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圈昂貴的菜 我最愛的竟是鹹肉大白菜!
01-24
若不是上世紀上海灘風雲際會、豪傑輩出,留下一批優美典雅的老洋房,現在也不會有那麼多「公館菜」盛行於世。
丁香花園是李鴻章的公館,桂林茶館是黃金榮的私家別墅,東平路Sasha"s是宋子文故居……我記得有一段時間,只要去老洋房吃飯,就會看到牆上掛一張以杜月笙為主角的寬幅照片,彙集了當年的顯赫人物和京劇名伶,以示老房子出身正統——後來我查了一下,其實那是民國二十年杜氏家祠落成、招待北平藝員的攝影留念。十年前上海最出名的公館菜大概算是席家花園,原國民黨中央銀行行長席德懿的私人宅邸,其他菜我都淡忘了,只記得每次去必點青豆泥。
後來去吃慧公館(它還登上了米其林榜單),起著中法混合的名字,做著188塊的午市團購,感覺就像吃了一客擺盤精緻的商務午餐。也曾跟朋友約在此地下午茶,一壺茉莉花茶泡給六個人喝……喝到後面變成白開水了服務員也不知道換茶葉。最近去的一家叫思南江宴,開在復興中路靠近思南路,是孔祥熙和宋藹齡的故居,獨棟花園洋房,如今布置得恬淡溫馨。一樓是為數不多的散座,主打樓上的獨立包房,沿著樓梯一路看照片牆,重溫一遍宋氏三姐妹的愛恨情仇。
這裡主打江鮮,眼下正是吃河鮮的時節。雖然市面上的河豚大多是人工養殖的,早已沒有了食毒的刺激感,但一份紅燒河豚還是能看出廚師的基本功很是紮實。濃湯羊肚菌是高級中餐的慣常出品,只是我私下裡覺得,濃稠的高湯和鮮美的菌菇有點互相搶戲,略遺憾。其實,在這個華麗包房裡真正讓我吃到開懷的是鹹肉燉小土豆大白菜!餐廳的高湯底子本來就好,自家腌的五花肉紋路漂亮,白菜和土豆無他,就是燉到酥爛,吸足了鮮味,表面淋上一層菜籽油,散發著農家的香氣——真的,有時候,什麼鮑魚高湯、松茸清湯,都不及這份88塊錢的大白菜湯!其實我們還點了一鍋濃湯老豆腐,味道跟白菜有點重複了,好在也是那種吃到胃裡舒服的湯湯水水。
吃完出門的時候,有一位大廚模樣的師傅在門口抽煙,我們搭訕了兩句,他講:店裡的江鮮都是直接從江陰採購來的,一大早發貨,真氧運輸,保鮮到上海……你們下次要吃魚,先打電話來,可以吃到好貨!我差點脫口而出:刀魚、鮰魚、鰣魚我都無所謂,但是你們的小土豆大白菜我可以吃一缸!(類似人均500元的餐廳我寫過:寧波菜甬府和台州菜新榮記,不過這個文章在公眾號里,加關注就能看到啦!)常德路靠近安遠路口,有一家六號公館。雖然名叫公館,但其實是開在樓房裡,斜對面就是我寫過的春和麵館。
進門的亮點是一缸藍盈盈的水母,大堂領位的小姐嗲聲說:店裡每天投小魚小蝦喂這些水母,一年要20萬呢……這太傷人了喂,一年工資都養不起這些半透明的小東西哎!
餐廳環境寬敞舒適,午市點心常年六八折優惠,有很多住在附近的阿姨媽媽來此聚餐。蝦餃皇、蒸鳳爪、松露餃、腐皮卷和鵝肝醬燒餅都是水準之作,老上海熏魚也不錯。我早前去的時候,被一道石窩杏鮑菇驚艷,68塊一窩,滋滋作響上桌,調味柔和平衡,菌菇鮮美足量。
雀巢油條蝦,主要是噱頭,吃之前在金絲罩上澆千島醬,大家等它慢慢融化崩塌……後來我特意帶著家人來聚餐,發現水準大幅下降,感覺是換了廚師,吃得意興闌珊,一家喜歡的店這麼快就退步,很是遺憾。有一次在汾陽路散步,我發現復興路口的洋房氣度非凡,巴洛克風格的別墅獨佔整片街角花園,這便種下了草,改日約了朋友來拔。這家名叫榮城,原來是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的老宅。絲絨落地窗和鍍金枝形吊燈,仍可見當年的榮華富貴。我們很豪氣地訂下了最大的包房,為了吃到500塊的最低人均(雙休日用餐還有八折優惠),點菜很是賣力!相比氣派的餐廳,冷盤倒是品相一般:白切肚尖、深井燒鵝、白切清遠雞、澳門燒腩仔。招牌的榮成一品煲,只是拼個料足,功力終究稍欠,反倒是瑤柱燴冬筍,鮮美當吃。燒釀魷魚筒,燒得有點老,啃都啃不動了,反倒是香煎蝦茸釀藕餅和鹹魚炒水東芥菜這類小炒,出品乾淨利落,整餐最無聊的其實是鮮鮑果木蒸,38塊一個,純粹是為了湊人均點的……公館菜,吃的無非是體面與尊貴——門口有小弟代客泊車,服務員叫得出老闆的姓氏,知道他的吃口和喜好,包房裡的談話更私密,不輕易被外人打擾,餐廳也不怎麼跟客人計較開瓶費,這些都打在最低消費里……除了以上種種用餐的優越感,其實還是希望公館菜能夠做出一點像樣子的高端餐飲,幫這麼漂亮的老房子爭口氣啊!更多美食與生活,歡迎關注微信「一片吃心」 或者 微博「吃心一片兒」!推薦閱讀:
※1950年的夏天,沒有玫瑰海鹽味兒的甜筒,只有光明牌的冰磚
※生煎包煎頭還是煎底?
※振鼎雞隻收現金卻很好的活著,有什麼特點?
※在上海租房會選擇這種房子嗎?