罪 他們的行為都有父母長輩的榜樣和影子 這取決於你給他一塊糖或者給他一巴掌 所以不如說 那些長輩才是背後的惡
人之初的時候 永遠是最單純無暇的 他不會對任何人有戒心 不會對任何生物有惡意 你給他糖和書他就會喜歡你和道理 你給他巴掌和負面情緒 他就會厭惡這個世界
推薦閱讀:
※如何與這種愛佔便宜的人相處?
※怎樣看待黃河衛視《旁觀者》這個節目?
※為什麼有些女孩身邊是群女人,有些女孩身邊是群男人?這兩種女孩的區別是什麼?
※人為什麼會那麼壞?
TAG:人性善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