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真正缺的不是錢(薦讀與點評)
01-26
作者:李子暘來源:羅輯思維(ID:luojisw)1、根本不缺錢的窮人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福利制度的國家。說到德國的窮人,最奇怪也是最被視而不見的事實是:他們在經濟上並不窮。說他們是窮人,完全是基於福利制度的人為定義。
推薦閱讀:
德國規定,個人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收入的 60% 的就是窮人。德國早已是經濟發達國家,人均收入很高。於是水漲船高,在德國,人均月收入低於 1035 歐元(相當於 7700 人民幣),就是福利制度定義下的窮人。
與此同時,德國最低生活保障的內容也非常豐富。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自行車、收音機、電視機就進了最低生活保障清單。到 1985 年,清單已成厚厚一大本,赫然可見下列內容:150 克腌黃瓜;100 克家庭裝冰淇淋,皮克勒侯爵風味;一張雙程火車票,二等車廂,30公里……德國福利制度規定,單身失業者領取住房救濟金的最低標準是 45 平方米。結果,這些人的住房面積比德國人均住房面積還要多 2 平方米。在德國窮人的家庭里,微波爐、遊戲機、智能電話、計算機、大屏幕液晶電視,應有盡有。令人印象深刻是:德國窮人是新潮電子產品的最早消費者。對最新型號的手機、硬碟攝像機、DVD 播放機等最新科技產品,他們趨之若鶩。他們好像習慣於通過購買最新電子產品來緩解現實生活的挫敗感。德國最大的家電連鎖商城深諳此道,專門為這一人群設計了促銷標語:「我可一點兒都不傻。」實際上,在今天的德國,符合福利制度定義的窮人和中產階級在物質上的差異已經基本消失。但是,窮人和中產階級在其他方面有深刻且難以彌補的差異——稱之為「鴻溝」更準確。2、拒絕工作的人在德國,夫婦二人失業在家,有兩個孩子,那麼,從政府那裡得到的各種補貼加起來每個月有 2000 歐元,足夠維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如果父親不想吃救濟,想要出去工作自力更生,那麼,至少每小時掙到 10 歐元才能達到原有吃救濟的水平。所以,在德國下層階級那裡,不值得去工作已成廣泛共識。多年失業者大有人在。長期失業,而不是貧窮,成為下層階級的顯著標志。找工作是不是很難呢?正好相反,德國許多地方都嚴重缺乏勞動力。由於本國的失業者舒舒服服地在家吃福利,很多企業不得不轉而從外國引入勞動力。那些德國本國的窮人,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問題。問題在於,既然失業比工作掙得更多,為什麼要去工作呢?和短期失業不同,長期失業,尤其是那種沒有後顧之憂輕輕鬆鬆的失業,對人的影響非常深刻。
對於勞動者來說,工作並不僅僅意味著獲得收入。工作還意味著榮譽感、勤奮、成功、追求效率等工作倫理。而正是這些工作倫理為人的生活創造出意義,讓人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外在形象。對那些長期失業吃福利的人來說,按時早起、學習、努力等生活習慣都已消失。雖然衣食無憂,但他們的生活已經不再有意義。3、窮人的生活方式近距離觀察德國那些靠福利生活的窮人的生活方式,會發現,長期拒絕工作,並因此喪失了勤奮和上進之心,是形成這種生活方式的核心原因。一個長期脫離勞動的人,他的生活準則及價值觀和勞動者迥然不同。由此造成的生活方式之間的差異也天差地別。具體來說,德國窮人的生活方式的特點包括:一、缺乏自制能力以往被視為富貴病之一的糖尿病已成為德國下層階級的常見病,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自制能力,放縱口舌之欲。他們喝下大量的高糖飲料、酗酒、吸煙、缺乏運動。這些都不是因為貧窮——真正的窮人可喝不起成打的高糖飲料,這些生活方式是缺乏自制能力的結果。過去,窮人因為艱苦的勞動而健康受損。現在的德國幾乎不存在危害健康的職業。窮人的居住條件和醫療條件也已經根本改善。今天窮人的健康受損是因為懶惰和放縱。不利於健康的有害的生活方式,在窮人中出現的比例比德國社會平均水平高 2 - 3 倍。
