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合成之父」陪跑131次諾貝爾獎,他將科學做成了藝術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

二戰時期,戰火連天,疾病肆虐

大面積的感染,難以控制的瘧疾

疾病,成了比戰爭更可怕的惡魔

在很多地方,抗瘧疾葯,成了救命的東西

而大名鼎鼎的奎寧(俗稱金雞納霜),是當時唯一能治療瘧疾的藥物

可戰爭期間,天然的奎寧供不應求

眼看著數百萬人正深陷瘧疾的威脅之中

這時候,他站了出來,成了大家的保護神

金雞納

維生素B12,最後一個被發現的B族維生素

最複雜的天然物質之一,有機合成界的珠穆朗瑪峰

這種人體必須的維生素,卻只有微生物才能生產

提取工藝複雜,產量低,價格高昂,供不應求

可卻始終沒有人能合成出那麼複雜的物質

又是他,帶領著100多位化學家一起攻關

攀登上了這座有機合成界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峰

他是有機合成界的「藍精靈」

是因為實在偏科得太嚴重而被MIT退學的學生

更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

他是有機合成之父——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Robert Burns Woodward)

伍德沃德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

他從小就特別喜歡藍色,還特別喜歡化學

當他看到要用來和生石灰混合來消毒的硫酸銅溶液的時候

那透明澄澈的藍,那純凈美好的藍,他簡直被迷住了

剛上小學,當同齡的小夥伴只想著放學去哪裡玩的時候

他就買了各種瓶瓶罐罐,在自家的地下室里搗鼓起了他的「化學實驗室」

在他上高中之前,就已經把學校里通用的有機化學實驗教材大部分的實驗做完了

實驗水平秒殺一眾高中的師兄師姐

更重要的是,他收集到了幾十種迷人的藍色溶液、藍色粉末…

德國強大的科學研究實力讓年幼的伍德沃德心馳神往

可才11歲的他,也不太可能去到德國學些什麼東西

不過嘛,德國有駐波士頓的領事館

小小年紀的伍德沃德找到了領事館的總領事

通過總領事的幫助,他拿到了只發表在德國期刊上的最頂級研究論文

當然,也學到了很多前沿的化學知識,做了更多的實驗,拿到了更多的「化學藍」

德國駐華盛頓大使館

1933年,素有「神童」之稱的伍德沃德在16歲的時候就考入了美國最出名的理工類大學——MIT(麻省理工學院)

當時的班上,除了他,都是20歲上下的大哥哥大姐姐

而年紀最小的他,從入學起就被寄予了厚望

可是伍德沃德實在是太喜歡化學了

他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化學

以至於1年之後,除了化學,他所有的科目統統掛了科

MIT竟然也不接收偏科生

在MIT的校史上何曾出現過成績如此糟糕的學生

學校二話不說,就把伍德沃德開除了

這可急壞了MIT的化學系的各位教授們

伍德沃德可是他們見過的最有化學天賦的學生

教授們聚在一起討論了半天,給校長寫了一封聯名信,希望能留下這個天賦異稟的學生

第二年,18歲的伍德沃德重新回到了MIT的校園

這一回,學校為了培養他,給他開了小灶,專門安排了許多課程

伍德沃德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1年的時間,他拿到了學士學位

再一年的時間,他又拿到了博士學位

當他20歲那年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拿到博士學位證的時候

他的很多同學(第一次入讀MIT時候的同學),甚至連學士學位都還沒拿到

普通人要讀6年才能拿到的博士學位,他用1年就拿到了

這在MIT也是絕無僅有的

博士畢業後的伍德沃德,在哈佛大學執教

於是,哈佛大學出現了這樣一幕

一位20歲的講師在講台上給22、23歲的學生們上課

伍德沃德博士畢業不久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了序幕

在日軍的佔領下,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奎寧變得更為稀缺

戰爭,讓瘧疾的傳播變得更為迅速與廣泛

奎寧的供不應求,將數百萬人的性命暴露在瘧疾的威脅下

一場隨時可能爆發的瘧疾狂潮讓所有的人都憂心不已

罹患瘧疾的兒童

這時,伍德沃德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人工合成奎寧

聽到他要合成奎寧,他的同事們都驚呆了

縱然他是個「神童」,也不能說出什麼大言不慚的話吧

上世紀40年代,有機化學總體上還是一門實驗學科

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像奎寧這樣的複雜分子,是不可能被合成出來的

奎寧結構式

伍德沃德才不在乎同事們的嘲笑

他來到了實驗室里,一心思索著要如何合成奎寧

苦苦想了好幾天,伍德沃德仍然一籌莫展

心情煩躁不堪的他一氣之下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換成了藍色

牆壁、窗帘、床單、桌子…寧靜而平和的藍色,似乎真的讓他靜下了心

他躺在藍色的床上,看著藍色的天花板,進入了夢鄉

藍精靈般的伍德沃德

或許是他鐘愛的藍色真的給了他靈感

當伍德沃德再一次回到實驗室的時候

他照著自己的想法探索了一陣

那被說成不可能能人工合成的奎寧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伍德沃德在實驗室合成奎寧

55道複雜的程序,繁瑣的製備方法

縱然當時的合成工藝無法進行奎寧的工業化生產

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化學合成的一個里程碑

緊接著,伍德沃德的靈感一個接著一個蹦出來

膽固醇、可的松、葉綠素、秋水仙鹼…

一大堆之前只能從天然物質中提取的化合物在他的實驗室里誕生

他告訴人們,只要仔細運用物理有機化學的原理,有精細的策劃,天然產物是可以通過人工的方法合成出來的

伍德沃德與葉綠素(結構式)

