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這種心態支配你,你就廢了
有人開了公眾號寫文章,每天推送,風雨無阻,折騰4個月,不到50人關注。他很苦惱,找我出主意。我問他寫文章的初衷是什麼,他說的很實在:想提高閱讀量,讓更多人看。
我說既然如此,那你至少要統一寫作風格,不能像現在,今天一篇隨感,明天一篇日記,絮絮叨叨,沒人喜歡看這些。
他極不情願:「我的文章很專業,實在不想為了迎合讀者,降低自己的身份。」
我立即給他介紹了一個名為「知識分子」的公眾號,由三位頂級學者主編。論專業性,它自稱第二,沒有哪個公眾號敢說第一,但這也絲毫不妨礙人家閱讀量飛漲。
文章無人問津的原因,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功夫不純熟。
但這位仁兄仍固執地認為:我其實是可以寫出閱讀量爆棚的文章的,只是因為我不願遷就,不願迎合大眾而已。
這位小哥實在是有些自嗨過頭了。
這種心態,會導致許多問題,最明顯的後果,是會營造一種「我本可以,只是我沒去做」的自我欺騙的假象。
有些人考試砸掉了,心裡嘀咕:哎喲,我本可以考得更好,只是最近玩得有點嗨。要是靜下心學習,保准能拿個保送名額。
真的能拿到么?
多半是拿不到的。但這樣的借口,會讓自己舒服一些。我成績差,這很正常,畢竟我還沒有拼盡全力嘛。
經常這麼想的人,一輩子也不會拼盡全力。
還有剛入職時,身邊有一些我看不上的人,油嘴滑舌,笑話和段子像機關槍,能講一個小時不喘氣。逢男人就稱哥,遇女人就叫姐,一口一個兄弟姐妹,叫得比親媽還甜。
公司聚餐,他們第一個舉起酒杯,敬天敬地敬主管,敬左敬右敬上司,漂亮話一個跟頭接著一個跟頭。當然,在我眼裡,這些話都是廢話,低劣的拍馬匹技巧罷了,誰都能學得來。
後來輪到我敬酒。話到嘴邊,啞了。上唇碰下唇,咂了半天,喉嚨里蹦出四個字:
吃好,喝好……
我感覺到空氣中忽然瀰漫了一種病毒,接觸病毒的人都立即得了癌症。尷尬癌。
我向來瞧不起那些油嘴滑舌的人。我認為這些嘴皮子功夫,誰都會講。那些端茶倒水的眼力,誰都能有。但每次聚餐,我都會被打擊,動搖,直至脫得赤條條的現實,裸身站在我面前,我才發現:
我不是不屑,而是不能。
人們總是搞不清楚「不屑」與「不能」的區別。比如無處不在的鄙視鏈。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坐辦公室的瞧不起跑大街的。
理科生以為文科生都是死記硬背,簡單得很,但學了文的人才知道,文科哪有那麼容易;小白領以為房產中介的銷售只要臉皮厚就能幹,根本不需要技術含量。但就是這些他看不起的銷售人員,獎金沒準比他年薪還多。
市場經濟是相對公平的。一個人的不可替代性越高,價值就越大。與他是什麼身份、文科理科、坐辦公室還是跑大街,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這讓我想了一個曾經見過的實習生。說好聽些是實習生,實際上只是廉價勞動力。公司把他招進來,只是想讓他做最枯燥的基礎工作:
收集數據。
百度、google,把關鍵字敲進去,挨個網站瀏覽,找到相應信息,填到表格里。就是這麼一個毫無技術含量的事情,這位實習生硬是用Access做了個資料庫出來,還寫了篇文檔,總結自己在搜集數據過程中發現的規律。
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這種程度。老員工也做不到。以至於我聽說這位實習生幾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盈利狀況良好時,我毫不驚訝。
什麼是不可替代性?
這就是不可替代性。
我設想過,如果剛畢業那會,讓我去做類似收集數據的工作,如此毫無技術含量、枯燥至極的事情,我一定是不屑於投入精力的。我會認為自己的價值遠高於手頭的工作。
我會懈怠、不滿、迷茫,尋求跳槽,也許真的能跳成。但多半也會很快發現,新工作換湯不換藥,照舊埋沒了我的才華,枯燥無味。死循環一遍又一遍。
似曾相識么?
沒有比陷入這種死循環更可怕的事了。
我以前想通過寫文字養活自己。這很難,能寫字的人多如牛毛,客戶又憑什麼選我?於是只好硬著頭皮筆耕不輟,一篇接一篇寫,發表在專欄里、各個平台上。免費,分文不取。
寫了近一年,換來些曝光量,才陸陸續續有一些公司願意試著和我溝通,為我提供掙幾個白面饅頭的機會。
如果我沒提前付出,想必現在仍然無人問津。畢竟,誰也不會相信一個證明不了自己能力、空口無憑的愣頭青。
所以,重點在於證明自己的能力。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個實習生,如果他對待手頭的工作採取排斥的態度,並把這種不屑的心態延伸下去,想必世上又會多一個得過且過的人,一個永遠認為自己大材小用的人。
社會規則本就如此。想要升職或加薪,你必須要表現出超過本職工作的能力,並持續一段時間。
如果仍然不屑於把當下的工作做到極致,就沒人會認為你有勝任更高層級職位的水平。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我們相當於貨物,公司相當於買主。
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你得先讓買主認可你是件好貨。
想要證明自己是玫瑰,你得先開一朵玫瑰花。
==============================================
文章摘自我的私人微信公眾號。
在公眾號中回復「知乎」,為你講述一個我永遠也不會在知乎上講的故事。
微信號:mengshuhz
或微信掃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