吃救濟的窮人的懶散懈怠也傳給了他們的孩子。有記者採訪一家皮划艇俱樂部,發現在那裡揮汗訓練的都是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俱樂部的會費不是問題。俱樂部很願意向窮人家的孩子提供免費待遇和補貼。問題在於,皮划艇運動對人的刻苦和遵守紀律要求很高。一個人缺席遲到,其他人就都要等著。一個人在訓練中違反指令,可能導致船隻傾覆和人員受傷。參加皮划艇訓練,運動員必須全神貫注、嚴格執行指令。靠福利生活的下層階級家庭的孩子根本做不到這些。守紀律、值得信賴、勤奮、有責任感這些非金錢特質,往往能決定一個人在社會中最終成就。下層階級的家庭因為遠離工作而極度缺乏這些非金錢特質,他們的孩子也因此與此無緣。對政治,下層階級同樣冷漠。民主制度已經和他們無關。德國出現了一個和主流社會平行、但永不相交的下層階級社會。人們互相能看得見,但彼此之間絕少有交往和互動。二、用卡車表決在德國城市中,很容易就能辨認出下層階級聚居的社區。這些社區中,人們在路邊無所事事地喝著啤酒,人行道上的垃圾久久無人清理。牆上滿是塗鴉之作。人尿狗屎到處都是。下層階級的人還特別喜歡寵物。這些社區的超市中,狗糧和酒佔據了大量貨架,新鮮食品和蔬菜卻很少見。這些社區原來並不專屬下層階級。但當吃福利、放棄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時,帶有他們生活方式特色的街區景象就會越來越多。同時,中產階級會越來越快地逃離這裡——用卡車表決。
同樣,這些社區特色也和錢無關。體面規矩的生活並不一定要有錢才行。即使收入不高,也可以清理垃圾、保持牆面和路面清潔、不在小房子里養大型寵物、讓家人吃健康飲食。做到這些需要的只是上進心、責任心,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信心。可這些正是福利社會中的窮人最缺乏的。如果這些不良現象是由錢造成的,那麼,當經濟形勢改善時,不良現象應該會有所緩解。但弔詭的是,每一次經濟形勢改善,對此類社區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其中的原因是:一旦經濟形勢改善,那些因為經濟糟糕而丟掉工作、但還願意找工作,願意自力更生的人就會找到工作。而一旦找到工作,他們就會迅速逃離這裡。偏偏這些還保持著上進心的人正是社區共同生活最需要的人。他們可能是負責任的家長、有耐心的足球教練、糾紛調解者、熱心人,是孩子們的好榜樣,是社區僅存的支柱力量。隨著他們的離開,社區將越來越糟糕越來越破敗,以至於毫無希望。三、破碎的家庭很多下層階級的家庭都不完整。女性獨自撫養孩子已成常態——當然,能這樣做是因為政府按時送來福利費。這些女性對於自己獨自撫養孩子也習以為常。和他們睡覺的男人,一旦發現她們懷孕,第二天一早就會收拾東西離開。「他們知道政府會照顧我們」。好像並沒有人覺得其中有什麼荒唐和敗德之處。下層階級不缺錢,他們缺的是父親。父親這個角色幾乎從這些社區中消失了。
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兒童,缺乏對正常家庭生活的切身感受,對夫妻之間那種在經濟和命運上的一體關係完全無知。在他們看來,男女之間只有性的聯繫。孩子們對性知之甚多,對正常的男女之愛卻知之甚少。他們往往很早就有了性經驗,但卻終其一生也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別人。在破碎的家庭中,兒童極度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這種關愛並不必然需要錢。交談、愛撫,甚至注視,對這些孩子來說都是奢侈品。下層階級的家長不但沒有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也毫無興趣了解孩子在學習什麼。在下層階級社區的學校,老師在開家長會時可能會面對空無一人的教室。中產階級家庭高度關注孩子的學習,精心設計和參與孩子課內外的教育。下層階級父母則對此漠不關心。他們並不想要孩子日後出人頭地。孩子能和他們一樣,長大了也靠福利生活,就很不錯嘛。4、窮人的鴉片時至今日,德國政府和社會各界仍然頑固地認為,窮人之所以窮,只是因為他們缺錢。只要福利制度給他們足夠的錢,就可以解決貧窮問題。可事實是,源源不斷的救濟金就像鴉片一樣從根本上敗壞了窮人的生活。他們形成了對福利救濟的依賴,並因此拒絕工作,和社會脫節。他們喪失了做人起碼的進取心和改變現實的勇氣。也因此,除了寄希望於福利費的增加,他們完全沒有提高生活水平的可能。他們成了地地道道的寄生蟲和行屍走肉。在中文中,貧和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貧指的是經濟困窘、收入不高。而窮的原意是指無路可走、沒有希望——窮途末路。德國社會的現實表明,按照規劃運行良好的福利制度,不但沒有消滅窮人,反而大量製造出真正意義上的窮人——徹底喪失未來和生活希望的人。永嘉點評:有些窮人並不是真正的窮,是窮在思想上,思想的改變才是真正對窮的改變。推薦閱讀:
※外行顛覆內行,背後的五個重大啟示
※他的烈士精神震撼了一個時代
※慢慢來比較快
※現在著名的毛蠕有多少?
※如何理解「逃逸線」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