伍德沃德的工作更像是藝術

從那以後,合成的化學家們總是力求實用與美的結合

那個時代,被人們稱為「伍德沃德時代」

他還有著非同尋常的對化學的直覺

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土霉素的結構式鑒定是業界的難題

眾多化學家們都投入到了其結構式的研究中

各種研究數據繁多而雜亂,令人毫無頭緒

伍德沃德拿了張卡片,將數據一個個羅列出來

靜思良久,竟然在卡片上將土霉素的結構式一處不錯的寫了下來

驚呆了他的同事、朋友和眾多的化學家們

土霉素結構式

1965年,憑藉著在合成化學上的成就

陪跑了131次(獲得過131次諾貝爾獎提名)的伍德沃德終於上位

拿到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就在他去領獎的路上,看著車外藍色的天空

頭孢黴素的合成方法一點點在他的腦海里拼湊了出來

於是,他硬生生的將獲獎感言變成了製備頭孢黴素的學術講座

他說他已經為頭孢黴素設計了切實可行的合成方法,頒獎後,很快就能將它做出來

台下的觀眾,台上的頒獎嘉賓,都被他說得一愣一愣的

拿到了諾貝爾獎的伍德沃德並沒有就此停止自己的研究

而是向著更為艱巨複雜的化學合成方向前進

這一次,他的目標是化學合成界的珠穆朗瑪峰——維生素B12

現在,維生素B12不過是藥店賣的幾塊錢一瓶的小藥片

可是在幾十年前,當我們還不能合成維生素B12的時候

這種極為重要的藥物,只能從動物的肝臟中提取,價格昂貴,供不應求

自然界中的維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動植物不能製造維生素B12。自然界中的維生素B12主要是通過草食動物的瘤胃和結腸中的細菌合成的的,因此,其膳食來源主要為動物性食品,其中動物內臟、肉類、蛋類是維生素B12的豐富來源。

維生素B12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參與制造骨髓紅細胞,防止惡性貧血;防止大腦神經受到破壞。

維生素B12的缺乏,會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傷與惡性的貧血

精神抑鬱、睡眠質量低下、記憶力下降…

對於維生素B12缺乏的人群來說,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經過研究,伍德沃德發現,維生素B12有181個原子

這些原子在空間呈魔氈狀分布,性質極為脆弱

強酸、強鹼、高溫,都會讓維生素B12分解

這給維生素B12的合成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要想按照之前的方法,一步步的合成維生素B12,基本是天方夜譚

伍德沃德顯然也知道這一點

只有創立新的合成技術,才可能攀上這座高峰

維生素B12結構式

伍德沃德覺得,自己需要再多一些的靈感

而他的靈感來源…對,就是「化學藍」

他花了大價錢買了一輛藍色的車,里里外外都塗成了藍色

甚至還把自己的停車位也刷成了藍色

他坐在車裡,被藍色包裹著,感覺好極了

這時候,靈感真的來找他了

既然不能一步步合成,那分開來,一部分一部分的合成,再拼起來,這不就行了嗎

而這種方法,正是如今通用的合成複雜有機化合物的方法

有了初步的想法,還要設計合成的路線

畢竟維生素B12那麼複雜,不是說一說就能合成的東西

近千個複雜的有機合成實驗,11年的時間

伍德沃德終於完成了維生素B12的合成工作

維生素B12的全合成

在合成維生素B12的過程中

他還與他的學生兼助手——霍夫曼一起,提出了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

這個理論,簡單直觀地揭示了許多有機化學反應的過程

而這個理論的創立,使霍夫曼、福井謙一同獲得了198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若非伍德沃德那時候已經不在人世

他會成為為數不多的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人

有機合成,需要長時間的守護、觀察和記錄

那時,伍德沃德每天的休息時間不超過4個小時

而除了睡覺和吃飯,他所有的時間都在實驗室里工作

他是個出了名的工作狂魔

一輩子的時間都獻給了化學研究

過於忙碌的生活讓他無暇顧及自己的家庭

即便他著實有著不低的顏值,可他的3段婚姻都無疾而終

500多名學生,200多名博士與博士後

他的學生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多個國家的院士,各種公司的技術指導

他身上的榮譽更是數不勝數

1979年,伍德沃德積勞成疾,心臟病突發而與世長辭,終年62歲

在他辭世前,他仍然念念不忘他的有機合成工作,記掛著他那還沒合成完的赤霉素

為了完成他的心愿,他曾經的學生義無反顧的接替了他的研究組,完成了赤霉素的合成

正如伍德沃德所說"合成,是一門藝術"

藝術需要被傳承和創新


推薦閱讀:

百名諾貝爾獲獎者呼籲綠色和平組織停止反對轉基因食品,會改善轉基因食品眼下面臨的困境嗎?
有哪些殺人犯或者家庭背景不好的後代獲得偉大成就?

TAG:诺贝尔奖 | 有机合成 | 维生素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