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麩質過敏」有什麼不同的癥狀?

在「食物過敏,食物不耐受,食物造成的自身免疫病……都有什麼不同?」一文中,我們談到:

「食物過敏」是個被極度濫用的詞語。

絕大多數所謂的「食物過敏」是「食物不耐受」,另一小部分是由食物(主要是麩質)造成的自身免疫病。

所以,是的——標題中的「麩質過敏」是一個不確切的說法。(但它對搜索引擎友好)

現在你應該更清楚地明白,人們常說的「麩質過敏」其實是三種不同的病症。它們是乳糜瀉、非乳糜瀉的小麥敏感(下面簡稱小麥敏感)和小麥過敏。

乳糜瀉:由麩質造成的自身免疫病。影響1%-2%的人群。

小麥敏感:屬於食物不耐受。在30%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中存在。

小麥過敏:屬於IgE介導的過敏。在中國,是造成食物過敏性休克的頭號原因。

那麼這三種病症有什麼不同的癥狀?

三種小麥相關的病症

乳糜瀉、小麥敏感和小麥過敏有著不同的癥狀,它們的嚴重程度也存在著差異。

在慢性反應期,嚴重程度:乳糜瀉 > 小麥過敏 > 非乳糜瀉的小麥敏感;小麥會給乳糜瀉患者會造成嚴重腸道損傷,從而引起嚴重的營養不良以及一系列的併發症。

但在急性反應期,小麥過敏也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影響。有時產生的急性全身性過敏會造成臟器損傷;發生的過敏性休克甚至會引起死亡。

①小麥過敏

小麥過敏在兒童中常見。由IgE介導的小麥過敏反應一般在進食後(或接觸後)的6小時內發作,但有時也會在24小時後表現。

一部分患者的反應不太劇烈;在長期攝入小麥時,會表現出濕疹、呼吸道不適、胃腸不適等慢性反應。

在小麥過敏中,有一類被稱為「小麥依賴運動誘發的過敏性休克」的過敏反應。這類患者在進食麵食後6小時內若劇烈運動,就會發生急性過敏反應;若不運動,則不會發作。

小麥過敏的癥狀如表①所示。

②乳糜瀉

乳糜瀉這種自身免疫病造成的反應是全身性的。

患者在進食麩質後產生的自身免疫反應會造成多種器官和組織的損傷,其中包括腸道、肝臟、子宮、關節、皮膚和大腦。

乳糜瀉的癥狀如表②所示。

③小麥敏感

相對於乳糜瀉,小麥敏感的嚴重程度較輕,但進食小麥造成的癥狀仍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諸多影響。慢性疲勞和缺乏幸福感(lack of well-being)在小麥敏感患者中非常普遍。

小麥敏感的癥狀如表③所示。

癥狀的區分與病症鑒別

相對於乳糜瀉和小麥敏感,小麥過敏存在具有特徵性的過敏反應——進食後迅速出現的皮疹、發癢、淚眼、嘔吐、休克等反應。

小麥過敏可以通過檢測針對小麥蛋白的IgE抗體來診斷。常用的檢測手段有:皮膚點刺試驗和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因此,小麥過敏是較為容易診斷的。

相比之下,乳糜瀉和小麥敏感更值得去鑒別。

乳糜瀉高危特徵:存在乳糜瀉家族史、存在自身免疫病史、存在營養不良。

相對於乳糜瀉患者,小麥敏感患者更容易出現便秘的癥狀。

相對於乳糜瀉患者,小麥敏感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較輕。

乳糜瀉可以通過

①基因檢測:HLA-DQ2、HLA-DQ8測試 ;

②血清檢測:抗組織轉谷氨醯胺酶抗體(IgA tTG)抗肌內膜抗體(IgA EMA)和抗麥醇溶蛋白抗體(IgA/IgG DGP)(抗體檢測需在無麩質飲食前);

③十二指腸活檢:對十二指腸的4-6處進行取樣;

進行診斷。

對於小麥敏感人群,抗麥醇溶蛋白IgG抗體可以用於檢測,但只有50%左右的患者呈陽性。血清可溶性CD14(sCD14)、脂多糖結合蛋白(LBP)、細菌脂多糖/細菌鞭毛IgG/IgM抗體 和 FABP2蛋白在試驗中被證明可用於小麥敏感的檢測,但可能還暫未用於臨床。

因此,就目前而言,針對小麥敏感,最簡單、有效、便捷(且不花錢)的檢測方式就是進行排除飲食法。

排除飲食法

簡單地說,就是至少進行三周的無麩質飲食——即完全不吃麵食(所有用小麥、大麥、黑麥、燕麥(是的,包括燕麥!)做成的食物)和添加了這些食物的調料(包括豆瓣醬、醬油)。與此同時,詳細地記錄身體的癥狀。

具體的操作方法可以見:如何進行排除飲食法?

針對癥狀的評估,博洛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評測問卷,用於評估麩質對癥狀的影響。

該問卷可見:小麥敏感評測問卷

在無麩質飲食開始前和無麩質飲食3周後分別進行問卷評測。由此,分別得到兩個分值A和B。

若(A - B)/ B > 50%,則高度懷疑存在小麥敏感。

若 50% >(A - B)/ B > 25%,則可能存在小麥敏感。

(為了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建議每天進行一次評測。這樣不僅能更直觀地看到癥狀的變化,同時也能避免主觀因素造成的偏差。)

以上,便是對三種小麥相關疾病的一個闡述。

-End-

參考文獻:

【1】Keet, C. A., Matsui, E. C., Dhillon, G., Lenehan, P., Paterakis, M., & Wood, R. A. (2009). The natural history of wheat allergy. 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102(5), 410-415.

【2】Inomata, N. (2009). Wheat allergy. Current opinion in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9(3), 238-243.

【3】Rubio-Tapia, A., Hill, I. D., Kelly, C. P., Calderwood, A. H., & Murray, J. A. (2013). ACG clinical guideline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eliac disea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8(5), 656-676.

【4】Volta, U., Caio, G., De Giorgio, R., Henriksen, C., Skodje, G., & Lundin, K. E. (2015). 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a work-in-progress entity in the spectrum of wheat-related disorders.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9(3), 477-491.

【5】Uhde, M., Ajamian, M., Caio, G., De Giorgio, R., Indart, A., Green, P. H., ... & Alaedini, A. (2016). Intestinal cell damage and systemic immune activation in individuals reporting sensitivity to wheat in the absence of coeliac disease. Gut, gutjnl-2016.

【6】Kabbani, T. A., Vanga, R. R., Leffler, D. A., Villafuerte-Galvez, J., Pallav, K., Hansen, J., ... & Kelly, C. P. (2014). Celiac disease or 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An approach to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9(5), 741-746.

相關閱讀:

小麥敏感:相信南方公園還是相信文獻?

為什麼突然之間你就不能吃小麥了?

如果不僅僅是1000萬中國人的生命受到威脅


推薦閱讀:

所謂的負卡路里食物真的存在么?
我們無肉不歡,卻不知道屠宰場里動物遭受的一切
最終還是異想天開的食物造型挽救了 SUBWAY 的 VI 系統
男默女淚我懂,但「白公杏母」是什麼鬼?
火遍魔都的網紅青團,究竟哪個更值得細細品味?

TAG:过敏 | 食物 | 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